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班集体.doc_第1页
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班集体.doc_第2页
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班集体.doc_第3页
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班集体.doc_第4页
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班集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中山小学德育专题讲座稿 黄鸿芳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等各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管理好班级,是每位班主任份内的事,是需要用行动用时间用责任心来做好的工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大家交流,题目是以责任心做份内事,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一、 了解学生,按需施教、育人。工作中,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那么“了解”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了解”是“爱”的根基,“爱”是“了解”的升华。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要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需要,是行为和动力的源泉,但“需要”又是欲不可尽的。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应该都有感触:不论多令人不喜欢的孩子,也不论缺点有多么多的孩子,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承认的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行为、不良心理大多数是“需要”没被重视或没被满足造成的,因为“需要”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情绪和意志。如果我们都能了解到学生这一最根本的需要,都能把研究这些需要作为我们的重要工作去做,我们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得心应手,也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需要”更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谜”。解开“需要之谜”是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生活热情的关键。我把学生的需要分为三种类型,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需要的转化,即:正当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如留守儿童班丽靓同学,离开父母跟随姨妈转到我班就读,开学四个周了,她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言,下课也不言语,经常独处。我就用课余时间找她交流,原来是因为一年级拼音在老家学不好,讲普通话夹壮严重,怕同学笑,加上离开父母特别想家。我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坦诚地与她交心,课内外关注她,课堂也有意识地倾向她,鼓励她大胆发言,说错音有同学和老师帮助,也提醒同学们谁能注意到课堂或平时有同学说话音不准的,不可嘲笑而且要帮助他们纠正,这样才可以达到共同提高。一段时间后,她变了,变得和同学有说有笑,课堂也主动举手了。班干竞选时,由于有她的自我推荐和同学的支持,她当上了我们班的副班长。从此,她学习积极性很高,班干工作全身心投入,经过几年的磨练,现在她已经成为我们班的班长,学习优秀,文体活动都有她的倩影,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品格魅力来感召学生,以爱心来感化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了学习、生活的信心。很好地激发和感化了学生间的互助之心,促使学生养成了团结、善学、文明的良好品质。2、 靠民主,创建和谐的班集体。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了贯彻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我潜心学习、开启智慧,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谱写育人之歌。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使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班里的事,事事有人管;班里的事,人人有机会管。让每一个学生都担负着为班奉献光和热的义务,唤醒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既增强了集体荣誉集体感,树立了学生的责任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稳步提高。三、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一位老师讲到:“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教育要先育德,铸造人的灵魂。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更是德育的最佳活动,是学生美好生活的起点,是学生班级生活的美好回忆。”德育必须“活”起来,班主任必须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因此,我注意利用好思想品德课、早会、班会课、学科教学,结合学校每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班级实际,强化了学习目的性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卫生教育等。2. 开展读书和积累并行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看报、看优秀影片和收集名言警句、古诗等活动,做到人人有读书笔记,人人有名言警句手册。3. 用美德故事熏陶学生。美国作家威廉贝纳德曾经这样说过:“孩子是一张光洁的白纸,是一泓未受污染的清泉,在他们人生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最好的精神文化来熏陶他们,用最美的道德来塑造他们,用最纯净的事物来感动他们孩子的心犹如春天的土地,如果错过了播种的季节,秋天等来的就是荒芜。”这个播种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孩子进行亲情、习惯、童真、处世、明察、心态、行动、大度、感恩、品性、真爱、思维、心理、智慧、勇气、觉悟、创造和理想等等美德的培养过程。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会利用班会课或者品德课、课外时间,给学生讲述或者网上阅读一个个美德故事,让学生们在津津有味地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了教育,明白了亲情是照耀心灵的太阳,童真是天真无邪的善意,习惯是决定成败的细节;心态是成就未来的境界,大度是容纳天地的胸怀,感恩是珍惜万物的慧心这样的教育远比简单说教,唠唠叨叨,呵斥训戒效果要好得多。4.“课间捶背聊”。利用课间时间,有针对性地把需要做思想工作的学生,通过课间在讲台旁给老师捶背机会,师生在宽松、亲近的情景氛围中“聊天”,把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及时地纠正,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肯定和鼓励,创造了和谐地交谈氛围,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积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是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1.班级文化的外显层面物质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的有形部分,它体现了班级成员的智慧、力量、整体感。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的环境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让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弥漫着求学上进的气息。2.班级文化的中间层面制度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的保障体系,更是维护班级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整套具有约束力、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叫班级的制度文化。它主要通过直接的制度约束以及体现在制度中的观念意识、行为准则等产生育人效应的。 在我的班里,除了按照学校规定,从思想、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对全班学生提出总的要求外,还制定了具体的班级学习制度、卫生制度、体育制度等,对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在利用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将规范行为和自觉行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硬件”“软件”同时抓。“硬件”是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分人,不分事,必须照章执行,不能有半点懈怠,即强制执行;“软件”是指强化执行制度后,使学生有被强制转化为自觉行动。如听课时,凳子要四脚着地,更不能摔倒这件事,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俩一起施行谁在上课时因为没有挪好凳子坐稳而摔倒,弄出声响影响自己影响同学听课的,就强令站着听课一周,以此来约束自己因为没有遵守约定而应该得到的惩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现象不再出现,而且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像勤俭节约、不带零食进校园、讲究卫生等。3.班级文化的内隐层面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等,表现为班级人际关系、班风、集体舆论、班级成员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是班级文化的深层构成,是班级文化的内核。这一层面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内隐于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层面之中,并一起成为育人的载体。在我所带班级中,“以班级荣辱以共”是全班同学的共同信念,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他们都以自己的班级而自豪和自律。走进教室,优雅的环境给人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置身于班级所有的成员中,你会更加体会到一种温馨、满足。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有话讲给老师听,有事愿意找老师商量;对于老师的教诲愿意接受,低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愿意尽力去达到,同学亲如一家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加之在同一目标激励下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赛,为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还有,“人人为班级,个个是主人”的民主管理风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保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注意做点点滴滴的管理,形成重视细节的工作作风。著名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我们只要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在值日小班长管理方面,遵循“严、细、实”的管理办法,卫生常规管理的细节就是扫清“死角”,落实责任,具体到人。有人说:“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视小的环节,很容易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只有在管理中彻底摒弃“差不多”的心态,细节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端正态度,任何时间、任何小事都不疏忽,把常规管理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孟子有句至理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们也常把“人心齐,泰山移”、“人和百事兴”作为座右铭。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紧系兴衰成败!同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弥足珍贵!“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和谐是尊重与平等,和谐是理解与信任,和谐是宽容与爱护和谐是无私博大的爱浇开的灿烂春花,沁人心脾!因此,我们应以“爱”为核心,满腔热情地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用爱感化学生,用真诚的心启迪学生的心灵,构建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呢?1. 我们要做无私的良师。我们不仅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引路人,更要当好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等。2. 我们要当真诚的益友。“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地位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之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是班级的统治者,学生也不是我们的臣民。相反,我们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3.我们还要做亲切的慈母。有句古语说得好:“师徒如父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是如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慈母”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一位母亲的眼里:聪明、健康的孩子与愚笨、残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愚笨、残缺的孩子往往得到更多的爱。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优秀的孩子才是教师的真爱。”因此,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他们身上多花费点心思,多倾注些关爱。“学困生”只是在学习上相对困难,而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往往是社会某个角色的成功者。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要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从而踏上成功之路!七、协调关系,全面进步。其一、要与各任课老师密切配合,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如何,学习态度怎样,是否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等要做到心底有数。和科任老师密切配合的效果:1.合作能弥补缺陷,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合作能尽早地发现班级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谈得上解决,教师间的合作还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2.教师能从育人的高度,加强协作,团结一致,形成更大合力。其二、与副班主任亲密合作。 副班主任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成员,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容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如果正副班主任不能沟通和合作,将给和谐班集体的创建带来负面影响。我和副班主任合作7年来,一直都是谁在谁负责班级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