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从困境中走出来.doc_第1页
个案从困境中走出来.doc_第2页
个案从困境中走出来.doc_第3页
个案从困境中走出来.doc_第4页
个案从困境中走出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 困 境 中 走 出 来一例强迫症的心理咨询王 欣内容提要:本案服刑人员刘某早期出现的“改造评比焦虑”发展到后来的“反复上厕所”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的表现,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并伴有强迫行为。主要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和森田疗法进行心理咨询,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帮助其树立信心,森田疗法具体施治其强迫症。同时辅助合理情绪疗法,肯定其心理健康,支持疗法增强其自我矫治的信心。取得了较好效果。关键词:强迫症、服刑人员、认知疗法、森田疗法、心理咨询一、基本情况刘某,男,20岁,初中文化程度,宜昌市人,因抢劫罪判刑5年,2006年11月投入小江湖监狱五监区服刑,余刑3年8个月。刘某家庭结构简单,家有父母和一个弟弟,父母均有稳定职业,固定收入。入狱以来,刘某能积极要求进步,在机磨车间劳动时能认严格要求自己,任务完成一丝不苟,和同改交流时谨小慎微,但劳动质量不高,劳动效率低。近一段时间频频上厕所,但经常又解不出。晚上长期失眠,到监狱总医院经过系列检查,身体一切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因而主动向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二、主述症状刘某于2007年4月29日第一次拨通可视电话,进行网络咨询。通过屏幕,看见他面带愁容、身体僵硬、举止紧张。我请他坐下后,他便立即述说起来:“老师,我下监区这几个月以来,都无法安心休息,几乎每天夜里都要折腾几次上厕所。睡前,我总是告诉自己,别想太多,赶紧睡觉,可是只要一有上厕所的念头,就必须起身,若压抑着坚持下去,就浑身难受,好象自己要爆炸了一样。那这一夜就别想再睡了。白天还稍微好些,劳动时,还能坚持一下,尽量少上厕所。现在我已经控制不了我自己了,再这样,我非垮了不可”刘某一口气说完,一双渴望的眼睛看着我,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刘某,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也很痛苦。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先放松一下再说好吗?”说完,我指导刘某做了一段放松操。明显看出他僵硬的脸部肌肉变得松弛了,慢慢地和我谈出了他的生活历程。“从小父母对我管教很严,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小孩,在生活上,父母对我们都很溺爱。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苛刻的女人,她认为要做好的事情就要求特别严格。比如,在学习上,非常严厉,只要是考不好,或者老师告状,都会挨打。我小时候,学习也很认真,但是不管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所以经常挨打。而弟弟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我干什么都比他差,母亲也就更喜欢他一些。和弟弟相比,我很自卑,因而学习越来越差,最后走向极端,初中毕业后说什么我也不上学了,天天和街上的朋友们一起混。有一次和朋友们们在外面玩时,没有钱,大家说抢劫,开始我也很怕,知道这是犯罪,但我更怕他们打我,再说也有侥幸心理,哪知还是被抓。抓后父母更是不喜欢我,一次也没来接过见。”“坐牢后,我也想改邪归正,从新做人。每天都想早点减刑,早点回家。可劳动总是排不到前面,我又这么笨,手脚又慢,质量又差。老师,我真的尽力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五年时间太漫长了,想到这些我就想上厕所。白天还强些,晚上动不动就上厕所,有时要起来七八次,这种现象已经有三个多月。到医院看,医生又说我没病。同改们都说我有问题,老师,我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我该怎么办呀!”三、资料收集结合第一次咨询的情况,在争得刘某的同意后,我为他做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测试结果:F1 4.42 F2 4.50 F3 2.80 F4 1.78 F5 3.47 F6 1.83 F7 1.13 F8 1.33 F9 1.40 F10 1.86查阅该服刑人员入狱时16PF心理测量量表的结果:A 6 B 7 C 3 E 7 F 5 G 4 H 5 I 8L 8 M 4 N 4 O 8 Q1 4 Q2 4 Q3 2 Q4 9根据16PF测试结果显示:刘某性格外向,聪明,情绪不够稳定,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弱,好强固执,敏感,犹豫不绝,怕惹事非,固执已见,缺乏自信心,烦恼自扰,矛盾冲突,不能克制自己紧张困扰,缺乏信心。根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显示:近一段时间,刘某躯体化症状明显,具有典型的强迫症状和焦虑症状。四、诊断分析刘某的症状以反复上厕所为主,首先考虑为泌尿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病变。根据他在沙洋监狱局总医院的系列检查结果表明,身体一切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刘某反映的情况和心理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并伴有强迫行为。符合强迫性神经症的三个要件:1、情绪不稳定;2、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并存;3、持续时间达三个月。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主要源于精神因素、人格缺陷和家庭环境影响。刘某从小家庭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其他方面又特别放纵,造成他对事物认识矛盾分裂,没有统一标准,且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并且形成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固执几见,办事力求井井有条、一丝不苟的强迫性人格特征。当这种人格特征在其犯罪投牢后,由于劳动的紧张,改造的不如意,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最终诱发了强迫症。刘某患上强迫症的直接诱因是焦虑,焦虑是由重大现实生活事件引起。刘某因犯罪思悔改但又得不到家人原谅,想积极改造又能力有限,这些矛盾导致他极度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不知如何宣泄,便加强自我克制,而越加克制,矛盾越大,焦虑越深。最后发展到产生强迫行为反复上厕所,来缓解焦虑。强迫症状的形成往往以强迫性格为背景。刘某母亲对其学习要求有完美主义倾向,说明其母亲可能具有强迫性性格特征,而强迫性性格特征的遗传概率较大。同时刘某原本性格开朗、大胆、满不在乎、不拘小节,自入狱后,力图改变自己的性格,由于改变和完善的途径不正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胆怯。这就具备了强迫性性格特征。五、咨询方案通过第一次咨询和信息收集我进一步明确了刘某的症状特征,对原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经过分析和思考之后,在第二次咨询时和刘某共同制定了咨询的具体方案。咨询方案以认知领悟疗法和森田疗法为主,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帮助其树立信心,森田疗法具体施治其强迫症。同时辅助合理情绪疗法,肯定其心理健康,支持疗法增强其自我矫治的信心。六、咨询过程(一)第一步,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首先肯定其心理健康。向刘某说明他患的是一种心理毛病,是强迫性神经症中的强迫思维并伴有强迫行为。并进一步解释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一般形成过程。同时,向他说明这病不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也不会导致精神病,以解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第二次咨询是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刘某衣着整洁,举止得体。为了坚定刘某的治疗信心,缓解他的心理压力,我肯定的告诉他:“这不是精神病,也不会导致精神病,相信我,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面对,一定能治好。”同时,与刘某共同探讨病症的发生过程,帮助其分析,强迫行为的产生是因为焦虑,而造成焦虑的原因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我的否定,而这种否定与家庭教育有关。久而久之,使自己始终处于焦虑状态,焦虑不安的情绪积蓄到了极致,为了疏散、减缓这种焦虑,就不自觉地采用了不停上厕所这条途径,形成强迫行为。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使他明确此症的发病原因,揭开心中的疑惑,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第二步,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帮助其树立自信。树立自信是消除改造焦虑和强迫症状的关键。首先找出不合理认知,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没有获得奖励并不是比别人笨和差,而是技能不够熟练。然后找出自己十条优点,从新构建改造信心。同时具体解释应如何对待挫折,特别是详细说明,对待挫折关键是找到导致挫折的根本原因,并采用正确的理性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克服,而不能对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同时要注意道德和行为修养等。(三)第三步,运用支持疗法,增强其自我矫治的信心。在改变其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我也对他的一些想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增强自我矫治的信心。并且鼓励他多参加监区的各项公益活动,更好的适应监狱的生活,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增强其改造信心。(四)第四步,采用森田疗法具体施治。首先向他介绍森田疗法,并反复多次用事实说明如何顺其自然地劳动和改造,对症状要采取无所谓态度,不回避,也不过于关注和思虑。症状发生时,不要在意,不去管它,该干啥就干啥。这样做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消除。其次,向他说明采用森田疗法的目的。顺其自然,就是为了打破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这个恶性循环,只要顺其自然,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症结就会解开,症状就会逐渐消除。这样就增强了他采用此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咨询中,向刘某解析阐明森田疗法的原理,用许多的例子说明对自然的抵抗是无用的,对症状的抵制是徒劳的。要求他一面接受症状,一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即其荒谬的想法闯入脑海中也不给予理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咨询每周一次。经三周治疗后,刘某从道理上明白了对症状“顺其自然”的必要性,明白不能象以前那样,控制它、抵抗它了。症状有所好转。第四周咨询刚刚开始,他就告诉我,他的情绪不大好,一周来连续数日做同样的梦,梦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窗口往房间里看,小时候做不完作业,父亲打他,母亲骂他的情形,内心感到害怕,难受极了。他的梦告诉我,他虽然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而情感上仍认为其症状应该控制。为了使他在情感上转过弯来,每周要求他回监区后,动脑筋举10个以上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说明顺其自然可以成功,而企图抵抗就会失败。在完成作业后,开始从感情上接受“顺其自然”。他学着一面劳动,一面接受症状,不要刻意避开其他服刑人员,遇见时尝试主动打招呼并可简单聊几句。每次出现想上厕所的念头后不予理睬,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同时,还介绍自我放松疗法。通过自我放松训练使其能够从紧张情绪中渐渐平静下来,不再体验焦虑。并建议要睡前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调节神经,改善睡眠状况,同时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以增强自己战胜焦虑,消除强迫行为的信心。七、效果反思咨询过后,我对刘某的改造现状进行定期回访,并运用SCL-90进行复测,其身心症状强迫、焦虑、人际交往关系敏感有所减轻,躯体化症状也基本消失。该监区民警也反映刘某上厕所次数明显减少,情绪已逐渐好转,劳动任务完成较好,积极参加监区各项活动,且性格也开朗许多。强迫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任何一种心理症状的治疗都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当最初引发焦虑情绪和强迫行为的环境、事件再次出现时,几近消失的症状就会复发,甚至加重都是正常的。所以我将不定期的对刘某进行回访。通过此次治疗,我认为象刘某这样缺乏改造信心,具有焦虑情绪,造成强迫行为的服刑人员还有很多,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对这类学员的咨询中,1、关键要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2、通过认知领悟疗法矫治其不当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改善性格缺陷,重新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3、运用支持疗法,增强其自信心。4采用森田疗法,指导病人内心放松,对其症状不加以注意,持“听之任之、顺其自然”的态度,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八、启发思考(一)慎用心理测量结果。对于此类近一段时间内有较明显的身心症状和躯体化症状的求助者可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能很快了解求助者自觉症状,具有较好的自评效果。但心理测量本身的效果有限,只能为辅助、验证诊断作参考。而且监狱服刑人员有其特殊性,受个人情绪、文化程度所制约,使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只有在求助者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发挥作用。因此,心理测验的结果要和咨询结合起来,作为诊断的参考。(二)心理咨询要和监区管理相配合。一般心理咨询时间为一至两个月,在此期间,求助者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服刑环境也是一个关键性治疗因素。求助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有一定改善,社会功能部分有所恢复。但因处在监管环境中,由于环境刺激,容易导致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