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芝文传统文化课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实效.doc_第1页
贾芝文传统文化课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实效.doc_第2页
贾芝文传统文化课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实效.doc_第3页
贾芝文传统文化课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实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传课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实效宁阳实验高中贾芝文中国有句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劳动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迎接明天的挑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身为家长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对他们加强劳动教育,使他们从小懂得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学生思想现状和原因分析根据一年的教育实验工作,我发现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1、值日生意识不强。有的同学一到放学时刻,赶紧收拾书包回家,把值日生工作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同学嫌工作麻烦,不愿担任值日组长。擦黑板的同学要经常提醒,同学们的垃圾不能自觉丢入废纸篓。上午擦瓷砖的同学因睡过头经常迟到,拖地的同学不愿用手拧或挤拖把。2、厌学心态严重。这些学生和第一种完全不同,在他们身上存在体力劳动积极,脑力劳动消极的厌学心态。比如班内因为懒惰导致学习落后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普遍缺乏刻苦精神、贪玩、爱吃零食,逃避学习,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把心思花在搞笑、玩电脑游戏甚至看情爱小说等,这种逃避学习的心态和行为反过来又造成他们上课精神不集中,以及因沉迷小说和电脑游戏而导致睡眠的严重不足,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恶性循环,最后学习严重退步。3、自立能力差。由于家长们的娇惯宠爱,不少学生自立能力不强,存在依赖、拖沓等被动消极心理。比如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和学习用品,陪读现象严重,一旦碰到父母有事没有及时照顾或提醒,常常会在第二天发生学习用品忘了带的现象;体质较差,常常生病请假,上体育课懒散、畏缩不前,吃不起苦。还有些学生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畏难情绪严重,不愿超越自我、更不想超越他人。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教育中爱的扭曲: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三角形,即四个老人,二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大多数家长把学生当成是众星簇月一般,捧在手里怕碎,含在口里怕化,让他们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还唯恐服侍不周,越俎代庖,在学习上包办一切(检查作业、整理书包甚至到校代值日),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实行“暖箱式”与“襁褓式”教育。不少家长宁肯自己吃尽千辛万苦,也要保证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安乐、甜密。而孩子的劳动观念怎样呢?这些孩子脑子里只知道一切都会有人替他们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困难,需要通过自已付出意志代价去克服,不知道在享受之外还要去尽义务,自我服务和自主独立的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比如有位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总担心孩子在校饿着或者累坏了。她会每天傍晚准备好饭菜后,提前半小时守侯在校门口,那种盼儿心切的心理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集体归属感,导致该学生一放学就赶紧回家而常常置值日生工作不顾,在母亲平时的骄惯下,他的言谈举止也显得比一般同学幼稚,停留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2、社会嬗变期好逸恶劳不良习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传统美德受到怀疑和背离,勤劳俭朴似乎成为“过去时”,当代的孩子尚未经历那段窘迫的日子,尽情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恩赐,似乎不再需要艰苦奋斗,只管在大树底下乘凉了。学校难得维持一片净土,腐朽颓废的暗流侵蚀着中学生稚嫩的心灵。班内曾发生欲拿同学上交的饭钱来还债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把父亲给的饭钱用来请客吃喝玩乐、摆阔结交朋友,诱使同学认其做老大甚至帮他做功课乃至作弊等。受他影响的同学中不仅有逃避学习贪玩的孩子,竟然还有个别班干部。而他本人则错误地认为这样才能证明他号召力强,在同学间有威望,以此满足他好胜好强的虚荣心。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高期望。中学学生守则规定“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1994年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款“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中明确说明“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和打扫楼道、庭院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但日益严峻的升学和就业竞争使中学教育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大人保持着难以企及的期望值,将孩子看作自己人生目标的替代和延伸,人们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只要分数高即可一俊遮百丑,父母和老师生怕影响学习而一路绿灯给予特殊照顾,即使学生乐意劳动也会被家长劝止。二、我的策略与措施: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根据以上班内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我的策略是尝试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理想教育和勤劳俭朴的美德教育。“哦哟,学习又苦又累,数学做得腰酸背疼,英语背得头昏眼花,语文作文干瞪眼,咳,没意思!有什么好学的,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咱们何不图个快乐呢!”这段小品中的台词来自班内学生真实的想法。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以后再确立远大的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所以,我的观点是让学生明确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劳动都是人的生存之本。我们将来首先要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解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才能以乐观、积极、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怎样对学生加强勤劳俭朴的美德教育呢?我结合政治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教材第六课生活俭朴行为文明中唐代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诗句,引导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的历史时期,俭朴的基本内容和表现会有所不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俭朴不再仅仅表现为生活上的缝缝补补,更多的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图享乐,要有正确的目标,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不好逸恶劳,更不要被享乐主义的思想所侵蚀。通过学习,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贪图享乐思想的危害性。那位曾经想拿生活委员收的饭钱的同学表示“我曾经错误地认为人生在世,应当潇洒走一回,却没有想过如果只是讲派头、讲排场、挥霍浪费,带给我们的会是不劳而获的腐朽思想,甚至会让我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了习惯,会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需要。但得不到这些享受时的痛,却远比得到这些享受时的快乐多。”(张晓倩)2、在民俗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品质。中国又是一个文化大国,乡土教育、民俗教育、文化传承教育、文化经典教育等都是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在本人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初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兴趣情况调查中,我发现全班46人中只有20人知道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会包裹粽子也只有两位学生。能否开展一次以“端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裹粽子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的果实呢?征得学校政教处和学生的意愿后,年月日端午节那天,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学裹粽子过端午”的实践活动。整个活动共四个课时,上午、下午各两个课时。上午的活动是邀请5位学生的奶奶教大家如何包裹粽子、开展谁裹粽子快又美的竞赛活动。下午两个课时在等待分享劳动果实的过程中,开展以下的活动: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拯救屈原的电脑游戏、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知识竞赛、仿写短信送祝福等活动。最后,在食堂边吃粽子边交流的过程中,不少同学由衷地发表了以下的感言:“以前的端午节,总是妈妈买几个粽子给我吃,草草了事,今年的端午节却是如此与众不同,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得不象样,但是吃在嘴里,香在心里-”(张震);“面对一只只歪嘴咧角的家伙,打开带着热气的棕叶,我们顿时有了一种成就感,发现此时的粽子比以前更香糯。”(张小倩)3、开展劳动并快乐着的主题班队活动:端午节体验劳动的实践活动搞得很成功,同学们非常地快乐。如何因势利导,把对劳动的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呢?结合班级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利用班会课进行以劳动并快乐着为主题的班队课。演讲辛勤劳动才能收获成功、劳动模范和劳动的名人名言知识竞赛、奉献无悔的诗朗诵,深深地教育了学生,更是让学生认识到“辛勤劳动是一切美好和欢乐的源泉”,懂得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这次主题班队活动我们还有幸和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进行对话,徐虎感人的事迹、朴实的话语激发了同学们对劳动的新认识。在“奉献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思想影响下,同学们纷纷在周记中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一个个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也强烈地震撼并教育了我,我深深体会这样的实践活动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值日组长发现自己的工作根本算不了什么,再累也比不上徐伯伯10多年的坚持;开学初个别想辞去班干部职务的同学说虽然做班干部很累,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孙波同学在周记中写到“我们要追求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而劳动就是能充实我们精神的力量”。三、教学实效和反思1、有助于学生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很多同学认识到经历艰苦的努力,甚至满身大汗完成任务后,心里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时候原先那种对劳动的消极看法已荡然无存,甚至惊异于自己怎么会产生那样的想法,只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满了信心。劳动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石华龙同学在演讲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劳动的快乐:“通过期末的努力复习,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但最终得到了不小的收获,可见,自己亲手劳动后获得的成功果实,才是最甜蜜的!”。通过一系列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撰写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互勉:成功不是一伸手就可以得到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刘玉谦;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当作分内事,都能做好张帅;生活就象一杯水,增加一种颜色,就会变得很漂亮,因为劳动,给生活添上绚烂的一笔,就会更精彩吴丽爽。2、有利意志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已体会到,艰苦劳动对人的坚强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我们的同学也在劳动中磨练了意志,感受劳动的快乐。郭娇娇同学在裹粽子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些事就如包裹粽子,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失败的滋味虽然不大好受,但我坚持着直到能独立包出完整的粽子,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3、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合理必需的劳动不仅有利于大脑功能的调节,而且有利于人格的培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决定于他们能在何等程度上参加劳动及为这种劳动所作的准备。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创造性的人,因此儿童不应该把劳动看作是强加的重担,而应当看作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果大家在劳动中能互相援助、支持、互相尊重,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照料自己,一切都能做得顺手,那是何等愉快和幸福啊!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通过和全国劳模徐虎的对话,同学们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同学在周记中开始反省自己:“我平时考虑问题第一想到的是自己,第二想到的还是自己,何时才为别人着想过?”(赵志卓);一位过去我行我素对班级不闻不问的同学也在活动中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表示歉疚并表达了今后对班级要尽心尽责的决心;劳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十.一”前全班同学大扫除活动;13年新年后的第一个双休日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