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言习惯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_第1页
利用语言习惯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_第2页
利用语言习惯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_第3页
利用语言习惯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_第4页
利用语言习惯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语言习惯迁移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摘要】本文阐述了正负迁移的概念,在强调语言习惯的迁移对英语学习必然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对语言习惯正负迁移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言习惯的正负迁移,努力克服负迁移,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正迁移; 负迁移; 英语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语言习惯迁移对目标语言习得的作用是众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Odin(1989)提出:“迁移是由先前可得的(可能是错误可得)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别而引起的作用。”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语言习惯可能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来说,学习者原有的语言习惯可能会干扰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利进行。因为母语的语言习惯往往会被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当母语的规则与目的语的普遍规则相似或相同时,会出现正迁移,避免出现,这种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当母语的规则与目标语的普遍规则不同时,会出现负迁移,则不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因此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趋利避害,尽可能利用正向迁移,避免负向迁移,使原有的语言习惯有利于外语的学习。本文则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角度阐释了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一、 利用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一) 利用正迁移,避免重复机械记忆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留意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共同点,那么他们所掌握的相应汉语知识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如英语中有些词素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像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学生在记忆这类此时,就可以借助中文的理解加速掌握。譬如“North Atlantic Treaty”即可记为“北大西洋公约”。再如“United Nations”可记为“联合国”。 同样,在“我学英语。”(I study English.)这个句子中,英汉语句子结构皆为S+V+O(主语+谓语+宾语),而且主谓宾的次序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借鉴相似的汉语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而不需重复机械记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正迁移,降低理解难度1.简化抽象单词解释,加快理解词义语言习惯的正迁移表现在对一些抽象单词的学习方面。有许多单词如果用英语解释,既繁琐又不易懂,不如用汉语一语道破简单明了。例如“man”英语解释为“an adult male person”,可能学生不知 “male”的意义,解释“male”又涉及到“sex”,若又不知“sex”的意义,则又涉及“female”,说来说去却是越说越糊涂。这样还不如说“man”就是“男子”来得简单明了。2.用母语清晰讲解语法规则 由于语法规则是极为抽象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完全用英语来解释语言现象、语法规则,一般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如果讲疑问句型、动词时态等,很难用英语解释清楚,而用母语解释,学生很快就能接受并掌握。3.借助母语,翻译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对应的英语习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学生可以利用汉语知识理解英语习语。如看到“add spice to”我们很快会想到汉语中的“添油加醋”,立刻就理解了它的含义。再如“pour oil on the fire”、“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分别与汉语中的“火上浇油”、“赴汤蹈火”相对应。因此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三)利用正迁移,增强交际能力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外语的学习,都应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社会交往来掌握语言,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书本上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英语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交往方式是相似的,则更容易产生语言正迁移。 譬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当营业员,用英语与顾客对话。由于英汉文化中的购物情景相似,学生参照平时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掌握如下对话: Shopkeeper:What can I do for you? (我能为你做什么?) Customer: I want to buy a pen. (我想买一支钢笔。) How much is it? (多少钱?) Shopkeeper:Ten yuan. (十元。) 在这样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就能更好地克服干扰,促进正迁移。正如英语中的一句谚语所讲的那样“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and I learn.”(如果告诉我,我就会忘掉;如果交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学到。)二、 克服负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一)克服语音负迁移 英汉语的因素体系差别较大,两种语言中几乎没有发音完全一致的因素,而学生受汉语影响,常用汉语因素去发英语因素的音。如将light lat ,bike bak 读成 lat bak 。英语元音分长音和短音而汉语里则不分,因此好多学生不能区分sheep和ship的发音。 鉴于这些情况,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应注意把英语和汉语的发音作比较,找出发音困难之所在,分析比较英汉语音音素发音部位和方法,这样才能找出差别,甑别正误,从而克服语音负迁移 (二)克服词汇负迁移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差异。如果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就会犯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 当看到“a walking skeleton”学生往往会根据汉语的知识理解为“行尸走肉”,而其正确意义应为“骨肉如柴”。再如,“wash ones hands”意为“断绝关系”而不是“洗手不干”。 因此,学生在学生中应认真分析两种语言的词汇构成,加强阅读,多查字典,不能忘文生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三)克服句法负迁移1.区分句子的内部屈折 英语与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差异表现在英语以内部屈折的方式来表现语法的意义,而汉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学习时态、不定式、比较级等英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时,受习惯语言的迁移作用十分明显,掌握起来困难较大。如学生常会犯这样的错误:Tom go to school yesterday.(应为Tom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因此,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照,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知识点。 2. 区分复合句的语序结构一些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有意回避与原语言习惯差别较大的结构,而过多的使用与原语言习惯相似的结构。”这说明学习者原有的语言习惯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在使用关系从句方面犯的错误比其它国家学生少,那不是因为他们学得好,而是他们很少使用关系从句。中国学生对关系从句感到困难,其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的习惯语言中不包含像英语那样的关系从句。英语里,一般形容词都放在中心词前,如“新的红裙子”、“那个穿新的红裙子的女孩”。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回避使用关系从句,在阅读时,他们对关系从句的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对难以掌握的句型用法,学生应多加操练,而不应有意回避,进而促进各方面能力共同提高,减轻英语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区分句子类型 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按汉语结构译出的英语句子。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 (1)反意疑问句 He isnt a student,is he? No,he is.学生往往将此句误译为:他不是一个学生,是吗?不,他是。这是一个典型的句法负迁移的例子。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习惯的不同,在英语中不论是否同意问者的看法,只要答语本身是肯定的就用Yes,答语本身是否定的就用No。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英语Yes的意思往往是汉语的“不”,而英语No的意思往往成了汉语的“是”,正好相反,所以学生经常搞错。 (2)存在句英语中的存在句以there做引导词或形式主语,谓语动词通常是主动词be或其他含有“存在”意义的动词的一定形式。学生经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The room has a TV set.”(屋子里有一台电视机。)这种句子把汉语和英语表达混合在一起,运用汉语的文化习惯套用了英语的情况。因此在学习中还应当比较英汉语之间不同的语言现象,克服负迁移。(四)克服语篇负迁移 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不同,在相同的场合,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对象,相同的条件下,英汉两种语言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在我国,熟人相遇时,常会说:“吃饭了吗?”、“在哪儿的?”“去哪儿呀?”等寒暄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但如果你在路上碰到英美人,你要是说“Where were you been?” Where are you going?”,对方听后会很不高兴,认为你是在干涉他的私事。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辞谦语;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交际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English speaker: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Chinese leaner: No,no, my English is far from perfect.这样的对话在汉语中是习以为常的,但从英语角度看这一回答却不得体。显然,中国学生是根据中国人的习惯表示自己的谦虚,却不知这样的回答会使对方很尴尬,因为这种回答意味着对方讲话不诚实,是在奉承讨好,在英语中应回答为:“Thank you.”或“Thank you, but I still have a lot to learn.” 因此教师在其英语教学中应有效地渗入文化教学,对英汉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对比分析的同时,着重找出两者的异同,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文化特点加以介绍,并对不同文化特点进行反复地句型训练和模拟,从而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克服负迁移。 综上所述,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迁移规律,对促进语言学习中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1 Rod Ellis:The Stud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