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docx_第1页
2018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docx_第2页
2018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docx_第3页
2018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docx_第4页
2018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传主类题目的3种考法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一种文体,因此围绕“传主”来命题是必然的,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型,这方面体现在传记这一文体中有三种考法:“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分析概括传主作出贡献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考法1_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明常识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甲卷)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题干中有“如何”“形成”“成为”“事迹”“人生经历”等字样;(2)在辨别时学会转换问法,如“如何形成”可以转换为“经历了哪些事件形成的”。(2014全国卷)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3全国卷)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哪几件事?(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熟技巧手脑并用,概括分析传主事迹(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把题干“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变换一下问法“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做了哪些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就会更明确地确定本题为“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在“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寻找相关区间。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第一段留学期间,邓叔群做的事:因岭南大学的需要,在即将毕业时,却中断学业,立即回国。第五段1948年,邓叔群做的事: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并完成了沈阳农学院建校任务。第六段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做的事:捐献花园洋房给国家,还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邓叔群做的事: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邓叔群做的事:免费培训森林病理专业技术骨干。【答案】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免费培训森林病理专业技术骨干;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每点2分) 考法2_概括分析传主形象明常识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因为传记本身就是以写人为主的,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应建立在对传主事迹概括的基础上。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丙卷)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题干中有“性格”“形象”“特点”等字样。(2014全国卷)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011广东卷)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通过文章可以看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通过事件,反映出传主怎样的性格?(3)从文中看出是一位怎样的人?熟技巧概括分析传主形象“6角度”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2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3从文章中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4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事迹形象(性格)。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5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6从“相关链接”和文本的关系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或形象。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传记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能忽视的文字。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从高考命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及相关背景等等。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因此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一般采用“形象例证分析”分点作答形式。(2016全国丙卷)阅读一代通儒顾炎武(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题目。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提到的“经学大师”“世人楷模”这两个方面分别指向人物的治学和德行:治学上的态度、方法和成就,德行上的为人处世。第二步:确定角度,寻找对应。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相关链接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答案】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点2分)考法3_分析概括传主作出贡献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明常识任何人的成功或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这与个人的天赋、良好的性格、环境的影响、后天的努力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高考也常常在这方面设题。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甲卷)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题干中有“原因”“因为”“理由”“为什么”等字样(2015全国卷)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2011全国卷)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2)题干中往往提到传主某一方面突出的特性或特殊事件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从全文看,为什么会坚持?(2)是什么原因让传主走上了路?(3)结合全文,分析成为的原因。熟技巧分析传主贡献、成就、个性成因,注意“3联系”分析概括传主作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具体思考时应注意“3联系”:1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关注“相关链接”。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2联系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深刻地认识人物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3联系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或他人的评价)。主要人物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主要人物与他人的关系(或他人的评价)去把握其个性品质及成因,是阅读答题的一条通道。(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尝试解答】_【解题思维】第一步:注意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要抓住题干中“创造性成果”这几个词,然后到文中筛选信息。第二步:关注他人的评价。根据文章第二段中吴文俊的学生高小山对吴文俊数学研究总结的话语,概括出吴文俊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第一个原因:功底深厚,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三步:关注传主自身对生活的感悟。文章第五段中,吴文俊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从中可以概括出吴文俊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第二个原因:视野开阔,注重人文修养。第四步:关注“相关链接”。“相关链接”是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从中可以概括出吴文俊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第三个原因: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案】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每点2分)边练边悟_传主类题一、(2017石家庄模拟,改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导学号:76082008】一窗昏晓送流年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相关链接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1(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_【解析】根据原文“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可知童庆炳临危受命;根据原文“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可知童庆炳成就斐然;根据“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可知童庆炳兼收并蓄。【答案】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深广。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传主贡献原因题)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_【解析】根据原文“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可知保持兴趣对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原文“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可知童先生重视通力协作;根据原文“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可知他观念创新;根据原文“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可知童先生兼容并包;根据原文“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可知童先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原文“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可知他勤奋好学。【答案】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薪火相传,团队合作。在童先生之前,黄药眠先生已经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童先生统领文艺学学科之后,又有一批共同奋斗的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意志顽强、卓有成效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学术创新(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统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期间,带领师生开展了被称为“四大战役”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西方的文学理论,从不照搬照抄。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视角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将古今中西的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文艺学理论体系。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理论研究能联系实际。努力勤勉。他的妻子评价他是一个“努力型”的人,启功先生赠送他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也赞美了他常年刻苦读书钻研的精神。(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二、(2017郑州预测,改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导学号:76082009】“当代李清照”沈祖棻一提到沈祖棻,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沈祖棻19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沙,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沈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烦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唯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棻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填词的方式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敝,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