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乐园纳西族狩猎.doc_第1页
丽江乐园纳西族狩猎.doc_第2页
丽江乐园纳西族狩猎.doc_第3页
丽江乐园纳西族狩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丽江旅游丽江乐园纳西狩猎族【七彩驿站推荐阅读】狩猎民俗是一种远比农业生产更为古老、也更为普遍的民俗事项。它是早期人类获取肉食营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历了原始狩猎游牧生活半耕半牧农耕社会的生活形态的纳西族是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的种族。纳西族现在还保留有狩猎的习俗,此习俗来源于远古时期他们曾经历过的游狩生活。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纳西族先民曾经历过血缘家庭公社时期和氏族公社制时期,在那个时期,狩猎是主要的生存经济形式之一。纳西族先民用竹矛、木弩、毒药、套索、鸡媒等进行狩猎,用木刀、木叉进行砍鱼、叉鱼。弓箭发明后,狩猎成为纳西族先民的主要谋生方式。那个时候,人们以猎物为食物,以兽皮做成衣服,帽子等用来御寒。东巴经创世纪记载显示:纳西族始祖崇忍利恩上山打岩羊,下河捕鱼,用弓箭射斑鸠,用虎皮做衣服等情况。耳子命中有记载:“阿达古恒哥,箭囊搭上肩,弯弓当手杖,鸡鸣喂猎犬,东方出日光,来到老翠山;射鹿射中了,撵熊撵到了。”又高来秋沃受载:“父亲窝高来,带着儿子高来秋,一同上山去狩猎。粗绳活扣下山头,细线捕网拦谷底。真时预料不到呀,套住了马鹿和山骡的前脚,拴住了麂子和獐子的后腿。”这些都是纳西族最初狩猎生活的真实记载。随着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以及狩猎技术的提高,人们捕捉到的兽类逐渐增多,当纳西族先民发现驯养幼兽可以补充猎获物的匮乏之后,驯养动物就逐渐取代狩猎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原始畜牧业因而发展起来。原始畜牧业从狩猎经济发展而来,它从捕杀野兽进入到驯服野兽,从依靠猎物进入到依靠驯养获得畜产品的阶段。根据东巴经创世纪记载,纳西族先民最先驯养的动物是狗、羊、鸡。公元7世纪以前,纳西族先民一直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牦牛、马是纳西族地方主要的畜产品,西汉时(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用以和巴蜀客商交换铁器材和布匹。唐时(618907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纳西族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古时候,中央王朝都建有苑囿、皇家猎场等等,供皇族狩猎之用。上到皇帝,王公贵族,下到八旗兵,都会隔段时间就出去狩猎一番。这种风气当然影响到了木氏土司,木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个时候纳西族也存在着狩猎教育。他们通过实际的狩猎活动教育小孩子。受到农耕文化的冲击,纳西族逐渐转变为农耕民族,但这并不能把纳西族是个狩猎民族的历史实事抹杀。在现在的纳西族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古时候狩猎活动的缩影,几千年来,狩猎文化已经深入到纳西族的日常生活中。如:猎鹰的习俗、映射纳西围猎场面的纳西舞蹈、放猎狗、攆山等。1.猎鹰的习俗猎鹰纳西族自古以来就有捕鹰、养鹰、训鹰、用鹰护秋、用鹰捕猎的习俗,纳西语叫“吾可吾达”。 纳西人传承了几百年的猎鹰文化,猎鹰、养鹰就是现在纳西人的习俗之一。纳西人捕到猎鹰后要进行艰苦的训练。一开始不能让它吃喝,直到不再乱叫乱飞,已经听命于主人才慢慢喂食。喂食过程中,先系上绳子,让它享受一定的自由空间,后来再慢慢扩大其活动范围,直到可以放飞。但不管它飞得多高,一听到主人叫唤就会如约而归。2.纳西舞蹈现仍流传下来的“窝仁仁”舞蹈就源于对围猎场面的摹仿纳西族的围猎历史可能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现仍流传下来的“窝仁仁”舞蹈就源于对围猎场面的摹仿。男女合围成一圈,圈子忽大忽小,女的发出小羊羔状叫声,以象征围于其间的动物,男人则以雄壮的吼声相呼应,以象征猎人以吼壮威的场面。时至今日,山区纳西族仍沿习着围猎习俗。围猎一般在初冬季节举行,围猎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围猎人员多是精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围猎地点也多选在野兽较多且适合围猎的山上。围猎开始时,根据人数多寡的不同,决定包围圈的大小。随着包围圈的不断缩小,野兽渐渐被赶到一个便于猎杀的地点,这时猎杀开始。3.放猎狗巴经中认为狗从天上偷回粮食种子 是人类的功臣纳西族对狗特别有感情,每年除夕的年夜饭,在祭完天神、灶神、先祖之后,要先把十二道菜分别取少许先喂狗,以感谢它一年来对家庭的看护之功。东巴经中认为狗从天上偷回粮食种子,是人类的功臣。猎狗要经过训养才能成功。纳西族猎手们在选一只猎狗时,首先要看它的皮色是否是净色。在纳西人的观念里浑身毛色纯正的狗,一般都是好狗。第二,要摸头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