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 明代文学概说(1368-1644) 一 绪论 二 三国演义 三 水浒传 四 明代诗文 五 西游记 六 金瓶梅 七 “三言”、“二拍” 八 明代戏剧与牡丹亭绪 论 一、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277年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1、整个明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是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后期,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近古的新时代。 2、各种文体具备,并达到了成熟。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面,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明代中期开始,手工业和城市商业(包括印刷业)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表现市民的生活、思想情趣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其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文学创作进一步商品化。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2、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心学,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肯定情、欲,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理论武器。这一思潮对于在文学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当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3、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认识的深化促进了俗文学的繁荣发达和雅俗文学的互动交融。章回小说在明代发展、定型。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在明代达到繁荣。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的认识: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1)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2)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生; (3)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生活; (4)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过程: (5)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性格 (6)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 (7)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3)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特征: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4、明代众多的文学群体和激烈的文学论争既是现实创作的反映,也反过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变通、发展和繁荣。 如诗文领域的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云间派等;戏曲领域的临川派和吴江派为主的论争等。02 水浒传 第一节 水浒传的故事源流 第二节 水浒传作者和版本 第三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水浒传的深远影响第一节 水浒传的故事源流 一、史实依据 二、笔记资料 三、民间传闻 四、元“水浒戏”一、史实依据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宣和二年十二月,盗宋江犯淮阳及京西、河北,至是入海州界,知州张叔夜设方略讨捕招降之。 十朝纲要卷十八 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乃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方勺泊宅编卷下: 宣和二年十月,睦州青溪县曷村居人方腊,托左道以惑众。十二月四日,陷睦州。初七日,天章阁待制歙守曾孝蕴以京东贼宋江等出青、齐、单、濮间,有旨移知青社。一宗室通判州事,守御无策。十三日又陷歙州。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一: (宣和)三年四月戊子。初,童贯与王禀、刘镇两路预约会于睦、歙间,分兵四围,包帮源洞于中,同日进师,刘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宜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门岭崖壁峭拔,险径危侧,贼数万据之。 据上,在徽宗宣和初,宋江聚众造反,足迹遍及今豫皖、齐鲁、吴越一带。后来为张叔夜讨剿,兵败投降,为朝廷攻打在睦州和歙州之间活动的方腊。至于宋江一伙征方腊后,下场如何,目前还未能找到可靠文献可供详细追查。二、笔记资料 王明清挥廛后录卷七: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会文肃,文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佑祜陆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在殿庐待班解后,王云:“今日偶忘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至晚,遣俅赍往。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耶?”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援以祈恩,上云:“汝曹争如彼好脚迹耶?”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后登八座。子侄皆为郎潜延阁,恩幸无比,极其富贵。三、民间传闻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所录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 大宋宣和遗事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张叔夜招安、征方腊、宋江受封节度使等,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四、元“水浒戏” 元“水浒戏”把梁山英雄刻画得有声有色。 元“水浒戏”共有三十四本,其中精采的内容,后来都被水浒传的作者吸收进小说里面。 黑旋风双献功、还牢末、燕青射雁、黑旋风乔断案、折担儿武松打虎、病杨雄、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梁山五虎大劫牢、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张顺水里报冤、小李广大闹元宵夜、宋公明劫法场等。 (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第二节 水浒传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一、作者 1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l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 l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 2施、罗合著 l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不忠不义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3施耐庵撰 l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庄岳委谈”: 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 4罗贯中撰 l 天都外臣(汪道昆)忠义水浒传序: 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 5.武定侯郭勋撰二、版本 七十一回本 金圣叹删节本。文字修饰得比较完善,故事系统比较完整。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 简本 文繁事简。比较接近故事定型成书的原始本子。 繁本 文简事繁、繁简综合。有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 第三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一、揭露贪污腐败、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水浒传以蔡京、高俅为典型,深刻地反映北宋王朝后期文臣、武将的贪黩无能,为害社会,以至百姓被逼造反的社会根源和真实景象。反映了奸臣当道,下层吏民无法生存,终必走上造反的历史背景。 二、歌颂替天行道的精神。 主旨是反抗无理迫害,要替天行道。在黑暗时代替天行道,正是发挥人类崇高的博爱精神、救世精神。 其精神不在于打家劫舍,而在于强调,处于人吃人而无药可救的社会,除了以反抗手段替天行道外,别无他途。 水浒传几百年来一直受广大民众欢迎,原因就是中国社会环境一直没有甚么改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点意义是很重要的。 三、歌颂仗义精神 聚义是在仗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果。发展到后来,梁山泊“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思想基础还是仁与义,而最重要的是义。英雄们共商大事的地方称为“聚义厅”,显然有莫大的意义。 四、对“招安问题”的认识 l 作者的矛盾: 一方面歌颂了农民的造反精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招安的惨剧。 l 矛盾的根源: 1、农民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他们不反皇帝,这一描写符合历史的真实; 2、忠君思想的反映; 3、有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 4、统治阶级招安政策的影响,是历代招安政策的反映。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一、塑造了一批富于个性特色的典型形象。 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宋江等人,然后是燕青、石秀等。 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结构。 基本上是单线式的。这个带出那个,或一个引来几个。到第七十回汇成一片汪洋。 三、语言富于个性化和形象化。 口语表达得最传神的确是李逵。其粗豪、没有机心、没有教养之风格形貌活灵活现。 第五节 水浒传的深远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造反的小说。也是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倾向于刻画人情世故,挖掘社会问题。中国后来的长篇小说,除了西游记外,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倾向刻画人情世故,不能不说是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 一、其题材对明清以来戏剧创作的影响 二、其创作手法对后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三、水浒传的语言材料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续作等衍生作品的出现。一、其题材对明清以来戏剧创作的影响 明清两朝根据水浒传所编传奇有二十六种。如洪升闹高唐、沈璟义侠记、李开先宝剑记、凌蒙初宋公明闹元宵、唐英十字坡等。 京剧有剧目六十七种。 其它各种地方戏和说唱文学则难以估计。二、其创作手法对后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水浒传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位英雄牵涉另一位或数位英雄,然后逐一或逐批推出活动舞台。后来的儒林外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也是如此,只是儒林外史不是把它们融汇为一个整体的故事罢了。 至于人物刻画方面,亦有人认为红楼梦仿水浒。三、语言材料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水浒传吸收很多方言俗语。 不怕官,只怕管(第二回); “发昏章第十一”(第二十六回); 不打不相识(第三十八回);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第二十六回);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第四十四回);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第三回);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四十五回) 后来金瓶梅也使用很多方言,以至现代小说如茅盾林家铺子等,都大量地采纳方言俚语,形成一种特色。四、续作等衍生作品 衍演其人物故事而另出关目 金瓶梅 作翻案文章 后水浒传、结水浒传(荡寇志) 袭取个别人物作点缀而遥相呼应 水浒后传 师其形象和情节的风貌而另辟途径 杨家府演义、三侠五义 截取其情节加以生发而别开生面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04 明代诗文 第一节 明代诗歌 第二节 明代散文第一节 明代诗歌 一 明前期诗歌 二 明中叶诗歌 三 明末诗歌一 明前期诗歌 明初(1368-1403)永乐至天顺(1403-1465)成化至弘治(1465-1505)l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凝重悲怆,各抒心得。l 台 阁 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雍容典丽,粉饰太平。l 茶 陵 派:李东阳、谢铎、张泰、陆釴等 轶宋窥唐,承前启后。 高启(1336-1374)l 明代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二千余首。l 主张“兼师众长”“时至心融”“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l 注重学习古人,与汉魏、六朝、三唐皆有涉猎,才情奔放,创作呈现出多样化风貌。 凝重悲怆吴越纪游过奉口战场 路回荒山开,如出古塞门。惊沙四边起,寒日惨欲昏。上有饥鸢声,下有枯蓬根。白骨横马前,贵贱宁复论?不知将军谁,此地昔战奔。我欲问路人,前行尽空村。登高望废垒,鬼结愁云屯。当时十万师,覆没能几存?应有独老翁,来此哭子孙。年来未休兵,强弱事并吞。功名竟谁成?杀人遍乾坤。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 (P70) 孤寂彷徨 池上雁 野性不受畜,逍遥恋江渚。冥飞惜未高,偶为弋者取。幸来君园中,华沼得游处,虽蒙惠养恩,饱饲贷庖煮。终焉怀惭惊,不复少容与。耿耿宵光迟,摵摵(s)寒响聚。风露秋丛阴,孤宿敛残羽。岂无凫与鹜,相顾非旧侣。朔漠饶燕云,梦泽多楚雨。遐乡万里外,哀鸣每延伫。犹怀主恩深,未忍轻远举。傥令寄边音,申报聊自许。(P71) 豪宕奔放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y,掩埋)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P72) 李东阳(1447-1516)l 论诗主张“求其浑雅正大”,强调诗歌的“格”“声”,提出“轶宋窥唐”的复古主张。l 对“台阁体”既有因袭,又有变革。为前七子复古理论的张扬奠定了基础。l 既有雍容典雅的诗歌,也有风格苍健、真情流露之作。 幽怀(其四) 懒携竹杖踏莓苔,寂寂残樽对雨开。开口只应心独语,闭门休问客谁来。幽居有道堪藏拙,巧宦逢时亦自才。试问白头冠盖地,几人相见绝嫌猜? 除夕 独吟孤坐总伤神,谁伴长安守岁人?卦数已周无那(nuo2)老,年华初转又逢春。思亲泪尽空双眼,哭女声高彻四邻。还向灯前添旧草,拟从新岁乞闲身。 (P81)二 明中叶诗歌 明代中叶:正德至嘉靖初(1506-1522)嘉靖中至隆庆(1544-1571)l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又称“弘正七子”。 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诗必盛唐”),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诗作成就不高,大多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反映的生活面狭窄,陷入模拟蹈袭而不能自振。l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又称“嘉靖七子”。 强调文学的独立地位和价值;重“辞”轻“理”,重视文学本质。l 李攀龙(1514-1570) “高华矜贵,脱弃凡庸”、“有神无迹,语近情深”(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八)。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其一) 太行山色倚巑岏(cun wn 峻峭),绝顶清秋万里看。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l 王世贞(1526-1590) 王世贞是后七子中著述最丰、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的诗才力雄健、学识富赡。l 王世贞(1526-1590) 登太白楼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送妻弟魏生还里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 平安只两字,莫惜过江题。三 晚明诗歌 晚明:万历崇祯(1572-1644)u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l 针对复古派的“文学退化论”,提出发展的文学观,认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l 针对复古派形式主义的模拟论,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P223)。l 诗歌大多抒写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内容不够深厚。 袁宏道(1568-1610)l (弟小修)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叙小修诗) 袁宏道(1568-1610)l 为官苦 白羽落青松,玄霜化秋草。 燕市多冲飚,日暮红沙道。 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 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 出门逢故人,共说朱颜老。 眼蒿如帚长,闲愁堆不扫。 袁宏道(1568-1610)l 戏题斋壁 一作刀笔吏,通身埋故纸。 鞭笞惨容颜,簿领枯心髓。 奔走疲马牛,跪拜羞奴婢。 复衣炎日中,赤面霜风里。 心若捕鼠猫,身似近膻蚁。 举眼无尽欢,垂头私自鄙。 南山一顷豆,可以没馀齿。 (P224) 竟陵派:钟惺(1574-1625)、谭元春(1586-1637)l 在反拟古,提倡“性灵”方面,与公安派的主张大致相同。l 为了纠正“公安”之弊,更多的乞灵于古人,要从古人诗文中求得“性灵”,以表现作者幽僻孤峭的思想情绪(“幽情单绪,孤行静寄”)。因而把诗文创作引向一条脱离现实的狭窄道路。 宿乌龙潭 锺惺 渊静息群有,孤月无声入。 冥漠抱天光,吾见晦明一。 寒影何默然,守此如恐失。 空翠润飞潜,中宵万象湿。 损益难致思,徒然勤风日。 吁嗟灵昧前,钦哉久行立。 (P227) 复社、几社:陈子龙、夏完淳u 陈子龙(1608-1647)l 明末诗坛盟主。文学主张继承“七子”传统而有所突破,认为诗歌创作要与现实斗争相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不可偏废。l 以诗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性和鲜明的政治性。风格高迈雄浑,悲壮激昂。l “豪华雄浑,睥睨一世”(吴伟业梅村诗话) 秋日杂感(一) 陈子龙 满目山川极望哀,周原禾黍重徘徊。 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 雨夜荆榛连茂苑,夕阳麋鹿下胥台。 振衣独上要离墓,痛哭新亭一举杯。 (P233) 夏完淳(1631-1647)l 诗文俱佳。诗风激昂悲壮,慷慨淋漓,饱含爱国激情,充满战斗精神和民族正气。l “高古罕匹”(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第二节 明代散文 一、宋濂和明初散文 二、唐宋派与明代中期散文 三、公安派及晚明小品散文一、宋濂和明初散文 宋濂(1310-1381)l “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当今文章第一”(刘基)l 创作主张“文以载道”(“文外无道,道外无文”)。是明初“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l 具体创作超越自设之藩篱,较少迂腐气。 传记散文最为出色,颇有史记风采。如秦士录、王冕传、记李歌、竹溪逸民传等。 写景散文文笔简洁清秀。如环翠亭记等。 寓言散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议论文从容不迫,风致雍容。宋濂和明初散文 刘基(1311-1375)l “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l 文章体裁多样,风格古朴雄厚,以寓言散文(郁离子)最为有名。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P76)l 记叙文也颇见艺术匠心。 活水源记(P77)二、唐宋派与明代中期散文 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 唐宋派从前七子的学秦汉转为学唐宋。如王慎中学欧阳修、曾巩;唐顺之学曾巩;茅坤学八大家(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但具体创作多有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的篇章。也最为人们认可。 归有光(1506-1571)代表了唐宋派文学的最高成就。 既推崇司马迁史记,又尊尚唐宋诸家,择取学古对象上比唐宋派其他文人更宽泛。 其散文的最大长处是以情感人。如先妣事略(P98)、见村楼记、寒花葬志 (P99)、项脊轩志等。 三、公安派及晚明小品散文 贽(1527-1602)倡导“童心说”,其作品论点鲜明,立意新奇,直率辛辣,锋芒毕露。(P222) 晚明小品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 小品文特点: 体制短小精练。 体裁不拘一格。 表现手法雅致自然。 题材趋于生活化、个人化;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 内容处处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 晚明小品文成就最高的是公安派三袁和张岱(1597-1679?)。 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馀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满井游记 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洗)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袁宏道徐文长传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死。 袁宏道与沈广乘书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承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矣,而不难。唯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 袁宏道与丘长孺书 弟作(吴县)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袁宏道与沈博士书 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阎老。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十围之腰,绵于弱柳;每照须眉,辄尔自嫌;故园松菊,若复隔世。 袁宏道与龚惟长先生书 真乐有五,不可不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薰天,珠翠委地,金钱不足,继以田土,二快活也。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三快活也。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为怪,五快乐也。 张岱(1597-1679?)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 lng hun)、夜航船等著作。 张岱(1597-1679?)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友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陶庵梦忆祁止祥癖) 张岱自为墓志铭 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张岱琅嬛文集五异人传 岱尝有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家瑞阳之癖于钱,须张之癖于酒,紫渊之癖于气,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书史,其一往深情,小则成疵,大则成癖。五人者,皆无意于传,而五人之负癖若此,盖亦不得不传之者矣。 张岱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哱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处,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齰(z咬)舌死也。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 张岱闵老子茶 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汶水喜,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灯下视茶色,与磁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 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绐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ji)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 张岱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o)一小舟,拥毳(cu)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张岱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hu)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 第二节 西游记作者和版本 第三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第一节 西游记的题材演化 一、唐:玄奘取经,费时17载,取回657部经书。门徒辨机根据玄奘口述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唐代末年的笔记独异记、大唐新语等已有明显的神化倾向。 二、宋:北宋有取经传说;南宋“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孙悟空成为取经主角。 三、金元:院本和杂剧中出现西游故事。杨讷西游记杂剧。 四、明中叶:华阳洞天主人第二节 西游记作者和版本 一、西游记作者对西游故事的贡献 1、冲淡了故事的宗教色彩,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不但入世,而且入情。 2、孙悟空成为主要角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家喻户晓。 3、把“大闹天宫”置于卷首(1-7回),演绎得有声有色,中间插入唐僧身世及取经缘由(8-12),主体部分(13-100)则由40余个小故事组成,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西游记版本 1、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2、万历、崇祯年间另有三种百回本。第三节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明清:炼丹说;证道说;悟道说。 其叙以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类以为道道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 (明陈元之西游记序) 一、明清:炼丹说;证道说;悟道说。 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开头匪细。摧挫之极,心往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 (明袁于令西游记题词) 西游记一书,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所历三灾八难,无非外魔。其足以召外魔者,由于六贼;其足以制六贼者,一心而已。一切魔劫,由心生,即由心灭。此其全书之大旨也。 (晚清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 一、明清:炼丹说;证道说;悟道说。 后人有西游记者,殆华严之外篇也。盖天下无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记西游记者,传华严之心法也。(清尤侗西游真诠序) 西游记一书,仙佛同源之书也。而仙佛之道,又总不离乎一心,此心果能了悟,则万法归一,亦万法皆空,故未有悟能、悟净,而先有悟空,所谓成佛作祖,皆在乎此。此全部西游记之大旨也。(清西陵残梦道人汪澹漪评西游证道书) 二、现代:玩世主义说。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是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 西游记有一点特别长处,就是他的滑稽意味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我们可以说,西游记的神话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话。 (胡适西游记考证) 二、现代:玩世主义说。 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20世纪50-70年代:阶级斗争说。 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三种结果:胜利则如刘邦、朱元璋改姓换朝,失败时或是赤眉、黄巢式的遭受镇压剿灭,或是宋江式的招安。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结果走了招安路。 小说中的西天取经是一项光明、艰巨的事业。既然如此,参加、维护、支持这一事业的,就应当象征着正义,不管他的身份是妖魔还是神佛;而反对、阻碍和扼杀这一事业的,就代表着邪恶,也不管他的身份是妖魔还是曾经是神佛。我们不妨说西游记有双重主题。 四、80年代以来:文化说;人才说;个性说;存在本体说等。 文化说: 西游记兼容并蓄了三教思想。 取经四人代表四种人:孙悟空象征我们民族的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唐僧体现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志行修谨,对现实缺乏应对能力,猪八戒贪图安逸、眼光如豆,反映农民的保守心理,沙和尚勤恳依顺,折射中国人民朴实善良的性格。 四、80年代以来:文化说;人才说;个性说;存在本体说等。 存在本体说: 大闹天宫阶段(1-7),旨在追求反抗与叛逆,追求绝对自由。 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8-12),反思阶段,时间漫长。 西天取经阶段(13-100),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实践人生道义。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一、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 二、充满神奇幻想和童趣的故事情节 三、时空交融、环环相扣的历程 四、融人性、神性、兽性于一体的人魔群像 五、亦韵亦散、亦文亦白、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人的神魔化 1、时空环境神魔化:四大部洲、三界、斗兜宫、雷音寺等。 2、人物智能神魔化:各种法宝和法术。 3、故事情节神魔化:曲折离奇的降妖伏魔故事 神魔的人化 各类神魔只不过是戴上了不同的面具,其本质仍然反映了人类社会等级秩序、人间关系与意识形态。 1、人的生活习惯与语言衣着。 2、人的尊卑秩序与各类人等之间的亲属敌对关系。 3、人的世俗观念与人性的种种弱点:猪八戒贪财好色;孙悟空好名,喜听奉承话;唐僧贪生怕死,软弱无能,偏听偏信,敌友不分等。 孙悟空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l 形象特点:本领和品格都超凡入胜 1、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 2、藐视皇权,反抗性极强; 3、乐观、无畏、勇于斗争; 4、善恶是非十分鲜明; l 社会意义:折射出明代的社会思潮、时代精神 1、与封建等级观念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 2、要求自由反抗,无拘无束、对人才的尊重,强调个人价值等思想。06金瓶梅 第一节 金瓶梅的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金瓶梅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节 金瓶梅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古典小说中最复杂、最混乱。 兰陵笑笑生: 1、“嘉靖间大名士”、“绍兴老儒”、“金吾戚里”、“某孝廉”、“凤洲(王世贞)门人” 2、李开先、王世贞、李贽、贾三近、屠隆、丁耀亢、李渔、冯梦龙、刘守一等。 3、个人创作还是集体创作?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大名士还是下层文人? 二、版本 (一)词话本 1931年冬在太原发现,书名新刻金瓶梅词话,故名“词话本”;又因有万历丁巳东吴弄珠客的序,故又称“万历本”。是现存版本中最早的一部,分篇十卷百回。第一回是景阳岗武松打虎,回目的字句参差不齐,对仗也不工整,而且夹杂有大量的方言土语,诗词曲等韵文也较多。这本书较受中国学者的重视,大陆、日本、香港都曾影印出版过。 二、版本 (二)崇祯本 全名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现存早期的这个本子约十五部,插图二百幅。较受外国学者的重视。这一版本的插图上有天启崇祯年间新安(今安徽歙县)的木刻名手的姓名。而且从避讳上看,它避崇祯皇帝朱由检讳,但对外族直称“虏”、“夷狄”、“夷虏”,可以断定是清以前刻本,因而定名为“崇祯本”。 二、版本 (二)崇祯本 这个本子的主要特点是改以西门庆作小说的开始,首回即说“西门将热结十兄弟”。回目的对仗也改为工整,又无欣欣子的序。内容上来说,方言土语删去较多,文词也比较修饰。学者认为这个版本的金瓶梅少了说唱技艺的意味而多了小说性,所以也有人称为“说散本”,和“词话本”相对。 二、版本 (三)张竹坡本 又称为“第一奇书本”,在清代有十六种不同的刻本,全名是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自康熙以来,这一版本最为流行。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江苏徐州人。廿六岁时完成这部书的评点。这个版本最重要的特征是书的扉页正中大都刻有“第一奇书”四字,故又名“第一奇书本”。张氏据“崇祯本”评改。第二节 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10,序曲,主要人物全部登场。 11-12,写潘金莲与西门庆及其妻妾间的矛盾:孙雪娥、李桂姐、西门庆(西门庆在外嫖宿,潘在家私通琴童)。 13-21,李瓶儿故事。 22-26,宋蕙莲故事。 27-32,西门庆得官得子,家庭走向鼎盛。 33-37,王六二故事。 38-41,潘金莲与李瓶儿的斗争。 42-57,表现社会。 58-67,潘金莲与李瓶儿的进一步斗争。 68-79,李瓶儿、西门庆先后去世。 80-100,西门家族星流云散。 一、小说全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众生相,由最高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中层的地方官僚、浮浪子弟,到下层的婢妾奴才、妓女帮闲、地痞流氓等,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小说中。 二、集中描写西门庆一家的兴衰,以反映社会上,人性上的种种丑恶,既有代表性,又写得深入,这是金瓶梅最成功的地方。 性描写: 占全文字数约2%,因此作者不是为性而写性。 从表现内容言,性本来就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表现手法言,性描写本身就是叙事模式。 从故事情节言,性描写是叙事推动力。 从塑造人物言,性描写反映了西门庆、潘金莲等的人物性格。 从哲理意味言,揭示人性之恶与生命之恶。第三节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一、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 写陈三、翁八之恶,衬起苗青;写苗青之恶,又衬起西门庆也。然则王六儿、夏提刑等,无非衬西门庆也。西门庆之恶,十分满足,则蔡太师之恶,不言而喻矣。 二、讽刺的手法。 如用名字的谐音去点出人物的特征:贾仁清(假人情)、游守(游手)、郝贤(好闲)、吴典恩(无点恩)等。 还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月日课件教学课件
- 娱乐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 年后安全培训新闻稿课件
- 威尼斯介绍课件
- 绩效管理实务 习题及答案 4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 装卸工劳务合同模板8篇
- 幼儿园修剪花草树木协议书6篇
- 平面的法向量方向课件
-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课件
- 姓氏歌阅读提示课件
- 2025年全国青少年全国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云南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4的分解与组合》课件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UPS电池更换方案
-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信息问答
- 处理补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事务工作指南
- 金属、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共8页)
- 公路损坏分类及识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