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新理念.doc_第1页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新理念.doc_第2页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新理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新理念 摘 要:本文从儿童游戏的概念、作用切入,介绍了儿童游戏环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现状问题,就如何营建儿童游戏环境进行了着重论述,唤醒公众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身心健康,冀望设计人员为我们的儿童营建出安全、科学、趣味的游戏环境。 关键词:游戏 儿童游戏环境 循环设计 游戏设施 1.概念引入及其作用 1.1“儿童游戏环境”的概念 游戏(GAME)对于身体、智慧、情绪、社会和个人精神愉悦十分重要,游戏是人类生活的翻版,它提供了欢乐、自由、满足、内外在的憩息和世界的祥和”(Harris 1906)。儿童游戏环境则是指以科学人性的规划理念,集合场所、活动、游戏设施等因素,具有能提供给儿童游玩、学习、交友等活动内容的场所。 1.2“儿童游戏环境”的社会作用和意义 儿童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指引、帮助与关怀。教条呆板的教育如同工业流水线,产品整齐统一却缺少个性,儿童失去了 “玩”的权利和乐趣的,也失去了在“玩”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技能和创造天性的开发。而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对于游戏赋予儿童助益曾有过最佳的阐述:“游戏是人类在孩童阶段最好的表达方式,可以使孩子自由的表达其内心的想法”。 “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全部”,他们在游戏的时候都会展现出与生俱来的天赋,并且通过游戏学习成长、交朋友、培养创造能力和生活能力。 2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2.1“儿童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创造游戏” 即使是一处台阶,也可以看见他们乐此不疲的跑跳、攀爬,倒退或者顺着两侧的扶手栏杆滑下,如果有更多的儿童参与进来,那么游戏的方式会更多。在游戏的同时彼此结交朋友,对其身心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会因为儿童这种天生的创造游戏的本能而认为“儿童不需要特别的游戏场”,或者因“儿童会将任何地方转化为游戏场”而忽视对儿童游戏环境的创新与建设。 2.2 “儿童需要我们的更多的关注与爱护” 哪个设计者能够以儿童的行为、感觉、心理需要为出发点去规划设计场地呢?又有哪些儿童游戏环境能够真正唤起儿童“玩”的天性呢?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游戏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如果能从这两点出发设计,我相信一定能做出非常棒的游戏场地。 2.3 “儿童游戏场地的匮乏” 儿童活动场地的匮乏与有限的游戏设施,即使像沙坑和滑梯这样司空见惯的游戏设施,也常常爆满,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使用频率就高,而使用频率高了,设施维护和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一旦管理跟不上造成设施损坏,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应借鉴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按照人口规模或区域面积强制性规定儿童游戏场地的数量、面积、服务半径等参数,从规划层面上解决。 2.4“学会以儿童的眼光去感受生活” 滑梯+沙坑是当今儿童游戏场地的主角,两者功能互补、简单但有趣,可以衍生出多种游戏组合,但是如果我们就此照方抓药,凡是儿童场地就设置滑梯+沙坑,那就是单调无趣了,在一个缺乏活力与趣味的环境中成长,又怎能冀望他们开拓创新未来呢?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儿童,只要尝试以儿童的眼光去感受周围,一定可以突破设计的思维惯性,不断超越与创新。 3.儿童游戏环境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中往往从景观美学出发,突出空间的秩序与景观层次,而很少结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等社会学科综合分析、设计。好的儿童游戏场地的关键是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设计游戏路线、设施式样、图案、颜色、尺度、材质、植物等方面相应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设计原则 3.1.1安全至上的原则 弱小而又经验欠缺的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永远充满好奇,总想探个究竟,但是往往由于缺乏对危险的预知与判断而经常陷入困境,一片废弃的水塘,没有井盖的地下管道,裸露的电线,都会是潜在的危险,因此设计游戏场地时必须慎之又慎,将危险降至最低。在安全尺度范围之内,可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冒险猎奇、有一定难度的项目,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身体机能等等,相信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3.1.2 寓教于乐的原则 儿童的游戏不单纯是玩,是对自身的各种感官的锻炼和提高,是学习各种适应成年生活的技术和能力。儿童每个生长阶段的活动类型、特点是有显著变化的,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行为举止和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表一),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趣味活动中健康成长。比如对于学龄儿童,我们设计以萤火虫为主题的池塘,茂密的灌木丛,游弋水草间的小鱼、蝌蚪,追逐着明灭闪亮的萤火虫,观察它们生长、繁育,让儿童接触到真实的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乐趣,同时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培 养爱观察、勤思考的能力,是学习教育很好的延续与辅助。 各阶段儿童心理、行为特点 年龄生理阶段行为特点心智发育阶段 1周岁前婴儿主要在室内活动,躺、坐、爬为主感官印象阶段 1-3周岁幼儿大人陪同下在户外活动,走、跑、攀爬模仿阶段 4-6周岁儿童具有一定独立思维能力和求知欲,好奇,活泼好动形象思维阶段 7-12周岁儿童可以解决较复杂的逻辑问题,独立,活动能力增大逻辑思维阶段 12-16周岁少年逻辑思维成型,主观性增强全面发育阶段 3.1.3 人性化设计原则 儿童的行为、思维不拘泥于常理,对新鲜、奇特、未知的事物充满探究的欲望,具有喜欢冒险、群嬉、模仿等特点,游戏场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些行为特点,从空间尺度、形状、色彩、材质上营造适宜、吸引儿童活动的场地空间,并且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做出相适应的设计。如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对于有游戏设施的环境充满兴趣,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则对球类活动和竞技性活动更有兴趣,这是因为游戏设施本身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只是成为他们进行技能型和交际型活动的道具,分清楚两者的差异后所做的设计,才真正是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设计原则。 3.2儿童游戏环境的类型 按照活动场所可分为:室内空间(INDOOR SPACE);街区空间(BLOCK SPACE);社区空间(COMMUNITY SPACE);儿童公园(CHILDREN PARK);自然空间(NATURE SPACE) 根据年龄段可以将儿童游戏环境分为:婴儿类(0-1岁);幼儿类(1-3岁);儿童(4-6岁);学龄儿童(7岁以上) 根据活动内容可分为:开放式空间(OPEN SPACE);隐匿空间(HIDEOUT SPACE);冒险空间(ADVENTURE SPACE);游戏设施空间(PLAY STRUCTURE SPACE) 3.3构成四要素 儿童游戏环境的四个要素包括:场所(place) 时间 (time ) 人 ( people ) 活动 Activity) 从这四个要素出发进行基础数据的调查、分析,同时考虑服务对象、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作为设计游戏环境的依据,可提高场地安全、使用频率、合理游路、游戏内容及设施安放的合理性,减少设计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吸引更多的儿童参与和交流,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与天性,培养形成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品格。如4-6岁学龄前儿童(人),一天应有4-5小时(时间)的户外活动时间,活动的范围须达1-2公顷(场所),而且要有3-10个左右固定的玩伴(人),其活动的内容诸如捉迷藏、打沙包、跳房子、玩水仗等 户外游戏(活动)。 3.4游戏空间的组合策略 游戏空间是通过地形、设施、植物、铺装、标识等系统来组合形成的,儿童游戏空间相对于其它类型空间,区别主要在于采取循环设计(CIRCULAR DESIGN),即在不同位置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项目,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游戏路线的长度与趣味性,而且儿童重复游玩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收获;其次是空间变化多样(VARIETY SPACE),包括空间的尺度、颜色、视点、材料、声光等变化,这些变化引发儿童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得出一个令儿童满意的游戏空间至少须具备下列要求: 游戏空间必须保证安全 游戏活动必须具有清楚的主线,中心突出而且循环式进 满足儿童即兴创造游戏的功能要求 游戏场所具有多条活动路线选择,增加变化与趣味 尽可能多的提供不同活动空间类型 3.5植物种植 植物可以说是构成儿童游戏环境最重要的景观因素之一,通过园艺造型、感官体验等方式,选择绚烂色彩、花果满枝的品种突出自然特色,选择无毒无刺、少花粉的品种减少不安全因素,营造一个舒适有趣、享受自然的活动空间。如以猪笼草、瓶子草、含羞草等趣味特色植物设计的小小植物园,培养儿童观察植物捕虫、诱杀、变形等现象,在游玩中学习到科普知识。 3.6游戏设施 游戏设施指场地内的游具、标识、设备等,安全、变化、趣味的游戏设施是联系儿童与场地空间的纽带,它作为一个载体平台,提供了游戏的方式、类型,使活动的儿童与游戏环境紧密结合,交流互动。以滑梯游戏的方式为例来说明其对游戏环境的重要性: 身体机能锻炼活动,从滑梯正常滑下(机能性游戏) 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