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传染,细菌的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 传染发生的条件,细菌的致病性,1.非病原菌: 对人类、动物、植物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 2.病原菌: 凡能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3.条件性病原菌: 有一些细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如: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细菌的致病性,一、病原菌的毒力: 一)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 不同菌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病性愈强。 病原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细菌的致病性,1、侵袭力: 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结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的附着力 抗吞噬和定居 促进扩散能力,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附着力:细菌的附着力主要依靠粘附因子发挥作用。 1)菌毛等粘附因子 (1)G-菌:菌毛,受体是糖蛋白。 (2)G+菌:菌体表面的突出物。如A型链球菌的膜磷壁酸,受体是类蛋白和糖蛋白。,细菌的致病性,菌毛,细菌的致病性,抗吞噬和定居: 1)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病原菌能留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产生病变。有荚膜的细菌的毒力比该种细菌失去荚膜时的毒力明显增强。,细菌的致病性,2)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与此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抗原和沙门菌的Vi抗原,不仅抗吞噬,且具抗抗体,抗补体。,细菌的致病性,促进扩散能力: 有些细菌侵入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破坏组织结构,并扩散转移。该点主要与侵袭性酶有关。 侵袭性酶属胞外酶, 本身无毒性作用,但可破坏机体内的一些组织结构,从而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在侵入机体后抗吞噬或扩散。,细菌的致病性,1)卵磷脂酶:破坏卵磷脂(魏氏梭菌) 2)脂酶:分解脂肪(金黄葡萄球菌) 3)DNA酶:分解细胞中核酸(A群链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细菌的致病性,2、毒素: 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可大大增强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根据毒素的产生方式、性质和致病特点,可将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细菌的致病性,1)外毒素: 是某些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性代谢产物。 蛋白质,因而具有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易被热,酸,碱重金属等破坏; 毒性很强,产生的症状有高度特异性,具选择性毒害,细菌的致病性,1mg纯化的A型肉毒梭菌毒素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1mg纯化的破伤风菌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白鼠,是已知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最强的一类。 选择性毒害: 肉毒梭菌毒素阻断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运动麻痹,破伤风菌毒素兴奋运动中枢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细菌的致病性, 良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 主要是某些G菌及部分G菌产生。 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3737天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丧失了毒性而仍具有抗原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常见外毒素,常见外毒素,细菌的致病性,2)内毒素: 这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细菌的致病性,是一种“多糖-磷脂-蛋白质”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PS),主要毒性成分为类脂A 对热具有相当的抵抗力; 毒性比外毒素弱,产生的症状没有特异性;一般小白鼠致死量约为200400g。,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弱;抗原性弱,只能刺激机体产生微量的抗毒素; G菌及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产生; 经甲醛处理后也能降低毒性,但不能称为类毒素。,细菌的致病性,内毒素无特异性的致病作用,动物体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 : 发热 血液中白细胞减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要点,细菌的致病性,3、毒力的测定: 通常用来表示微生物毒力大小的单位有: 最小致死量(MLD)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小感染量(MID) 半数感染量(ID50),细菌的致病性,最小致死量(MLD) 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致死量(LD50) 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细菌的致病性,最小感染量(MID) 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如实验动物, 鸡胚,细胞培养等)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 半数感染量(ID50) 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细菌的致病性,一、病原菌致病性的确定: 1、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细菌的致病性,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4)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细菌的致病性,柯赫法则在确定细菌致病性方面,特别是鉴定一种新的病原体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基因柯赫法则: 1)在致病菌株中能检出某些特定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没有。,细菌的致病性,2)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其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病毒的致病性,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细胞水平上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 1、杀细胞效应: 杀细胞病毒能使细胞死亡(杀细胞效应),甚至能将细胞溶解(溶细胞效应)。 2、稳定状态感染: 病毒感染细胞,一方面引起细胞死亡或溶,病毒的致病性,解,另一方面病毒在细胞正常增殖的同时进行复制,成熟以后释放到细胞外,这样细胞的增长与病毒的增值都处于稳定状态。 3、引起细胞增生或恶性转化: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胞增生,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胞性质的根本性变化转化为肿瘤细胞。,病毒的致病性,一、病毒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机体水平上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 1、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 2、细胞免疫的病理作用 3、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传染发生的条件,1.传染: 是指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发病: 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传染发生的条件,一、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的必要条件 1.毒力和数量 2.入侵门户(即传染途径) 3.易感动物 4.外界环境条件,传染发生的条件,1、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数量: 1)具有一定毒力,能破坏和抵抗动物机体的防卫机能。 2)具有一定数量,可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 2、病原菌入侵门户: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否则即使有毒力、数量,亦不致感染。,传染发生的条件,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苏州市相城生态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护师考试重点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北市区建筑装饰施工方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建筑施工三类人员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村书记试题及答案
- 方塘衬砌工程施工方案
- 舟山四合院图纸施工方案
- 2021海康威视DS-AT1000S超容量系列网络存储设备用户手册
- 《童年》整本书解读与教学设计
- 临床医学循环系统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甘肃工装装修施工方案
- 户外鱼池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钢筋工程拆除专项方案(3篇)
- 复退军人就业创业课件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优化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
- 关于2024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