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冲刺模拟卷02(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全部内容。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山东考古发掘的100多座某史前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猪的头骨。有的墓中埋葬着成套成组的上百件陶器,而有的墓中随葬品却很少。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有的墓中埋葬着成套成组的上百件陶器,而有的墓中随葬品却很少”可知,这说明该遗址中应该出现了贫富分化,是社会阶层分化的表现,应该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2.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原文化影响迅速扩大 B.孕育着走向统一的趋势C.华夏民族认同正式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大大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通过不断的兼并与战争,各个分散的小国和部落逐渐被几个大的势力所吸收或征服,这种现象表明了在这一时期,统一的趋势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B项正确;虽然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扩大,但这并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核心变化,排除A项;华夏民族认同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题干并未直接反映这一时期华夏民族认同已经正式形成,排除C项;南北文化交流虽然有所加强,但这并不是题干描述的主要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史记》记载,缇萦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女儿,为了救被人诬陷的父亲上书汉文帝,愿充官婢,代父受刑。此举感动了汉文帝,不但救了自己的父亲,还促使汉文帝最终废除了肉刑。班固称赞她:“百男何惯惯,不如一缇萦。”这说明(
)A.西汉初期就尊崇儒术思想 B.儒家学说影响汉朝统治政策C.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D.社会思想多元并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前期,汉文帝肯定缇萦救父的行为,强调孝道教化为先,并废除肉刑的故事,班固称赞缇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重视孝道,影响统治者的治国思想,B项正确;汉武帝尊崇儒术,但是汉武帝在汉文帝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描述并不能看出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仅能表现出儒学的影响,并不能看出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其中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元朝改变了原来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陆路交通被阻,只能行水路安全 B.贯通南北,保障京都物资供给C.运输粮食,反映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劳民伤财,成为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以及广设粮仓,元朝改变运河路线并开辟长途海运路线,其主要目的是贯通南北,保障京都的物资供给,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南北交通,使得南方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尤其是供应京都的需求,B项正确;“陆路交通被阻,只能行水路安全”这种说法不准确,陆路交通并非被阻,而是水路运输在运输大量物资方面具有优势,排除A项;“运输粮食,反映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因为运输粮食就判断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劳民伤财,成为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过于片面,虽然修建运河等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涉及到众多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复杂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A.心学思想盛行 B.士人阶层壮大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商人孙赐号的这种经营风格迎合了开封城庞大官僚士大夫的消费趣味,收到了士人的欢迎,反映了士人阶层壮大,B项正确;心学在南宋时盛行,排除A项;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坊市制度,排除C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清时期在边疆地区推行“立庙兴学”政策,大量修建祭祀孔子的国家礼制性建筑文庙,文庙中还修建明伦堂、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文昌阁、尊经阁等,并在文庙开设学堂,谓之“庙学”。以上措施(
)A.标志着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 B.建立了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C.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及国家认同 D.推动了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的合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在边疆地区推行‘立庙兴学’政策,大量修建祭祀孔子的国家礼制性建筑文庙,文庙中还修建明伦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在边疆地区修建文庙并开设学堂,有利于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同时通过祭祀孔子等活动,也加强了边疆地区对中央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儒学思想在汉代就已经确立为正统思想,向基层渗透也早在汉代就开始了,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乡约与法律合流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7.在19世纪60年代,一位清朝官员在日记中写道:“近日京城风云变幻,洋人之兵舰再次逼近大沽口,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此前签订之条约,未料洋人竟得寸进尺,欲图更多利益。”据此情景,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此次洋人进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B.洋人再次进犯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D.此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洋人之兵舰再次逼近大沽口,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此前签订之条约,未料洋人竟得寸进尺,欲图更多利益”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洋人没有进犯到北京和大沽口,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北京条约》,而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排除C项。故选D项。8.19世纪中叶,李鸿章忧心忡忡地向朝廷上奏:“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虎视眈眈,我朝危机日重。洋务之举虽有所图,然成效未显。今又闻英法等国欲迫我朝签订新约,以扩其在华权益。”以下关于此时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成功抵御了列强侵略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C.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应对危局开展洋务运动,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叶(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为应对危局,开展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本质上维护的还是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D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自强求富的目标并未实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C项。故选D项。9.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一年,河北保定军校招生,200人的名额竟迎来7000多报考者。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瓜分,民族危机严重 B.帝制复辟,新旧较量激烈C.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D.国民革命,群众觉悟高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18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指出虽然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中国又产生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生艰难。这引起了许多人报考河北保定军校,更加产生对军队的依赖和希望。C项正确;列强瓜分是中日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帝制复辟是指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1919年,哲学家张东荪在《第三种文明》一文中指出,第二种文明(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破绽已经暴露,“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了”。这一观点(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体现出对救亡道路的探索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导致中西方文明冲突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919年(中国)。据材料“第二种文明(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破绽已经暴露”可知,张东荪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主张中国走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明”的道路,体现出对救亡道路的探索,B项正确;张东荪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破绽,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应该体现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发动人民群众等方面,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看不出张东荪主张的“第三种文明”的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张东荪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目的是探索救国道路,而非为突显文明差异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11.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此变化体现(
)A.土地政策顺应革命形势需要 B.土地革命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C.土地公有化转变为个人私有 D.根据地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的理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规定只“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0年又“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这些变化表明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当时的土地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完善,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土地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且材料中有明显对没收地主土地的描述,因此不存在土地公有制转变为个人私有的说法,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为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材料中是1929-1931年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与新民主主义理念无明显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12.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线,将南北战场连接起来。对此,国民政府于1938年初提出东面保持津浦线,北面保持道清线的“以守为攻”的抗战策略,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下列有关这次会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八路军开赴山东前线参加了会战 B.选择江苏台儿庄对日军进行堵截C.最终粉碎日军打通津浦线的企图 D.会战期间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依据题干时间是1937年底,这一时期处于防御阶段,材料中描述的抗战应该是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项正确;在徐州会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配合国军在徐州会战,并没有直接参与徐州会战,排除A项;台儿庄属于山东,不属于江苏,排除B项;徐州会战中虽然有台儿庄大捷,但仍然没有改变徐州会战以失败而告终,粉碎日军打通津浦线的企图也并没有成功,排除C项。故选D项。13.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在“一五计划”期间,某工厂为完成生产任务,加班加点工作。请问以下哪个选项符合当时的情况(
)A.该工厂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 B.该工厂的技术工人大多来自国外C.该工厂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 D.该工厂的生产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确实得到了来自苏联的技术援助,包括技术专家、设备供应和技术资料等,C项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的“一五计划”主要聚焦于重工业的发展,以快速增强国家的工业基础,主要生产的不是轻工业产品,排除A项;因为“一五计划”期间虽然有外国专家来华指导,但主要还是依靠本国工人和技术人员,排除B项;因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大力引进和使用机械化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1979年6月25日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地登出了一则商业广告——“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据厂长回忆,他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劝他说:“你这是异想天开,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希望你不要走得太远了。”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B.思想解放有待加强C.国有企业存在违法经营行为 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9年中国。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材料所述“刊登商业广告”“接受国内外订货”体现改革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其积极作用。但改革却遭到质疑和否定,反映当时对于改革还存在疑虑和误解,思想解放有待加强,B项正确;1984年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属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并非违法经营,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发布接收国外订货的广告,未提及广告的实际效果,未提及外国订单增加,不能断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
)A.说明中国科技力量稳居世界第一 B.大大改善了中国的道路交通条件C.得益于党和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D.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C项正确;“第一”过于绝对,排除A项;载人潜水器与道路交通无关,排除B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A.推进了世界和平的稳定发展 B.已主导构建国际新秩序C.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可知,中国新时代外交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了各国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和平发展之心,互利共赢之举,让世界见证了一个促合作、守规则的负责任大国,D项正确;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动荡与变革交织,“世界和平的稳定发展”说法不准确,“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更合适些,排除A项;中国不寻求建立一国主导的规则,“主导构建国际新秩序”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而非仅仅与邻国发展关系,“睦邻友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局部的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末年。秦始皇对旧六国的遗产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全面的郡县制。但是,分封子弟作为屏藩拱卫王室的思想始终存在,汉晋就发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使郡县制度严重变形。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派九卿出任地方州牧,州牧以监察官兼管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于是州成了郡的上一级机构,两级制政区转化为三级制。隋统一中国后,全国存190郡,1255县。唐朝开国之后,郡又被改名为州。材料二元朝建国后,在中央立中书省。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等行省。以后,元成宗大德年间又在和林设岭北行省,合共十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为后世长期沿用,是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到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答案】(1)演变:春秋时期沿袭分封制;春秋末年出现郡县制;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末年实行州郡县制;隋朝又恢复郡县制;唐朝改郡为州,实行州县制。(任答4点,每点2分,共8分)(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或为后世所沿用)。(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至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沿袭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材料“局部的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末年”得出,春秋末年出现郡县制;根据材料“秦始皇对旧六国的遗产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全面的郡县制”得出,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根据材料“汉晋就发生了封建制的回光返照”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东汉末年……两级制政区转化为三级制”得出,东汉末年实行州郡县制;根据材料“隋统一中国后,全国存190郡,1255县”得出,隋朝又恢复郡县制;根据材料“唐朝开国之后,郡又被改名为州”得出,唐朝改郡为州,实行州县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元朝(中国)。根据材料“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和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根据材料“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等行省”得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行省制度为后世长期沿用,是我国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沿革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得出,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有利于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种伴有乐舞的体育竞技表演形式。起源于原始生产劳动,并伴随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完善。隋炀帝时集百戏艺人于东都,举行大演出。戏场“绵亘八里”,参演人数“殆三万人”。唐朝大规模扩充教坊组织,设立梨园、宜春院等特别组织,为唐宫廷散乐百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盛唐时举行的“大酺”(初名“设酺”,摆宴之意)是大规模百戏表演主要内容,逢节日或帝王生辰用以招待各国使节和各民族首领,演出人员可多达数万,观众数更不可计数。大酺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两处演出。节目一般有走大索、手技、飞剑、戏马、斗鸡和压轴戏的驯象、犀牛跳跃等。安史之乱”后,百戏艺人不断远走四方,百戏的主流开始转至民间。材料二北宋崇宁大观年间的开封瓦舍中,流行着说书、唱曲、杂剧、杂技等类节目,而以杂技节目最为丰富,如翻跟斗、走索、杂手艺、踢弄、掉刀、口技等,其百戏汇集,表演精彩,“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城中瓦舍的著名节目除杂技之外,有杂剧、商谜、游戏等表演内容,还可以演皮影戏,较北宋表演门类分工更细化了。同时路歧和村落百戏艺人也是较为常见的形象,来自社会下层的路歧人,活动范围十分广阔,多在闹市、街头、广场、集市等临时场所献计谋生。他们表演的节目也丰富多彩。——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韧《流传千年的“百戏图”告诉你古时的演艺活动有多丰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与宋百戏艺术发展的异同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百戏艺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相同点:表演内容丰富;规模大,观戏人数多。(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不同点:隋唐百戏以官方组织为主,宋朝百戏以民间自发为主;隋唐百戏有固定的场所,宋朝百戏除有专门的瓦舍外,范围更广阔;隋唐百戏以政治目的为主,宋朝百戏以经济利润为主;隋唐百戏以教坊等宫廷艺人为主,宋朝百戏艺人来源多元化;宋朝节目种类更丰富,表演门类更细化。(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2)主要原因:宋朝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朝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氛围相对宽松,世俗文化不断发展。(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宋(中国)。相同点,据材料一“隋炀帝时集百戏艺人于东都,举行大演出。戏场‘绵亘八里’,参演人数‘殆三万人’”“盛唐时举行的‘大酺’(初名‘设酺’,摆宴之意)是大规模百戏表演主要内容,逢节日或帝王生辰用以招待各国使节和各民族首领,演出人员可多达数万,观众数更不可计数”,和材料二“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可得出规模大,观戏人数多;据材料一“节目一般有走大索、手技、飞剑、戏马、斗鸡和压轴戏的驯象、犀牛跳跃等”和材料二“北宋崇宁大观年间的开封瓦舍中,流行着说书、唱曲、杂剧、杂技等类节目,而以杂技节目最为丰富,如翻跟斗、走索、杂手艺、踢弄、掉刀、口技等,其百戏汇集,表演精彩”“除杂技之外,有杂剧、商谜、游戏等表演内容,还可以演皮影戏”等,可得出表演内容丰富。不同点,据材料一“隋炀帝时集百戏艺人于东都,举行大演出”“唐朝大规模扩充教坊组织,设立梨园、宜春院等特别组织”和材料二“北宋崇宁大观年间的开封瓦舍中,流行着说书、唱曲、杂剧、杂技等类节目”“同时路歧和村落百戏艺人也是较为常见的形象”,可得出隋唐百戏以官方组织为主,宋朝百戏以民间自发为主;隋唐百戏有固定的场所,宋朝百戏除有专门的瓦舍外,范围更广阔;据材料一“逢节日或帝王生辰用以招待各国使节和各民族首领”、材料二“献计谋生”,可得出隋唐百戏以政治目的为主,宋朝百戏以经济利润为主;据材料一“唐宫廷散乐百戏”、材料二“开封瓦舍”“路歧和村落百戏艺人也是较为常见”,可得出隋唐百戏以教坊等宫廷艺人为主,宋朝百戏艺人来源多元化;据材料二“南宋临安城中瓦舍的著名节目除杂技之外,有杂剧、商谜、游戏等表演内容,还可以演皮影戏,较北宋表演门类分工更细化了”,可得出宋朝节目种类更丰富,表演门类更细化。(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政治上,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氛围相对宽松,世俗文化不断发展;经济上,宋朝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朝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机械时钟诞生于14世纪的欧洲,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1540年,罗马教皇派出传教士来到中国,借由传播钟表想要秘密进入广东,但未能如愿。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康熙初年,专门建立皇家制钟工场,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摘编自陈祖维《欧洲机械钟的传入和中国近代钟表业的发展》材料二:烟台德顺兴造钟厂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发祥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烟台后,德顺兴造钟厂赖以进口原材料的德商相继撤离,使得造钟厂产品质量下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更为低迷。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此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传统的经营习惯,企业的生产仍受到一定限制。1987年,造钟厂组建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摘编自孙学磊《德顺兴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械时钟传入中国的背景,并概括清代中国制钟业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顺兴造钟厂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德顺兴造钟厂发展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传教士的宣传;中国手工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4分,每点1分,共4点)特点:制作技术本土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形成了地区性的专业化生产;具有高端的市场定位;得到政府支持。(2分)(2)新变化:逐步集体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专业的生产体系;制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实现生产独立自主。(2分)意义:为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钟表工业的竞争力;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体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4分)【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的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以及传教士的宣传;根据材料一“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手工业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可知,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可知,制作技术本土化;根据材料一“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可知,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根据材料一“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可知,形成了地区性的专业化生产;根据材料一“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可知,具有高端的市场定位并且得到政府支持。(2)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可知,逐步集体化;根据材料二“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可知,生产专业化,形成专业的生产体系;根据材料二“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可知,制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生产独立自主。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钟表工业的竞争力;根据材料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行业风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 金融行业面试中的行为面试技巧
- 宿迁食品安全法规及操作规范手册
- 视觉创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宜宾学院为例
- 教育监督评估通知书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面试技巧分享
- 2026-2031年中国情感计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Java面向对象编程核心思想面试要点
- 网络安全防范与应对策略
- 气体充装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YY/T 0994-2015磁刺激设备
- GB/T 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传热学-第9章辐射计算
- 趣味数学知识课件
- 安全教育登记表(三 级)
- 干挂大理石施工合同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 不锈钢管道安装施工方案及对策及对策
- (印刷服务项目投标)印刷服务进度控制计划、印刷服务供货运输方案
- 数控系统说明书fanucokuma okuma机床mar-h操作与维护m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