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检查颈椎病.doc_第1页
X线平片检查颈椎病.doc_第2页
X线平片检查颈椎病.doc_第3页
X线平片检查颈椎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线平片检查颈椎病X线平片检查方法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要求投照位置严格,必须是标准的正侧位,这样才能排除由于投照位置,角度不正确所造伪象.X线平片检查一般需要常规投照正侧位,如患有头部症状需照开口位片,有神经根压迫症状要拍前后斜位片,如有关节不稳定还需拍过伸过屈功能位片.侧位片要求焦片距1.5米,这样可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 X线平片的分析方法是椎体移位的X线平片分析方法,它是在传统X线诊断基础上建立的.因此首先必须要全面观片,排除炎症,结核及肿瘤和先天变异等疾病.(一)患椎以前后旋转移位为主时X线表现:正位片患椎棘突中部偏离颈椎棘突正中线,偏向移位侧.该椎体边缘到棘突中部的距离小于对侧.钩突关节间隙前后不对称.椎间隙前后不等宽,椎体可见程度不同的倾斜,患椎棘突间隙上下不等宽.侧位片上如患椎旋转角度有些大时,椎体后缘可呈现“双边”,后关节突呈“双影”,称为“双凸”情况,如患椎见有“双边” ,“双凸”情况,而其上下颈椎显示正常,表示该椎体有旋转移位.如果上部颈椎显示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边,”“双凸”情况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双边”,“双凸”情况,表示其交接处有旋转移位,如果颈椎一个或两个显示正常,而其余部分有上述情况,则系投照位置不完全侧之故.确定旋转移位的椎体需要正侧位片结合起来观察.(二)患椎前倾或后仰移位的X线表现:患椎前倾及后仰移位实际上也属于上述旋转移位的范围,只是在三维移位的酚行上.患椎向前后旋转的程度明显些,X线平片表现又有些特征性.患椎向前倾移位时,正位片见患椎棘突上下间距不等,为上窄下宽.患椎后仰移位时则上宽下窄.椎体上下缘出现“双线”征.侧位片颈椎生理曲线不好,患椎体前倾移位时,与下一椎体形成向后方的成角变形.成角以上的颈椎曲线变直.其患椎下一方椎间隙前窄后宽.后关节间隙上下不等宽或关节面模糊.棘突间距上窄下宽.患椎后仰移位时则与上述表现相反.(三)患椎前后移位的X线表现:正位片意义不大,侧位片可见颈椎后缘弧线中断,向后移位的椎体后缘可超过下一椎后缘2-4毫米.常伴有患椎后仰移位,棘突间距变小,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形,其横径变小.颈椎失稳病人拍过伸屈位片,椎体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使椎管前后径减小,在已有椎管狭窄的病人,可加重对脊髓的压迫程度.所以颈椎前后移位是髓型颈椎病病因之一.(四)患椎侧方移位的X线表现:两侧钩突关节间隙不对,关节间隙狭窄侧钩突增上明显.患椎棘突偏离正中线,但患椎棘突位于其椎体中部,以此可与旋转位相鉴别.侧位片上也无患椎“双边”,“双突”影.正位片椎体两侧缘边线了有一侧微凸,另一侧微凹.斜位片椎间孔变形不明显.(五)环齿关节错位的X线表现:环枢椎其解剖及功能特点,常出现半脱位情况,临床症状也有些复杂.X线表现有些特殊,一般需要投照颈椎侧位,开口位及过伸过屈位片.环椎前移位时,在侧位上有环齿间距增宽,环椎管前后径变小.正常成人环齿间距为2.5mm以下,儿童环齿间隙为4.5mm以下,环椎管前后径如为14mm以下,颈髓常受压而出现症状,17mm以下,颈髓常不受压.测量环枕线与齿突轴线之夹角,正常为70-80度,若角度变小为齿状突后脱位或枢椎仰旋转移位.若角度变大为齿状突前倾移位.环枕筋膜挛缩,可见环枕后间隙变窄,拍过屈位片可进一步证实该病是否存在.X线平片仍为颈椎检查的最基本手段,它可确定或除颈部骨关节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增生、狭窄、畸形等,作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依据。拍片的申请单应详细写明病人年龄、性别、地址、症状、体征,初步诊断印象,拍照部位和要求,填写详尽,则可供放射科医生作为较正确的判断。凡颈椎病患者均应常规拍摄正侧位、双斜位、张口位和动力性侧位化。【平片观察与描述】在肯定所摄平片拍摄质量及冲洗质量的前提下,除应注意有无其他病变,如肿瘤、外伤、结核等外,对每一平片均应加以仔细观察与描述。一、正位片 主要注意双侧钩突有无增生及其他异常;椎间隙有无变狭及其狭窄的程度;棘突是否居中,排列有无异常或侧弯;第七颈椎双侧横突是否过长,有无颈肋形成;各椎体有无先天触合、半锥体等畸形。摄开口位时尚应注意环枢关节之咬合、对位,边缘骨质有无增生及偏斜。并注意观察齿状突有无骨折、变位或缺如。二、自然侧位片 指让患者采取自然体位拍摄之侧位片。主要观察1.颈椎曲线之改变可出现生理前凸消失或向后方隆凸。此多见于颈型或根型颈椎病,尤以急性期。同时应注意由于椎体间关节松动所致的椎体间变位。2.椎体前阴影在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与咽喉及食道貌岸然后壁之间形成的椎体前间隙在侧位片上清晰可见。在颈4,5以上椎体前阴影矢状径不超过4mm,颈5以下则不超过13mm。但当患者发生颈椎骨折、脱位等损伤时,此阴影则明显增宽。尤其是某些颈椎骨骼上无异常所见的过伸性损伤,此阴影增宽有助于诊断。3.骨关节畸形以椎体先天性融合为多见,其对颈椎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并注意枕颈部,该处如有畸形,则易引起上颈椎不稳及加重颈椎病症状。4.椎间隙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体前缘椎间隙间中平均为3.80.5mm,后缘间距为1.90.28mm.于髓核退变早期,由于韧带松动可显示椎间隙前方反而增宽,但此后即变狭,并随着病变的进展而日益明显。椎间隙愈窄,则根管也随之狭窄。5.骨赘椎间隙前后缘处均可出现骨赘,以颈56、颈45和颈67为多发。在椎骨处于同一矢径情况下,骨赘之大小与病情轻重呈正比。骨赘之形态各异,但以唇状为多。注意与后纵韧带钙化相区别,两者亦可相延续。6.测量椎体与椎管矢状径分别测量椎体与椎管之矢状径,并判定有无椎管狭窄。椎体矢状径自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连线的垂直线。其数据视椎节不同而异。正常人在颈47段约为1822mm。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点到椎板连线中点的最短距离。正常人颈47约为1518mm,而颈13明显为宽,约为1722mm。计算两者比值判定椎管狭窄与否可采用绝对值法,即小于10mm者为绝对狭窄,10.112mm者为相对狭窄,12.114mm为临界椎管,大于14mm属正常范围。但由于人体身材之差异和X线片放大系数不一而欠理想,故亦可采取比值法,公式如下:两者正常之比值应在0.75以上,低于0.75者则为椎管狭窄。此法简便易行。7.其他除上述外,尚应注意项韧带和后纵带有无钙化及其钙化特点,椎体有无特发性、弥漫性骨质肥大症改变等。三、动力性侧位片 应提倡以此种侧位片来取代前者,患者在自主地过屈与过伸状态下所摄之侧位片不仅可完全取代前者,且尚有以下特点:1.可观测颈椎之活动情况与活动度在急性根性痛及颈型者,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患节活动度明显降低,此有助于临床诊断。2.有利于椎节不稳的判定如前所述,颈椎的屈伸活动是上一椎体的下面在下一椎体的上面前后滑动,并受前纵韧带、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制约而呈均匀协调一致之运动。但如因椎间盘变性造成椎间隙松动时,则当颈椎前屈时可使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一椎体的前上缘,而仰伸时则出现相反结果(见图28)。此种现象称之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等。一般向前滑动者为多,向后滑动者较少。出现此种现象的椎节则表明该节不稳,并可因此而引起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当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及韧带硬化达一定程度时,则此种不稳现象反而消失。因此,椎体间关节的梯形主要用于对颈椎早、中期退变的判定。由于颈椎有多节,病变进程及顺序不一,因此在同一病例,上两种情况可同时并存。3.有利于对上颈椎不稳的判定已往在临床上对上颈椎不稳认识不够,作者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