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脊柱与脊髓MRI诊断.pptx_第1页
课件:脊柱与脊髓MRI诊断.pptx_第2页
课件:脊柱与脊髓MRI诊断.pptx_第3页
课件:脊柱与脊髓MRI诊断.pptx_第4页
课件:脊柱与脊髓MRI诊断.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和脊髓病变的MRI诊断,学习要点,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熟悉椎管内解剖和椎管造影、CT和MRI的检查技术及正常表现 掌握脊柱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掌握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掌握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脊髓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6. 熟悉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学习难点,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外伤、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脊柱spine,4,2004年11月,一.脊柱影像检查方法及正常解剖,X线平片 脊髓造影 CT MRI,正常X线表现(脊柱平片),正位 侧位 斜位,异常X线表现 (脊椎),曲度变化 破坏 边缘增生硬化 良性病变,脊柱结核 边缘无硬化 恶性病变,转移瘤 骨质增生 形态变化:侧弯或后突畸形、骨性强直、椎管和椎间孔扩大、椎体楔变 椎间隙变化:增宽、狭窄,异常X线表现(脊髓造影),对比剂梗阻 梗阻面形态 脊髓变化 蛛网膜下腔 椎管大小,正常CT表现(脊椎),椎弓根层面 各段椎管前后径不同,平均为1617mm,下限11.5mm;横径2024mm,下限16mm 椎间孔层面 椎间孔、硬膜囊、脊髓 神经根鞘位于侧隐窝内,其前后径不小于5mm 椎间盘层面 椎间盘 黄韧带 24mm,超过5mm为肥厚 椎小关节,CT,10,2004年11月,正常脊柱CT(图),异常CT表现(脊椎),椎体及附件:骨破坏、骨折、脱位 椎管 扩大:占位 狭窄:骨性、纤维性 椎间盘:膨出、脱出、髓核游离 脊髓,正常颈椎,T2WI,T1WI,3,13,2004年11月,正常腰椎MR,T2,T1,T2,17,2004年11月,脊椎正常MRI(图),T2WI,T1WI,T1WI,T1WI,胸椎,4,22,2004年11月,26,2004年11月,腰脊神经MRI PROSET,二.脊柱病变,退变及相关病变 感染、肿瘤及骨折 椎间盘 脊椎感染 椎间小关节 化脓性感染 后纵韧带和黄韧带 结核 椎管狭窄 肿瘤 骨折,三.脊柱退变的MRI检查,脊柱推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优选,X线,CT,MRI,显示骨质方面有优势,椎间盘,显示,脊髓,韧带,膨出-椎间盘均匀地超出椎体。 突出-椎间盘突出于椎体后缘呈软组织密度影,可见钙化,硬膜囊及其外的脂肪受压、变形,椎间盘退变 MR 椎间盘信号减低 较均匀超过椎 体边缘(膨出) 钙化、气体 (T1WI、T2WI LS) 硬膜囊受压 椎管狭窄 椎间隙变窄,脊柱退变(椎间盘),脊柱退变(椎间盘),椎间盘突出 MR 间盘局限性超过椎体 边缘 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 狭颈与未突出部分相连 或游离 长T1信号中等长T2 钙化、气体低信号 硬膜囊受压 椎管狭窄 椎间隙变窄,脊柱退变(椎间盘),椎间盘突出 MR 间盘局限性超过椎体 边缘 圆形、类圆形、不规则 狭颈与未突出部分相连 或游离 长T1信号中等长T2 钙化、气体低信号 硬膜囊受压 椎管狭窄 椎间隙变窄,脊柱退变(椎体),椎体 MR 边缘增生,后缘 增生可压迫硬 膜囊和神经根 休莫结节 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五.脊柱退变(椎体),椎体 MR 边缘增生,后缘 增生可压迫硬 膜囊和神经根 休莫结节 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脊柱退变(小关节),椎间小关节 CT MR 边缘增生肥大 关节囊内气体 压迫硬膜囊 椎管狭窄(三叶状) 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 脊椎滑脱,脊柱退变(韧带),韧带(后纵韧带) CT 肥厚骨化 椎管狭窄 膜囊受压 MR 肥厚骨化(低信号) 椎管狭窄 膜囊受压,脊柱退变(韧带),韧带(黄韧带) CT 肥厚骨化 椎管狭窄 膜囊受压 MR 肥厚骨化 低信号 椎管狭窄 膜囊受压,四.脊柱肿瘤MRI检查,骨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0.4% 脊椎肿瘤占骨肿瘤10%以下,概述:,脊椎常见良性肿瘤:血管瘤,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骨软骨瘤。 脊椎常见恶性肿瘤:脊索瘤,转移瘤,骨髓瘤。 脊椎常见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脊椎肿瘤发生部位,胸椎 40.2% 骶椎 30,5% 腰椎 22.0% 颈椎 7.3%,脊椎肿瘤的临床症状,腰,背痛,尤以夜间,休息时。 神经,脊髓压迫症状. 下肢乏力,放射性疼痛. 脏器功能障碍(膀胱,胃肠道).,(一).脊椎血管瘤:,发病率 临床 0.6%1% 尸解 10% 部位 头颅,脊椎占50% 90%脊椎血管瘤 位于胸腰椎。,病理学:,病理学:骨血管瘤由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静脉窦组成。 组织学:血管瘤的血窦大小不一,周围为水肿区及胶冻样脂肪性骨髓.病变处骨小梁吸收,残存小梁代偿性增厚,病灶内有血栓形成。,X线表现:,椎体横行骨小梁吸收,纵行骨小梁增厚.呈栅栏状,蜂窝状,皂泡状。,MRI表现:,病灶T1w,T2w呈斑点或条状高信号或等信号,增粗的骨小梁T1w,T2w均呈低信号。,低信号为粗大骨小梁,影像学表现与血管瘤进展的关系:,无临床症状,椎体外形正常,病灶基质为脂肪性影像特征的血管瘤通常为非侵袭性,进展慢,无需治疗。 有临床症状,椎体膨胀或压缩,病灶基质为软组织影像特征的血管瘤通常为侵袭性,则需要治疗。,血管瘤 女16,( 二)、 骨髓瘤,骨髓瘤 myeloma 年龄:多见于成年男性 病理:为骨髓浆细胞肿瘤性增殖 部位:扁骨,如颅骨、肋骨、脊柱、骨盆等 数目:多发,单发者少见,临床症状:,疼痛持续性疼痛、放射性疼痛。 软组织肿块易见于浅表部位的骨骼:肋骨、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等。,( 二)、 骨髓瘤,X线表现 典型表现:多骨、多发的小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无硬化 无骨质增生和骨膜增生 单个病灶较大者其中可有残留的皂泡状骨嵴,骨皮质变薄呈膨胀性生长 少数不典型者仅表现为骨质疏松,骨 髓 瘤,骨 髓 瘤,骨 髓 瘤(F-16岁,腰背部偶尔疼痛四月余),骨髓瘤的MRI表现,MR表现 多为弥漫性脊椎发病 较均匀累及椎体及附件 脊椎内病灶 多发小斑点状(椒盐征) 结节病灶 大小不一或均匀 全椎体信号异常 信号不特异 其他同转移瘤,异常MRI (脊椎),部位 脊椎 椎管内病变 椎间盘病变,病变性质 炎症 肿瘤 外伤 退变 血管性病变,五.脊柱病变(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五.脊柱病变 (骨髓瘤),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向转移瘤。,(三)、转移性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 metastatic tumor of bone 年龄:中老年 病理:各部位原发肿瘤细胞经血行转移 部位:脊柱、肋骨、骨盆、颅骨、长骨等 临床表现: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截瘫等 化验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X线分型: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原发病灶成人依次为:乳腺,前列腺,肺和甲状腺肿瘤。儿童见于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MR表现 多脊椎发病 易累及椎体后部,常同时侵犯相邻椎弓根 椎体内病灶 单发病灶 圆形、卵圆形或累及椎体大部 边界清晰或略模糊 多发结节病灶 之间为残留正常骨髓信号 边界清晰 全椎体信号异常 信号不特异,转移瘤,MR表现 椎体边缘膨隆 椎体压缩 见于椎体大部或全部受累者 多中部上下缘凹陷 前后径延长 前和(或)后边缘隆突 附件病变 可呈现外形粗大,五.脊柱病变(转移瘤),MR表现 软组织肿块 出现率39.35% 矢状位图像:上下范围局限,以病变椎体为中心 较大软组织肿块多局限于椎体与附件交界处外侧 增强扫描 脊椎病灶和软组织肿块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T1WI T2WI T2WI FAT SAT,T2WI FAT SAT,T1WI,T1WI T2WI FAT SAT,T1WI T2WI FAT SAT SAME SLICE,T2WI FAT SAT,T1WI,T2WI FAT SAT,T1WI,T2WI FAT SAT,脊椎,转移瘤,T2WI FAT SAT,T2WI FAT SAT,T1WI T2WI FAT SAT SAME SLICE,T2WI FAT SAT,T1WI,T2WI,T1WI,T2WI FAT SAT,(四)脊索瘤:,起源:残留或异位脊索组织,属低度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多见于40-70岁。 发病部位:颅底(35%),骶尾椎(55%)和脊柱(10%)。,临床症状:,早期无症状或表现为疼痛。 颅底肿瘤有神经压迫症状。 骶尾病变向后生长出现软组织肿快;向后生长出现膀胱、直肠受压。 脊柱病变为腰背痛。,影像学表现:,病灶呈溶骨性,伴骶孔,中央管扩大。边缘较清,可有硬化,分房及钙化。向骨盆内突出软组织肿块。 其它部位的肿瘤呈单个椎体不对称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MRIT1w中等低不均信号,T2w高信号,70%分房伴包膜,与周围分界清晰。,脊索瘤 老年男性,CT横轴位,MR T2WI 矢状位 MR T1WI增强扫描,脊髓造影正位,脊索瘤,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枕骨斜坡,可累及蝶骨。 斜坡骨质破坏,伴有不规则钙化、骨化。 软组织肿快累及蝶窦、筛窦或突向咽喉。 压迫脑干、桥脑及导水管导致脑积水。,脊椎脊索瘤,椎体和椎弓骨破坏,伴有骨化、钙化,可侵及邻近椎体。 椎间隙狭窄或正常。 椎前软组织肿块。,其他椎体肿瘤,畸胎瘤,CT横轴位,MR T2WI矢状位,骨巨细胞瘤 男, 44,1,骨巨细胞瘤 男, 44,2,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T2WI,T1WI,巨细胞瘤F,32岁,CT 横轴位,MR T1WI 矢状位,五.脊柱结核MRI诊断,一、脊椎结核 (tuberculosis of spine),好发儿童和青年 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第二位,颈椎最少 儿童发病以胸椎最多,常累及数个椎体,成人好发于腰椎,常仅侵犯临近两个椎体 绝大部分发生在椎体,一、脊椎结核,发病隐匿,病程缓慢,全身症状可低热,食欲差和乏力 局部脊柱活动受限,颈、背、腰疼或脊椎后突畸形,脓肿及脊髓受压症状,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 (1)骨质破坏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3)后突畸形 (4)冷性脓肿 (5)死骨,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 (1)骨质破坏 主要为干酪性骨炎引起松质骨破坏,由于骨质侵蚀破坏和脊椎承重关系,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4、X线表现,依据骨质破坏 分四型: 、中心型; 、边缘型; 、韧带下型; 、附件型 。,脊椎结核受累部位示意图,中心型,边缘型,骨膜下型,脊柱结核受累部位(图),胸椎结核(图),腰椎结核(图),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 由于结核病变多开始累及椎体上下缘,易较早引起软骨板破坏而侵入椎间盘,使椎间盘变窄或消失,相邻椎体互相嵌入融合而难以分辨,脊柱结核椎间隙变窄(图),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X线: (4)冷性脓肿 脊椎结核易侵入周围软组织形成冷脓肿,颈、胸、腰脓肿形态不同 颈椎形成椎前脓肿 胸椎形成椎旁脓肿 腰椎形成腰大肌脓肿,颈前脓肿(图),腰大肌脓肿(图),脊椎后突畸形(图),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CT: 显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优于平片,特别是较隐蔽和较小的破坏 了解脓肿位置及大小,与周围血管、组织器官的关系还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一、脊椎结核,【影像学表现】 MRI : 对水和蛋白含量多少的变化非常敏感,可早期发现病灶 多平面成象有利于观察脊柱和椎间盘细微的病理变化、病变范围及椎管侵犯情况,颈椎结核(图),腰大肌脓肿(图),颈前脓肿(图),腰椎结核(图),胸椎结核(图),脊椎结核(图),一、脊椎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 化脓性脊柱炎 脊柱转移瘤 椎体压缩性骨折,一、椎管内肿瘤,脊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脊髓外硬膜下肿瘤(6075%)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15%) 淋巴瘤 转移瘤,髓内,髓外硬膜内,硬膜外,室管膜瘤(ependymoma),临床与病理 约占髓内肿瘤的60%,起源于中央管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 3070岁,男略多于女,肿瘤大,影像学表现,CT: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密度更低;椎管扩大;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M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 MRI:脊髓呈梭形肿大,T1WI呈较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不均一强化,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III级),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临床与病理 占髓内肿瘤40%,76%为级,24%为级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影像学表现,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颈髓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轻 颈胸段多见,马尾和终丝少见 范围广泛,空洞少见 室管膜瘤 范围相对局限,常合并广泛空洞,神经鞘瘤(schwannoma),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9%,起自施万氏细胞 完整包膜,常与脊神经相连,易囊变,少出血、钙化 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亦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外,沿扩大的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而呈“哑铃形” 2040岁好发,无性别差异,影像学表现,CT: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间孔扩大;密度略高于脊髓;哑铃状;中度强化;CTM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移位 MRI:T1等或略高信号,T2高信号;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移位,神经鞘瘤(图),神经鞘瘤(图),神经鞘瘤(图),脊膜瘤(spinal meningioma),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5% 好发于胸段(70%),其次为颈段(20%) 肿瘤为实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有时有钙化,广基与硬脊膜相连 半数位于髓外硬脊膜内、可位于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外 3050岁好发,女性略多,影像学表现,CT:最常见于胸段蛛网膜下腔背侧;圆形或卵圆形略高密度肿块;邻近可有骨质增生;中度强化;CTM髓外硬膜下占位 MRI:T1等或略低信号,T2等或略高信号;明显均一强化,可有硬膜尾征;髓外硬膜下占位表现,脊膜瘤(图),二、脊髓外伤 (injury of spinal cord),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和横断、椎管内血肿,临床与病理,占全身损伤的0.2%0.5% 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断、椎管内血肿,影像学表现,X线:椎体及附件骨折、脱位、椎管内骨碎片 CT:骨折;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裂伤,脊髓膨大,密度不均,点状高密度 MRI: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裂伤为脊髓膨大,信号不均;显示脊髓横断的部位、形态及移位,脊髓损伤(图),脊髓挫裂伤及脊髓横断(图),三、椎管内血管畸形,临床与病理 分类: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 脊髓压迫及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X线: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CT:脊髓增粗;表面点状钙化;脊髓内或表面异常强化血管(团)影 MRI:脊髓内或脊髓表面异常流空血管(团)影;增强后点线状强化;脊髓内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