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处理措施.docx_第1页
浅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处理措施.docx_第2页
浅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处理措施.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摘要: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随着道路交通量的日益增大,城市沥青路面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考验,很多沥青路面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本文根据城市道路越来越多地采用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对沥青路面病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所以噪声低、行车舒适。又因沥青混凝土路面耐磨抗滑、施工周期短、后期维护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超载车辆的增多,以及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过早出现裂缝、坑槽、拥包、松散、泛油、脱皮等病害,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车速度和道路交通安全,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人,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笔者根据多年沥青道路施工经验以及对沥青路面的实际损坏情况的调查,对其常见的病害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作以浅析。 1病害原因分析 (1)裂缝。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由于城市道路要满足相应的服务功能,沿道路方向敷设有较多的综合管线,管线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是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对旧路进行拓宽改造时新旧路面交界处沉降不均匀也是造成路面纵向裂缝的两个重要因素。另外,在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也可能发生纵向裂缝。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现在城市道路的基层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其收缩裂缝也多以横向裂缝的形式出现。面层裂缝产生后,一旦有水渗人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和形变。 (2)坑槽。摊铺沥青混合料时,下层表面泥灰、垃圾未彻底清除,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面层材料性能日益恶化松散、开裂,逐步形成坑槽。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是坑槽经常发生的地带,如不及时养护,路面将会造成较大面积破损。 (3)拥包。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道路交叉口、上坡路段、停车站等。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天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或基层、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都容易发生拥包。 (4)松散。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合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下雨天气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基层强度不足,或呈湿软状态时摊铺沥青混凝土,在行车作用下可造成面层松散。 (5)泛油。泛油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向上迁移到道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过多;混合料中的空隙率过小;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差等。泛油发生在天气炎热是,天气变冷不存在可逆过程,因而沥青会积聚在道路表面。 (6)脱皮。脱皮可能是由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下表面潮湿或有泥土、灰尘等,降低了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力。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小于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两倍,难以碾压成型,在行车的作用下可能造成脱皮。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时,原路面未凿毛,未喷洒粘层沥青,会造成新面层与原路面粘结不良而脱皮。 2病害预防处理措施 基于以上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延缓病害的出现。 (1)裂缝。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严格填料的特性,沟槽回填土分层填筑、夯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规范的要求,可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合理组织施工,尽可能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尽量减少冷接缝。必须采用冷接缝时,左右半幅、上下面层施工缝按规定错开一定距离。接缝时先将已经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预热软化,之后铲出敷贴料,在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后再铺筑新混合料。上基层采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稳定类材料。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或凿毛后喷洒粘层沥青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织物、玻纤网后再加罩,以延缓裂缝的出现。 (2)坑槽。在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下层应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面层摊铺后按有关规范要求碾压密实。如在老路上罩面,原路面上坑槽必须先行修补之后,再进行罩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若采用空隙率大的抗滑面层,宜采用改性沥青或在沥青中掺加一定量的抗剥落剂以改善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能。当路面出现松散、脱皮、轻微网裂等可能使雨水下渗的病害时应及时修补以避免病害扩展。 (3)拥包。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人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摊铺沥青混合料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施工时,必须按照现行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面层压实度都要达到规定值。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 (4)松散。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入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0或雨天施工。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尽量使用摊铺机摊铺,减少人工摊铺量,防止混合料离析。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5) 泛油。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沥青掺入量,避免油石比偏大,防止泛油现象产生。对轻度泛油可采用撒石屑或细砂方法处理。泛油较重,路面发粘变形严重时,应铣刨后重新铺上面层。 (6)脱皮。摊铺沥青面层前,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并保持表面干燥,喷洒粘层沥青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使上下层粘接良好。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单层式或双层式面层的上层压实厚度必须大于集料粒径的二倍,以利于压实成型。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时,原路面应用风镐凿毛,有条件时,使用铣削机铣削,经清扫、喷洒粘层沥青后再加罩面层。 3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针对产生原因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