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精神与文化研究.doc_第1页
中南大学精神与文化研究.doc_第2页
中南大学精神与文化研究.doc_第3页
中南大学精神与文化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秀论文网中 南 大 学 精 神 与 文 化 研 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601 ) 摘要: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高校的深入开展,如何使学校能高效健康的发展成了各大高校共同探讨的话题。而找出属于高校自身的精神和文化,让科学教育工作以此为核心,让学生在学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学校的人文精神影响,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关键词:湖湘文化;校园精神与文化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而学校的发展亦是如此!一个适合校园自身特色的校园精神,能使全校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塑造独特的品格和风格,而蕴涵于校园文化之中的校园精神就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浓郁的校园感情。校园的文化积淀越深,文化的认同感和校园感情越浓烈。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载体,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升华,文化和精神这一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时,不但不能离开自身的校园文化,还得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和学校历史结合,以当地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如此深入扎实的开展学生精神教育,使得学生的精神教育有源,有根! 一 广汇百家,融汇百家精粹,铸一家之说。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广汇百家,具有多源、包容的特点。湖湘文化从它形成之日起,就融汇了百家精萃。周敦颐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湖湘文化主要的思想渊源。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船山创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上,对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精研主义,点评异同,去伪存真,从而创立了别开生面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奠定了清代实学思潮的哲学基础。中国近代启蒙先驱魏源,他的老子本义、墨子章句、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等也集兵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学说的精华。至于谭嗣同的仁学,杨昌济的哲学、伦理学,不但融汇了春秋、论语、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各家经典,而且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学术思想,真可谓学通中西,道贯古今。所以,从各个历史时期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来看,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源的、包容的,它不偏一说,合众家之长,博采群秀,扬长避短,使之具有时代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戊戌以后,近现代湖湘学人,弘扬了这一学风。【1】 而中南大学在创立之初就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中南大学是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的;。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1959年复名后的湖南大学的前身是湖南工学院,湖南工学院的前身是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和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都是老湖南大学工(程)学院的一部分。老湖南大学工(程)学院是由1926年组建老湖南大学五所学校之一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相关专业组成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创建于1903年。中南矿冶学院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清华精神” 所谓“清华精神”就是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校史里和一代代清华学子身上的精神!引入“清华精神”是在中南矿冶学院阶段进行的。“清华精神”是通过两任院长:19521957年的陈新民院士、19581965年的唐楠屏和主管科研长达32年的副院长黄培云院士来实施的。陈新民是清华大学的本科和硕士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担任中南矿冶学院院长后,他用选校址、开校门、设校庆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来渗透“清华精神”。唐楠屏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1937年于东北大学毕业后,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任延安大学校长秘书。他在延安的同事蒋南翔也在同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以后出任高等教育部部长。因此,唐楠屏在中南矿冶学院工作期间,事事以清华大学为榜样;立誓要培养出学部委员(院士),并身体力行。他经常向蒋南翔请教,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清华大学的办学经验,为把中南矿冶学院办成全国重点大学而殚精竭虑。黄培云也是清华大学的本科和硕士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他既是陈新民、唐楠屏任期内中南矿冶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形成的策划者和各项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身体力行的执行者。黄培云在陈新民和唐楠屏离任后,忠实地执行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办好中南矿冶学院学报,为教师提供发表论文的场地;二是开展学术大讨论,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三是建立研究室,营造优秀人才发展的平台。所有这些都为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以至中南大学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级奖励、成长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两院院士提供了舞台。院士不是孤家寡人,而是一个学术群体的代表,没有一个为某一领域而奋斗的群体,院士绝对不可能产生。中南工业大学能培养出10多名两院院士、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高校两院院士排名”中居第9名的秘诀。【2】 所以在这个物质极其充裕的年代,组织刚入学的新生参观校史展览,让他们在了解学校艰苦创业的同时,感受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清楚自己所读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而引以为豪。其次,培养开放,学习的心胸更为重要。例如,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知识性的人文讲座,向大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感受力。还可给学生营造更多更好实践,接触新知识的机会,从而学生自己纠正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方向。最后还可以在校园主要活动场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观,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二 吐故纳新,学以致用湖湘文化深藏民主启蒙意蕴和吐故纳新的精神。传统文化的弘扬,外来文化的吸纳,离不开评判、继承、开拓和创新,湖湘文化颇具这一特色。屈原的离骚、九歌开一代新风。王船山大胆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正统”观,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主张对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魏晋玄学、佛理禅学等,都应“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他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对历史循环论、复古论、宿命论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提出人类文明是向前演进的思想。王船山旗帜鲜明地在政治上否定封建专制,在思想文化上批判唯心主义,充满着民主启蒙和吐放纳新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湖湘后学。魏源以经世致用眼光,力主扭转那种“不关军国要务、无视民族危亡”,“泥古不切时务”的乾嘉考据学风,提出把学术导向干预政治和革故鼎新的轨道。他遵循经世致用的原则,主编了海国图志,广泛介绍世界各国史地政情,倡学西方先进的科技、军事,以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评判、探索和创新进取,是湖湘学派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是湖湘文化与时俱进的活力之所在。【1】 所谓“湘雅品牌”就是 “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它是湘雅医学院第三任院长、1948年中国首届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张孝骞用心血浇灌而成的。张孝骞是国家邮政部发行科学家纪念邮票的16人之一。“南湘雅、北协和”的湘雅医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们一起来吟诵当年国立湘雅医学院的院歌吧:“长沙张仲景,医学溯先贤,泱泱乎流千载,湘雅树中坚。椎轮始业,自谭胡颜,历尽艰难颠沛,壮气直无前。院训指薪傅,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宏创造,利人天,发扬光大,亿万斯年。”【2】由此,对中南老一辈领导人延承自身文化的精髓外,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由衷的佩服。而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就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这样的校训,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并且还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三 敢于天下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湖湘的文化人具有的一系列独特的秉性,陈独秀称其为“湖南人底精神”、杨毓麟则称之为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这种“精神”、“独立之根性”使湖南人才以群体的方式崛起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以,湖湘士人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并且一代又一代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国济民的政治洪流中去。而在现在讲求创新的年代,更应该发扬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胆气,积极大胆的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1).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教学导向,让学生的学习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即面向应用,培养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理论),还必需获得实践技能并会运用这些技能,发展自己的通用能力。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反对死记硬背,并且还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工作现场学习、实践,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2).加强院系校园网络教育系统建设,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依托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文化。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科研成果,创意或则对学习有帮助的软件通过院系的网络系统让大家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充实这个网络文化。并且大学、研究单位、企业、个人可以共同开发,避免重复制作,做到资源共享,把教学资源库建设好。 (3) 我院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加人性化。现在我国教育部已经批准成立了67所网络教育学院,但互动和交流少,资源没充分的利用起来。可以进行大学和大学之间实时互动讲课及自主学习。在网络功课主页上,添加数字化课程,网上缺乏师生间的交流、答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详细、灵活、人性化的功课化的管理平台,进行系统理论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