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doc_第1页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doc_第2页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doc_第3页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doc_第4页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1 我国苯的产能、产量同步增长 2004年我国纯苯产量为255.6万t,同比增长5.3%,年内纯苯生产平稳。2001-2004年,国内纯苯产量稳步提高,其中2003年的产量增速达到12.4%,是近几年产量增长最快的一年,而2004年产量的增长速度为4.6%,为近几年最低的一年。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纯苯产量超过214.0万t,占国内总产量的88%以上,其他则主要是钢铁厂的焦化装置副产。石油苯生产厂家中,产量最大的是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和吉林石化等3家企业,产量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15.6%、10.6%和9.4%。产量位居前10位的纯苯企业合计占国内总产量的65.9%,其中焦化苯厂家只有上海宝钢进入国内纯苯产量前10名。2005年由于苯乙烯新建装置相继建成投产,导致需求的高速增长,而纯苯效益优势明显,国内许多生产厂家满负荷生产,纯苯产量同比大幅增长。2005年1-8月国内主要纯苯企业产量统计见表1。表1 2005年1-8月国内主要企业纯苯产量统计企业产量同比增长(%)全国189640013.5扬子石化244216-1.46上海石化1787666.46吉林石化146520-3.75齐鲁石化13059953.68镇海炼化10062879.02北京燕化907238.68辽阳石化88791-3.57天津石化808571.62上海宝钢7143841.29大庆石化6138518.13洛阳石化5802015.25茂名石化551044.90未来5年内,国内将新建3套百万吨乙烯裂解装置,扩建4套现有的裂解装置,另有1套Pygas抽提装置在建,相应配套纯苯能力也将有较大增长。2004-2006年我国新增纯苯能力见表2。 表2 2004-2006年我国新增纯苯能力 (万t/a)公司乙烯纯苯甲苯二甲苯投产时间备注中原乙烯6.03.01.0-2004年齐鲁石化27.07.05.0-2004年新增能力扬巴石化70.017.512.010.52005年大庆石化32.08.03.52.02005年新增能力茂名石化42.013.59.08.02005年新增能力上海赛科90.022.516.013.52005年中石油-壳牌80.020.014.012.02006年兰州石化36.09.06.04.02006年新增能力 根据我国大型石油、石化新建和扩建计划,未来几年我国纯苯生产能力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现有乙烯改扩建的配套芳烃抽提装置能力提高和新建大型乙烯工程的芳烃装置建设;一些炼厂芳烃装置的改扩建及新增能力;对二甲苯装置新建、扩建可增加纯苯的生产能力。预计将增加约70万t/a,2005年底国内纯苯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t/a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2010年我国纯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60-550万t/a。届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尚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2 苯的全球市场分析 2.1 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呈现的主要特点 (1)原油价格走高形成稳定支撑 8月份以前,纯苯市场走势和原油价格走势基本贴合,进入9月份以后出现脱节,纯苯与原油走势背道而驰,直到9月中旬,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就整体而言,原油价格走高对纯苯市场起到了主要支持作用,在原油价格变化的基础上,由于装置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纯苯市场呈现跌宕起伏的局面。抛开基本面的因素,投机商在纯苯价格达到高位以后进行的反复炒作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7月中旬纯苯价格冲顶以后,市场要求价格下调。但由于原油价格开始攀升,并在8月中旬达到阶段性峰值,对下滑的纯苯市场形成支撑。近4个月的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势以波动上扬为主,并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从成本上给予芳烃市场有力的支撑。在市场的变化中,全球范围内因地区价差而造成的套利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从价差较小的2005年2月初开始,由于美国供应紧张的吸引,部分投机商已经开始考虑从亚洲输出货物到欧美套利。而随着欧美价格的上涨,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套利行为大增。统计显示,2月末到3月初总共有5.4万t的纯苯从韩国运抵欧美,并且之后套利行为持续不断。4月初,地区性的价格差距达到200美元/t左右,引发亚洲向欧美的大量出口,造成欧美纯苯市场迅速滑落。通常情况下,欧美与亚洲之间的运费在40-50美元/t,而如果地区之间的价差与此相当,套利窗口就开始开放;如果船运紧张,运费可能高达90-100美元/t,则价差相应拉大以后才能形成套利。 (2)检修和非计划停车因素促进价格上扬 2005年亚洲纯苯装置停车检修非常集中。虽然大部分属于计划停车,并没有给市场造成突然的冲击,但是供应紧缩无疑对市场价格上涨起到了促进作用。检修计划大部分集中在前3个季度。 在上半年,亚洲地区有近30套纯苯装置检修,并且主要集中在5-6月份,涉及产能达到370.6万t/a,造成纯苯产量损失超过35万t。对于纯苯市场来说,装置如此集中的检修应该是重要的利多因素。 下游苯乙烯的停车检修装置尽管只有11套,但是总产能达到了337.5万t/a,对于纯苯需求的影响非常大。估计由此造成的对纯苯需求总量减少超过30万t,与因纯苯装置检修造成减产35万t的损失接近。同时装置突发事件影响芳烃的正常生产,为及时消化高价原料带来的风险,近2年世界各地的炼厂芳烃装置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年初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装置出现突发性事故,从而推动芳烃市场价格上涨。国内大多数芳烃装置建厂年代已久,加之自2003年以来的芳烃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装置长期带“病”运行,2005年初九江炼厂芳烃装置和广石化芳烃装置都出现了突发性故障,造成年初华南市场资源相对紧缺,价格出现突发性上涨。今年下半年国际、国内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造成装置停工或检修,如果在消费旺季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使得芳烃价格突发性上涨。 (3)东南亚进口量将持续增长 2004年日本已经转变为纯苯的净进口国,中国台湾因2套新建苯酚装置的启动,纯苯净进口量逐渐增大。但韩国的纯苯出口量较大,仍将使整个东北亚地区保持净出口格局,但对东南亚的年出口量将降低17万t,东南亚地区净进口数量保持继续增加态势。亚太地区纯苯产能增长统计见表3。 表3 亚太地区纯苯产能增长统计 (万t/a)公司纯苯甲苯对二甲苯预计投产台塑集团4525702006年马来西亚芳烃公司7.0-4.52006年印尼TPPI30-502006年 (4)我国进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 2005年1月1日-2006年7月1日是我国的“WTO后过渡期”,根据入世承诺,要逐渐取消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招标商品的限制等。2005年我国关税总水平将由2004年的10.6%降低到10.1%,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使纯苯的进出口受到影响。2005年8月,我国纯苯进口量为1.5万t,较上月减少28.5%;1-8月累计进口量13.87万t,同比增加435%。8月平均进口价格为847.5美元/t,1-8月累计平均进口价格为900.4美元/t。 2005年8月,我国纯苯出口量为8890t,较上月增加205.67%;1-8月累计出口量1.62万t,同比增加171.7%。8月平均出口价格为862美元/t,1-8月累计平均出口价格为871.4美元/t。 (5)苯上下游产品价格同步上涨,尽管上游原料价格暴涨,但是下游许多产品呈现同步上涨局面,而且许多生产企业总结出一条规律,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下游产品装置效益会有一定幅度增长。 (6)流通领域炒作市场,由于我国近年来股市低迷,部分游资进入化工市场,对苯的价格上涨起一定推动作用,同时流通商也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2.2 苯市场走势不容乐观 虽然发生克特里娜飓风之后,原油和石脑油价格大幅上涨,但是由于供应能力增加而需求减弱,纯苯市场仍将呈熊市格局。 将对生产成本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纯苯与石脑油差价继续缩小,已经由4月初的412-415美元/t缩小至129-233美元/t。据分析,过去维持盈利水平的纯苯与石脑油价差为70-80美元/t,考虑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依照目前的价格水平计算,维持盈利水平的纯苯与石脑油价差应在120-130美元/t水平。从短期来看,亚洲纯苯市场供应充足,而下游苯乙烯和苯酚生产商需求依然维持弱势。供应过剩背后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美国套利窗口关闭。 东北亚某主要纯苯企业面临着价格下跌和库存增加的压力,8月中旬开始降低其12万t/a甲苯岐化(TDP)装置开工率,预计在2005年底前都将会维持低开工率状态。市场普遍认为,由于亚洲出口到美国的纯苯数量减少,加上美国本土纯苯企业开工率降低将使市场供应趋于平衡。 在下游市场方面,由于苯乙烯类塑料需求较弱,亚洲几大苯乙烯生产企业已决定降低开工率,这将严重影响纯苯需求。由于需求不旺,印尼Styrindo Mono公司2005年9月1日起关闭了位于印尼Merak的10万t/a苯乙烯生产装置。台湾Grand Pacific石化公司(GPPC)也计划降低位于高雄的36万t/a苯乙烯装置开工率,此前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该装置自8月中旬起就维持80%的开工率。韩国Yeochun NCC公司计划2005年10月20日关闭其14万t/a苯乙烯装置,进行为期40天的脱瓶颈改造;日本旭化成化学公司计划2005年10月上半月关闭2套苯乙烯装置,它们的产能分别为33万t/a和15万t/a。日本NihonOxirane公司也将对位于千叶县的42万t/a苯乙烯装置进行30天的检修。众多苯乙烯装置开工率的降低将导致纯苯市场需求不旺。 同时,东北亚地区苯酚生产装置开工率的大幅降低也使纯苯市场前景不甚乐观。由于我国和东南亚下游需求减弱以及供应增加,共有6家苯酚生产企业开工率已降低至85%-90%。3 苯乙烯 3.1 产量及进出口情况 随着国内苯乙烯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苯乙烯产量也在逐年增加,表4为我国苯乙烯供需情况。 由于我国苯乙烯需求量较大,近几年苯乙烯消费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虽然生产能力和产量不断增加,但仍严重产不足需,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3,我国仍将是苯乙烯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4 我国苯乙烯供需情况年份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2000763.81157.06.6191.422001799.01608.03.2240.382002895.61798.53.0269.112003950.02660.66.13604.52005预测180025001043002008预测31002000205100 3.2 我国苯乙烯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乙烯资源严重供不足需,发展苯乙烯受到了乙烯资源的制约。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聚乙烯、乙二醇等产品的急需,而用于苯乙烯生产的量及所占比例都很少,实际生产的乙烯用于生产苯乙烯的消费比例与国内苯乙烯的当量消费比例差距很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中国乙烯自给率得不到较大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中国乙烯资源紧张,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结合中国炼油装置结构状况,用炼厂干气中稀乙烯制乙苯不失为获得苯乙烯的较好途径。中国国内的石化企业应看到巨大苯乙烯市场资源,适度加快发展苯乙烯,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机遇效益。 我国苯乙烯同其他基本有机原料一样,其表观需求增长较快,而自给率增长较慢,这与我国乙烯生产能力水平有关。据此分析,到2008年前后在我国乙烯供应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下苯乙烯进口仍将不会太低,所以不会影响乙苯过氧化物(EB-HP)法PO-苯乙烯的生产,我国在近10年内苯乙烯都将是纯进口。 据分析,一条苯乙烯生产线,其生产规模至少应在150kt以上,否则其生产就不能达到经济运行,未来几年其竞争力会大幅下降。已知国外公司的生产规模都在200kt以上,并且都在扩建或改造,以尽量降低成本。国内目前运行的装置中,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为120kt,总能力不过1Mt,与国外生产装置差距很大。况且国内装置多采用国外工艺技术,能耗、物耗要比国外高,生产成本难以继续大幅降低,竞争能力较差。因此要加速苯乙烯生产装置和技术的国产化建设,大力促进我国苯乙烯行业的发展。 4 苯酚 4.1 消费情况 目前,我国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双酚A、水杨酸以及壬基酚等。水杨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医药产品阿司匹林。目前我国水杨酸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0万t/a,生产厂家主要有江苏丹徒县化肥厂、山东新华制药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染料厂以及河北平山县化工厂等,2003年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6.0万t。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水杨酸对苯酚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11%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对苯酚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5万t。 表5 近年来我国苯酚的消费现状及预测 (万t)消费领域2002年所占比例(%)2003年所占比例(%)2005年所占比例(%)酚醛树脂14.630.018.329.818.023.7双酚A12.024.617.728.830.039.5水杨酸5.411.16.09.87.59.9壬基酚4.08.24.57.35.06.6其他12.726.114.924.315.520.3合计48.7100.061.4100.076.0100.0 表5为近年来我国苯酚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 4.2 行业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苯酚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艺技术比较落后,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小,最大的仅为10.0万t/a,而国外高达50.0万t/a,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国外产品高,这样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而且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常受到国外低价格产品的影响。另外,我国的苯酚生产几乎全部是单一的苯酚生产模式,产品主要用于零售,造成市场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的冲击。而国外的许多苯酚生产厂家,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大多数生产厂家都采用苯酚和其下游产品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或其产品定点为下游产品生产提供原料,使得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 5 顺酐 5.1 消费情况 近年来,我国顺酐的消费增长速度很快,1995年的表观消费量只有50.4kt,2000年增加到111.2kt,1995-2000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7.1%。2001年我国顺酐的表观消费量为148.5kt,2002年增加到约179kt。目前,我国顺酐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农药、涂料、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品等,2002年我国顺酐的消费结构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占61.5%,涂料约占7.8%,酒石酸占4.5%,润滑油添加剂占1.1%,农用化学品占1.1%,琥珀酸及酐占2.8%,BDO、THF等加氢产品占11.2%,其他占10.1%。 我国顺酐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6。 表6 我国顺酐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消费领域20022005消费量/万t消费比例消费量/万t消费比例不饱和聚酯树脂11.061.514.555.8BD0、THF等加氢产品2.011.25.521.1涂料1.47.81.55.8酒石酸0.81.50.93.5润滑油添加剂0.21.10.41.5农药0.21.10.31.2琥珀酸及酐0.52.80.62.3其他1.810.12.38.8合计17.9100.026.0100.0 5.2市场现状 近年来由于顺酐装置建设过快,而下游产品开发又相对滞后,尽管国内需求增长迅猛,但是装置开工率不高,因此2004年至今国内顺酐市场不甚理想,但是从远期来看,顺酐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有机化工原料。2004年国内顺酐产量为24.3万t,进出口比较少,表观消费量为23.67万t,2000-2004年国内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2005年上半年产量为15.8万t,同比增长10%左右。 6 间苯二酚 我国的间苯二酚主要用于制备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C)胶粘剂。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间苯二酚下游需求将依然强劲,因此中国将成为全球间苯二酚需求的热点。中国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对间苯二酚的需求保持平衡增长态势,预计2005年将消耗间苯二酚约2000t。 另外,间苯二酚还有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应用领域间氨基酚。目前国内间氨基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压力非常大,许多企业被迫关闭了生产装置,我国也由净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国外采用先进的清洁工艺间苯二酚氨化法路线。如果国内能采用先进工艺,则预计2005年产间氨基酚将消耗间苯二酚约2400t。 基于上述分析,预计2005年中国间苯二酚潜在需求量将达到1.34万t,约占全球总量的27.3%。 7 硝基苯/苯胺 硝基苯主要用于合成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胺,目前国内除1-2家企业单独建设硝基苯装置外,其余全部与苯胺装置配套,而且大部分能力基本搭配,除少量溶剂、试剂、精细化工领域应用外,硝基苯的商品量很小,但是随着下游产品的开发,近年来硝基苯的非苯胺用量不断扩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04年我国硝基苯生产能力约为60万t/a,产量约为50万t左右,其价格主要受到苯和下游产品苯胺市场的影响,2004年国内苯胺市场全线飘红,一片涨声,因此硝基苯2004年一直高价位运行,主要装置均保持较高的开工率。鉴于近年来国内苯胺市场看好,2004-2006年国内将掀起硝基苯、苯胺建设热潮。 若项目均如期建成,我国2007年硝基苯和苯胺的总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150万t/a和110万t/a左右。将比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