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doc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与学生人格培养万州新田中学 中学语文 李秀林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道”居于首位。所谓“道”就是道义、道德、道理。既涉及宇宙大义,也涉及个人修养,还涉及处世准则。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人格”。“文以载道”,“道”是靠“文”来承载的。自古以来,语文就承载了太多“教化”的内容和责任,现代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这个“教化”的责任。有人说,语文教育有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直”,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是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人格、信息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可见“人格语文”很重要,它关乎学生的人生。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突显出了语文的教化功能。那么,新课标下,语文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怎样得以实现?显然,这取决于新课改的实施者-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将如何实施?本文将试图从“人格培养”的角度,结合新课标作一定的阐述。一、以身示范,影响人格语文教师应该是怎样的?陈最良式的私熟先生肯定是不行的,他教出的只能是孔乙己似的悲剧人物,鲁迅也曾逃离“三味书屋”,奔向“百草园”。语文教师与其他科教师也应该不一样,他应有其独特的个性,有其独特的人文性。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先让自己的人格健全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多情善感,充满大爱。语文老师是感性的,有时,他甚至拒绝严密的逻辑,他拒绝冷冰冰的推理。见5.12中同胞饱受苦难,他泪流满面;见奥运健儿勇夺桂冠,他欢呼雀跃;见日本人无理扣押中国船长,他拍案而起;见物价飞涨,股市跌荡,他忧心如焚。上陈悟表,他哽咽不语,上套中人他开怀而大笑语文老师是多情的,他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爱生命,爱集体,爱国家,爱和谐的社会,爱和谐的自然。他有凛然大义,他有民族气节,他充满热爱地活着,他心中充满着大爱。儒雅内殓,注重修养。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语文老师,理应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他内殓而不张扬,他谦和而不倨傲,他平和而不暴躁,一袭素衣,风度翩翩。他秉承“三省吾身”的古训,“穷则独善其身”;他心怀“心忧天下”的责任,“达则兼济天下”。他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准则。积极用世,心忧天下。虽然我们赞扬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也钦佩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但我们处于新社会,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新环境下,我们愿意为社会多做贡献。在振兴民族的大业中,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创优争先。 我们从来不只是在岸上指指点点,我们创造着祖国的明天。很难想象,一个消极避世,没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他怎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工作不容许我们消极,我们只能积极入世。不畏挫折,乐观旷达。人生常不能一帆风顺,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所能做的是采取正确态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教会了我们要不畏挫折,乐观旷达。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人生的大不幸,他没有沉沦,他在短暂的痛后,硬是用文字撞开了一条文学之路。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人生的失意,他寄情山水,乐观旷达,显现出千古文豪的“可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把“乐观旷达不畏挫折”的可爱人格展现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人格。淡泊宁静,超于名利。语文老师当然也要食人间烟火,也应有正常的名利追求。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一个热爱生活,积极用世的人,不可能对名利无动于衷。但语文老师应该是追求名利而又能超越名利的,我们不能惟名利是图,我们追名利是为了实现更大的价值,或者说,名利只是语文教师语文事业的一个副产品,是“无心插柳,柳成阴”。“语文教师首先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对教育者春风化雨”(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董一菲语),我们的这个精神家园是一块绿地,名利只是这块绿地上无意长生的一朵小花。如果我们耽于名利,必然急躁,我们急躁,必然方法不当;我们方法不当,必然伤害学生这将对学生人格造成伤害。二、语文教学,培养人格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除上述以身示范,以自身人格构成强有力的磁场吸引学生外,其主阵地还在于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方法和途径也是多样的,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第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阅读教学中着意渗透阅读教材中有着人格培养的丰富资源。新课标教材更是着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课文内容本身,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材料,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格内涵;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丰富人格教育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感受课文,同时进行人格的熏陶。人格语文它拒绝空洞的说教,拒绝架空文本的分析,拒绝支离破碎的解读。它重在让学生去感受、去悟读,让作者,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去交流,去碰撞,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美丽人品和高尚的人格。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泛读,指导诵读、齐读、配乐读,在读的过程中与文本交流,比如提示学生文本中闪耀着人格光辉的文段、句子等等。学习再别康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体味音乐美、形式美、画面美,同时体会徐志摩飞杨的才气和他自由的心灵,诵读梦游六姥吟留别,可以体味李白雄奇瑰丽的想象,俊逸的文风,以及作者不事权贵的傲骨;诵读杜甫的诗歌,我们更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有些课文,我们是不需要讲的,我们只需为学生提供资料,创设情境。人格语文需要语文教师有更高超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还需在学生诵读过程抓住值得注重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觉辨黑白,明是非,自悟高尚人格的重要。学习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后,我们可以引发讨论“玛蒂尔德什么时候最美”;学习归去来兮辞,在充分肯定陶渊明高洁品行的同时,引发“出世”“入世”之辨;学习小狗包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扣问自己的心灵,揪出灵魂中那个“小”来。当然,这些讨论的展开,教师要以引导点拔为主,要让学生在讨论(哪怕是争论)的过程中自我感悟,还要注意和具体的文本内容相结合,决不能撇开文本,大谈“人格”,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就会变形为德育课。这尤其应该引起注意。我们所领悟的,所欣赏的是文本字里行间所浸透的人格力量。第二:指导课外阅读,在广泛阅读中学习语文,陶冶人格没有人否认阅读能影响人生。“课标教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课标”还给了学生开列了书单,高考所选的材料广泛众多,而这些都包含了编者的价值取向,都体现了在学语文的同时陶冶人格的宗旨。“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这是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答案的问题。而今信息爆炸,书市鱼龙混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尤其重要。我们要把学生从肤浅的快餐式的阅读中拯救出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语文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健康人格,成为一个有“语文气质”的人。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在她的“诗意语文”实践中特别强调阅读,她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总能带着一箱好书走进大学。在阅读中,他们不仅学好了母语,更陶冶了人格。从类别上,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时文现刊,新生代作者作品。从时间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周一份报纸,每月一本现刊,每学期(寒暑假)一本名著,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我们不能强迫,我们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广泛的阅读面,有甄别筛选的能力,有较强的语言魅力,我们要能给学生展现一个灿烂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畅游其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给他们推荐不同的书,让阅读成为一件轻松的愉悦的事,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我们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时下学生喜欢的一些文章样式,一些新生作者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不能一味反对。第三、指导学生写作,在写作中展现人格。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是他们人格最真实的体现,作文教学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品和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人格”。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让学生明白,培养自己高尚人格,学会思考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之一。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用真情写作,用作文表现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生活,也只有真情作文才能打动人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并发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第三,让学生写随笔,在随笔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动向,并用回复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但我们应注意保护学生随笔的私密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伤害学生。第四,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内容的命题,引导学生对人格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如写以“信任”、“责任”、“承诺”等为话题的文章。其实,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是人格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