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2.doc_第1页
下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2.doc_第2页
下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2.doc_第3页
下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2.doc_第4页
下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一、概述 .2 二、各阶段施工道路布置及施工方法 .2 三、施工资源配置 .4 3.1 施工设备配置 .5 3.2 施工人力资源配置 .5 2 厂房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厂房基坑道路施工技术措施 一、概述 厂区枢纽工程投标文件规划布置有 R2 和 R3 场内施工道路,R2 道 路用于基坑开挖、支护及混凝土浇筑施工;R3 道路用于压力管道安装及 部分混凝土施工道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移民征地影响,R2 和 R3 道路布置受未搬迁房屋占压,无法形成。在现有条件下,为在狭小的 基坑范围内实现开挖支护及混凝土施工,必须频繁更换调整布置施工道 路。基坑施工道路主要分阶段布置,每个阶段又根据施工进展及现场实 际情况,通过降挖、倒换等方式布置各个阶段的分支道路。因频繁进行 道路更改,属于因移民搬迁等影响,根据 2009 年 8 月 28 日综合例会中 业主要求,对屡次调整布置的施工道路单独予以签证。 二、各阶段施工道路布置及施工方法 ( (1)小基坑施工)小基坑施工阶阶段段 2008 年 8 月 27 日,为了能够在菜市场未搬迁外围高喷轴线被占压 的前提下,确保 3#、4#基坑施工,按业主要求采用小基坑方案,在厂(纵) 0+48.5 桩号布置双排高压旋喷,在小基坑防护下,首先进行 4#、3#基坑 开挖支护施工,小基坑临时边坡坡脚在尾闸内,即尾闸结构被小基坑临 时边坡占压。 前期基坑开挖支护、小基坑 3#、4#主机间混凝土浇筑、压力管道下 平段开挖支护等,均利用自 318 公路内侧调度室旁、经未搬迁移民设施 内侧,跨过小基坑高喷墙轴线,在小基坑轴线内侧降坡至 EL1285.42m 施工道路(以下简称 L1 施工道路),L1 施工道路布置见附图 1,L1 施工 道路线路短、坡度大,无法降至小基坑底部,小基坑 EL1285.42m 以下被 迫采用翻渣的方式开挖。本本阶阶段施工道路布置段施工道路布置见见附附图图 1。 。 ( (2)第二)第二阶阶段段 大基坑外围围堰填筑基本完成后,将进入基坑的路口由调度室上游 侧调整至围堰下游侧,穿过下游侧防渗墙顶部,经未搬迁的房屋下游侧、 3 原 318 公路内侧至基坑,并与第一阶段进入小基坑的施工道路相接。此 阶段的施工道路简称为 L2 道路,L2 道路承担小基坑内侧、小基坑高喷 防渗墙及防渗墙外围的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施工运输。在此阶段,基坑 中部揭露了较大范围的黑色淤泥,淤泥遇水液化,极易导致设备深陷, 开挖施工难度较大,必须采用石渣铺垫形成支线施工道路,利用支线道 路开挖两侧的淤泥,最终采用倒退法将道路占压部分挖装运至渣场,再 转入下一循环的垫路及开挖施工。同时,为了能尽可能增加此道路的覆 盖范围,多次对本道路进行降坡开挖,在降坡的过程中采用左右倒换填 渣垫路开挖的方式进行。本本阶阶段施工道路布置段施工道路布置见见附附图图 2。 。 ( (3)第三)第三阶阶段段 2009 年 7 月初,基坑开挖范围内移民设施仍未搬迁,且由于基坑下 挖、基坑内大范围揭露淤泥地层,L2 施工道路不能满足后续 1#、2#主机 间及尾水闸墩的开挖需求,基坑开挖施工因受道路制约,无工作面,进 度缓慢。2009 年 7 月 22 日,监理工程师组织业主、设计和施工召开厂房 方案讨论会,同意在厂区上游我部压力钢管厂和移民房屋之间,增加一 条施工道路,具体布置为:自厂区纵向围堰内侧,经 5#-6#桥台之间(以 下简称 L3 施工道路)进入 EL1293.35m 马道,路面宽 8.5m,两侧拉槽开 挖坡比 1:0.751:1,此道路简称为 L3 道路。L3 施工道路主要用于压力 管道斜井和下平段开挖支护及主机间部分混凝土施工通道。 为进行 3#、4#尾闸底板和 1#、2#主机间的开挖,将下基坑 L2 道路 进行改线,延上游侧未搬迁移民房屋底部布置,至 2#主机间底板位置降 至 EL1275.9m,该道路简称 L4 道路。L4 道路开挖 1#主机间对面移民房 屋底部时遇淤泥层。本本阶阶段施工道路布置段施工道路布置见见附附图图 3。 。 ( (4)第四)第四阶阶段段 为能继续进行 3#、4#机尾水闸墩和 1#、2#主机间基础开挖,顺纵向 围堰内侧,在上游未搬迁房屋之间拉槽,再经 3#、4#机尾闸外侧至 2#主 机间底板,简称为 L5 施工道路,路面宽 8.0m, L5 施工道路主要用于厂 4 区 3#、4#机尾闸开挖支护、1#、2#主机间开挖支护及混凝土浇筑施工。 L5 施工道路经过围堰与未搬迁房屋之间以及上下游未搬迁移民房屋之 间均采用槽挖方案。本阶段基坑内道路主要途经淤泥及涌水部位,必须 边挖边填渣垫路,淤泥开挖及垫路见相关专项技术措施;同时,因受移民 搬迁影响,道路在基坑内的轴线较短,但为能够最终降至基坑底部,途 经部位超过尾水底板,导致超挖,超挖部分采用石渣回填至设计结构线, 石渣自渣场回采。 2009 年 9 月 5 日,在进行 L5 下基坑道路开挖施工过程中,开挖至 4#、3#基坑外侧时,揭露较大范围的强透水地层,涌水量较大,我部及时 向监理、业主汇报,为避免进一步揭露强透水地层范围,经各方协商暂 停 L5 道路的开挖施工,基坑开挖施工暂停。为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创造 条件进行 4#、3#机尾闸及 1#、2#机主机间土石方开挖施工,同时兼顾 3# 机肘管安装施工通道,对原规划的 L5 施工道路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在 原 L5 道路末端强透水层部位向上游转弯,贴近移民房屋后侧临时边坡 坡脚至 2#机外侧,再进入 3#、4#机尾闸。在开挖此道路施工过程中,仍 需穿越黑色黏土(淤泥)地层,仍采用边开挖、边铺垫石渣的方式施工。 因上游侧移民房屋占压,导致道路轴线短,为降低到基坑底部,必然导 致尾水渠底板局部超挖,后续在尾水渠底板混凝土施工前,采用石渣回 填。本本阶阶段施工道路具体布置段施工道路具体布置见见附附图图 4。 。 ( (5)第五)第五阶阶段段 当前,厂区上游侧 1#机对面部分移民房屋搬迁完成,为满足 2#主机 间底板换填及 1#、2#尾闸底板开挖、混凝土浇筑,L5 道路需进行改线、 降挖,沿 2#、1#尾闸至上游转弯进入 1#机尾闸底板,该道路简称 L6 道 路。因换填部分开挖深度较大,为满足施工需要,道路末端(1#、2#机换 填段)必须降挖至一定高程,因此 L5 道路改线时必将导致尾水渠底板超 挖,超挖部分施工方案同前,浇筑混凝土前回采石渣料回填。本本阶阶段道段道 路布置路布置见见附附图图 5。 。 5 三、施工资源配置 3.1 施工施工设备设备配置配置 表表 1 主要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设备配置配置计计划表划表 序号序号设备设备名称名称型号及型号及规规格格单单 位位数数 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