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与法治》;读书笔记.doc_第1页
《宪法与法治》;读书笔记.doc_第2页
《宪法与法治》;读书笔记.doc_第3页
《宪法与法治》;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宪法与法治》;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治与宪治 读书笔记 (本书讲述了解放初至二十一世纪前夕中国法治问题,择录如下)新中国成立后,渐渐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作为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则有时重法治,有时轻法治,对于法制思想意识与决策判断处于举棋不定和时褒时贬的不定状态。自从50年代中期国内外局势日趋严峻时,他对法制逐渐产生不信任感,采取了怀疑与否定的态度。文革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成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人,庄严的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济、历史、政治、哲学和文学等等。”并总结出依法治国的“十六字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平,违法必究。此语在兴国治国实践中起着指导法制建设的重大作用。它高度集中概括了立法、执法、守法、护法等法律系统中的全部内涵及各主要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十六字给中国的价值重建和秩序重构指明方向。它的内涵确是丰富无比。但本书中提到“可以写一本书,甚至是四本书”,这未免有拍马之嫌。其实这也不是很奇怪的论调,在八、九十年代,批评毛泽东同志而捧邓小平同志的文章数见不鲜。这里我们以二十一世纪人的眼光去看,甚是滑稽。邓小平同志确实是值得我们的瞻仰,但也用不着无休止的溜须拍马。而对毛泽东同志由天堂到地狱的态度,又是令我们汗颜,深有树倒猢狲散的凄凉。一 变革与发展过去的政治是政策之治、领导者个人权威之群众之治、极左思潮之治,如今的政治是民主之治、政制之治、法制之治、宪政之治,有着广泛民主基础和深厚经济基础的政治。将民主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是邓小平时代对社会主义认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努力发扬民主精神是全党今后一个长时间坚定不移的目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遵从多数人的意志,保护少数人的意识的国家形态和社会制度。也可以说没有民主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并且民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一系列的法制环节来体现的,法制是民主的唯一体现和保障。与法治相反的是人治。人治,就是指以领导人的意志转移。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人法治意识淡薄,时时仍出现规划建设几经变化、反复折腾的现象。结果是搞得劳民伤财、鸡犬不宁。这说明没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法制作保障,民主会走调为领导人“主民”的随意性。关于人治和法治的问题,我国法学界有过一番争论,开始大概有三种观点。一是法治论即要法治不要人治;二是结合论即法治与人治相结合;三是抛弃论即否决法治与人治的陈旧观点,改为民主与民治。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的认识逐渐统一到第一种观点上来。此后,人治转变成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党指导人民通过法制精神、法治原则、法制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在法治全面实现时,江泽民同志有适时的提出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方针推动了新世纪治党治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法律并非没有缺陷,也不能完全涵盖人类社会的全部生活,不可能正确无误的调节所有社会关系。并且法律的实践需要道德力量地调节、促进与保障 。二 法中之王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和基础。宪法可谓法中之王,其他一切法律、法规不得与它相抵触,否则无效。在立法学中,法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粗略可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一部法律的等级越高,其条文越具有概括性,所约束的范围越广;反之,则条文则越细琐,所约束的范围越窄。宪法则是处于等级金字塔的顶层,统领全局。讲法治,必然有涉及法的系统。现今的法系有两个:大陆法系,也称成文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法系等;英美法系,也称海洋法系、普通法系等。大陆法系由罗马法发源,几乎遍及欧洲大陆所有国家。西学东进后,日本学习模仿了德国法,我国清末民初向日本学习。因此,我国法律的形式渊源属于大陆法系模式。不过,几十年前社会主义国家自成系统,又有学者将社会主义法律表现形式描述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此又有三大法系之说。但其实,社会主义的法律表现形式多是倾向于大陆法系的,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我国的法系毫无疑问属于社会主义法系,但又较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法系更为复杂。出现了所谓的“一二三四”现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系,四个法域。因为香港实行的是英美法系的法;澳门曾为葡萄牙统治,实行的是大陆法系的法;台湾实行的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的法,也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因此我国就具有社会主义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特点。但无论怎么分,所有的法都要受到宪法的约束。在香港和澳门也同样要实行依宪治国。当然,要实现依宪治国,就必须要树立宪法的权威,要树立宪法的权威,就要对违宪行为予以制裁追究违宪行为的责任。这又引出了什么是违宪行为,谁来审查违宪行为等问题。按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违宪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抽象违宪行为,指立法违反宪法、制定同宪法想抵触的其它法律和法规;二是具体违宪行为,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公然发表违反宪法的言论或作出违宪行为等。关于由谁来审查违宪案件,我国现行宪法由作出了规定,但还是原则性的,有待其它法律进一步细化。宪法序言最后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其它相关规定也是相当的含糊,未有规定明确的审查主体。三 意识与行为: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意识指导行为,法治意识具有先导性、前提性、基础性的重要意义,法治教育首先是普及与增强法治意识。行为是意识的实践,是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意识的目的和目标。是故法律是规范行为,针对行为而设计的。仅有犯意,没有犯罪行为的事实,就不构成犯罪。这说明法律规范是主管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不深究其意识根源。然而行为毕竟是受意识控制的,行为背后无不受法治意识的指导。因此,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法治意识以支配自己的行为规范。法治的重要原则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妇孺皆知。但在深刻认识和贯彻上,我国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道路。1954年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第85条规定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革中的1975年宪法却删去了这一条文,这无异于抽去了社会主义法制的脊梁,否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平等性的前提和基础。在1982年的宪法又恢复了这条规定,足见其一波三折。20年来,我国法治实践证明,从总体上讲,我国已遵循着这条法治原则走出了人治的阴影,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的阳光大道。法治的基本精神是法律至上。在走向法治的进程中,“法大还是权大”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的心田。从理论层面上讲,这种提法并非科学,因为法自权出,权由法生。有权则有法,有法必有权,二者如鸡和蛋孰先孰后般无从论起。但从实践层面上诘问,答案就很明了了。法律一旦生效,任何人不得有超越它的权利。我们要实行依法治国,就要弘扬一种遵从法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精神,这就是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法治坚行的操守诚信。诚信是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一种品牌,也是一条法治原则。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诚信。但社会上颇有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之间往往缺乏信任感,对有些人的承诺多抱怀疑态度,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经济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政府具体行为违背承诺,不讲信用。至于各具体的例子是不胜枚举,不再赘述。总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在推进法治的进程中都必要以诚为本加强自身诚信系统建设。法治的误区无意识违法。俗语有云“不知者无罪”。在法律的范畴里其实这句话是不合理的。法律是对人外部行为的规范,不是对内心世界的规定,不管主观意识如何,行为不合法,就会为法律所追究。由于现今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不是很高,有时候人们会在毫无意识中违了法。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不光是普通的人们存在法律的盲区,有些国家的公干人员亦是对法律一知半解,从而办错事情,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法律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关键。只有人人都知法,才能更好的守法、用法。结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