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栽培技术.doc_第1页
冬小麦栽培技术.doc_第2页
冬小麦栽培技术.doc_第3页
冬小麦栽培技术.doc_第4页
冬小麦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 小 麦 栽 培 技 术一、 做好播前准备,打好丰产基础 (一)、土地准备1、 轮做倒茬: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上等的伏翻地。前茬为经济作物、绿肥和豆科作物最好。2、 深翻平地:合理深翻,能提高产量。一般耕深不应低于25厘米,不重不漏,到头到边。翻后用平地机对角平地一遍。3、 播前整地:在适墒期内用缺口耙带耱子,采用对角线方法耙耱保墒,或用联合整地机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种子准备1、 选用良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冬麦品种选用“新冬十八号”为主栽品种,“奎冬五号”为搭配品种。2、 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达到种子二级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以上。播前用种子精选机及人工筛选等方法,把破碎粒、秕粒、病虫、野燕麦、宾麦等杂质去掉。3、 种子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拌种霜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3%。可防治冬小麦雪腐病、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小麦黑穗病等。具体做法是:把种子和药剂称好,把药剂散在种子上,拌上三、四遍,均匀即可。(三)冬小麦群体指标和产量结构 每亩基本苗30-32万,冬前总茎数80万左右,春季最高总茎数100-110万,收获穗数40-45万,穗粒数27-33粒,千粒重40-45克,亩产450-500公斤。二、 播种1、 播种期:适期播种是小麦丰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冬小麦播的过早,冬前麦苗长得过旺,养分积累的少,易受冻害,还易诱发病虫害。若播得过晚,冬前苗弱,不利于安全越冬,并且在第二年生长发育得慢,而影响产量的提高。我团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10-20日,新冬18号播量为25-28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2、 种肥:为保证幼苗不脱肥,带好种肥,不能把种子与肥料混播。冬小麦播种时带磷酸二铵10公斤/亩,三料磷肥5-10公斤/亩,播肥深度应在8-10厘米。3、 机播质量要求:播行笔直、下籽均匀、播深一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头到边,覆土良好、镇压确实。4、 播后管理:播后2-3天内开好送水渠、毛渠。出苗后,查苗补种或补水等工作。三、 冬小麦冬前管理田管任务:保全苗,育壮苗,促早蘖,确保安全越冬。1、 促弱控旺,培育壮苗:由于地力弱、墒性不足、播种时期偏晚、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差等原因而生长瘦弱的麦苗,应采取追肥、补水、松土或镇压等相应措施;过旺的苗,可以适当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旺苗转为壮苗。壮苗的标准为基本苗30-32万株/亩,冬前总茎数为80万株/亩。2、 适时冬灌:适时冬灌具有储水防旱、稳定地温、压盐防碱、保苗越冬等作用。冬灌时间:一般气温在1-3度,表土10厘米地温2-5度时进行冬灌较适宜。“夜冬日消冬灌正好”,一般在10月20-30日冬灌,每亩灌水70-90立方米。3、 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越冬期应保护雪层和防止牲畜啃食麦苗。易发生雪腐病和雪霉病的麦田,在下雪前应喷施甲基托不津或粉锈宁预防。四、 返青至拔节期管理田管任务:促进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确保亩收获穗数。1、 灌水施肥:冬小麦返青后一般在4月15日左右灌头水,每亩灌水70-80立方米,并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接着灌二水,间隔时间不超过10-13天,结合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2、 化学除草:在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麦田若有双子叶杂草,可用2.4D丁脂60-70克/亩或20%二甲四氯250-300克/亩,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除。对有野燕麦危害的条田,在野燕麦三叶一心到拔节前,可用野燕枯250克/亩(新冬18号使用应慎重)或6.9%骠马乳油65-75克/亩进行叶面喷雾。五、 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管理田管任务:调控分蘖成穗数,促壮秆大穗,防倒伏。1、 拔节水:二水后10-13天灌拔节水,并结合追施尿素5-10公斤/亩,亩灌水量70-80立方米,弱苗早灌、壮苗和旺苗适当晚灌。2、 孕穗水:孕穗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需水敏感,麦田受旱会影响小花分化和花而不实,小麦孕穗时每亩灌水60-80立方米。3、 化学调控:小麦起身至拔节,每亩茎蘖数在100-110万株时,群体过大,有旺长现象的,应及时化控,每亩矮壮素200-300克,或多效唑300毫升,以促进壮苗,控制基部1-2节间伸长,防止中后期倒伏。孕穗期用磷酸二氢钾200克/亩,加尿素200克/亩进行叶面喷雾。4、 防治病虫害:小麦挑旗时,每穗若有5头蓟马或蚜虫株率达到20%时,用2.5%的敌杀死或20%速灭杀丁等,亩用量20-4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结合防虫,在每亩药液中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和尿素250克,可促进植株生理功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数和粒重。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50克或用25%粉锈宁30-40克,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发生细菌性条斑病时可用链霉素喷雾防治。六、 抽穗至成熟期管理田管任务:保持绿叶功能起,防止到伏和根系早衰,保花增粒,促进灌浆,增加粒重。1、 灌水:扬花灌浆期,亩灌水70-80立方米,确保灌水均匀,花期不旱。灌水时避开刮风、下雨,以免造成到伏。2、 喷施叶面肥:抽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00克/亩,加尿素200克/亩或其他微肥等,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抵抗干热风的能力。七、 适期收获小麦机械收获在黄熟期进行。提前平好毛渠和康拜因检修。提高收割质量,小麦脱净率应在98%以上,破碎率在2%一下,收割总损失率不超过3%。2010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年5月20日作者: 来源: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 为加快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和“一增四改”等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根据玉米亩产千斤省建设目标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我省玉米生产实际,制订技术意见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一)明确主导品种2010年我省确定的夏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聊玉18号、金海5号、鲁单9002、登海11号、登海3622、登海6213、泰玉14号、天泰10号、莱农14号、LN3、齐单1号、淄玉14号、天泰58、谷育178、金海702、登海662。春玉米主导品种为:丹玉86、农大108、威玉308。(二)重点推广普及耐密型品种1.对原有耐密型品种搞好良种良法配套,发挥增产潜力。审定(区试)密度为每亩4500株的耐密型主导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聊玉18号、鲁单9002、天泰58等,这些品种在高产田中密度可以达到每亩48005000株。2.加快耐密型新品种推广。2009年我省审定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有登海662、德利农988、登海701、登海661等; 2010年我省审定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有济玉1号、黑马603、鲁单818等。这些品种的种植密度都可以达到每亩4500株,其中鲁单818审定(区试)密度为5000株。高产攻关选择品种首先要选择密度适应范围大,施肥响应能力强,抗倒伏,空秆少,果穗匀,耐荫性好,灌浆结实好的品种。登海661(超试1号)、登海605(超试6号)、郑单958等抗倒伏能力强,密度适应范围较广,这类品种是高产攻关首选品种。(三)严格种子质量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残粒和病粒,经筛选的种子应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精选后的种子应进行包衣,以增强种子活力,防止病虫损害。确保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二、实行机械直播(一)提高小麦秸秆还田质量小麦收获时应适当降低小麦留茬高度,切碎小麦秸秆,为提高玉米机械直播质量创造条件。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小麦秸秆还田工作力度,坚决杜绝焚烧秸秆现象发生。覆盖麦秆要均匀,达到地不露白,草不成堆。同时要注意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二)适期足墒播种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提倡小麦收获当天播种玉米,即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机械直播一条龙作业。若播种时墒情不好,灌区可先播种后灌溉,尽可能避免先灌溉造墒,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间。1.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时间胶东半岛在6月10日18日,其他地区6月1日15日。2.墒情指标。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或播种玉米后及时浇水,确保出苗整齐。(三)行距一般大田等行距为60厘米。高产攻关田高密度情况下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便于田间管理,建议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相近两行可采用调角留苗。亩产指标1000公斤以上可以将大行距缩小至70厘米左右、小行距25厘米左右。(四)开沟施肥开沟深度要一致,一般68厘米,肥、种隔离。带复合肥每亩1015公斤。种肥选用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也可施用玉米缓释肥,减少玉米管理人工消耗。(五)播量与播深1.播量。播种量一般在2.53.5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2.播深。玉米播深应深浅一致,播种深度为35厘米。(六)覆土镇压玉米播种后,应覆土严密,镇压强度适宜,镇压轮不打滑。三、合理密植通过改种耐密型品种、缩小行距、精心播种保苗、均匀留苗等措施,继续合理增加种植密度。1.建议参考密度。(1)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攻关田每亩实收55006500株。高产示范田每亩实收45005000株。一般大田每亩实收40004800株。(2)大穗型品种32003700株,高产田3800株左右。2.确定密度要综合考虑栽培条件。(1)要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要和品种特性相配套。每亩60006500株的密度上限仅适用于登海661等少数耐密型品种,并要有特殊管理措施。郑单958高产攻关可以达到5500株左右。浚单20耐密性稍差,审定密度为40004500株,一般不宜超过4800株。鲁单981就要低一些,大田30003300,高产田33003500株。(2)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生产水平和产量指标不高不要采用过高密度。例如郑单958低肥水密度3500株/亩,中上等水肥4000株/亩,高水肥地4500株/亩,高产攻关可以达到5500株左右。3.及时间苗定苗、拔除弱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四、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过土壤化验的地块要搞好配方施肥。其它地块也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合理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2500公斤/亩以上)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高产田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纯氮2.53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3公斤计算需肥量。亩产600公斤左右的高产田,每亩需施纯氮1518公斤,折合尿素3137.5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折合标准过磷酸钙56.3公斤;氧化钾18公斤,折合硫酸钾36公斤。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缺锌地块每亩增施硫酸锌12公斤。在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可作为基肥、种肥、苗肥施用,尽量早施);氮肥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距苗1520厘米,深施15厘米左右,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40%50%,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高产攻关田可适当提高后期用氮肥比例。建议高产攻关田提高后期用氮肥比例至30%左右。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一)推行化学除草可在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或40%乙莠水150200毫升对水3050公斤喷地面。苗后茎叶处理,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毫升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芜踪水剂120150毫升对水3050公斤在玉米苗高30厘米以上时定向喷雾防治,注意不要喷到玉米上。(二)药剂防治病虫害1.播种期。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丝黑穗病、苗枯病和地下害虫等。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综合防治的原则,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麦蚜、灰飞虱兼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在玉米上,一要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70%高巧按种子量的0.6拌种或包衣。二要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若虫盛期可亩用25%捕虱灵20克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三是农业防治。玉米播种前田间及周边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及时拔除病株。苗枯病、丝黑穗病可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种防治,兼治灰飞虱、蚜种等害虫。可以选用含上述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包衣。2.苗期。苗期主要病虫害有二代黏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蛾等。其防治指标是:二代黏虫玉米2叶期百株10头,玉米4叶期百株40头;玉米螟为花叶株率10%;稀点雪灯蛾为每平方米5头。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可兼治玉米蓟马。二代黏虫和玉米蓟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3.穗期。穗期是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