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绘画现象”摘要:建筑是一种艺术,与绘画艺术有共通之处。中国传统建筑中存在着大量的“绘画现象”,蕴含着绘画美。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共通处出发,总结出天人合一、和谐自然,整体美感、有机变化,色彩对比、层次突出,题名落款、雕梁画柱四方面的共通点,指出当前的建筑设计应该借鉴传统建筑的绘画美,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总结大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绘画现象 艺术具有共通性,建筑与绘画同属于空间艺术及视觉艺术,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存在着高度的共通性。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绘画性的气质,步移景换间,犹如欣赏一幅幅立体的中国画。针对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共通处,笔者归纳出以下四点: 1 天人合一,和谐自然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上巧妙地运用各种自然资源,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传统建筑的布局就如同绘画里的构图,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指导下,中国传统建筑布局讲究五行风水理念,阴阳相生,虚实结合,与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思维相通。 传统绘画构图讲求明阴阳,明虚实,山水树木花石的布置应疏密相间,虚实结合,下笔时笔动为阳,笔静为阴,体会阴阳再运用笔墨描摹自然景物,才能符合天地自然之理,与自然和谐地融合,体现自然之美。中国画注重白描艺术,计白当黑,凸显生动的意境,追求表象更深层的内涵,以有限的笔墨体现无穷的情境。另外,中国画以形写神,讲究形神兼备,描绘的景物并非如西方绘画中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事物。绘画者常用种种象征的手法,寄托其志向、意趣,如以梅兰菊竹喻君子高洁等,注重的是绘画者所要表现的“道”而非纯粹的自然景物,这正是道家齐万物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建筑布局讲求虚实结合,或内虚外实,或内实外虚,在总体自由的格局中包含齐整的局部,在总体齐整的格局中渗透自由的部分,尽显中国画泼墨挥毫的神韵。例如江南古镇的民居建筑就是虚实结合建筑的代表。江南的民居建筑总体上是内向的、收敛的,以围墙隔开内外,内部的各个建筑呈现出丰富的势态,有造型各异的房屋、兼有通风和采光功能的天井、纵横错落的走廊、各式植物盆景等等,外部却趋于齐整,正立面相当简单划一,大多是厚实的围墙和门户,主要是因为民居建筑密集,临街面窄小而致。这样一来,建筑布局外部是“实”的一面,具有防御、保护功能,内部是“虚”的一面,庭院、房屋、植栽的安排疏密有致,以天井达到和自然的交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外虚实结合,建筑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关系,具有画面美感,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暗合传统绘画艺术构图中明阴阳、明虚实的美学思维,讲求虚实结合,阴阳相生,以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的意境美感,与自然达到充分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 2 整体美感,有机变化 中国传统建筑在群体院落方面突出绘画中的整体美感,在单体建筑方面则体现绘画中的有机变化。 开题报告 t 中国传统建筑群体院落极为常见,江南古民居建筑群就是其中一个突出代表。群体院落是铺开成为一个面的,是一个具有强烈面积感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的每一个单体具有体积感,但这些整体里的单体只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在共性的因素下,其个性很弱,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整体上运用了大致相同的结构、材料、色彩,形成了相同的质感,体现出共性的因素,表现出秩序之美。这一点与绘画中通常形成的整体美感有共通之处,塑造了一个浑然圆融的意境。 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这种共性不是完全的相同,而是在相近中加以丰富的有机变化。在造型上,每个单体建筑的朝向不同,规模、大小、高度、层数有所差别,面与面的组合、线条与线条的连接、线与面的倾斜角千差百异,再加上本身建筑技艺的精巧变化,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貌。有机变化的原则我们也可以经常在绘画中见到。中国画画竹子时,每一片叶子粗看相似,仔细观察会发现各有各的意蕴,由叶子的不同朝向、整棵竹子的倾斜度,还可大致推出风向及风力大小。画百鸟图时,高明的画家更是追求每只鸟都有不同神情姿态。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建筑兼有绘画中的整体美感现象和有机变化现象,在整体的齐整中寓个体的自由变化,具有统一的、和谐的美感。 3 色彩对比,层次突出 色彩占了绘画艺术相当大的比重,而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的比重同样很大。中国传统建筑因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和时代性文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在色彩上大致有华丽的皇家建筑和淡雅的园林建筑两种。前者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如同工笔画;后者色彩平淡,白墙黑瓦,如同山水画。在色彩上并没有仿照大自然的色彩,反而与周围的自然色彩形成对比,但是在对比中往往达到协调,并且增强了层次感。背景部分通常是由单纯的一个色相的色彩加以不同的明暗度的变化而成,最后再加上一两种其他的色彩。这一种做法在绘画中经常运用到,传统绘画中总是用各种浓淡不一的墨色再加上一点其他的颜色如褚石或花青。 以江南民居建筑为例,其建筑色彩主要是黑、白、灰三种有机组合,通常是白墙黑瓦构成主要的点线面,灰则是二者之间良好的过渡色。白粉刷墙是出于生态考虑,因其能防潮、反射阳光,而且符合古代文人淡雅、宁静的审美意趣。白墙黑瓦与房屋周围的绿树青山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因为黑、白、灰有机结合,三者的色调本身又有兼容性,所以这种对比最终达到了协调状态,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大面积的黑、白、灰奠定了建筑本身的基调,周围不同的自然色彩则成了生动的点缀,假如画成中国画,画面必定富有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思想汇报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运用与绘画色彩的运用原理相通,在色彩的对比中突出了画面层次感。 4 题名落款,雕梁画柱 中国传统绘画中,题名落款的习惯自古有之。题名落款以诗句或文字的抒写,传递出画作作者的创作意图、价值理念,将纯粹的画像赋予更深层的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题名和对联与此有共通之处。如“和贵楼”、 “中和殿”等建筑名传递主人的儒家价值观,苏州“拙政园”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借用王维的诗句表明主人的闲适意趣,再 总结大全 如广州的“陈氏书院”有“道积太邱,星聚一堂昌后世,德令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一联,显示出书院育才育德的理念;清末沈葆桢为巩固海防,于台南建造一座防御性碉堡,题名“亿载金城”四字,寄托对抗外国列强时能有效防卫的愿望。这些题名对联的作用与中国画的题名落款相似,都是为了形象地传递建筑的意蕴,更好地升华建筑的境界,调动观者的想象力,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建筑的丰富内涵,给观者美的感受。 另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出现“雕梁画柱”这一绘画现象,画从属于建筑,或表现欢乐的气氛,或寄托吉祥的愿望,或重现寓言故事,或隐喻高尚志向。这些画为建筑增添了文化内涵,丰富了文化意趣。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有共通之处,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暗合绘画艺术虚实结合、阴阳相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兼有绘画的整体美感和有机变化,运用绘画色彩的原理,还存在题名对联、雕梁画柱等绘画现象,蕴含着绘画美。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这种绘画风格,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钢带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金融基础习题(附答案)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岗前三级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非高危行业安全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公共设施维护与维修合同模板
- 2025拆旧房屋拆除工程拆除作业拆除物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房产开发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及版权授权合同
- 2025版滩涂地海上风电土地承包使用合同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2024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佳汇公证处招聘公证员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力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知识学习
- 2025年赛力斯入职测试题及答案
- 乡镇卫生院医师三基考试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
- 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