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定、静观、禅意-赏析郑为人先生作品“泼墨云山湿未干,砚床无梦水波寒。古风不变时风变,悟得师心画境宽”。知道这首诗的人并不多,不过如若提起作诗人郑为人先生,那么在镇江书画圈中知道或是熟悉他的人比比皆是。郑为人,江苏镇江人,1990年毕业于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镇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度,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佛教书画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金山佛印书画院副院长。镇江中国画院特邀画家。其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一、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一、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行草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画作品入展:江苏省人物画展、江苏省第四、五届体育美展、美在新江苏中国画大展、光明日报扇面书画邀请展、中国当代人物画坛名家作品展、当代中国画二十家邀请展、获江苏省第二、三届山水画展优秀奖。在书画圈内被公认为“谦谦君子”的郑为人,有人这样赞美他,“谦谦一君子,书画一大家”,也有人这样称道“书生意气,古典情怀”。的确,当你还没有一下子就被郑为人的书画所吸引时,他那被古典文化所熏陶出的书生气质和人格魅力已然让你钦佩。而我也不外乎是其中一个。作为郑为人老师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他的作品,是本科期间的一次学院教师作品展上。当时展出的是一批人物画,最大的感触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淡定、静观和禅意”。画面上的人物,或以踏雪寻梅,见山静似太古,或挑灯夜读,时有荷风徐来,或听雨江上,翠色洗涤尘心。为人的画观照他的生活,有时是隐者的,有时是书生的,有时仿佛旧式文人的。隆冬时节,瑞雪纷飞,新年即至,笼袖烤火,来句“小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在苏州东山写生,夜来无事,写诗把玩“满山红橘压枝矮,几点白帆放棹轻”。画面恬静而幽雅,清新而又动人,人物表情悠闲淡定,貌似这世界中只存在这一人,静观这世界的万事万物,让人联想到“处变不惊”、“冷眼看世事”之类的人生领悟与精神超脱,继续品下去还流露出一丝“禅意”,更有一种超世脱俗的快感,令人余味缭绕。郑老师不仅善作人物画,他的山水,花鸟,尤其是书法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只是性喜随意,从不刻意追求身外之物,一切顺其自然,所以按着自己的方式活得自在快活。但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画面都是娴静洒脱,但又不失趣味,画面形象下平上圆,给人一种稳重淡定之感。有人这样称赞郑为人的书画:“如行云流水却不一味狂放,动中蕴静,更显深沉,极具禅意,禅蕴书中,直可书中悟禅。字体并不刻意于碑形帖意而重视稚拙质朴的自然之真,表现更多的是趣味。”也有人这样称道:“为人的画作,中庸敦厚之风萦绕。他的画,不是简约淡泊,也不是雄健博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规范不逾矩,既不华美也不朴素,既非才气握笔横扫,也非头悬梁的冥想。是应了天道简的水到渠道。”郑为人先生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笔墨。当问及是如何做到这样淡定时,郑先生笑曰,“作画本身就能让你淡定,但要保持长久的淡定,那就是要靠自己对书画的兴趣了。”“很庆幸的是,我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并且能够保持住这种兴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强烈。”“画画是件快乐的事,中考之前还连夜临摹了一张唐伯虎的画。” “当时,出那种小报,我能画的跟印刷的报纸几乎一摸一样的,当时用哪种淡墨将画纸刷一层,就会出现那种旧旧的样子。”虽然这些都是以往的印象,但我们从郑先生他的诗中可以从看出对书画的痴迷程度,“未曾不惑犹曾感,一掷虚名怕负之。美酒觥筹今欲醉,素绢翰墨已成痴。亦书亦画皆归道,世味世情总入诗。半日偷闲壶里躲,笑言江上做禅师。”一句“素绢翰墨已成痴”道明了他对书画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而“笑言江上做禅师”既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之心,又阐述了与佛家的渊源。有人说郑为人先生是高僧转世,投了凡胎。此也有诗为证:“梵宇钟声起,清音古到今。细听吴语软,苏子却川音。”所以郑为人创作了许多以僧人为题材的画作。为人的书法也是自成一体,大凡中国画,往往画面上要有题跋款式,或行或草,或庄或谐,如人的心情或明媚娴雅,或稚拙顽皮,但这一切都必须符合画面的需要。为人小品画中的款字最有看头,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仿佛不用排队列的放学孩童,叽叽喳喳自由主义的快乐每每令人心领神悦。款字的天真、随性、无碍、横溢才气正是为人的写照。为人有山水之性,又诗书画无所不能,加上腹有诗书,凭借着扎实地基本功与教学理论为基础,创作出了有鲜明个性和现代意识与传统精神有机结合的特色作品,故有人将郑为人先生归为新文人画派。为人的画非独立存在,“有画必有书”,这与为人的古典功底有必然的联系。工作之余,郑先生就沉浸在书海中,他喜读书,善读书,却不死板.郑老师古文功底深厚,经常随性而发,三步成诗。“古樟抱渡亭,翠色洗尘心。舟移山影动,堰断水声清。花气薰人醉,鸟啼待客寻。且饮一壶酒,笑谈论古今。”这是郑老师外出写生时随处看了一景有感而发.。其实郑老师字画及为人可用“上德若谷,和光同尘”来概括。品德高尚,虚怀若谷,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总是结合得天衣无缝。为人的画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关注当代,积极接触新的理念、观念,积极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用为人自己的话讲,“创作的理念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只有看过、接触过很多东西开拓眼界、吸收很多新的观念、新的技法才能谈创作。”国画艺术旧的审美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扩张了的审美感知和需求,探索与变革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挣脱前人绳墨,才能丰富国画美的形态;只有标新立异,才能增大国画美的内涵。但粗率浮躁的作品不是新潮,缺乏造型能力,对具像规律不掌握,对形式美无体会的人,一开笔就胡涂乱抹的“变形”,更谈不上是探索。在既保持国画特色又图变革的两难课题中,郑为人先生已寻找到了突破口,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系列还是彩墨花鸟画系列,都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他将西画色彩的表现方法,溶入传统笔墨的情趣。他偏重色彩,又能将色、墨、水三者有机融合。也许为了消弭现代人对传统国画的视觉疲劳,郑为人的花鸟画作品追求色彩的变化与和谐,色墨并用,墨色相辅,达到了一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境地。这就使他的作品旱现出色彩斑斓、变化丰富、气氛热烈、激情充盈的视觉效果。郑为人的花鸟画注重画面整体的把握,他在不失传统笔墨韵致的前提下,追求一种更为开放、自由、轻松而无具体程式规范的绘画语言,这就使他的作品充溢着艺术的灵性,传达出画家自身对自然与生活的诗性感受。民族传统加现代意识是否是国画变革的必经之路,郑为人的作品能引人进一步思考。因为他的作品所传达给人们的,是一种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相互渗透的境界。有人说,欣赏为人的画最容易,第一眼就喜欢,非常亲近,几乎全画的是人们熟悉的身边事物或是僧人,没有一点儿故作高深,用笔灵动而不失规矩,我说的规矩是造型法度,因为他画的是人们熟悉的题材,所以,在形态上每个欣赏者心中就都有一种法度的约束,画家要想在这种约束下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格化系统汇报
- 芯片技术提取颜色
- 小红书内容制作实战课程
- 新思想纲要解读
- 三甲医院妇产科进修汇报
- 皮肤科常用药物
- 小学信息技术融合实践路径
- 洋葱的植物细胞结构解析
- 星空露营节活动方案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 自然灾害信息员业务知识考核试题
- 房产租赁合同文本与房产租赁合同模板
- 2022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笔试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消防安全整改工程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天津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 YY 0054-2010血液透析设备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