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常住”一词的解释.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关于“常住”一词的解释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应邀,对“常住”一词略作解释,因时间、能力有限,只是略解大意。在佛经中,“常住” 一词,即恒常安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不生灭变易之谓。略称为“常”,乃“无常”之对称。杂阿含经卷三十云:“夫生者有死,何足为奇?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性常住。彼如来自知成等正觉。”常住即常住真心,性净明体。释门归敬仪云:“经云: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斯何故耶?以知法佛本性常故。”“常住”一词又为僧团“常住物”之略称,又引申为“出家人所住之寺院”之意。释氏要览云:“即今十方住持寺院是也”。故现今一般说“常住”是指寺院,指道场内的僧团,如常所说的护持常住等,亦即护持僧团。唐道宣律祖讲述僧物的时候,为便于区分,依据律藏将僧物分成四种: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现前现前物、十方现前物。一、常住常住物:第一个“常住”指人,即十方三世僧为物主,故名常住。第二个“常住”指山门、殿堂、山林、地产、厨库、寺舍、众具等归属寺院之物,即常住此处之意。是永定住于一处,不可分割。对此众僧只允许使用,而不允许将其分割、处理等,律中言:常住常住物,纵一切僧集,亦不得分。二、十方常住物,如饭饼蔬菜等现熟之食,此从常住常住物的体转换而来。即米面蔬果,本是常住常住物,经寺院打板作相以后,即成为十方常住物。十方的僧众,听到打板的声音,都可以进来过斋。十方常住物的主人,即是十方的僧众。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的区分:饭饼蔬菜等饮食未入当日供僧限者,并归常住常住物摄,是常住常住。取入日用,经打板作相以后,即十方常住。三、现前现前物。四、十方现前物:此二种包括衣物、医药、日常用品等。与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的区分是可以分给寺院内现前的每个僧众。以上将僧物分成四种,只是为了应用,不至于混淆,错因果。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的物主虽然都属于十方众僧,但都要放置在一个寺院之内,即甲寺、乙寺等,信众供养甲寺的物品,就放置在甲寺;信众供养乙寺的物品,就放置在乙寺。那么,本寺院的僧人与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是什么关系呢?现今,对常住在某个寺院内,不出外走动,即使有事出去,处理以后还是回到这个寺院,对这样的僧人,叫做常住僧众。在律藏中可叫做“旧住比丘”,属于这个寺院的守护主。而不常住在这个寺院内,由其他寺院来此参学,或办事等,住几天就要离去,对这样的僧人,现今叫做挂单的僧众。在律藏中可叫做“客比丘”。常住僧众即常住在此寺院内,负责守护物品、维护屋舍殿堂、招待外来的僧众等。并遵照佛制的戒律,制定出本道场的修行方式、日常规则。不论何地的僧人,到此都可以进行常住修行。当然,外来的挂单僧众若遵守佛戒、道场规则,并愿意在此常住下去,也就成为常住僧众,也属于寺院守护主中的一员了。每个道场的修行方式、日常规则的制定,都必须遵照佛制的戒律,不允许与佛制的戒律有任何的冲突与不同。道场的僧众,也都必须遵守。对这些道场的修行方式、日常规则等,在律藏中可叫做僧制,在中国的丛林中,叫做“清规”,如百丈清规等,但都不允许违背戒律。若发现“道场规则”有违背戒律的地方,道场的任何僧众都可以提出,并依据佛戒进行修改。若 “道场规则”有违背戒律的条文,常住僧众、挂单僧众对此条规则可以提出异议,不遵守。例如,佛制僧人应持钵过斋,而有的个别寺院,制定出不持钵过斋的条文,对此僧人就不应该遵守。总之,无论任何地点、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僧人都以佛制的戒律,作为总的、最终的依据。然而无论常住僧众、挂单僧众,在道场内居住之时,只是名称上的不同,于应得的饮食、应分的衣物、日常用品,都是一致一样的,没有任何的不同,佛规定不允许分别对待。一个寺院的僧众在一起修行,也就是成为一个僧团了。佛制应依善知识而住,依之修行,才不会走错路。在一个僧团中必然要有一个德高望重、有修持的比丘来指导大众的修行,他也就是这个僧团的领导人。如佛在世时,要舍利弗、目犍连、摩诃迦叶等大弟子带领僧团,进行教化。在律藏中,僧团所行的比丘法事中,对一个僧团的领导人叫做上座比丘。上座比丘大致可相当于现在一个寺院的住持,住持即是这个僧团的负责人。住持一词最初即住持佛法的意思。住持应精通教义,擅长说法,指导修行、弘法。住持是这个寺院的负责人,亦即这个僧团的负责人。虽日常要处理很多事务,但完全是尽义务的,是行菩萨道。住持并不为自己要求,也没有所谓的特权。日常与大众一起修行,一起上殿,一起过斋,衣物、日常用品,也都是一致一样。但佛制应尊重上座,僧中分发衣物、饮食等要从上座开始。见到上座要进行礼敬。日常排班等事由上座在前面,或者主要位置。其他僧众听从上座的教导,要尊师重道。 僧人自受比丘戒后,每年参加结夏安居,安居后增长一个戒腊,至二十戒腊名“上座”。五分律云:一个僧团中,只要是戒腊最高的僧人,就可以称为“上座”。此“上座”无论满或不满二十戒腊都例称上座。再还有一种上座,即知法知律,持戒清静,有教化因缘,有能力的比丘,僧众和合也可推为上座。此也无论满或不满二十戒腊。对领导一个僧团的上座而言,应该具备知法知律,持戒清静,有教化因缘等条件。若虽戒腊高,但由于自身修持还有一定不足,则不适合领导僧团。但在僧中仍应受到礼敬,僧众对比自己戒腊高的比丘必须要尊重。戒腊也是法的象征。对现今的寺院住持,要负责寺院内的事务,指导僧团的修行,也属于僧中的“上座”了。另,在寺院还要有一些执事来帮助处理各种事务,辅助住持,如知客、维那、僧值、悦众等等。对执事也应该尊重。一个僧团的上座,可以说是代表着这个僧团,如现在一个社会团体,必须要有一个法人一样。一个寺院必须要有僧团住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寺院。寺院是以僧团为主体的,僧团可称为甲寺僧团、乙寺僧团等。也有的因僧团修行有一定特点,或是一个到处弘法的僧团,或有的因僧团住持数处寺院,就可能不以甲寺僧团、乙寺僧团命名,而以修行特点命名,或以僧中的上座来命名僧团,如泰国以前有阿迦曼尊者所领导的僧团,行持头陀行,教化众生,以及阿姜查尊者所领导的僧团等。同理,现在寺院的住持也代表着一个僧团,住持也就是代表着常住。住持也是僧团中的一员,只是指导僧团的修行。如同一个国家,国家主席是本国的代表,但不能说国家主席即是全部的国家。僧团虽有以上的区分,但只是为修行,为尊重法故。并不是僧中有高下之分,每个僧众,包括住持、执事在内,所分配的利养都是一样的。在僧团中,就是一个新剃度的沙弥,与上座耆宿,所分饮食、衣物等都是平等对待,饮食是在寺院内一锅同食,出外乞食时,所乞食物和在一起,再统一分之。没有谁多、谁少、好、坏的不同。在僧团中,没有这种分别心,是一种无我的行持方法。僧团内每一个僧人分配的利养都是一样,这就涉及到一项重要的规定:一切供养归常住。即每一个僧人将供养上交给常住寺院,也就是交给僧团,再由僧团根据大众的所需,作统一分配。如乞食时,每个僧人所乞食物拿回来和在一起,再统一分之,每个僧人所得食物都一样。这就是一种“一切供养归常住”的方式。常住即代表一个僧团的意思。其他每个僧人所得衣物,所得日常用品,也都是这样,上交给常住寺院,再由僧团根据大众的所需,作统一分配。也有的在家信众直接交给客堂(寺院内接待之处),也就是直接交给寺院,僧团内分配方式都是一样的。以上是指可以分配的日常用品,对不可分的常住常住物,如山门、殿堂、屋舍、桌椅等,僧团“一切供养归常住”的规矩也是一样的,常住常住物都由常住所有,僧团负责维护使用。例如僧人的寮房,“一切供养归常住”,每个僧人,外来的挂单僧人,都有住的权力,对屋内用品都有使用的权力,不会出现甲僧有寮房住,乙僧没有寮房住的情况。也不会出现甲僧住好的寮房,乙僧住不好的寮房。当然,寮房虽一样,住的时候要由僧团按实际情况统一分配,不能自己选择住某个房间,也不允许对房间进行分别。其它的常住物使用情况都可依次类推。“一切供养归常住”,亦即一切供养归僧团,归普天下的僧人所有。在家信众所进行的布施,功德也是非常大的。在僧团内,上座耆宿以及沙弥,所分饮食、衣物等都是一样的,但对年老的比丘、或生病的比丘可以特殊照顾,区别对待。比丘若生病的时候,饮食可以与大众不同,得到适宜治病的饮食、医药等。这也是僧团内每个僧人都享有的权力。只有“一切供养归常住”,才能令每个僧人都平均地得到供养。当然,得到适当供养,只是为信众种植福田。衣物、饮食、医药等只是为了维持色身,进行修道,能够维持体力,以用功办道即可。如五观中言:“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只有“为成道业”,方能“应受此食” 。佛在世时,僧中所得利养都是平均分配的,佛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2万立方米竹胶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
- 抗感染制剂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 刺绣布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
- 展台制作合同协议书
- 学校征订教辅协议书
- 合资汽车降价协议书
- 安全免责合同协议书
- 家长接送免责协议书
- 安置土地买卖协议书
- 夫妻之间搞笑协议书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
- FMEA第五版(实例2)
- 量表开发与检验(课堂PPT)
- IABP知情同意书
- 炼铁厂鱼雷罐、铁水罐穿包紧急预案
- 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情况记录表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 电气设备调试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