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陷入“窥探门”.doc_第1页
全球最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陷入“窥探门”.doc_第2页
全球最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陷入“窥探门”.doc_第3页
全球最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陷入“窥探门”.doc_第4页
全球最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陷入“窥探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数据终端偷窥用户信息的丑闻引发全球金融机构集体担忧,由于信息敏感,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riben央行、加拿大央行和德国央行等全球几大央行开始与彭博社高层接触并对事件展开追查六人行。该事件是美联社爆出美国ZF对“记者电话监控”丑闻不久后的又一隐私侵犯事件,用户隐私在大数字时代的保护形势堪忧。彭博终端为30万客户金融市场数据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高盛最近抱怨,彭博社记者对彭博终端用户在线信息的过度关注和解读已经带来信息安全担忧,因为某记者在高盛合伙人未登录彭博数据终端几周后,开始了解该合伙人是否已经离职。据BC新闻报道,彭博的一位前员工承认老友记,自己因为兴趣阅读过美联储zhu/xi伯南克和前财长盖特纳登录终端的使用情况,并表示彭博社了解此功能的新闻记者不在少数。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已开始与彭博接触,而彭博的重要用户白宫则拒绝对此事置评。彭博社目前已经至少收到了全球20多个关于“窥探门”事件的质询要求。彭博社新闻主编马修温克勒5月13日一大早就公开在自家网站上承认彭博旗下记者确实利用其数据终端获得用户使用信息。他在文中致歉并发表声明称“这是个错误,并且是没有借口的。”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彭博数据终端系统“彭博专业服务”能够为客户实时金融市场数据,以此作为金融市场分析和交易的参照。据悉,彭博的数据终端系统用户,涵盖华尔街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美财政部、美联储、欧洲央行、德国央行等全球许多央行和金融机构,以及一些投资银行和全球基金经理也通过该数据端获取信息。全球30多万用户每年为彭博社创造约79亿美元的收入。金融机构对彭博社的质询压力正在升级彭博社记者利用终端“偷窥”客户信息的丑闻引发全球金融机构质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摩根大通公司5月16日要求彭博社近5年彭博社工作人员使用数据终端机的数字记录。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作为彭博的金融数据客户,摩根大通希望调查清楚,到底彭博社中有哪些员工获取了该银行的使用记录。目前摩根大通公司已正式向彭博社提出质询,要求对“记者所能获得的具体信息给予准确说明”。分析认为,摩根大通此举意味着,对彭博社的质询压力正在升级。一些银行正在密切关注摩根大通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央行称彭博社的做法“应该受到谴责”,而上个月发现彭博社“可疑行为”的高盛银行15日则表示,目前“已没有太大忧虑”。英国央行发言人5月14日表示正版老友记,对机密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目前英国央行正在与彭博社密切接触,还将与其他国家的央行就此事保持联络。德国央行也表态说,希望彭博社像所有信息商一样,做到完全保护机密信息。欧洲央行说,“欧洲央行对于央行管理层及雇员的信息产品使用情况的保密非常重视”。欧洲央行的专家正与彭博社专家保持紧密沟通。德国央行做了相似表态,并发表声明称,目前还没有发现员工与客户相关的信息被用于信息分析,他们正在调查相关情况并与彭博社取得了联系。全球互联网用户似乎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批评说,彭博社做了一件蠢事,它把公司、银行、官方机构对它的信任当做一种特权,为了报道需要,竟拿这种信任来冒险。像彭博社、谷歌、脸谱等成功的信息网络一定程度上都是依靠客户的信息赚钱。大家都试图“掠夺”这种特权。该报批评说,彭博社的成功让自己变得傲慢起来,其首席执行官丹多克托洛在媒体再三质问下才表态认错。德国NTV电视台在报道中指出,彭博社的数据泄露给金融行业拉响了警报,全世界的央行都做出了警觉的姿态。有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数据化”储存,其搜索习惯可以使广告商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用户信息也可能成为许多网站提高商业服务的重要资源。纽约市长今年3月在接受采访时说,也许有一天,纽约市民将全无隐私可言,因为全市将密布“监控器”。看来,无隐私危机似乎在各个领域上演,比如,彭博社记者窥探ZF(美联储)工作人员的隐私,美国ZF也可窥探美记者的隐私。互联网用户在越来越频繁的网络注册、交易和互动中,似乎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自律与监管并重(点评)钟红(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彭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商,随着对彭博泄密事件调查的持续深入,该事件的影响还会持续发酵,有关动态需要引起密切关注。彭博事件带来的思考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金融信息服务商如何自律。调查还在进行中,彭博是否存在违反彭博终端机使用数据保密协定的行为暂时还无法确认。但此次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足以证明潜在的风险是存在的。唯有严格遵守客户信息保密协议,严格加强自律,才是彭博公司挽回信任的正确选择。第二,如何构建防火墙,加强对金融信息服务商的外部监管。作为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信息服务企业,彭博同时还经营新闻业,并通过代客交易业务收取手续费获利。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形式,要求彭博公司在相关业务之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确保客户信息不被其交易部门所用,是监管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彭博这样一个日益走向“综合经营”的集团公司,其监管者在哪里,如何监管,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在大数据时代,使用信息服务的客户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彭博事件对金融信息消费者了一次生动的教育,消费者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切实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第四,中国本土信息服务商如何发展壮大。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信息供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