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地平线上教学设计张晓薇【教学目标】一、 知识和技能品味作者散文文笔,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二、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涵咏感受作者不同角度下落日的独特感受。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部落日的自然美,以及给人的崇高感与震撼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典故及引典的作用教学难点:作者赋予落日的庄严感和崇高意味【教学过程】一、 导入说起西部,你们能想起哪些诗句?会想起南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会想起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建群笔下的西部落日。二、 文本品读(一)自由默读全文五分钟,并带着以下两个个问题:全文一共讲了几次落日,分别是哪些地方的?文中哪些句子明确了文章的脉络。【明确】一共讲了三次。第一次:西定高原;第二次:罗布淖尔荒原;第三次:阿勒泰草原。(并板书:定西高原、罗布淖尔荒原、阿勒泰草原) 第1自然段:“我见过许多次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第6自然段:第二个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第17自然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落日,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第23自然段:“这是我三次见到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总分总(二)第一次落日 1 齐读25段,思考:第一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明确】背景: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 特征: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它大极了。 (比喻) 面对这次落日的画面,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明确】感受: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们全都惊呆了。 2 第5段 落日的过程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文中是怎么描述的? 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现实纹丝不动,突然,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着它的我们。 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修辞:拟人(作者的人性化解读)。生动形象。落日对人间的不舍,恰恰是作者对落日的不舍,对美的不舍。(三)第二次落日 1齐读616段,思考第二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 第二次落日地点是罗布淖尔荒原上,落日前的景象如何,那个时候的太阳又是怎样的?【明确】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硬币边缘不太清晰。 这个时候作者走进了死亡之海罗布泊,那边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 背景【明确】没有任何生命存在,荒凉空旷。瘴气雾霭弥漫。走入地域、走入魔域。 在本来死气沉沉的景象中,太阳不死不活地照耀着,可是在黄昏的那刻,作者在不经意的回头中,突然看到了什么?【明确】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特征)作者的感触:震撼 2在第二次落日中,作者写了两次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结合文章两次听到音乐时作者的感受,说说你的看法。(先听半分钟萨克斯管演奏的泰坦尼克号)【明确】两次是不同的。第一次渲染了苍白悲凉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荒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进一步让人感受到地狱魔域般的环境。第二次渲染了落日即将消失的悲壮,有种死亡之美,充满庄严、尊严与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第二次音乐在落日回光返照中适当其时地放着,作者在那一刻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刚说的两次音乐时的不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明确】落日不管怎么样都要落山的,仿佛死亡是一种必然,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但是如果在诀别之前有过轰轰烈烈,那就无憾了。正如落日在回光返照那一刻,它突然变得血红,一扫之前的苍凉死寂,充满了辉煌和庄严。曾经辉煌,不无庄严。3在庄严与尊严的死亡面前,作者联想到了谁?【明确】罗曼罗兰。为什么会联想到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情景呢?这与上文有何联系?【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罗曼罗兰是因为日出,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作者是因为日落,感受到死亡的庄严。由日落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称的。先扩充:A 约翰克利斯多夫弥留之际这样说:“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B 这本小说的意图在于: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折服罢了。 罗曼 罗兰【明确】两句话里我们看到了“再生”。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个具有太阳精神的人物,这样就使落日有了英雄的感情。他产生于日出,却包含了落日的大悲情怀他的死是为了再生。这一来凸显西地平线上落日的庄严感、神圣感和悲剧感,二来赋予了落日再生的内涵,告诉人们生生不息这人间永恒不变的真理。(四)第三次落日1齐读1722段,思考阿勒泰草原上的落日的特征和作者的感受。【明确】特征: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地上的一切。感受:卑微、平庸2作者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他这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匈奴民族,成吉思汗。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和眼前的落日和火烧云有什么关系?【明确】匈奴和成吉思汗曾经都是这片土地的主宰,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功绩,即使他们最后也都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都会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但是他们都曾经努力过,奋斗过,这样就赋予了落日即使要消失,也要不屈地追求这种英雄精神。英雄精神:不屈、执着的追求,坚信生是永恒的,哪怕要失去。 对于文章来说,加了这样的典故有什么用?【明确】增添了豪放苍凉意味,升华主题;增加了文化内涵,更具有历史厚重感(五)总结:三次落日的特征和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具有人性化,慈爱。 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辉煌、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震撼,自己像在画中。 第三次:雄壮、惊世骇俗。 惊骇,自感卑微、平庸。(六)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美,作者有怎样的总体印象和感受,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世间的“大美”(张大千);雄伟的风景(东山魁夷);震撼(作者)。(七)作者高建群:创作多以西部生活为题材,是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西地平线上、胡马北风大漠传等。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是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被文坛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想象的力量课件
- 2026届江西省宜春市昌黎实验学校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情景与影视剧冲突的课件
- 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班级庆元旦迎新年活动方案
- 社区最优的国庆节活动方案
- 高中毕业联欢会策划方案
- 停车场收费及管理方案
- 工会劳模活动方案
- 安检货车考试题及答案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2024 版)
- 《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解读与应用课件》
- 蓝桥杯-科学素养考试题库(含答案)
- OptiStruct结构分析与工程应用
- HRM4800原料立式磨使用手册
- 辽宁中考英语2022-2024真题汇编-教师版-专题05 阅读还原之五选四等
- 钢构彩瓦施工合同范本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6讲立体几何(2022-2023年高考真题)(原卷版)
- 安宁疗护舒适照护
- 幕墙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