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名言宝典.doc_第1页
公务员申论名言宝典.doc_第2页
公务员申论名言宝典.doc_第3页
公务员申论名言宝典.doc_第4页
公务员申论名言宝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艳荣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列传。原文:“(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释义:以铜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古为镜,可以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以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2013年月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时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谈到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一名人民公仆,要在心中树立两面镜子,多往实处照、往深处照,明辨是非、修身正己,自省自励,警钟长鸣。见贤思齐,廉洁奉公、心系百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见不贤而内省,要远离贪图享受、随波逐流。要常以反面典型为镜,时刻警醒自己,远离奢华安逸、以权谋私;要自觉修身立德,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绷紧思想的弦,时刻不能放松,做到警钟长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释义: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样,如若在薄冰上行走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19日在京接受俄罗斯俄通塔斯社等媒体联合采访。其间,谈及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习近平表示,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一种为人做事的态度。对待群众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敬畏人民的力量。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民群众就是政府执政的根本基础,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所以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应当有一种“战战兢兢”的精神自觉,要懂得人民的力量,敬畏人民的力量,以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把变为看官位变为看民生。3.物先自腐,而后虫生。出自: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释义:物先腐烂而后虫生。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说到反腐问题时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他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物先自腐,而后虫生。如果机体上的腐败因素没有被及时的清除,那么这个机体将被蛀虫吞噬掉。所以,一个机体要能健康长存下去,就必须及时审视自身,防范和清除腐败。如果想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严防自腐蚕食人民的根本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公职人员自身要坚定信念,用好权利,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同时通过全民参与来有效监督。让清廉得以弘扬,让清明得以普照天下,让亲和得以温暖众生。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篇。释义: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不正,虽令不从。俗话讲,身正不怕影子弯。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既是对当今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一名公职人员的应有的准则。为人为官,执政为民,刚正不阿,清廉如莲。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只有自己身正了,民风才会正,社会不良之风也自然烟消云散。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出自:老子第十二章。释义: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贪图享受,沉溺在欲望中,会让我们远离高贵的精神享受,政府部门如果一味的追求享受,追求奢华,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会背离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的初衷,也让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损毁,现代社会已经成了一个无道的世界。仁德尽失,甚至连“礼”都残存无几了。物质、欲望、消费成了时代的主流。感官和贪欲,正把现代生活变得百病丛生。那些流于感官的快乐,正在消磨人性,也在改变人的本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这句话不仅提醒执政者为官之道,也提醒我们今天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出自:老子道德经六十八章释义:真正好的带兵者是不用去表现武勇的,真正善于作战者,必冷静去分析其客观情境,不轻易激动感情。善于克敌制胜的将领,不随便去与人争胜,善于调兵遣将的人,是懂得谦卑居人之下的人。所以懂得“不争之德”,懂得“用人之力”,才能体察大自然的道理,也是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道理。这一章是专从用兵的意义上讲战略战术的原则。他要求人们不逞勇武,不轻易激怒,避免与人正面冲突,充分发挥人的才智能力,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以不争达到争的目的。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用兵打仗用不到,却频有官民大战的新闻消息跃入人们的视野,尤其城管执法出现的暴力冲突事件。从小商贩夏俊峰到瓜农邓正加,城管暴力执法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手段,是否能如老子所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不武、不怒,善用人之力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丁小晴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背景: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夏后帝太康不理朝政,终日在外游猎玩耍,竟至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民怨四起。有穷国诸侯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抵拒太康不让他归国。在这痛心的时刻,太康的五个弟弟搀扶着他们的母亲来到洛水边上,等待太康的归来,他们回想祖父大禹的告诫,写了一组诗歌,以示怨愤。大意: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轻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这句话概括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宝贵的思想之一民本思想,从现存资料看,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民”在人们思想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就开始意识到,民心向背对封建王朝的兴亡具有决定作用。引用: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其实质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重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关心和保障人的权益,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申论写作过程中,此句话可以作为民生问题(教育 医疗 住房 就业 社保)的阐述部分,并加入适当的解释,使得语意连贯,观点鲜明。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背景:这句话出自毛泽东主席的忆秦娥 娄山关,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长征途中,最早发表在1957年诗刊一月号上。1935年,中央红军占领了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北渡长江不成,就二占遵义,在途中经过激烈的战斗,攻下了被称作天险的娄山关,这首词写的就是娄山关之战的凶险和攻克雄关后的乐观情怀。大意:从写实层面看,娄山关地势险要,不可逾越,虽然“雄关”是一般人眼中无法逾越的险地,红军却凭借其坚强的意志力,将其穿越。而在更深层次上,“雄关”超越了眼前娄山关这样一个现实的存在,变成了社会人生中一切艰难险阻的代称。“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现实意义层面上指的是红军攻克娄山关的战役,而从更深的层次上指的则是面对一切“雄关”时所必须具有的信念和心态。引用:在申论写作过程中,遇到消极性材料的概率很大,这句话可以运用在克服困难(如改革阵痛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危机等)的叙述中,表达战胜困难的信息和乐观的英雄主义情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背景:该诗句最早是从篇首所引顾炎武日知录的这段文字中演化而来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喊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之后清末文学家将这一理念明确表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意:“天下”不是某个姓氏的“家天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公天下”。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引用:在策论文写作中需要联系自身的环节,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分论点表述中都可以将这句话引入,表达自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兢兢业业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背景:出自毛诗序,在周朝,“采诗”是一项政治制度,政府设有专门的采诗官,他们巡游各地,深入民间采集名额俗谣,以考察民情,了解政治上的得失利弊,作为施政的借鉴与参考。大意:只要是善意的批评与建议,即使别人提的不正确,也不能怪罪别人,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引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趋势中,舆论监督渐渐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而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方式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从善如流对政府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从人民群众角度来说,也需要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敢谏诤言,敢讲真话,切实地做到对政府工作实行民主监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背景:出自诗经 大雅 文王,当时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为这种废旧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当时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统治下势力强盛,从而为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提供了物质准备和精神支持。大意: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周族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小邦,但承受天命以后就换了一副新气象。”另一种解释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首先它强调了修德在“维新”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由于文王的修德,使周族的发展有了光明的前途,承受天命也就适得其时,这实际上为历代统治者“以德治国”的理念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其次,诗句强调了“变”的思想,“其命维新”不管将“新”解释为“新气象”,还是“革新”,它所突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字,变则新,新则久,这一点已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质所在。引用:这句诗非常精辟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中华民族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但是不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背景:这句诗出自艾青的窗外的争吵,该诗创作于1980年春节,当时整个中国大地正涌动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热潮。在2007年3月1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民生的问题时说:“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大意:大地将会开化,河流将会解冻,新生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春天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解冻的河流会顺着流水远走,从上游一直流向下游,即使是由于冰冻而短暂停留,最终也会流向远方。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顺势而行,有其规律可偱的。引用:温总理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群体战友相当大比重,特别是农民。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而解决民生问题除了让人民丰衣足食外,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只有当我们顺应时势,人民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背景:出自周易 系辞下,是周易中多个辩证思想的一种,这一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上古时代先民们普遍智慧的总结,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已经懂得安危相继的道理。这种思想是历代明君治理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目的的共识。大意:安全时,不要忘记危险的存在;顺利时,不要忘记有灭亡的可能;社会安定时,不要忘记何以会天下大乱。“居安思危”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善于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主动寻找危险的苗头,随时警惕危难的征兆。引用:我们在成绩面前,要保持不骄不躁的谦和态度,要对自己目前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从宏观角度来说,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微观角度来说,如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我们都需要有忧患意识。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背景:出自礼记 乐记,据考证该书形成于孔子及其门下弟子及再传弟子之间,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之前。乐记直接传承了孔子的思想,集先秦儒家美学思想之大成,影响着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原始时代,人们创作歌舞音乐,其主要目的在于用来祭祀祖先以及天地神明,表达他们内心的期望与祈盼,希望能够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大意:诗,抒情言志,是音乐的内容;歌,咏唱出音乐的声调;舞蹈,表现出音乐的姿态。这三者都出自人的内心,所以感情越深厚就表现得越显明,气氛越浓就变化得越神妙,平和顺畅的感情积聚在心中,才能将精英华彩表露在外表。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篇提出,传承创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句话强调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良好的教化作用,即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鼓舞人,教育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背景:出自荀子 王制,体现的是中国古代非常可贵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早就了一批懂得“忧民之忧”的帝王和许多爱民为民的贤臣。大意: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个比喻说明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的生死存亡,实质上是要告诫统治者只有贵民重民方能长治久安,不被人民所推翻。引用:温家宝总理曾在回答央视记者提出的“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的现象”的问题时指出:“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到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并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释义:在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罗巧慧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背景出处: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关于其作为总理在经历非典后、又经历了南方冻雪灾害,对此有何感受,以及认为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时所说。典故出处:宋史列传第八十六,即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三人的传记。这是王安石在变法之时,面对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提出的。本身含义: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引申含义:总理根据现实进一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心的突破,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引用王安石的这句话就在于这句话所提出的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正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所必备的思想前提。引用指导:改革心态方面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背景出处: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关于其作为总理在经历非典后、又经历了南方冻雪灾害,对此有何感受,以及认为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时所说。典故出处:明太祖宝训卷六,明太祖朱元璋在其统一天下后,希望史臣分析撰写元朝统治兴亡原因时,不要刻意贬低和赞扬,撰写述要实事求是,符合公论。本身含义:主要指史家修撰史书的态度上面,要秉持公心,据实直书。引申含义:既表达了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是由人民书写的,又表明了领导者要把握现在、思考未来的胆识与魄力。引用指导:如何应对改革挑战以及改革应具备的勇气。如可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的担当意识,中国的发展才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背景出处:2007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时,在谈及政府部门各部部长的要求时,引用此话来强调招贤纳才,广纳善言的重要性。典故出处:出自南宋乔行简针对刚即位的宋理宗颁布的求贤、求言二召中存在的问题所上的一篇上疏。本身含义:阐明举贤任能、从善如流的重要性。引申含义:意在强调人才强国战略与广开言路以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并希望公众能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太对,对政府工作多提意见、建议和批评。引用指导:廉政建设、政府的社会管理方面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背景出处:2006年11月23日之24日,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前会见了与会代表并发表讲话时用到了这句话。典故出处:出自苏辙的上神宗皇帝书中阐述兴利除弊的问题时提出的。本身含义:去掉老百姓的祸患,如同除去自己的心病。引申含义:意在强调能否站在民意的立场上,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设身处地“去民之患”,实际上是判断官员是否称职的标准;同时也体现了民本思想引用指导:民生问题、以民为本、民本思想等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背景出处: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引用了这句话。典故出处:出自欧阳修等的新唐书.魏征传本身含义:只有经常思考危机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去防止危机;经常思考混乱的原因,才能将混乱防患于未然;经常思考灭亡的原因,才能明白该如何去发展。引申含义:告诫我们必需总结和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时刻保持着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引用指导: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如国考2012年国考地市级的作文真题中去张洪艾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此句出自论语 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原意是: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这句话曾经被前总理温家宝引用过,2003年3月21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温家宝总理以“恪尽职守,奋发向上,全力做好新一届政府工作”为题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政风建设时,温总理说道:“全面履行政府的职责,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严格纪律,形成良好的政风。古人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就是要正。良好的作风至关重要。”今年针对出现的官员丑闻新一届领导人十分重视党风、政风,提出了八项规定,开展了一系列党风、政风廉政建设,在谈到或者写到官员作风、官员廉政等方面,可以引用这句话,突出官员或者说是公职人员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建设国家。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可以解释为:要想树木生长得高大茂盛,必须先稳固它的根部,只有树木的根基牢固了,树干才能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要想水流连绵不绝,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就必须要疏通、加深它的源头。如前所述,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积聚道德和仁义,让他们安乐生活!谏太宗十思疏是贞观十一年,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上书。贞观初年,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唐太宗开始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已经民怨沸腾。魏征上书意在提醒太宗应该以民为本、积善积德、居安思危。 当今社会民生问题十分突出,不管是医疗、教育、住房,等等方面都成为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最为中国的执政党,作为国家领导者,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民生,在写到这方面的论文时,可以引用这句话,作为阐述民生重要性的论证。三、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大意为: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站着,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这几个字依靠在车辕的横木上。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把孔子的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这句话讲的是忠诚守信对人的重要性,这里的“忠”并不是指对君主的忠诚,而是恳切深挚,就是发自肺腑的,不是装模作样,装给人看的;信是真实不虚,说到做到,不欺骗人。行笃敬的“笃”,是说从行为上要厚重,不轻忽,就说你的行为是比较稳重的,因为笃,你做事情会很踏踏实实地去做,没有轻浮相。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的事件衍生出来的是整个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不管是当今社会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商业欺诈问题,不道德交易等全是社会不诚信的表现。如果写道这个问题时,(现在申论作文喜欢让你谈切身感受)就可以引用孔子的这句话,来写诚信的重要性,或者是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四、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自战国墨子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倡导勤俭节约,建立节约型社会,例如发起的光盘行动等。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节俭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说的是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魅力、发展变化,重视事物的新生、日新、更新、上进,主张积极的变革。“变化日新”、“革故鼎新”、“与时偕行”、“日新之谓盛德”,都体现了易经的变易和进取精神。正如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做的概括: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长于变”。 2005年12月6日上午,在法国进行友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应邀前往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总理指出:“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在变革中发展进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周易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不是一成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