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doc_第1页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doc_第2页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doc_第3页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doc_第4页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课程说明课程负责人:张丽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育目标: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该课程系统地讲授西方现代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各个主要流派的特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作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把握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流变过程和各个不同流派的特点;能够批评和鉴赏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能力,洋为中用。(二)课程特色: 1.优良的教学传统和较强的师资力量。2000年,我校开始创办最早一批本科专业。继外国文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优质课程、精品课程,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2003年被遴选为我校首批专业选修课程。从课程开设开始,我们就秉承严谨治学,扎实、规范的教学原则。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近年来,我们的教学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学历、知识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改善和提高。课程建设组成员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准确、科学、系统地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也注重向学生传授更新的知识和学术研究信息,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文学鉴赏能力、文学研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们已发展成为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博士等高品质高学历人才为主体,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正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职称教师比例100%;有1名博士,高学历教师比例为33%; 40-50岁教师2名,40岁以下教师1人。队伍中有1人为德州学院学术骨干; 1名教师在天津师范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2名教师获得过德州市优秀教师称号。本教学团队获得德州市巾帼示范岗称号。这是一支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科队伍。2.课程内容丰富,开拓空间较大。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丰富且革新性强。包括本世纪初的各个流派: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 、 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包括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流派: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更迭变化发展快,作家作品各具特色。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具有创新性强的特点 ,授课的有很大的研究学习空间。3.教学和科研并重,相互促进。本教学队伍成员潜心执教,严谨治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研究和学术研究,并注意将已取得的教研、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近年来,教学和科研成绩较为显著。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中,专业课教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教研室成员有3人获教学成果奖励,总教学获奖7项。科研方面研究成果在国内同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多年的发展中,本学科已形成的研究方向:性别意识的审美表现、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研究、东方当代英语文学研究、新移民文学的流散性研究。参与国家课题1项,完成校级、市厅级课题5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学科组成员共出版专著两部,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在外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齐鲁学刊、东方论丛、作品欣赏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学科成员获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这种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科研意识、创造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师资队伍简介:外国文学教研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正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职称教师比例在60%;有2名博士,硕士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60%; 40-50岁教师2名,其余为40岁以下教师。学科队伍中有1人为德州学院学术骨干; 1名教师在天津师范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2名教师获得过德州市优秀教师称号;教学团队获得德州市巾帼示范岗称号。这是一支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科队伍。本学科承担的专业基础课外国文学被评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 外国文学课以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有特色而受到学生欢迎,教改有创意,教学效果优秀。在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中,各专业课教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教研室成员有3人获教学成果奖励,总教学获奖7项。1.课程负责人:张丽,女,生于1964年8月。1986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93年在北师大进修、01年在南开大学访学进修。1999年晋升副教授职称。现为山东德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研究。担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工作,为中文系教学骨干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包括2门基础课:外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作品赏析(新闻专业)4门选修课:莎士比亚戏剧研究、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学艺术欣赏。在学院教学比赛中两次获奖。主持了2项校级课题;基督教文化语境下的欧美文学研究(20032006年); 外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9992001年)。独立发表本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3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出版教材1部。获得4项校、市科研奖励。获得1997年德州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得2004年德州学院优秀教师称号。1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1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之比较 齐鲁学刊2003.3(核心期刊)2论福克纳小说艺术的独创性 山东社会科学2004.6(核心期刊)3近十年来夏洛克形象研究回顾与思考 齐鲁学刊 2005.6(核心期刊)4麦克白与拉斯柯尼科夫形象共性探析 圣经文学与文化2007.55宗教文化视角中的希伯来神话 榆林学院学报 2004.46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邢台学院学报 2004.37谈凯蒂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皖西学院学报 2006.68解读苔蕾丝古怪的性格 佳木斯学院学报 2006.39苔蕾丝形象与夏娃原型 邢台学院学报 2007.210从戏剧结构看夏洛克的美学性格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6教学、科研获奖:12004年 德州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2005年 德州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2005年 德州市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2006年 德州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52005年 德州学院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第一位;62007年 德州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2.主讲教师:姜山秀:女,1963年出生。中文系教。授,兼任中文系主任,主讲课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女性文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一直追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多次获校课堂教学奖。坚持进行教学研究,主持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一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所教授的“外国文学” 2003年评为德州学院精品课程,本人也被评为学院教学骨干。近几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专著一部,其中有5项成果7次获省、市、学院各级科研成果奖。其中论文失语与诉说2002年获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专著文学中的性别观念与审美表现形态2006年获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德州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1999、2004两次被评为“德州市优秀教师”,2001、2003两次被授予“德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德州学院师德标兵。1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1. 失语与诉说 妇女研究论丛2001.12.共同的选择:意象抒情 日本研究2001.43.论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叙述中的作用与文化意蕴日本研究2002.24. 观赏性、女性化与消费时代 青海师大学报2005、15. 文学中的性别意识与审美表现形态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6.水浒的女性观及女性形象的叙述功能 荷泽学院学报2006.27. 论迟子健的反抗姿态与叙述策略 长春学院学报2005.108.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性思考 江苏高教2007.6(核心期刊CSSCI)9.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双重促进功能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核心期刊)10.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校院系级教学督导原则探悉德州学院学报2008.3教学、科研获奖:11990年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21994年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 ;31996年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42007年获德州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讲课比赛一等奖.52001年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72003年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2004年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92005年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12007年德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主讲教师:高文惠:女,1971年生人,199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天津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德州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东方英语文学研究。科研情况:参加、主持课题四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东方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主持人:黎跃进);参加教育部重大项目(承办单位:北京大学)“东方现当代作家传记文学研究”;主持德州学院立项课题“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主持德州学院“英语文学研究”双语教学的教研课题。在外国文学研究、东方丛刊、文艺报、名作欣赏、电影文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1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1边缘处境中的自由言说:库切与压迫性权威的对抗:外国文学研究2007.22库切:混杂身份的承载者 东方丛刊2006.2;3“雅各布库切的叙述”审视帝国叙述和神话制造:名作欣赏2007.54自我与他者: 文艺报2005年10月13号;5当代流散写作的文化身份特征: 电影文学2008.4;6黑非洲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地缘特征: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3;7规训、惩罚与迈克尔K 广西社会科学2006.8;8荒漠中的女性对抗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2;9黑非洲民族主义文学的历史演变 德州学院学报2006.4;10晚期帝国叙述的话语分析 枣庄学院学报2007.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1.获德州学院2007年度教师课堂讲课比赛三等奖;2.获2006年德州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3.获德州市第19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获德州市第20次社科三等奖 。4主讲教师:丰云: 女, 1968年10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德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新移民文学的流散性研究。1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1.飞散写作:异域与故乡的对立置换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2.论新移民写作中的主题盘桓 华文文学2007年第4期。3.令人生疑的叙述者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4.炫目的光,微暗的火的元小说意义解读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1 期。5.流亡者的时间之狱 学术前沿2006年第2期。6.狡黠的微笑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论戴维洛奇的互文性写作 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8.筚路蓝缕,薪火传承 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9.混血亚当:飞散者的文化想象性满足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0.流散写作:文化的翻译 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主讲教师:李艳:女,1976年12月生人。2001年毕业于山东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04年研究生毕业于辽宁大学,获辽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山东德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俄国语言与文学。任课情况:自参加工作以来,担任系外国文学、留学生汉语口语、学院大学俄语、俄语语法等课程的授课任务。 科研基本情况如下:1最新俄汉语缩略语参编,白山出版社;2俄汉国际商务词典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女人不怕孤独翻译长篇小说;4圣战日战斗在车臣打响翻译长篇小说;5一把次牌,两次被吃翻译长篇小说;6“白银时代”文学刍议论文,独立发表;7对在俄罗斯文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独立发表;8论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论文,独立发表。三、课程建设规划1.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性。按照“德州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修订教学大纲,修改和充实讲稿内容,筹建课程网站资源,今年内将大部分课程资料上网,明年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将本课程的全部资料上网,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丰富、更新颖的学习资料。 2. 进一步加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