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文化与中华文明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从世界强国沦为弱国。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导致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外国侵略。于是,一些人就开始从文化上找原因,最后将罪魁祸首锁定在儒家学说上。/来自中华网社区 / 儒家学说真的是中国衰落的原因的吗? 一个学说对社会的作用不能只截取某一个点或一个片段来看,要从历史的长河中纵观此学说的全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儒家学说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学说的真实面貌。 儒家学说的中心就是五经四书,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是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儒家学说涉及文学、历史、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等,也可以说,除了自然科学,其他所有学科都是儒家学说的研究对象。 易经是儒家学说最基本的经典,易经的基本理论是阴阳学说,儒家其他所有理论都是阴阳理论的延伸。易经同时也是道家最基本的经典之一,最初的道家与儒家学说是相似的,只是修行的方式不同,道家主张“修内”,儒家主张“修外”,就向内家拳和外家拳一样,修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何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为万事万物下了最基本的定义:万物有阴阳组成,阴阳和谐则物存,阴阳失调则物衰。 对于“天、地、人”如何认识?易经早就给出了答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儒家学强调“天、地、人”和谐共存,即“天人合一”。 儒家的个人终极理想是“内圣外王”:通过内修而成为圣贤,通过社会活动推行王道。 儒家的国家终极目标是“大同世界”,即“天下一统、国泰民安”。 儒家认为“仁与义”是做人的根本,仁者爱人,义者助人。仁为体,义为用。 儒家认为“仁与礼”是立国的根本,仁为和谐的政治,礼为合理的社会秩序。 儒家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总之,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根本是“仁义”。 二、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它的生命力如何?看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就知道了。 古代埃及文明已经消失,古代巴比伦文明已经消失,古代印度文明尚存,但奄奄一息。四大文明唯一继续发挥巨大作用的只有中华文明,中国文明的核心就是儒家学说。 在儒家学说的指引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最强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在军事上虽然一时很强大,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只能说明军力强大,不能说明国家强大。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实力最强大的王朝。所谓相对实力强大,是指相对于同时期世界其它国家来说,汉朝的实力属于超一流。 从汉武帝开始,统治者开始尊崇儒家学说,排斥其它学说。 汉朝存在的将近四百年时间内,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汉将陈汤的名言“犯强汉者,虽远比诛”映射了汉朝的自信与实力。匈奴的历史也证实了汉朝的强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绝对实力最强大的王朝。所谓绝对实力强大,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封建王朝来说,唐朝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相对于同时期世界其它国家来说,唐朝的实力属于一流(同属一流的还有阿拉伯帝国)。 与汉朝一样,唐朝统治阶级照样尊崇儒家学说,但同时接受其它文化,如道教、佛教等。 与汉朝的强大不同,唐朝的实力有“大起大落”的特点。巅峰时期,“天可汗”的称号足以证明唐朝的实力。衰落时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足以说明它的凄凉。 也许有人对汉唐盛世不以为然,很羡慕突厥人的亚欧大帝国和蒙古人的大蒙古国,认为那才是强大的象征。其实那种强大是外强中干,虽然一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中国的强大与游牧民族的强大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推行的是“王道”,游牧民族推行的是“霸道”。让我们假设一下,汉朝推行霸道会有什么“收获”:汉武帝时期,汉朝反击匈奴胜利后,对匈奴不采取“内附”、“内迁”、“安抚”等政策,而是象游牧民族一样,采取“三光”政策,那么匈奴民族早就消失了,中国也不会有以后的“五胡乱华”了。汉朝再顺势进入中亚,继续推行“三光”政策,继续西进,相信汉朝的军队很快就会出现在地中海东岸,世界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版本。但汉朝不会这么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推行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统治者如果推行霸道,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会招来各方面的反对。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汉朝推行“霸道”,依靠那时打下的基础,现在的中国会很强大。其实正好相反,看看今天的蒙古国和土耳其就知道推行霸道的结果了。 同样是以儒家学说为思想指南,汉唐盛世与晚清衰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汉唐时期的儒家与晚清时期的儒家: 汉唐儒家特别讲究“仁义”,政治上也提倡“王道”。士族阶层也讲究“义”,不仁不义会被人看不起,汉唐儒家学说是锐意进取的学说。唐朝文化传至日本后形成了日本的武士文化,也可以说今天日本的“武士文化”是唐朝儒家学说的一个分支。 晚清儒家特别推崇“中庸”,其实“中庸”本意是“中道”、“和谐”、“阴阳平衡”的意思,但经过歪曲,变成了“中庸之道”。这样就导致士族阶层明则保身、不思进取,最终导致国家衰落。今天流行的“厚黑学”真实反映了晚清时期士族阶层的堕落。 由此看来,导致中国衰落的不是儒家学说,而是统治阶层。如果没有儒家学说,现在的中国就会象欧洲一样分裂为众多的小国,就会像伊斯兰世界一样一蹶不振。 以前是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了中华文明,现在是儒家学说保护了中华文明。 三、儒家学说与其它文明的比较 在古代,曾经产生了一些影响巨大的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历史演绎到现在,还继续存在并发挥巨大作用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现将这两种文明作一下比较: 希腊-罗马文明的创建者是希腊人,发扬光大者是罗马人,现任继承者是日耳曼人。 最初创建希腊-罗马文明的希腊人最终被罗马人击败,从此以后,希腊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将希腊-罗马文明发扬光大的罗马人无力保卫罗马,最终被外来的日耳曼人征服。从此以后,日耳曼人成了欧洲的主人,罗马人淹没在日耳曼人的浪潮中,逐渐消失。 文明的创建者没有享受到文明的成果,受益的反而是入侵者,能说这种文明是一种优秀的文明吗? 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的核心是民主与律法,后期融入了基督教。从个人层面来讲,这种文明没有为个人树立什么远大的理想,仅仅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这种文明的指引下,个人的现世终极理想也许就是当个一国之君,来世终极理想仅仅是上天堂。从国家层面来讲,希腊-罗马文明也没有为国家制订值得称道的远大目标,不管是古代的希腊人、罗马人,还是如今的日耳曼人,其国家的最宏伟的目标是“征服世界”。但结果如何呢?征服者反而被征服,最终亡国灭种。如今的西方人还沾沾自喜,认为西方文明战胜了东方文明。其实不然,西方文明真正的主人已经消失了,入侵者反客为主,窃取了主人的成果。 相对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的儒家学说为个人制订了远大的理想:退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内圣外王”。从个人层面来讲,个人内修可以成为圣贤,外行王道可以“平天下”而成为“圣王”。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的最终目标是推行“王道”,使世界成为“大同世界”。 至此,我们已经看出了这两个文明的区别: 希腊-罗马文明的个人理想是成为君王,儒家学说的个人理想是成为圣王。 希腊-罗马文明的国家目标是“霸权”,途径是“征服世界”。儒家学说的国家目标是“大同世界”,途径是 “平天下”。“征服世界”与“平天下”的根本区别在于:“征服世界”的目的是破坏,“平天下”的目的是建设。 由于希腊-罗马文明自身的原因,罗马人无法同化入侵的日耳曼人。结果,日耳曼人反客为主,摧垮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成了少数民族,最终融入日耳曼人。现在,欧洲也许没有人会自称为罗马人。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统治者都以“平天下”为己任。也许统治者个人的做法会有偏差,但从国家层面来讲,统治者的最终目标是推行“王道”即“平天下”。从整个国家来说,统一是民心所向,割据是与“王道”相违背的。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的影响,进入中国的入侵者要么被同化,要么被驱逐,这就是中国保持国家完整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西方国家比中国富裕强大,这就说明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如果仅仅从近代两三百年来看,也许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结论会是相反的。现在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一个个体户同时经营自己的企业,开始,企业家的企业蒸蒸日上,个体户勉强度日。某一天,突然发生战争,企业家的企业破产。个体户通过倒卖紧缺资源大发国难财,瞬间成了暴发户。现在,企业家一无所有,暴发户腰缠万贯,能说明暴发户比企业家优秀吗?如果仅仅从这一个很短的时期来看,大多数人会得出暴发户比企业家优秀的结论。但如果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暴发户与企业家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暴发户仅仅是暴发户,他的财富不能证明他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的失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无能的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水波一样,有波峰和波谷。巨人跌倒的时候,他比侏儒还要矮,不能仅仅凭这一刻就断定巨人比侏儒矮。 三、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的作用 在今天的中国,儒家学说同样有巨大的价值。 1、在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社会个人道德素质已经降至历史新低,社会风气败坏,这对我们提出了严竣的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打破了旧的秩序(也可以说是以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为基础的旧秩序),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新的秩序还没有稳固,所以思想上出现了茫然,导致社会道德堕落。欲解决中国社会道德堕落问题,唯有重新推行儒家学说。但推行儒家学说要有选择,必须是原始儒家学说,重点是“仁与义”,抛弃“礼”,赋予“仁与义”新的内涵。 2、政治方面 欲稳定国内,必须推行“仁政”,要赋予“仁政”新的内涵。如此可使国内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欲成为世界强国,同时又反击“中国威胁论”,必须推行“王道”,要赋予“王道”新的内涵。如此可发展壮大,又可避免钻入西方国家给中国设的套。 3、军事方面 在军队推行“仁义”,以“义”为主。此处的“仁义”不是后期经过歪曲的“仁义”,而是原始儒家的“仁义”,就象孔子的“仁”,荆轲的“义”。在军队中特别要训练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是荆轲的“无畏”,而不是秦武阳的“无畏”。 四、儒家学说的发展 宋朝以前,儒家学说基本沿袭原始儒家的观点。到了宋朝,儒家学说开始变异,变成了一种思辨哲学。儒家学说的变异是中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儒家学说返本归源,还儒家学说的本来面目。 儒家学说是修身的学说,也是“平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刘松负数的认识教学课件
- 工地泥巴清除方案范本
- 机场电梯规划方案范本
- 药品生产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方案
- 油田安全员题库大全及答案解析
- 样板房临时围挡施工方案
- 化学机械抛光技术
- 准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高考艺体成绩汇报
- 音乐课件图谱制作教学
- 呼吸机管道安全管理体系
- 2025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档案公司借阅管理制度
- 药店医保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 单用途卡资金管理制度
- 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常规
- 全友家居加盟合同范本
- 地理-法国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国际贸易学(第五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金泽虎
- 【镇江】2025年江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