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doc_第1页
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doc_第2页
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doc_第3页
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doc_第4页
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点点对婚礼跟拍的心得有人问我,如何提高婚礼跟拍的技术。其实,我拍的婚礼也很少。并没有什么有力的发言权。但既然要我谈谈,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仅有的想法,谈不上经验。一,首先拥有正确的对照片的审美观。只有在清楚知道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的,什么样的是普通的,什么样的是搓的照片,才能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熟练掌握,最好是精通所有的摄影基本功。什么是测光?什么是亚当斯?什么是对焦?对焦的原理是什么?太多太多了。有人说婚礼跟拍不用闪光灯,除非很暗。真的很遗憾,说这话的人连门都没入。就对于闪灯的使用而言,白天的难度远远大于黑夜和弱光。并且,闪灯的使用是越少灯越难,而不是越多越难。最简单的闪灯原理:光圈控制主体亮度,快门控制背景。我不觉得有几个所谓的婚礼摄影师能懂。三,模仿不是坏事,但尽量不要只追求模仿新奇的视角,从最平庸的做起。任何经典的照片,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主体(模特)的经典瞬间外,其他的构成部分被今天的人看来就是无数完美基本功的集合。所以,经典渐渐被人模仿成了平庸。但平庸的经典之所以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考研。所以,不要轻易跟风地模仿张哥,李哥,赵哥的新颖视角。你真的认真他们能超越经典?四,熟悉新人情感的爆发点。要让一张照片活起来,最主要的是主体。婚礼跟拍的主体是人,人的亮点在于情感。只要抓住人类情感的爆发点,那就会成为感人的片子。五,选片。你可能拍了六百次快门,但里面真正有意义的照片能有多少?我是新人的话,我绝对不要看你那么多片子。你只要每场婚礼挑十张给我看。十张能打动我,印象深刻的,就可以了。所以,请在每场婚礼后,就选十张留底,或者打印出来。如果一开始困难,那就先选三张,后来渐渐加到十张。六,练习。很遗憾,国内的婚礼跟拍以摆拍为主,还有那些笑死人的妆面。那好,就以天朝的标准来练习。天朝婚礼,一个是摆拍,一个是抓拍。摆拍,你就经常以周围的人为练习对象,去旅游甚至只是一同出门闲逛。其实,摆拍的好坏在于你是否能发现独特的拍摄视角和取景视角。很多人觉得平淡无奇的地方,你能发现它的美,你的摆拍就是成功。至于抓拍,那就是多扫街,多了解人的爆发点,要有预知和预判。七,多发照片讨骂。国内以蜂鸟无忌论坛最为有名。你每次挑出的照片,后期完后发到这两论坛上。先自己说好在哪里,问题又在哪里。看看大家的意见。当然,菜鸟很多,喜欢胡扯的人也很多。但十句屁话中有一句是有用的,我个人觉得就算是值回票价了。八,多看书。不管你认不认同高手在民间这句话,我认为多看书多学习总是有用的。出书的人大多数都不会比你身边的大师差多少,所以与其到处拜师不如多看书。希望上述心得对提问的人有用,同时也警示自己,不停提高。两天没看,刚才大致看了下各位的回帖我想了一想该怎么严谨一点的回帖首先我要承认自己回答的的确不严谨,举的例子也不妥当,不过这个法则的确是有应用前提的,楼下几位说我错的人(注:不是指以上引用的三位),基本上以书为 定则,没有去想为什么,至少是没有一个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可见要么是不懂原理,要么是心态不属于真正向新手分享心得的态度,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做 高深状也不需要搬书的由于闪光持续时间只有极短一瞬间,在闪光同步速度以内,不管快门快还是慢感光器都会接收到所有进入画面的闪光功率(前提为其它参数不变),所以快门速度变 化不会影响感光器接收闪光光线的强度,但是光圈变化则会影响感光器接收闪光光线的强度,因为光圈变大变小对进入画面的闪光光线的阻挡程度不一样,这是为什 么改变光圈会影响闪光效果改变快门不会影响闪光效果的原因原理很简单,不用做高深状了为什么说这个原理是有应用前提的呢?实际影响整体曝光效果的是4个值,光圈、快门、ISO、到达画面内前景与背景的闪光光线强度(由到达画面内前景与背 景的实际闪光功率决定),其中只有快门值的变化(在同步速度以内变化)是不影响感光器接收闪光光线强度的,其它三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感光器接收到的闪光 光线强度,也就是这个法则需要应用于ISO与闪光功率两个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这个原理其实是胶片时代传下来的,胶片时代拍照片有个特点,ISO不能轻易变,要改ISO只能换胶卷了,不可能拍一张想换个ISO就换个胶卷,调节快门只 影响感光器(也就是胶片)对环境光的接受,不影响感光器对闪光光线的接受,调节光圈则是同时影响感光器对两类光线的接受,这样就形成了光圈影响前景快门影 响背景的概念实际这种说法还是有问题的,事实上调节光圈同样会影响背景(除非感光器受光极弱,弱到光圈开到最大也仍然无法让感光器有效的感受到背景的环境光,且这还是 ISO固定的前提下),因为调节光圈跟调节快门一样会影响感光器对环境光的接收也就是会影响到背景曝光效果(指仅调节一项参数,其它参数不变)如果ISO与闪光功率(指实际进入画面的闪光功率)都不变,那么改变光圈的同时改变快门(比如光圈缩小两档同时快门降低两档),可以做到背景不变前景变化数码时代ISO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随意改变的,数码时代的ISO是什么概念呢,可以理解为感光器的工作功率,可以把数码时代的感光器类比为雷达,提高 ISO类似于提高雷达的工作功率,工作功率变化,感光器受光能力变化,对环境光与闪光光线的接收能力都同时变化了(但是提升功率后发热变大,所以高ISO 下的噪点也就自然变大了),所以调节ISO在闪光情况下跟调节光圈一样会既影响感光器对环境光的接收又影响感光器对闪光光线的接收顺便提一句,我们看到的闪光灯闪光指数都是以ISO100为基础标示的改变闪光灯功率主要影响前景,对远处背景的曝光影响程度较小,但是由于婚礼拍摄有很多时候拍摄空间不会特别空旷,即便是在酒店大堂里或者教堂里,高ISO下提升闪光功率也会很容易影响到这些场景中相对远处的背景,如果是在居民房间、宾馆房间、化妆间等处所,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实际能够控制前景闪光效果的因素有三项,光圈、ISO、闪光功率;能够控制整体曝光效果的因素是4项,快门、光圈、ISO、闪光功率;不是特别开阔的空间里,高ISO下调节闪光功率也能影响相对远景的曝光效果换个方式讲其它因素不变,改变光圈或改变ISO会既影响前景闪光与非闪光效果又影响远景环境曝光效果,改变快门只影响前景非闪光效果与远景环境曝光效果,改变闪光功率只影响前景闪光效果(但在高ISO、非特别大空间情况下改变闪光功率也可以影响相对远景环境的曝光效果)光圈同时影响景深、快门同时影响虚实、ISO同时影响噪点,按现有高性能相机的能力而言,高感能力都不错,而且在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一般也不需要使用特别 高的ISO,所以噪点差异关系不太大,通过调节ISO来调节闪光情况下的前后景光比可以同时让景深与虚实更好的处于掌控之内,所以我认为更应该提倡使用同 时调节ISO与闪光功率的方法来控制前面有位色友认为“前提”是众所周知的、不用讲的,这个话放在胶片时代没有问题,因为胶片时代ISO不能随便改变,甚至早期连TTL闪光灯也没有,但是放 在数码时代是有问题的,现在的数码机不仅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随意调节ISO,而且A、S、M档都有“AUTO ISO ”档,闪光功率调节也大多使用TTL,不讲前提,甚至连原理的具体内容也不讲,新手看了很容易会一头雾水,因为很容易会跟实践效果对不上或在实践中出问题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整体环境光不是极弱只是较弱,根据楼主的那句话“快门控制背景”,为了背景更亮一些而大幅度降 低快门,那么再加上闪光灯的效果,很有可能拍出重影的效果原因是环境光不是极弱的情况下,人物微动也会被慢速快门记录下来形成虚影,再加上被闪光固化 住的影像,就会形成重影的照片又或者,我们看“光圈控制前景”这句话,如果改变光圈的同时ISO也变动了(这是很常见的,或者是使用者手动改变,或者是相机AUTO档自动改变),那么前景效果就跟单纯的改变光圈得到的效果会有所不同另外,国内婚礼跟拍用多灯的确非常少,多灯拍摄的特点就是严格控制下的摆拍,否则多灯的打光效果就不对了,在婚拍中不可能做到大量使用,少量应用可以,单灯离机闪也用的少,因为空间与时间都会有限制,用的最多的是无灯拍摄与单灯机顶拍摄隔壁商业、人像论坛有海内外婚拍的高端职业人士,看看他们在婚拍中怎么用灯的,人家七八千美元一场的档次也就夫妻档两个人而已,使用离机闪、多灯的场景基 本上是出外景,大量使用高ISO,而且老外的婚拍与国内的婚纱照更接近,国内的婚礼跟拍跟婚纱照还是区别很大的,我实际接触到的水平比较有特色的收费比较 高的几位婚礼摄影师基本上只用单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