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 中考必考16篇课内文言文10分阅读(四) 2012年 月 日 姓名: 第7篇小石潭记(7年上册,06年以来从未考过)归纳(1)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学常识(1)选自柳河东集。本文为作者贬官于永州时所作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2)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课下注释七(上)20 课第1篇(课本P98) 小石潭记 柳宗元(3)隔篁竹:丛生的竹子。(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5)为坻(ch)水中高地。(6)为嵁(kn):高低不平的岩石。(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8)佁(y)然不动:呆呆的样子。(9)俶(ch)尔远逝:忽然。(10)往来翕(x)忽:迅速。(1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12)其岸势犬牙差(c)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3)悄(qio)怆幽邃(su):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14)隶而从者:跟随。课内重点句子理解填空和直接填空,在古诗词曲名句积累中出2-4分题1、形容流水的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珮环。2、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潭过程的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表明小石潭所处之地少有人来:伐竹取道。4、写小石潭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体验小石潭“怪”的句子:全石以为底。6、潭中露出的石头呈现的姿态:为坻,为屿,为嵁,为岩。7、动静结合,写出小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8、描写小石潭岸边植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9、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文中最能体现游鱼静的句子:佁然不动。12、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13、最能体现潭中之景给作者带来了片刻欢乐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14、交代了溪身形状的句子是:斗折蛇行。15、交代岸势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16、描写小石潭周围氛围的句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17、本文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8、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简答题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答: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2、小石潭的四奇?答:潭水奇(皆若空游无所依),潭石奇(全石以为底),潭源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氛围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答:(1)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翠蔓。(2)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答:(1)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2)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5、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1)引导读者随描写顺序看到不同画面,且景物连接十分自然。(2)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侧面写水。 6、“篁竹”指什么?“如鸣珮环”是指什么?答:(1)就是成林的竹子。(2)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珮、玉环相互撞击发出的声响。 7、 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何好处?答:这样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也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探奇的情趣;也为下文展开美妙的图画做铺垫。 8、初见小石潭作者的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答:心里很高兴(心乐之);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织的潭树。 9、“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既写出小石潭的罕见,又侧面反映了水的清澈,交代了小石潭命名的原因。 10、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答:(1)自由自在,活灵活现。(2)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行的境界。 11、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镜头? 答:潭水,游鱼;特写镜头。 12、第二段中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答:(1)清澄。(2)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即抓住景物特征,侧面描写潭水。 13、作者对潭中游鱼自由快乐的状态进行描写,其中有何深意?答:鱼儿的自由快乐地游来游去与作者此时的境遇恰恰相反,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向往。 1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小溪的“明灭可见”的?答:小溪曲曲折折,一眼望去,有的地方明,有的地方暗,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小溪的曲折及两岸的景物特征。 15、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抓住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 1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可能有何寓意?答: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 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不仅高度地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 18、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声音和形态,请从文中把比喻句找出来,并分别指明是本体和喻体?答:(1)闻水声,如鸣珮环。以“鸣珮环”喻水声。(2)皆若空游无所依。以“空”喻水之透明。(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折蛇行”的意思是“若斗之折,若蛇之行”,以这个来比喻溪身曲折蜿蜒。(4)其岸势犬牙差互。以“犬牙”比喻岸势高低不平。 19、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答:“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20、作者在本文中式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答:这里作者不仅描写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思想情感寄托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去。做到情景交融。如借游鱼的嬉戏来表达纵情山水的乐趣;小石潭幽深的环境引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都是抓住景物特点寄予作者思想感情的。 2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之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再则优美的山水被弃在自然的角落里,由此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因此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可以说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不矛盾。 22、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忧伤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进步社会文人的痛苦心情。 23、联系背景谈一谈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什么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的感觉?答:小石潭记是作者所作永州八记之一,作者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活动失败,贬居永州,内心孤独抑郁。小石潭奇石、乐鱼的美景能暂时淡忘现实生活的烦恼,但感伤意识毕竟潜于心中,不久又被眼前清幽的环境所激发。 24、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答: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25、文章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小石潭的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忧伤。 开放题型1、郦道元的三峡和本文都是描绘山水的优美文章,试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答: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对自然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情感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有人说小石潭记“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同意。文章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所以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答:如:岳阳楼雄伟壮观。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述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答:(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创新题型2、作者柳宗元以高超的手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出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都是什么?试作归纳。答:潭水奇潭石奇潭源奇潭的氛围奇 3、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答:(1)三峡中写山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水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与朱元思书中写山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写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泉水激石,冷冷作响。 与小石潭记相关的中考试题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答:(1)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句子: 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分析: 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答: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小石潭记(一)简答题10、第三段描写小石潭水源及潭上景物时,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2分)答:作者巧妙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描写对象形象逼真。 11、作者写景如画,有寄情于景,对小石潭记中已经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珮环”,被景物所吸引,心情愉快,所以在他的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使他感到前途渺茫,此时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切的景物在作者眼中的变化皆源于作者的心情,所以小石潭记完全是此时作者心境的真实再现。 12、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永州后所写的一系列文章。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仕途变化和人生的认识。请再举一篇其他文人被贬官后所做的文章,分析它与本文的不同之处。(2分)答:小石潭记重在抒发作者被贬官后的抑郁之情;醉翁亭记表达了欧阳修被贬官后能够与民同乐的情怀。(也可举刘禹锡的陋室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二)1、第一段中对小石潭奇特构造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交代小石潭潭名的由来;点出潭水清澈的原因。 2、文中写潭中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做简单分析。答:手法:动静结合。例如“佁然不动”写出鱼在水中呆呆不动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鱼儿时而近时而远,来来往往迅捷活泼的动态。 3、从文中第二段对鱼的描写中可见潭水怎样的特点?请写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答:清澈空无“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烘托 4、文中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5、请写出对作者心情由乐转忧的理解。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古人诗文最讲究炼句之妙,有时不着一字境界全出。柳宗元也是炼句高手,仅第二段对潭中鱼儿的描写就足见其功底,结合具体句子说一说作者描写之巧妙在何处。答:例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一句,“佁然”写出了鱼儿呆呆不动的样子,“俶尔”“ 翕忽”写出了鱼动作灵敏迅速,游来游去,可谓动静相生写出了鱼的形神,同时又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澈。 7、作者在永州八记中,曾写到自己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的感受,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也有这种流连忘返的体验?答:作者游览小石潭时情绪变化较大,观赏游鱼心情快乐自然有“不欲归”的心境,但是后来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终于因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作记离去。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有流连之心,却无忘返之意。 8、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详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答:写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荒僻幽静之处,不易被人发现;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以及作者心情的孤凄悲凉埋下伏笔(作铺垫)。 9、作者在写潭水时,避而不谈水,却无处不在写水,这种描写突出了潭水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潭水这一特点的?答:清澈(澄澈、清澄)游鱼、阳光、鱼影、石 10、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答: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澈”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否则游鱼难见;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11、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答: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1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鱼。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快乐的心情。 1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4、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答: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让人觉得非常暗淡。这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小溪的特征。 15、文中第一段写道“心乐之”,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因何而乐。答:作者隔着篁竹,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就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撞时候发出的声音一样清脆悦耳,听来使人心情愉悦。 16、“伐竹取道”与上下文哪些语句相照应?“全石以为底”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与上文的“隔篁竹”、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全石以为底”既写出了小石潭的结构特点,也写出了水清若无的原因。 17、文中第二段写了几种景物?作者主要描写的是哪一景物?答:写了两种景物,即游鱼和潭水。主要描写的是潭水。 1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你认为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因被贬而凄苦,所以寄情山水,目的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心情。当看到潭中鱼儿之时,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然而当观赏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时,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再联想到如此优美的山水被弃置在无人知晓的角落,忧伤悲凉的心境自然又流露了出来。实际上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9、文中哪句话交代了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你如何理解其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答:文中“以其境过清”一句交代了离开的原因。但是实际上离开小石潭的原因不在于此,是因为小石潭幽深孤寂的气氛诱发了作者潜存在心底的孤凄悲凉的感受,自己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一时郁结于心,难以释怀故而离去。 开放试题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答:对过去已读过的古代诗文作品加以总结、梳理,摘录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然后对自己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一两个名句写一段赏析文字,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优美山水的审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3、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你觉得其成为名篇的原因是什么?答:围绕写法上作者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描写景物入画等特点来谈即可。 创新试题1、请就小石潭记第二段从不同角度作赏析。答: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2、郦道元的三峡和本文都是描绘山水的优美文章,试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答: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对自然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情感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3、有人说小石潭记“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同意。文章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所以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小石潭记(三)简答题3、作者一行数人来到如画的小石潭,文中在描述过程出现了两次“乐”,如何理解这两处“乐”?(2分)答:第一个乐是因为作者听到清脆悦耳的溪水,心情愉快。第二次是写鱼与游者相逗趣之乐,这两处“乐”说明优美的小石潭让作者获得暂时的欢乐。 4、文中第二段的描写可谓妙笔生花,常常被后人提及,请你谈谈其中的妙处。(2分) 答:表面写鱼,实际写水,通过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侧面描写小石潭的清澈。又通过写鱼时而“佁然不动”,时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相生写出了鱼的形神,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让小石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似与游者相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此时的欢快心情。(写出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手法中任意两点即可满分) 5、作者在贬官期间游历了许多地方,留下了世人传诵的永州八记,但他出行的目的却不在此,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他出行的初衷和他览物后的心情。(3分)答:他出行的初衷是寄情山水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达州市大竹县城区学校考调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全用电管理试题及答案
- 铁塔运维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检索方法培训课程课件
- 知识产权师培训感悟心得课件
- 知识产权基础培训教材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评估方法课件
- 钣金加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班感悟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房地产课件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 私募基金份额代持协议范文
- 资料管理方案5篇
- 《退役军人保障法》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现代智力七巧板赛前培训
- C型钢检验报告
- 国航特殊餐食代码表
- 人教版高中美术《书法》选修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
-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航空动力装置》课件绪论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