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三课时)学习目标: 1、引领学生学会翻译诗歌。 2、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3、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学习重点、难点: 寻找并学会运用读懂诗歌的方法,进行能力迁移训练。学习思路: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 “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了解诗歌特点,细致“翻译”诗歌。一、明确诗歌特点。1、诗歌分类:主要包括诗、词、曲。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古代诗歌语言特点:(1)语言障碍汉语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 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 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 如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平时只见“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2)语法障碍诗歌变形特征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古诗词受字数限制,不得不力求简洁,该省则省。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突破常规句法,或改变词性,或改变语序。 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名词并列成句);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语序倒置, 应为:鹦鹉啄香稻馀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性改变。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了古诗语言特征,即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3)用典障碍 用典的好处: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使诗中的形象负载丰厚凝重的文化内蕴,增加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例如: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注释: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黄庭经,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二、明确如何才算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浅层“翻译”练习。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翻译小贴士: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4、再试牛刀。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三、反复训练:对译诗句,展开想象,描绘意境,品味情感。1、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2、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3、渡江(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第二课时学习内容:领会诗歌深层意思方法联系信息学习过程:方法1:研读题目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1)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 征人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孤雁 西塞山怀古从军行春夜喜雨卜算子咏梅 (2)思考题目的作用: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3)练习1: 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练习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通过题目可知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方法2:知人论世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1)了解下列几个诗人的流派及其主要风格特点。知人:李白:豪放飘逸。(愤世嫉俗)杜甫: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半官半隐) 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仕途坎坷而旷达)李清照:婉约。(闲适与愁苦) 辛弃疾:豪放。(爱国,壮志难酬)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2)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例: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 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 世。(3)练习: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补充诗歌: 春日即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方法3:细读注释(1)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要坚信: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理解暗示。(古诗词中的注释往往包含了这些方面的信息: 一是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二是诗词中比较难于理解的字词; 三是作者写作此诗(词)时的心境。)(2)练习: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方法:4:借助典故(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廉颇典故”有何作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练习: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第三课时学习目标:领会诗歌深层意思的方法揣摩语言学习过程:方法1:品味意象(1)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解读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诗歌的意象也就是指诗歌的景物形象,涵盖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了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色彩描写等。景象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物,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之为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读懂诗歌情感的时候,必须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要注意分析诗歌写了什么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描写用语及其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等方面。(3)你知道这些意象的含义吗? 杜鹃表达难以抚平的思归的愁绪 芳草表达思念与惜别伤离之情雁寄寓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亲人音信的盼望。秋常用来表现肃杀、衰败、凄凉的情调。竹象征正直、气节、积极向上,“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柳表达绵绵难尽的别离之情。(4)“意象”解诗:练习1: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练习2: 汴河曲 (唐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方法2:提取感情词句(1)再读雨霖铃:雨霖铃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关键句?从哪些词中也可看出作者的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 议论抒情句。 “寒、无语、伤、残”等(关键的议论抒情句多直抒胸臆,更明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词语就是关键词语。)(2)关注“诗眼”:秋夜 朱淑真(南宋)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凉”字。“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3)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 点明题旨,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例1: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写哀情,写思归之情。例2、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交情的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练习: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补充: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1.抓显情语2.悟隐情语3.析景语分析诗歌的意象。诗歌用形象说话,一般不是直白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于意象(形象)抒情言志。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有:梅花、松、莲、竹、菊花、芳草、寒蝉、月亮、鸿雁、鹧鸪、杜鹃写羁旅离愁,常用折柳、阳关、长亭、短亭、烟波、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鹧鸪、浮云等意象;写相思怀远,常用登楼、凭栏、登高、捣衣、寒砧、流萤、悲秋、鸳鸯等意象;写边关战乱,常用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黑河、玉关、金河等意象。把握这些常见意象的内涵,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是意象选择在先,而意境是全诗创作完成之后呈现的整体内涵,即起点是意象,终点在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贺铸青玉案的最后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烟草”、“风絮”、“梅雨”这三个具有江南特征的自然意象,组成意象结构,且兼作比喻,画出江南暮春迷蒙、灰暗的景色,融情于景,把无处不在,纷繁杂乱,难以穷尽,不可捉摸的愁情,表现得多么形象生动,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因此而博得“贺梅子”的雅号。概括意境特点的常用词语:雄浑苍茫、孤寂、闲适、雄阔、悲壮 、凄迷幽远、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等。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涉及宋谢枋得的武夷山中的阅读鉴赏,命题者对“陌生”的作者注为:“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Section B(含答案解析)
- 小班田径课题题目及答案
- 消极社会现象题目及答案
- 2025网约车司机劳动合同书模板范本
- 现代生产管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投资连结保险合同产生的资产知识点
- 2025合同管理台账模板
- 2025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银行贷款业务合同
- 2025年有色金属分选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考试600题(附答案)
-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课件】开启科学探索之旅(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监察工作规范管理办法
- DBJ08-232-98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 2024年SHEIN全球化布局与招商政策报告
- 2024-2025银行信贷员培训计划
- 保密培训课件 银行
- 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内嵌视频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意大利足协协议书
- 以物抵债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