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际关系对比.doc_第1页
中美人际关系对比.doc_第2页
中美人际关系对比.doc_第3页
中美人际关系对比.doc_第4页
中美人际关系对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来美国九年了,深深体会到了美国的人际关系与中国人的不同。我所到之处,看到的,听到的,可以说: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比中国人要简单得多。简单地说,就是美国人之间普遍彼此信任、诚实、友好、讲礼貌。美国人之间相互信任。一天,我去参观一家博物馆,对守门人说:我是博物馆协会的会员。他就让我进去了,因为他相信我说的话。在办很多事时,打电话就可以,只要你报上所要的信息就行。刚来美国时,对美国人的这种做法很吃惊,因为这太容易上当受骗了。但是,美国人普遍彼此信任,所以出问题的机会不大。下雨天,客人们都把自己的伞放在餐馆门前,吃完饭后,再各拿各的伞。我第一次在下雨天与美国朋友同去一家餐馆时,看到大家都把伞放在门前,真担心自己的伞丢了。见大家都这么做,也就做了。当然,我的伞没有丢。还有,在餐馆里,我从来没有见到过有客人对女服务员不礼貌的。当我在大学读博士时,有一次与一位美国朋友聊天。他突然说:“我的钱包刚才忘在图书馆了,我要回去找找看”。第二天,他见到我说:“钱包在原地方找到了。”我问他:“象这种情况,丢的可能性大吗?”他说:“不大。因为我的钱包里有我的证件,拣到的人会把钱包按地址寄到我家的。”我听后半信半疑,心想还有这等好事?我有时忘了关车窗,第二天一看,车内分毫无损。一天,我的车电用完了,开不了了,就停在停车场等人帮助。来了一位美国学生,他热情地用自己的车帮我发动了车。又有一天,我的车在半路上突然抛锚了,当时有一个黑人在路上行走,立即过来帮我推车。此时,迎面开来一辆车,车主人是个白人,见状立即停车,也过来帮我推车,二人把车推到了一个停车场,才走了。有一天,突然有人敲我的房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从没有说过话的一位邻居,他说:“你的房门钥匙还插在门上呢!”我一看,可不是?这不是给贼留钥匙吗?我忙说谢谢。事后想,如果在中国,我是不是该换门锁了?美国人待人极其礼貌与友好。如果你有机会访问美国,就会随处发现,当在公共场所进一个门时,前面进去的人不会立即关门,他/她会半开着门等着你进门。久而久之,习惯了,我也学会为别人开门了。我还感到,不论到哪里参观访问或办事,人们都是以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不认识的人。美国许多城市的小路上行人不多。当你遇见一位时,他/她会笑着向你打招呼,对说你:“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 doing(how are you)”。听到这些,你还能无动于衷吗?于是,我也学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向陌生的相遇者打招呼了。平时生活与工作中,也常会听到“你好”、“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语言。新领导上任后,会很愉快地与原有下属合作。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新领导上任后,不是先忙着撤换下属,改用自己信任的人,而是很愉快地与原有的下属合作。下属们也都很服从新领导,并尊重新领导。同事之间,常有人在公用的办公室里放一些吃的,如一盒饼干等,让大家都来吃。但一盒饼干却能吃好几天,因为每人每次都自觉地只拿一片。我从国内回来时,也带了一些中国特产的饼干放在那里,第一天就看到很多人来吃,边吃边说“好”,但每人只自觉地拿一片。过了一个星期,我放在那里的饼干还有剩余。同事、同学与朋友之间都喜欢鼓励别人,赞扬别人的成绩。这种赞美我听的太多了。有时真是觉得不必要,还认为那种赞美有些言不由衷。但我现在觉得,也许大家的这种友好态度,与赞美别人的习惯,有力地保持了美国人之间的和睦。但是,美国人缺少中国人那样的铁哥儿们关系。我喜欢交一些铁哥儿们,但在美国人中却一个也没有,因为美国人之间都是表面上客客气气,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也都与别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是再好的朋友,也常常是“谢谢”“对不起”的不离口。我觉得,这种有距离感的友好与客气,对工作很有利。相反,在中国的单位中如果都是铁哥儿们,万一大家的意见不齐,可能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反目成仇。但我还是希望能有自己的铁哥儿们,于是就去华人圈子中找了。呵呵。说到这里,朋友们会问:难道美国人之间就没有矛盾吗?当然有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美国人有在背后说三道四的,也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也有待人不礼貌的。但在整个美国社会中不是主流,仅是极个别现象,而且不会影响大部分人的事业与生活。我们馆长曾请一位本馆资深研究员做一个报告。但在报告的前三天,她突然请这位研究员改变报告的主题。报告会我参加了,只见那位研究员在报告时明显地不愉快,说起话来时断时续。当馆长提问题时,他没好气地说:“我本来要报告的不是这个内容。本内容是临时搞的,我正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绪。”但事后,二人合作得还是很愉快。这就是美国人的精神:有话就说。遇到不同意见时,怎么办?下属有不同意见时,会提。当领导做了决定后,他们就会保留意见,而不私下说领导意见的不对,虽然可以感到他们不赞成领导的看法。同事有不同意见,如果自己认可,人们都会努力接受,并改变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提出一个计划时,都会向众人征求不同意见,并欢迎大家都来参与这个计划。如果自己出了错,一般都会向众人坦白:“对不起,我出了一个错!”在一家博物馆,我知道两位研究员曾经不和,但我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冲突,因为在工作上,他们都合作得很好。面对任何人,他们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对别人的不满。所以,我很难听到有人在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的。少了与人的矛盾,就会增加许多人生的幸福与乐趣。所以,美国人普遍比中国人活得幸福与开心。是什么原因使美国人的人际关系如此简单与和谐呢?在美国的教会里,所有人都互称兄弟姐妹。美国建国的原则有基督教精神,有50%以上的人自称自己是基督徒,约有10%的人是每周去教会的虔诚信徒。待国人如兄弟姐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也许是受基督教的影响吧。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了,朋友们可以各抒己见。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上一篇谈的是国人的环保意识。有不少朋友在评语中谈了环保意识差的根源,我赞同。其实,这个根源所生出的苦果不仅仅是环保。今天就谈另一个: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先打一个比方:在自己家里,你吃了点亏,被兄弟姐妹占了便宜,你会与他们计较吗?有的人可能会,有些人可能不会。但有一点多数人都会做:事后你们仍然是兄弟姐妹,仍然会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因为你们是自家人,是亲兄弟姐妹!出了家门呢?情况就不同了。面对自家人以外的中国同胞,除了认识的朋友或同事外,我们怕对大部分人都怀有敌意吧,因为我们不了解别人,更不信任陌生人。古人云:“文人相轻”。其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之紧张,又何止仅限于文人呢?翻开史书,或回视你的左右,人们恶劣的矛盾到处可见于家庭成员之间、官员之间、农民之间、工人之间、公务员之间、公司职员之间、同学之间、教授之间,等等。各种矛盾的起因大部分可以归结为两种:为了金钱,或是为了名誉与地位。在这两种诱惑之下,有些人的努力方向是损人利己,使上述各种亲密的关系立刻瓦解。与别的行业不同的是,知识份子之间的矛盾,有时不是为了金钱,也不为名誉与地位,而只是为了一口气。为了这口气,损了人,也不会利己,只能使他/她自己在内心自感“舒服”一些。于是,几乎没有一个单位不存在内斗的。如果得知某人非正常地下台了,即使有贪污、腐败等罪名,八成也是内斗失利的结果。1966到1976年的十年文革,可以被中国人奉为各种矛盾的集大成时期。由于国人习惯地将文革的责任推给当时的当权者,自己在文革中的各种表现就只是“盲从”了。但是,文革之后的八十、九十年代及2000年代,如果类似的(仅程度不同)人际关系再度不断地出现在中国大地,怕就是我们的人性问题了。最近刚刚听说了两件真实故事。两位20出头的女职员服务于同一家公司,彼此是多年的好友了。A女常常向B女在工作上求援,而B女也从无怨言地帮助自己的好友。一天,A女再次让B女帮她忙,接手做她的工作,自己好提前回家。B女发现A女的工作有误,建议让她先改正。但A女说:“不用了,你就帮我做下面的就好了。”B女只好听从。结果,第二天,上级部门查出了A女工作中的错误。A女不假思索地对领导说:“那不是我干的,是B出的错,当时是她经手的。”在另一家公司,一女职员躲在门后给男朋友打电话,另一女同事赶紧过去偷听,再快速地把她的消息传遍公司。中国是一个以提倡仁、义、礼、智、信而闻名于世的国家。但我们中国人何以在仁义面前是如此地脆弱?其中的直接原因,怕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同胞当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到危机时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或许还有自己家人。至于中国,很多人就放到了脑后,并不惜借助外国人的力量来对付自己的同胞。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数不清的汉奸,与当今国人为了出国或与老外拉关系而踩自己同胞的现象了。对自己同胞的不信任,就会引伸到敌意、见利忘义与麻木不仁,因为对敌人与自己不信任的人,还谈什么仁义呢?于是,我们就会看到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如:拾到金子,就是自己的了;邻居之间,两家共用的地方,自己能多占就多占,不能便宜了别人;领导与下属之间,新领导上任,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撤换下属,因为他们不信任原有的下属;同事之间,到了长工资与提职的时候,绝不惜踩着别人的身体向上攀登;服务员可以不热情接待顾客,最美的借口就是“我是为人民服务。你也算是人民?”不法之徒可以挺而走险,必要时该出刀子就出刀子,对被抢者绝不留情;个别警察与平民发生矛盾,居然能拔枪射向平民;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拼接制做著名演员的裸体照片,再贴到网上;有的商人、官员有了钱,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包个二奶;钱更多了,再包三奶、四奶,有的包到了第20奶;部分当官的不爱惜百姓的血汗钱,我就在美国看到了数不清的公款旅游者,打的旗号都是“考察”;在乡下,有专门收购病死猪的,再加工成食品出售。于是,我们也看到一名年轻的富婆与一农民口角,一怒之下开车将其撞死,还将其拖出了二百米远。我们也看到有的司机撞伤了人,为了免其日后更多的纠缠,干脆倒车将其碾死了事,只一次性陪钱即可。我们也看到:武汉一名孕妇被车撞倒而无人理睬,最后被一名路过的美国女教师送到了医院。围观的人都坚信:这名孕妇肯定是那个美国女教师的朋友。这种恶劣的人际关系,与对自己同胞的敌意,也在网络空间与博客中有充分的表现。在网上,随处可见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的现象。在评论别人的文章时,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不惜恶语谩骂。看到漂亮女孩子时,不尊重女性的语言便蜂涌而至。网上留言,互不相识,也不会见面,心灵的表露就更加无遗了。内斗,无疑会抵消与减弱我们搞现代化的力量,决不利于我们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有人问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