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评估检测一粤教版.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检测一粤教版.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检测一粤教版.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检测一粤教版.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检测一粤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华裔/逸事稽首/滑稽畸形/崎岖B觊觎/狼藉酌情/灼热 薄暮/薄荷C氤氲/蕴涵翘望/翘尾巴 悲怆/满目疮痍D苍穹/茕茕葱郁/伛偻 深邃/半身不遂解析:选C。A项,y/y,q/j, j/q; B项, j/j,zhu/zhu,b/b;C项,yn/yn,qio/qio,chun/chun;D项,qing/qing,y/y,su/su。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安倍晋三2013年4月23日在国会发表不刊之论,直言不讳地称“侵略”的定义“会因国与国关系中各国所处立场不同而不同”,还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安倍为什么我行我素,殚精竭虑地去做出这些引起周边国家强烈反感的言行呢?他的目的就是为以前的历史翻案。A不刊之论B直言不讳C我行我素 D殚精竭虑解析:选C。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去做。A项,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B项,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是褒义词。此处应该用“口无遮拦”。 D项,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是个褒义词。此处应用“处心积虑”。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正是这款凝聚了他智慧和汗水的计算机软件,大大提高了水利普查的审核速度和数据质量,他又一次受到水利部领导、国务院水普办的表扬和嘉奖。B2013南国书香暨第七届“书香汕头”全民读书节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惠民书市”大型图书展进场人数近30万人次,销售额近20万元左右。C这种与自己心血相融的技巧,会促进个人心灵、感情与审美的大大提升,绝对不能在教授中获得。D著名影视剧导演刘家成带领心战101剧组来到美丽礐石梦之谷景区取景拍摄,礐石景区不仅受到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的青睐,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解析:选A。B.成分赘余,“近20万元左右”改为“近20万元”或“20万元左右”。C.搭配不当,“心灵”“感情”“审美”与“提升”都不搭配。D.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的青睐”。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护沙。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A BC D解析:选A。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故在句首,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即,再是沙丘下的“田地”,即;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句是总写,句写民居,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曰:“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注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注】教:教谕,指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B军府至大,四境多虞 虞:欺诈C麾同列诣使宅贺 诣:到D颢知可求阴附温 阴:暗中解析:选B。虞:忧虑,忧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此曹肯为公下乎 乃求自安于外,可乎B不若立幼主辅之 颢默然久之C乃太夫人史氏教也 乃求自安于外D以其义正 掠其财以复命解析:选A。A.句末疑问语气词;B.代词,他/助词,不译;C.副词,表加强判断/副词,竟;D.连词,因为/介词,拿,用。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章闻之/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B泰章闻之/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C泰章闻之/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D泰章闻之/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解析:选C。扣住关键谓语词“闻”“结”“为”“斩”“并”断开。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解析:选B。根据上文“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可知,严可求跪着宣读的并不是史氏亲笔写的教谕,而是他急中生智以史氏名义写的教谕。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3分)译文:_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4分)译文:_解析:句关键词有“面”,当面;“折”,折服。句关键词有“谢”,谢罪;“见容”,被宽容; “由是”,因此。答案:您当面使张颢折服,好像没有人在场一样,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您差远了。徐温谢罪说:“如果能被你们宽恕(或如果诸位能宽恕我),我徐温哪里敢独断专行!” 因此,徐温没有去润州。 (2)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严可求“勇敢”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_解析:答题关键是审清题目要求,一是“直接体现”,二是“严可求”的,三是表现他“勇敢”的。答案: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可求操笔无惧色。参考译文: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断军政事务,弘农威王杨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却不能。张颢、徐温自感不安,共同策划杀死杨渥,瓜分他的国土来向后梁称臣投降。戊寅(初八),张颢派遣他的党羽纪祥等在寝室把杨渥杀死,欺骗说是得急病突然死去。 己卯(初九),张颢召集将吏到节度使府庭院,夹道及庭中堂上各摆列着利刃,命令诸将让卫兵全都离开然后进入。张颢大声喝问说:“嗣王已经去世,节度使府应当由谁主持?”问了三次,没有人答应,张颢的气色更加愤怒。幕僚严可求向前秘密开导说:“节度使府极大,四方边境问题很多,非您主持不可。但是,您今天就主持恐怕太快了。”张颢说:“怎么说太快了?”严可求说:“刘威、陶雅、李遇、李简,都是先王同等地位的人,您今天自立为王,这些人能做您的属下吗?不如立幼主辅佐他,诸将谁敢不听从!”张颢沉默了很久。严可求于是躲过左右的人,急写一纸放进衣袖里,召呼同事各官前往节度使住宅去祝贺,众人猜不透他要做什么。到了节度使住宅,严可求跪在地上宣读,竟然是太夫人史氏的教谕。张颢的气色很沮丧,因为教谕合乎正义,不敢强行夺取。这件事情完了以后,副都统朱瑾前往严可求的住所,说:“我十六七岁就横戈跃马,冲犯强大的敌人,从来没有畏惧,今天面对张颢,不觉流汗,您当面使张颢折服,好像没有人在场一样。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您差远了。”于是,把严可求作为哥哥一样侍奉。 张颢委任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守润州。严可求劝说徐温道:“您舍弃牙兵而出任外藩,张颢一定把杀死君王的罪名归在您身上。”徐温大惊,说:“既然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而又不明事理,如果您能够听从,请让我为您想办法。”严可求前去见张颢说:“您将徐温调到外地,人们都说您想要夺他的兵权并把他杀死,很多人这样说那是可怕的。”张颢说:“徐温自己想去,不是我的意思。事情已经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阻止他很容易。”第二天,严可求邀张颢及李承嗣一同拜访徐温,严可求瞪着眼睛责问徐温说:“古人不忘记一顿饭的恩德,何况您是杨氏的老将!现在幼主初立,正是多事的时候,却求自己安适到外地去,能这样吗?”徐温谢罪说:“如果能被你们宽恕,我徐温哪里敢独断专行!”因此,徐温没有去润州。张颢知道严可求暗地里依附徐温,夜里派遣强盗前去刺杀严可求。严可求知道不能避免,请求强盗允许他写文书向府主杨隆演辞别。强盗拿刀对着他,严可求挥笔疾书没有惧色。强盗能识字,见他言辞意旨忠诚雄壮,说:“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不忍心杀您。”抢劫他的财物回去复命,说:“没有抓到严可求。”张颢勃然大怒说:“我想要得到严可求的首级,要财物做什么!” 徐温与严可求商量杀死张颢,严可求说:“非钟泰章不可。”钟泰章是合肥人,当时担任左监门卫将军。徐温派亲将翟虔告诉钟泰章。钟泰章听说后非常高兴,秘密结交壮士三十人,夜里刺血互饮立下盟誓。丁亥(十七日)晨,(钟泰章等)直入左牙指挥使厅把张颢及其亲近的人斩首。到这个时候,杨隆演任命徐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务都取决于他。任命严可求为扬州司马。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1)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3分)答:_(2)词的下阕,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1)找出本词描写的景物特点,结合作者的报国志向分析即可。(2)从词的内容看,作者将梦中和梦醒后的情景加以对比,以梦醒后的寂寥反衬自己当年的雄心壮志。答案:(1)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2)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梦醒后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的环境反衬出词人人老心未老,报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的雄心壮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2)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苏轼赤壁赋)(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范仲淹岳阳楼记)(4)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论幸福法莫罗阿何谓幸福?方登纳在幸福论那册小书中所假设的定义是:“幸福是人们希望永久不变的一种境界。”当然,如果我们肉体与精神所处的一种境界,能使我们想“我愿一切都如此永存下去”,或如浮士德对“瞬间”所说的“留着罢,你,你是如此美妙”,那么,我们无疑是幸福的了。但我们知道,即在我们愿望之时,那种不变,那种稳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且就令“瞬间”能够加以巩固,它所给予我们的幸福,亦将因新故事的发生而归于消灭。构成幸福的,既非事故与娱乐,亦非赏心悦目的奇观,而是把心目中自有的美点传达给外界事故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祈求永续不变的也是此种精神状态而非纷繁的世事。在确定幸福的性质(这是我们真正的论题)之前,先让我们把幸福所有的障碍加以考察,以便我们抓住问题的实质。首先可以看到的是接踵而至的灾祸与疾病。禁欲派曾说:“过去的痛苦已不存在,现在的痛苦无从捉摸,而未来的痛苦还未发生。”事实可不然,我们着实无法把那些连续随着分解开来。过去的痛苦回忆,能把现在的感觉继续加强,更何况精神影响肉体的力量,令人难以置信。有真病的人,亦有自以为有病的人,更有自己致病的人。其次便是失败:爱情的失败,事业的失败,行动的失败。愿望受挫了,计划搁浅了,机会错过了,希望毁灭了。但如果人们对于自己一生的事故,用更自由的精神去观察时,往往会识得他们所未得到的,正是所不希冀的。我屡屡听到作家们说:“我要写某一部书,但我所过的生活不允许”,这是真情。但若他热烈地要写那部书,他定会过另一种生活。野心与贪心使我们与别人冲突,但还有更坏的灾祸的成因:即是和我们自己的冲突。“我也许做错了,也许自误了,但我已竭尽所能”当我们回顾昨日的行为以至一生的行为而能说这种坦白的话时,那么,我们是幸福的。只要有此内在的调和,多少苦恼都可消灭。可事实告诉我们,自己与自己的协调是稀有的。我们中每个人的内部都有一个“社会人”与情欲炽盛的“个人”,即灵与肉、神与兽。在此,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教训就变得重要了。一个智慧之士,若欲达到宁静的境界,首先应将使他思想变形的激情与回忆,回复成客观的,可以与人交换向人倾吐的思想。此外,是幻想未来:在危险未曾临到先自害怕,先自想象危险的境况,是“不幸”的又一原因。对于这些或实在或幻想的病,有没有逃避之所或补救的良方呢?最广阔最仁慈的避难所是大自然。故旅行是救治精神病苦的良药。痛苦的人所能栖息的另一处所,便是音乐世界。还有一种“幸福练习”虽不能积极产生幸福,却能助你达到幸福。试举几条秘诀:对于过去避免作过于深长的沉思。对一切无可补救的事情,不要反复不已的咀嚼。精神应时常加以冲刷、荡涤、更新。无遗忘即无幸福。精神的欢乐在于行动之中。对于聪慧之士,行动往往是为逃避思想,但这种逃避是合理的健全的。选择努力方向与你相同,并对你的行动表示关心的环境。不要想象那些遥远的无可预料的灾祸而自苦。还要把幸福的题旨重说一遍吗?永续的平衡状态在人事中是不存在的,信仰、明智、艺术,能令人达到迅暂的平衡状态。随后,世界的运行,心灵的动乱,破坏了这种均衡,而人类又当以同样的方法攀登绝顶,永远不已。最美的爱情,分析起来只是无数细微的冲突,与永远靠着忠诚的媾和。同样,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选自20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如果浮士德所说的“瞬间”能够固定下来,我们就能得到长久的幸福。B生活中的病人,都是因为那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的精神影响导致的。C人们回看自己一生的事故,可以认识到“所未得到的,正是所不希冀的”,作者看来,这种自由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D当世界的运行、心灵的动乱,破坏了生活中迅暂的平衡状态时,我们仍应以信仰、明智、艺术等力量再次攀登绝顶,追求幸福。E行动可以产生精神的欢乐,是为了合理、健全地逃避思想。解析:选CD。A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的“且就令瞬间能够加以巩固,它所给予我们的幸福,亦将因新故事的发生而归于消灭”,可以看出长久的幸福是不可能的。B项,以偏概全,真病的人就不是。E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往往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过去的痛苦已不存在,现在的痛苦无从捉摸,而未来的痛苦还未发生。因此,我们不必痛苦。B作者认为,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将使他思想变形的激情与回忆回复成客观的,让人达到宁静的境界。C“我也许做错了,也许自误了,但我已竭尽所能”这是我们每个人回顾昨日的行为以至一生的行为说的话。D避免对过去作过分深长的思考,可以让我们产生幸福。解析:选B。A项,强加因果;C项,曲解文意,这是为了论述“如果我们能这样说,我们就是幸福的”;D项,原文是“不能积极产生幸福,却能助你达到幸福”。在作者看来,不幸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加以概括。(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来看,答题区间在至段之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不幸的原因有:接踵而至的灾祸与疾病;爱情、事业、行动等的失败(或因野心和贪心和别人产生冲突);自我的冲突;幻想危险的未来(或幻想未来:在危险未曾临到先自害怕,先自想象危险的境况)。一项国与国之间的对比研究表明,富国平均要比穷国幸福。但是,收入超过了一定程度以后,幸福与收入的关系并不大,幸福并不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住大房子也一样,住大房子比较容易感到幸福,但是房子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与幸福的关系就不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结合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进行分析。(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结合作者的观点进行论述即可。答案:作者认为,构成幸福的,是把心中自有的美点传达给外界事故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事故、娱乐或奇观;人们渴望这种精神状态永续不变,但在人事中它是不存在的。因此,幸福不可能永久。收入高、房子大都可能给予我们幸福,但新事情的发生会消灭它,因为收入和房子带来的只是迅暂的精神平衡,这种平衡容易遭到世界的运行、内心动乱的破坏。因此,收入超过一定程度、房子大到一定程度后,它们与幸福的关系就不大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干草在青草中间唐韧距美加边境不远的美国小州佛蒙特首府,小城伯灵顿,一年四季是旅游胜地。它傍美国第六大湖尚普兰湖,湖有海的感觉。小城永远宁静着,就是游人聚集的市中心商业区也无人喧哗,人们当街静静坐着啜咖啡饮啤酒,偶有小摇滚组合献艺,也不闹腾,好像是为尊重小城的脾气。每天往返的路线上,有两片墓地。墓碑密集,白杨高耸。墓地与居民区隔街相望,只围一圈稀疏的栅栏,甚至栅栏都不设,往来之人并不避讳,墓地里鲜花供奉随常,无一些儿“阴森”感。中国的城市,是没有这种“人鬼杂居”的城区布局的。当乡村改建城市或城市扩建,中国人决不会把一片坟地留在城市里面,一定会迁走坟墓。可以想象,在中国的城市街头嵌入一片墓地,会引发多少抱怨和惊恐。除非大名人墓可以在公园等处保留,一般坟墓都须远离市区,阴阳两界泾渭分明,生怕死者的阴气冲撞了活人,会招灾上身,特别是小孩子“撞客”了会惊吓发烧甚至夭折,至多只能在家里供奉灵位。还有一说,先人所葬地的风水又关乎其后裔的发达,所以要依山要靠水的,遵从“堪舆”的说道。南方许多地方更把扫墓称作“拜山”。每年清明祭扫,需要隆重地准备家族集体的远程旅行,找车,起早,备好一年供奉一次的清明祭品和足够先人一年“花销”的冥币,是一个浩大的活动。而在美国的城市,阴阳之大防却没这么清楚。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就像干草存留在青草中间,就像枯树与活树并肩站立。曾经活过的生命和正在成长呼吸跳跃的新鲜生命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共在一个空间很自然。因而墓地就很敞亮。白杨沙沙,叶片油亮,一片祥和之气。可以看出坟墓都是一家一家的,有一个家族几个坟墓像小合唱队似的排成半圆。嵌入城区的并非只有老墓地。在马里兰州CollegePark,新辟的墓地也是与居民区比邻的,没有围墙,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上,星散着不多的墓碑,其间相距十数米数十米不等,一簇簇鲜花娇艳,宛如小花坛。曾有意到其中一片墓地参观。前面的车上下来一男子,是来更换鲜花的,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应是经常性的拜祭。墓碑文字有各种语言的,汉语的不少,多广东台山籍,碑文镌考妣姓名生卒年月籍贯等,犹太文西班牙文看不懂,英文的则多加刻圣经经文一段,或者以后人口吻撰写一两句简洁哀悼语,如“他远离了我们,但走近了上帝”。特别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座童墓,在可爱的照片和种植的鲜花之外,一葬于2007年的十岁女孩墓前摆着16种各样瓷的、布的、塑料的、胶皮的、毛绒的大小玩具,墓碑最上面是家族姓,下凿三个姓名框,女孩名占其一,另两个框都还空着,似乎是哀痛的双亲为自己预留的;另一四岁女孩墓前则有大小五座天使石雕,内容风格非统一设计,应是陆续送去的,一块不同材质的褐色石板上刻了几句肝肠寸断的话:如果眼泪能筑起阶梯如果回忆能铺一条小路我要走上天堂接你回家看过不少国外名人为自己作的墓志铭,旷达的、调侃的、深沉的,这种父母为儿女作的墓志铭还是头一次看到。加缪在鼠疫一开头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是看那里的人们“怎样干活,怎样相爱,又怎样死去”。这样的城市墓地的布局,应该是显示着这里的人们希望让亲人就埋在附近,他们愿意只消走上几步,甚或从窗子里望出去,就看见亲人的墓,一早一晚可以去站一会儿,送些鲜花,说上几句话,而不必等待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本文的题目含义丰富,请结合原文加以解释。(4分)答:_解析:本文的题目具有比喻意义,结合文中写的墓地,可以理解“干草”的含义,与“干草”相对,“青草”的含义也不难把握。答案:题目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干草”比喻“死者”,用“青草”比喻“生者”;“干草在青草中间”比喻“死者与生者毗邻而居”;其中隐含着的是一种生死观:生与死只不过是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它们“共在一个空间”“只不过隔着一段时间”。根据你的理解,伯灵顿这座小城有着怎样的“脾气”?(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从文章第一段开始,作者就依次介绍了伯灵顿的特点:宁静、生者与死者“毗邻而居”,当地人的生活等。先切分层次,再概括即可。答案:“小城永远宁静着”。小城很明朗,“一片祥和之气”,没有阴森恐怖之感。人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坦然地面对生活,接受死亡;尊重死者。中国的“清明祭扫”与美国的“经常性的拜祭”有什么不同?包含着怎样的文化观念的差异?(6分)答:_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作者对美国小镇伯灵顿特点的介绍中,隐含着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对比,从中不难看出两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答案:中国的“清明祭扫”,每年一次,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统一的日期和仪式”,非常隆重,非常奢华,更加注重形式。美国的则是“经常性的拜祭”,规模很小,很简朴,所做的不过就是“更换鲜花,换毕即开车离去,前后几分钟”。中国的“祭拜”表达对死者的悼念,隆重、虔诚、敬畏;迷信先人可以保佑后世平安、幸福,包含的是“阴阳”两界阻隔的观念。美国的“拜祭”更加简单、朴素、真诚;表达的是一种怀念、一种关爱、一种尊重,其中所蕴藏着的是一种生死平等的观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莫言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面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就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首先要通读原文,然后将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最后对其进行总结,进而得出答案。答案: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是大悲悯”。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5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题干来看,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对论证方法的作用要简要分析。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