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济堰:丽水“理水”之美张小云丽水这词一直很吸引我,它总是诱惑我联想到桃花园般的世界。一九九七年一过春节,我就闯了趟浙江,用今天的话,算是经历了一回个人自助游。当时我就到过丽水,在城区住了一夜。留下的印象是:所谓的“丽水”可能就是穿城而过的这条瓯江,她也该是古瓯越的核心纽带。再次到丽水,发现当地说普通话时都将丽水的丽读成第二声,这令我原先脑子里那派“秀丽之水”的形象受到冲击,我当即表示疑问。导游回应:做为地名,她本来就读第二声。她甚至带有诱导地反问我:你不觉得这样读更美吗?导游的“地名”专有读音说,稍解我惑,但脑子里闪现与第二声有关的意识流:“郦水”、“鹂水”、“骊水”、“篱水”甚至想到“厘水”、“离水”、“理水”,想到鲁迅的文章,想到大禹治水。有意思的是,在游历了龙泉、遂昌、松阳的山水、古迹之后,我们来到莲都区碧湖镇的古堰画乡景区,在堰头村我与通济堰相遇了。见到通济堰,我一面惊异于自己的“心想事成”,一面感慨与之“相见恨晚”。说“心想事成”是因为我心中闪过“新意象”的丽水果然有“理水”的非凡历史,我竟然对它一无所知;说“相见恨晚”,这一巨大的古代“理水”工程符合我的山水景观理想。当然,相见恨晚,自然源于“一见钟情”。下车来到通济堰的堰头所在地,经过明代建造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八角楼文昌阁,就被它对面一幅黑白“画作”吸引,这“画作”远看似一幅工笔画,中看象是一幅人体的血脉经络图,稍近又象是一幅竹枝图,待到近前,却是古代早已形成的水利工程枢纽体系,名为通济堰图。原来,这幅图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的作品,明代洪武三年重刊。丽水的作家朋友介绍说,这是现存最早的通济堰灌溉水系图像资料。配合这幅“画作”,我一边翻看着手中的资料,大概知晓了通济堰的来历:她位于松阴溪和瓯江汇合处,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开始动工兴建,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浙江人将其视为历史最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画作”后面,是通济堰图上标注着的一侧临渠通济堰渠,密密匝匝的古樟林簇拥着古渠两岸;“画作”前面,是穿过堰头村一条笔直的古驿道。这条和通济堰渠相依相偎的千年古道,也同样有了千年历史,丽水市志说这条古道在南宋时是南方诸省的旅人上京城临安的必经之道。把官道建在通济堰渠边,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原来,这官道很长部分,就是通济堰渠的堤坝,它不但有护渠的重要功能,更兼有赏景的优越。人走秀水边,心绪分外清。在堰头村,渠与道,和合为一,渠道渠道,互为见证,着实成了一对“白头偕老”的恩爱经典。古驿道的北侧,正是堰头村古村落。往通济堰的古道上走,常会遇上村民,提着菜篮走到渠边,倏忽不见。原来,堰渠留有许多河埠,村民们渠边留有数处缺口,缺口各造有一对石阶,通到渠水边,在渠边建了河埠。河埠头,村民们既可拴舟上岸,又可取水他用,还可洗菜洗衣,各取所需。走在古驿道上,我数次偷偷拐进民居老宅,老宅里家家有妇孺活动,宅院中时时能闻到美食的香味,比起许多被冠以“古村落”的村民住宅来,这里保留着浓郁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宅里宅外,鸡犬安然走卧,对我等不理不踩,显然他们对游客早已习以为常了。这里的所有生灵,日子过得如此安然若素,定是受惠于通济河的滋养。此时此景,陶渊明归田园居诗里的镜像自然而然被我的大脑“复制”出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馀闲。”不同的是,在堰头村,最多的树非榆非柳,而是数目成群且树龄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的香樟,但景色与陶氏所绘相仿,想必来此的游人们,怀揣同一种心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堰头北望,在大坝北端,设有净宽2米两孔、深至坝底的排沙门,上游大水冲下来的沙石,利用排沙门的急流,自动排到大坝下面。大坝北端还设了一座净宽5米的过船闸,此闸除供过往船只通行之外,也起着排泄沙石的作用。由于此两处的排沙石,经历800年大坝上方,仍是清水荡漾,深不见底,为通济堰提供了川流不息的水源。另外,在保定村界碑附近的通济堰渠上,原来也有一座直通瓯江大溪的排沙门,又名叶穴,当打开排沙门的闸门时,堰渠中堆积的沙石淤坭,就可直泄大溪,为人们清理渠道免除不少的劳役之苦。如此排沙作法,技术独创,智慧闪烁。我又回到大坝上,这时才注意到詹南二司马汉雕塑。在大坝北岸还有座“龙庙”。龙庙也叫詹南二司马庙,当初是为纪念詹南二司马筑堰而建的,其性质类似都江堰的二王庙。现在,龙庙实际上成了通济堰水利工程的专题博物馆,历代围绕通济堰的有关碑记都陈列在庙中,共存有24方碑刻。当地人世代感念二司马、纪念二司马,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的“理水”,为丽水这块土地留下了一块特别的“丽水”竹枝状堰渠和网状巧妙的闸概分流体系。为使碧湖平原大部分农田受益,通济堰渠水由一条主渠而下,每隔一段距离就分凿出支渠,再由支渠分凿出毛渠。整个通济堰共有321条支、毛渠,灌溉网络纵横交错,分布得体合理。为了便于蓄水和排泄,各支渠除了利用尾闸拦蓄多余的渠水外,还配以众多的湖、塘、水泊与支、毛渠相通,用于调节季节性水流量,积储余水以备旱时之用。从我个人所掌握的景观学识去看,通济堰与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相比,通济堰的灌溉网络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这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功能齐备的古老灌溉体系。整个通济堰水利工程体系集水利学、力学、结构学、美学、地形学等学科于一身,你不得不会叹为奇迹。在此之外,我更看到通济堰的人文亮点,她是历史的、自然的、民生的、和谐的、博爱的,她寓意宽广。通济堰让那么多人千古流芳:詹南二司马、关景晖、范成大、何澹、樊良枢、刘延玑等等。留下千秋功业的政绩与文人的理想相暗合。很欣喜地看到,在通往坐船去大港头镇的路上,路边上陈列着上述建造与维护通济堰的历代功臣雕像。我想,任何工程的设计必须尊从自然,尊重土地,尊重文化,尊重地方文脉,它是长期的人与自然相适应而形成的一整套属于这块土地的含义。我个人一直很推崇灵渠和都江堰这样的工程,看了通济堰,我认为它们正与我理想中“好”的景观设计评价标准相吻合:都是拥有一千五百年以上乃至二千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今天仍都具有为大众服务的实用功能;都展示了人类如何用最简单的技术和最少的人力征服强大的自然,以满足自身需要,而不破坏自然的过程和美丽。这种技术其实就是使自然与人类文化得以协调,从而保证工程的持久、耐用、美丽和具有灌溉的实用功能。可以说,简单的最有力量,简单的最恒久。从官方到民间,天天都在喊创造节约型经济,这些喊的人最应先到通济堰来看一看,她就是最好的学习样板。要圆桃园梦,其实只需要:“简单”!作为整体,我更愿意将前头所述的人间烟火视为整个通济堰坝区的完整景观。当地旅游部门将她做为古堰画乡的核心景观,看来也是采用的“简单”的决策办法。据说,除了画者云集此处,全国各地在丽水设有数十个摄影基地中,古乡画堰是最受喜爱的地方,她长年倍受镜头青睐。护卫着通济堰的堰头村青山环抱,翠竹簇簇,村内小桥流水,古樟弥盖,古朴的田园风光确,构成一幅经典的“人性场所”式的景观模式:村落围绕一个村民的公共空间分布,在边上设有公共的磨坊,爷爷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普通中学中考猜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评估计划
- 六年级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计划
- 技术项目销售协议书
- 建设监理安全协议书
- 广告侵权和解协议书
- 文化顾问聘用协议书
- 房产兄弟转让协议书
- 放弃房子还债协议书
- 投行业务合同协议书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
- FMEA第五版(实例2)
- 量表开发与检验(课堂PPT)
- IABP知情同意书
- 炼铁厂鱼雷罐、铁水罐穿包紧急预案
- 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情况记录表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 电气设备调试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