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写作的评述 大学写作,之前对于这门课觉得应该是小朋友上上的课,而且应该是很无聊的,可是,在这一学期于老师的相处,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上大学写作的课程,因为俞老师不仅把知识灌输给我们,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让灌输,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的带着笑意去接受,说真的很有感触,那么下面我就对俞老师所教的大学写作做一个期末的总结。一, 观察论我觉得真正的观察不是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是通过观察而引发的所感,就像老师说所说的:我不是要彻底否定观察,而是认为根本无须特意强调观察对写作的作用其实,生活中每个人对世界的观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并完成的,人只要意识正常,有耳有眼,观察就时时刻刻地存在着,根本无法拒绝。这是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能力。当然,状物作文和说明文需要额外的观察,观察对这两类作文也许是重要的手段(其实这两类文章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不属于以研究人与由人组成的社会的人文社会科学)。但对写其他体裁的文章来说,如果写之前才想到去观察(或体验),那么,很可能只能写出皮相的现实,根本无法抵达事实的内核。(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一大批作家曾经的“下生活”,写出的只能是图解政策的无法揭示真实的作品。虽然他们有政治原因,但进入他们并不熟悉的所谓“生活”,仅靠“观察”或体验一番,写作时就想逼近生活的本质,很可疑。)所以,观察是处处存在我们的周边世界,老实说,材料在每分每秒不经意间源源不断地闯进我们的大脑,然后经过我们漫长的思考的“发酵”,才有朝一日在特定思考主题的统帅下“浮出海面”,成为主题选择、取舍的对象。 观察的被刻意强调我认为还容易产生五个隐含的“后遗症”:其一,就是上文所说的写作的“血统论”“观察”了的孩子才会写作,没有“观察”的孩子就注定没东西可写;其二,认为生活是奇形怪状的,只有反常才值得写,而不是从平凡和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能力;其三,混淆了人文和自然科学两种不同学科的不同认知方式,结果,人文科学的认知能力得不到真正或很好的训练;其四,挤掉了其他其实对写作更为重要的理念与方法,比如,思考。其五,让一些写作教学者找到了教学效果之所以低下的似乎确凿的原因:学生总是生活在“两点一线”中,缺乏所谓的生活阅历,没东西好写是自然的所以,不是教者的问题,是写者太没“生活”了。 二,“多写多练”说很多著名作家都论述过“多写多练”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如老舍。但老舍们如是说没问题,我们的老师如果机械地操作就有问题了。对一个已经写作入门、掌握了写作技巧的人来说,“多写多练”可以使其不断否定并超越自己,进而走向炉火纯青。而对写作的初学者来说,机械的、缺乏分析总结与提高的“多练”并无多大益处,它很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代名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是“多作多练”观的原型,多少年来,我们奉它为圭臬,逐渐地,它已形成为我们崇尚蛮力和苦功,蔑视方法与创新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而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缺席,使我们事倍功半。三,“好词佳句”说现在很多人把文章语言的优美和“好词佳句”画上了等号。 其实,从结果来看,这种等号的确是存在的,我们每读到一篇好文章,的确可以画出许多我们认为的好词佳句。但是,从发生的角度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从根本上说,这也不符合写作的思维逻辑,别人的毕竟是别人的,不论词语还是句子,要想和自己的文章血肉相连,还得是自出心杼。 写作可以肯定的是,它研究的绝不仅仅是“结果”,如果那样,就叫“文章学”有了文章,再分析它的成败得失。写作还要研究发生,研究外在内在的世界怎么经过你的大脑渐渐变成了文字。这个流程我们姑且简单表述为:外在(或内在)的世界大脑文字。很显然,大脑是最重要的一环。大脑发达,文字便应发达。反之亦然。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问题的核心这个“大脑”就是思考,或者“思考力”。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奇怪的是,直到现在,真正理解并重视它的写作教学指导者似乎并不多。 我们的这个问题可以小结了:营造文章语言的优美我们认为并不在好词佳句的积累与使用,换言之,好词佳句无法完成改造语言的重任,语言的质地、张力或者简言之优美,只能由思考力完成。只有具备了自觉的思考意识,建立了优异的思考方式,笔下才能流淌出富有知性和弹性的漂亮语言。四,写作背景下的阅读的误区就写作而言,“唯名著论”和“唯作文选论”的阅读观均存在其认识误区。我认为,名著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人文素养的积累,它对写作即使有帮助,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传统作文选因为缺乏情节、人物故事以及思想而显得魅力不足,容易让人生厌。所以,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没错,但指导阅读应该有策略应该充分考虑写作的学科特点,设计综合的既有长远积累和准备又有立竿见影效果,既培育思想底蕴又改善语言技术的良性循环的立体阅读体系。我设计的阅读体系是一个由外到内,由间接到直接的环状体系外环为各种名著,以养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中环为各种杂书、报纸之类,以扩充学生的视野为目的;内环,也是离写作技术最近的一环为学生同龄人的习作,这个习作的选择是有讲究的,特别是它的语言,要求具有知性的、弹性的、张力的成熟语言,以改造学生的语言为目的,但实际也是改造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与习惯,改造学生的思维。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必须让阅读者清楚地意识到不同阅读对象对写作不同能力的建立作用;第二,阅读是同时进行的,并没有孰先孰后的分野;第三,针对不同阅读对象或写作目标的建立,阅读方式也是不同的,如,语言的建立就应该采用精读、研读、悟读的方式,而视野的建立则可以泛读,甚至跳读。三,“真情实感”说如果仔细反思,我们在提倡“真情实感”写作观的时候,常常有一种叶公好龙式的尴尬甚至虚伪。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学生真的呈现他们的真情和实感时,我们的反应未必是欢迎和欣赏的,反而很多时候的表现为惊恐、不满或者不屑,进而进行苦口婆心式的规劝。其实,我们惧怕他们符合自己年龄和实际的真情表达,惧怕他们真挚地袒露心灵。这有中国传统本身禁锢性情表达、张扬的一面,也有意识形态压制的另一面,颇为复杂。另一方面,当我们把“真情实感”作为写作本体性目标来推崇和追求的时候,实际也容易走入又一个误区。第一,“真情实感”只是一个对作家创作的职业上的伦理要求,并非是全部美学要求,第二,“真情实感”只是对内容的一种要求,它并没有关注到形式形式的机械性俗套是会危害真诚和真实的。第三,当“真情实感”被推到它本身完全未达到的高度写作本体性高度时,这种强化更多地走到了它的负面:大量作者以贴近乃至完全拘泥于庸常生活的消沉叙事方式,记叙亲历与亲见,耽溺于尘封往事与柴米油盐中喋喋不休,于是,大量文章陷于封闭的静态的创作方法中,其真实性“结束于可验性与解释停止的地方”,导致出现众多“导游式的游记、照相式的记叙故友、复制式的浅薄生活图景”形成慵懒消极、唠叨又务实的颓唐文风,这同时也是文章抒情品格没落与审美力枯涸的主要表征。第四,“真情实感”说从本质上消解了写作的根基审美之维,并直接迎合了迟钝、取巧的庸众心理,为写作的随意与平庸提供了理论依凭。而对于我大学写作,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写作,我的理解就是跟写作文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写作,我有一段很宝贵的记忆,小学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书,为了能看到一些小学的作文,我骑了2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图书馆,找自己喜欢的书籍看一个下午,看到什么好词佳句就会用笔抄下来,或者看到什么经典的名言也会记下来以作为警示自己的方向,渐渐的,日积月累,脑袋瓜里的词流量渐渐的多了起来,比起同龄人,我的文章显得更加的具有生动性,老师总是拿我的文章在课堂上念或者去参加写作比赛或者将我的文章刊登在学校的报刊上,到了初中,因为作文的优异,被老师点名要当语文课代表,那个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交我们语文的,我记得很清楚的一点是,他说,天下作文一般抄,抄来抄去有提高,只要把各类篇文章的好词好段引用过来就可以整理出好的文章过来,在老师的熏陶之下,我也开始朝这样的方向去做,后来,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写作文不再用心的去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情感,或者思想,东筹一点西筹一点,就变成了一篇文章,无论是要写什么类型的作文,我的思想也变得很固定,记叙文写来写去都是那几个老掉牙的故事,风格依旧,明显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降了很多,就这样到了到了高中,而身边的同学,因为看了不少的小说之类,在语言上变得更加的成熟,变得很有韵味。而我还是停留在小学写作的水平上,说真的还是很遗憾的。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韩寒和郭敬明的区别,那么对他们,我个人感觉郭敬明的文字是比较细腻的,他擅长使用生活中平常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物品做为描写的材料,以此让你产生心理共鸣。他的用词比较跳跃,也比较缺少连续性。喜欢他的人说是一种风格,不喜欢的说是做作。平心而论,我感觉他的文字就像是那种非主流图片一样,有一种视觉冲击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 郭敬明的故事设置也是比较活动性强的。这种内容的设置和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个作者,也是一个杂志主编,还是一个要挣钱的商人。这些身份就使得他在写作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地原始构架,因为很多内容是要根据读者的反馈随时进行调整的,当然这是特指现在的他以一个连载的方式来写小说的现实情况。所以内容上比较难以做到天衣无缝。 至于韩寒,我觉得他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明光市明光镇映山中学三上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陇川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公共空间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课件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的知识框架及试题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公共卫生试题及答案
-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概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护士考试应试技巧试题与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模拟题分享试题及答案
- 用药评估与病治结果相关性试题及答案
- 《中央空调原理与维护》课件
- 石油化工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重点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4审计常用法规定性表述及适用
- 质量管理科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PDCA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新版
- DB31-T 1385-2022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价值潜力评价规范
- 骨科股骨颈骨折“一病一品”成果汇报
- 《大禹治水的故事》课本剧剧本:感受英雄力量领略坚韧精神(6篇)
-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精校+答案+听力原文)
- 管道直饮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