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doc_第1页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doc_第2页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doc_第3页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doc_第4页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2年7月 武 汉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三、环境保护措施四、评价结论一、工程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位于已建成白沙洲长江大桥下游约3km、长江一桥上游约5.3km处,总长度4317.8m,工程起点设在汉阳国博立交,从汉阳汉新大道跨鹦鹉大道、滨江大道过江,武昌岸跨过八铺街堤、武金堤后,止于八坦立交,连接武汉三镇中的汉阳区和武昌区。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工程采取一跨跨越长江的主跨为1700m悬索桥方案,设计行车速度80kmh,按双层12车道布置,上层为六车道快速路,下层为六车道城市主干道,两边设置人行道,上下层桥面总宽均为33m,总长度约4.32公里,其中跨江段长约2.2 公里(汉阳岸堤防至武昌岸堤防)。工程主桥采用主跨1700m 单跨悬索桥方案,汉阳侧引桥长度1156.4m,包含2 座大跨度连续梁(跨鹦鹉堤道和鹦鹉大道),4 条下桥匝道和2 条上下层转换匝道;武昌侧引桥长度1461.4m,双层布置,包含2 座大跨度连续梁(跨八铺街堤和武金堤),2 座大型上下桥及上下层转换互通匝道。工程总投资约80.34亿元,工期约54个月。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2)设计车速:主线为80km/h;立交匝道:40 km/h。(3)车道数:不小于双向10车道。(4)道路宽度:大车道3.75m、小车道3.5m、路缘带宽度:0.5m、侧向净宽:0.75m。(5)最大纵坡:一般不超过4.5%,困难条件下不超过5%(6)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600m,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m。(7)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8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500m。(8)桥下道路主干道不小于 5.0m,次干道不小于4.5m。(9)设计最高通航水位(85 国家高程基准):26.29m。(10)设计最低通航水位(85 国家高程基准):10.18m。(11)通航净空:单孔双向通航孔净宽不低于 807m,净高不低于18m。二、主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1)生态环境现状工程所在的汉阳段、长江段及武昌段所在区域呈现不同的生态系统特征。其跨长江段为以河流湿地为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两岸汉阳和武昌段位于城市近郊,为以城市结构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活动频繁,厂矿企业、商铺及居民住宅鳞次栉比。评价区路域范围内由于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动植物主要是在人类控制下,为满足人类需求而被保留和发展的物种,生物多样性比较单一,无自然植被和大型野生动物分布;桥梁所在长江江段为江豚、中华鲟等正常过往通道,无鱼类保护区、天然“三场”分布。(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是规划武汉市主城区“四环十八射”道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国家或地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繁殖地分布,工程建设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和区域景观结构不构成破坏性影响。工程主桥方案采取一跨跨越长江的1700m悬索桥方案,减少了水中墩的设置,减少了对长江水文水势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满足通航、防洪需要;设计中加强了景观绿化及桥梁造型的设计,为国内跨度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从桥型上丰富了武汉桥梁博物馆的内涵,建成之后将成为武汉市的城市新名片。施工期道路开挖将造成道路破坏,影响城市景观;现场土方临时堆置如防护不当,雨天将造成道路泥泞,影响市容;在道路上和居民区施工时将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施工弃土、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作业时间如安排不当,将增加沿线车流量,造成道路交通拥挤;此外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引起水土流失。随着施工的结束及绿化恢复措施,这些施工期的暂时影响均将消失。桥墩桩基等水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增加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影响水体水质,破坏所占水域底栖生物分布,影响浮游动植物生活环境,进而影响长江鱼类觅食和活动;施工期占压河道及施工船只增加,将压缩过往江豚、中华鲟等野生保护动物的洄游通道,增加误伤几率。总体上分析预测,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太大影响,在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后,工程在生态环境角度上是可行的。2.声环境(1)声环境现状杨泗港长江大桥两侧声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主要受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影响,昼、夜环境噪声均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应标准。(2)预测评价本工程投入运营后,道路交通噪声将对道路两侧噪声敏感点造成影响。经预测,工程沿线敏感点第一排房屋均超过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应标准,位于敏感点内后排房屋,由于房屋遮挡作用,声环境质量基本能够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标准要求。3.水环境(1)工程水污染源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桥梁施工排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用水。其中桥梁基础钻孔施工中,泥浆护壁和钻孔出渣排水将产生SS;混凝土搅拌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也为SS;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NH3-N,COD,SS和动植物油类。由于本工程没有配套的生活服务区建设,所以本工程运营期的污水主要为桥面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COD和石油类。(2)污水排放影响工程范围内,汉阳地区已建有较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收集到的污水进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0万t/d,2005年投入使用);武昌地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尚不完善。根据本工程范围内排水系统的现状,工程汉阳段雨污水可排入既有的污水管网,进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工程武昌段雨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可作为绿化带用水。因此工程对长江水质产生影响较小。(3)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本工程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距下游平湖门水厂取水口4.31km。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以及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措施的制定,禁止施工废水及弃渣排入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程建设不会对下游水源保护区水质产生不良影响。4.大气环境(1)环境空气现状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的CO、NO2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值要求。(2)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最主要的污染物是粉尘。运营期汽车尾气主要污染因子有CO(一氧化碳)、NO2(二氧化氮)等。(3)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建成后运营期在正常车流量(含高峰车流量)情况下,本工程建成后道路两侧CO浓度均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值(10mg/m3)的要求;道路两侧NO2浓度均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值(0.20mg/m3)的要求。根据类比监测的结果,类比监测时段各测点CO、NO2一次浓度值均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值要求。三、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次序,大型运输车辆运行应避开交通高峰,尽量安排在夜间运行。同时施工单位应和有关部门联系后,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减缓工程施工对交通的影响。(2)施工期道路建设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要侵入附近的绿化带,以利维护城市生态景观环境;避免将施工场地等大型临时设施布置于长江江滩,以降低对湿地生态和长江水体的影响和破坏。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出占用场地,恢复原有道路。(3)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临时土堆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排水管道。(4)桥梁水工工程施工过程中,主塔桩基围堰施工前,预先用小船在施工区域周围回旋发出驱赶的噪声,驱赶水生保护动物;对施工运输船只进行有序安排,保持鱼类洄游通道和长江航道间有充足空间,并限速行驶等,以避免发生误伤中华鲟、江豚等大型水生保护动物。2.噪声治理措施(1)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加强工程两侧区域的环境规划,防患于未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拟建道路两侧200米内在无高层建筑遮挡的情况下,不宜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2)对于受本工程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低噪声路面等措施,使敏感点室外声环境满足标准要求或使敏感点室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3)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施工时须采取临时的34m高隔声围墙或吸声屏障,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一侧建临时工房以起到隔声墙作用,减轻噪声影响。(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条的规定,本工程在施工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区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本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将批准的夜间作业公告附近居民。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除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控制外,还禁止进行产生噪声超标和扰民的建筑施工作业。3.水污染防治措施(1)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场地施工废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流污染道路或周围环境;严禁将施工废水排入长江。(2)在桥梁水中墩施工完毕后的围堰拆除过程中应做到文明施工,应先将围堰中的泥浆清理完毕后,再拆除围堰,以避免围堰中的泥浆涌入水体对水源造成污染。(3)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干化堆积场。钻孔护壁的泥浆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使泥浆与出渣分离,晰出的护壁泥浆循环使用,不得排入江,沉淀池出渣在干化池堆积场脱水,渗出水用于场地洒水降尘。(4)在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管理,并交由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置,禁止乱丢乱弃,从而对水源保护区产生不良影响。(5)将工程武昌段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安排人员清理化粪池,集中拉走统一处理,工程汉阳段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既有污水干管,所有施工废水不排入长江。四、评价结论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是是规划武汉快速环线上的一座跨江特大桥,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主城区规划建设的连接江南、江北的跨江桥梁之一;工程建设是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是对城市快速路骨架系统的完善,是缓解中心城区过江交通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干道网络容量,提高中心城区干道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增加过江通道密度的需要;是缓解过江交通压力需要;也是均衡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需要。本工程有利于缓解中心区过江交通矛盾,有利于加强城市快速路系统对武汉新区辐射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可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