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及版本1、故事溯源与演变晋陈寿三国志裴松之 三国志注后汉书世说新语搜神记提供素材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宋代说话艺术,“说三分”的三国事,已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故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事轻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金元时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半数以上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明显,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方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载有赤壁鏖兵等。罗贯中三国志演义,“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2、版本(1)明嘉靖壬午年间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该书24卷,240回,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以后的刊本多从此出,只是在插图评点卷数回目文字上有些调整。(2)万历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回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3)“三国志传”:嘉靖至天启年间新锓全象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等,这类“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版本的不同之处,除了在一些情节上和文字上有出入外,主要是“志传”系统的本子中穿插着关羽次子关索(花关索)一生的故事。(4)毛本三国(即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增删和修改,并做了详细的评点。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见解,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渐渐与三国志演义混为一谈甚至将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书名三国志演义取而代之了。二、三国演义的主旨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糅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名君良臣的渴慕。(1)写兴亡史,抒发分合兴亡感慨面对百年的分合兴替,作者没有将之归因于“天命”,而是揭示了人心、人才、谋略在历史中的作用。(2)“拥刘反曹”把刘备作为实行“仁政”的代表,寄托了“仁君贤相”的政治理想;把曹操作为“霸道”的代表,在承认其雄才大略的同时,又严厉地指责他专横暴虐的一面。(这种观点有人也称之为“尊刘贬曹”或“尊刘抑曹”,50年代就有人论述过,如吴组缃在关于三国演义中认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首先就在于他接受了群众口头创作原有的“拥刘反曹”观点,并加强了它,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他又在谈三国演义中说:“拥刘反曹的思想,就是人民群众对三国争胜的态度,就是他们的政治见解和理想愿望的表达。”80年代以后,叶维四、冒圻在三国演义创作论中认为“拥刘反曹”不仅是贯穿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而且是作品反映是非、褒贬、爱憎的标准,是统帅全书的灵魂,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核心思想。持此观点的还有周兆新的三国演义考评,冯仲平的论三国演义的基本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一些教材也持此种观点。)(3)书写历史悲剧,表达悲怆与迷惘的心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追寻作者的理想是政治上“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因而“拥刘反曹”,但结局是理想国被暴政所灭。流露出作者对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锁感到的困惑和痛苦。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唤。(黄钧在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一文中指出,通过三国近百年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故事,三国演义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不是正义,而是邪恶,不是道德,而是权诈,你死我活,弱肉强食,兽性取代了人性,暴政强奸了仁政这不单是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而且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显示,这不单是蜀汉集团的历史悲剧,而且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悲剧。 持此说法的还有张振钧论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质(,宋克夫的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的悲剧实质,张济帆的中国历史悲剧的审视三国演义主题探讨等。)另:(4)人才说 赵庆元在封建贤才的热情颂歌中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封建贤才的热情颂歌。于朝贵的一部形象生动的人才学教科书,王基三国演义主题新探等也持这一看法。(5)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曾学伟试论三国演义的主题中提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通过三国时代尖锐复杂矛盾的描绘,以及各种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对圣君贤相的风云际会,鱼水相谐的政治理想的思慕和追求。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蜀汉集团的代表人物作正面体现。刘备是圣君的典型,诸葛亮是贤相的典型,他们鱼水相谐,才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6)兵不厌诈说 任昭坤三国演义主题应从军事角度认识,他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三国兴亡过程中形形色色的战争描绘,着重揭示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灵活运用“兵不厌诈”的思想。 (7)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鲁德才在论三国演义的情节提炼对人物刻画的意义中认为,三国演义“描写了封建社会分裂与统一的过程,揭示了地主阶级各类人物镇压了黄巾起义以后,怎样争得统治权和丧失统治权的经验教训。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可以争得霸权,用什么样的思想和策略争夺天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又会丢掉统治权”。 (8)乱世英雄的颂歌 齐裕乱世英雄的颂歌中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用历史学家犀利的政治眼光和严肃态度来抒写自己“有志图王”的雄心,探索汉末三国兴衰隆替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表现在地主阶级各个政治集团的争夺中,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图王霸业,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里取得胜利。作者对曹、刘、吴三个集团是一视同仁的,谁做的对就赞扬,反之就批评,从而比较正确地总结了汉末三国的历史经验,所以说,它是一曲乱世英雄的颂歌。 (9)多层主题说 胡世厚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中提出,像三国演义这样一部“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的鸿篇巨制,企图用三言两语概括它的主题是很困难的。它的主题是多层的,主要有三点:反对分裂,歌颂统一;抨击昏君,渴望明主;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孙一珍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主题从人才、民心、兵法三方面分析了三国演义的主题,认为举贤良、恤百姓和善兵法,乃是动乱形势下获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也是该书所要表现的主题。 (10)反思历史说 陈辽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中,结合罗贯中的其它历史小说和戏曲,认为罗贯中写这些作品是对历史进行反思,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思”长篇小说。这种反思不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也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11)市井细民写心说 刘知渐在三国演义新论反对提主题,主张只谈倾向。他认为三国演义是由说“三分”的“市井细民”先说出了“市井细民”对三国故事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又被书会才人写进了三分事略,即三国志平话之类,后来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接受这种思想,成为主要的思想倾向。 (12)保国安民说 黄祖良保国安民是三国演义的基本主题认为,谁能“保国安民”,谁就能克敌制胜,统一天下,反之必然遭到失败与覆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贯穿全书的线索,作为这条线索的灵魂,就是“保国安民”。 (13)天命说 潘承玉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提出,三国演义主题是反映天命观。全书的情节内核是对天命的理解与阐释,全书的感情基调是对天命的困惑与欣慰。在三国演义主题再探)一文中,潘承玉进一步论述了他的“天命说”的观点。 (14)皇权欲说 叶松林在皇权欲:三国演义的主题一文中提出,“如果仔细探究其所描写的全部战争的源动力,以及构成、制约和导向战争的动因,便会发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征战、成败,其终极目的,无一不是为了争夺统治天下的皇权。故可以说:皇权欲,就是三国演义的真正的主题”。他在皇权欲的特质描述与价值评判三国演义主题的本体意义分析等文中,也阐述了这一观点。 (15)强者的颂歌说 王志武在竞争中的强者三国演义人物竞争论中认为:“对于三国演义这种表现社会竞争主题的历史小说只能从社会竞争的角度去评价。”“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强者的颂歌。”在他的三国演义强者的颂歌中进一步认为:“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近一百年自由竞争的历史。”“那些出身比较低微、和平时期难有出头之日的人物凭借自己的才智武勇纷纷显露头角。”“很难公正准确地对他们的道德进行优劣评价,或从政治上作进步与反动的判定。”“三国演义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作者从社会竞争的角度写了400多个人物,但是重点写了三个人物:曹操、诸葛亮、司马懿。他们是三国这段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强者,其他人物都直接间接地陪衬或烘托这三个人物。”他又在三国演义的人物、结构和主题中,详细说明了这一观点。 三、三国演义的叙事技巧1、叙事技巧(1)虚实结合(2)“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版块式叙事结构。故事九曲连环,环环紧扣;6个单元依次推进,又与5条副线交错。诗性叙事(3)全景式的战争描写(4)缓急张弛相间的叙事节奏(5)不仅善于叙事,也长与写人,塑造了具有特征化性格的典型。(6)历史演义体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易观易入”2、分析以第四十二回至第五十回的赤壁之战为例。首先,三国演义的叙事有着虚实结合的特点。对历史的“质”进行美化,既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使实服从于虚。比如草船借箭在历史中的赤壁之战中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而在三国演义中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放到诸葛亮身上,用来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又如庞统献连环计,历史上连环计是曹操的决策,但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丰富情节和塑造曹操的典型形象,也张冠李戴到了庞统身上。再如华容道刘备领兵是没追到曹操的,但为了突出关羽的义,诸葛的智,刘备的人,边换成的关羽并义释曹操。可见,罗贯中是借三国的框架,虚实相生,另绘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次,是“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版块式叙事结构。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诸葛亮舌战群儒,激周瑜,曹操三江口折兵,蒋干中计,孔明借箭,庞统连环计,锁战船北军用武,诸葛借风,关羽义释曹操,都是分版块的,几方的故事此起彼伏,按时间并进。将时空很好的融合。再次,是全景式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为文学史上罕见。尤其是赤壁之战。诸葛亮这边激孙权攻曹,周瑜设计让曹操去掉蔡瑁、张允,曹操唤蔡和、蔡中叹军情,孙吴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曹军的锁战船等等,各方准备是全方位的,斗智斗勇。接下来在战争中也是话分两头,周瑜纵火,刘备等诸葛亮消息,关羽要应战,曹操等黄盖消息,写得波澜壮阔。第四,缓急张弛相间的叙事节奏。比如在紧张的战争中,穿插了诸葛亮与鲁肃乘雾联舟、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将战争写的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又如曹操逃跑,时而激烈,时而平静,曹操与诸葛亮之间设计识计虚虚实实,张弛有序。第五,不仅善于叙事,也长与写人,塑造了具有特征化性格的典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一出场就已经定型了的,接下来便反复渲染,使单一性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基培训知识竞赛课件
- 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数据分析专家求职攻略与试题
- 各省市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库攻略
- 面试官必 备:防疫应急面试题库全攻略
- 会计面试实战模拟题库:高级会计师必 备
- 法律学硕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 大学生校园艺术节策划方案
- 赛诺菲AI面试题库及答案大全分享
- 难点详解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大三毕业生自我鉴定
- 线缆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十字相乘法(最终版)
-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案例
- 2025年度智能金融服务平台保险业务居间服务合同
- KCA数据库试题库
- 《上肢静脉血栓》课件
- 主要负责人全面安全检查表
- 高处作业非标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2022版新《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