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doc_第1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doc_第2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doc_第3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doc_第4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水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泾jng 涘y 渚zh B泾jng 涘s 渚zh C泾jng 涘s 渚zh D泾jng 涘 y 渚z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3“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 二课堂点击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秋水时至 时:( ) 百川灌河 河:( ) 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 不见水端 端:( )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日 ( ) 我之谓也 ( ) 少仲尼之闻 ( ) 泾流之大 ( )3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4填空: (1)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三选段在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已。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日,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B/ C/ D/2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 通 , 通 。3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 , 。4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文吕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 ) 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 )四延伸拓展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远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 得腐鼠, 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于是惠子恐 于是得腐鼠 B、 发于南海 止于北海 C、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D、 子知之乎 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 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 )3解释句中的字:杂然相许 许: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 帝感其诚 感: 而山不加增 加: 聚室而谋日 聚室: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 ,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思是 。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且焉置土石?( ) 如太行、王屋何?( )何苦而不平?( )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要求填写下表。8翻译下列句子。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10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二、同步解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12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以( )君之( )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 )丘1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 毁山之一毛 14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15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16“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17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无穷匮:无穷无尽。18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三、美文赏读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注释延使抬:请他来治疗。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单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需治疗的。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称善外科 善: (2)延使治 延: (3)不意并责我 意: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与“跪而请谢”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登轼而望之,曰:“可矣。”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1将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2医生本应当救死扶伤,而文中的医生治伤无方,但却很爱钱。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 。23试联系社会实际设题谈谈感受。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不治将益深 将:_ 益:_ 深: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 走:_ 居十日 居:_ 3.桓侯故 使人问之 故:_ 使:_4.汤熨之所及也 汤:_ 及:_5.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 6.使人索扁鹊 索:_7.火齐之所及也 齐:_ 8.立有间 间: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好:_ 10.桓侯不应 应:_二、简答。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 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 _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_ _三、阅读训练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还xun B、腠zu C、汤tng D、齐q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用原文填空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 4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 6拓展填空忠言 ,良药 。 捕蛇者说同步练习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 (4)以啮人( )(5)无御之者( ) (6)君将哀而生之乎( )3.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4.根据要求填空。(1)本文作者是_,字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_、_。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_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_;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_最有名。(2)“说”是古代的一种_,跟现在的_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_结合,以_(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_的看法。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给加点的字注音。(1)更若役( ) (2)挛踠、瘘、疠( )(3)死者数矣( ) (4)隳突( )(5)日蹙( ) (6)殚其地之出( )(7)死者相藉( ) (8)转徙( )(9)顿踣( )2.选择下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3.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5.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快乐时光母 亲语文老师正在台上讲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这一课,而学友却在桌下打逗,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叫起学友问:“你听见我讲课的内容了吗?”学友回答:“听得一清二楚。”老师继续问:“那么母亲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学友响亮地回答:“一定是高尔基的母亲吧!”基础知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啮(ni) 腊(x) 当其租入(dng) 嗣(s)B.几死者(j) 死者数矣(sh) 莅(l) 蹙(c)C.殚(dn) 踣(b) 死者相藉(j) 囊(nng)D.隳(hu) 缶(f) 谨食之(s) 以俟夫(s)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请写出三个带蛇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1)而吾以捕蛇独存( ) (2)时而献焉( )(3)又安敢毒邪( ) (4)殚其地之出( )(5)汪然出涕曰( ) (6)乡邻之生日蹙( )(7)今虽死乎此( ) (8)竭其庐之入( )5.翻译下列句子。(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6.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