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docx_第1页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docx_第2页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docx_第3页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docx_第4页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陈士东 酉阳县天晟文化传播中心院长/s/blog_6d2c03240102dreu.html摘录:问观音因何倒坐?是众生不肯回头。雨不是为你下的,也不会为你而停。修心就在于一念之间,善恶就在于起心时分别。偷心是相同的。如果你认为死不可怕,如果你不怕死后去往地狱,那么,你绝对生不起勇猛的精进心,当然也就不会发出了真实的出离心了。心是能动的,身是被动的,不要让被动的左右能动的。何为三心?初以信心而入门,接以恒心来坚持,后以决心面对事。出离心的生发,是由观苦而生出的。信心入门,恒心坚持,决心面对困惑。“未破本参不闭关,未得正见不朝山”。“莫贪天边月,失去手中珠”。戒胜大师:“在烦恼堡垒之门前,除了拿着一根短枪等候着它外,是没有其它办法的。烦恼它紧张起来的时候,俺也会随之紧张起来,积极与之备战。烦恼它放松之时候,俺也会放松一下。”有一个对魔障勇猛无敌之心,对众生慈爱无比之心,对自己时时反省之心,就会无往而不胜!(一)我们今天讲一个新课,是一个坏分子,变成好人后的故事。这个新课,我起了个名字,就叫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各位,你们可能有所不知,这个奔公甲是何许之人?讲一个大盗,那又有何用处呢?下面请你慢慢听我讲来。首先,先说明一下,我们这里不是教你去偷盗,这个俺也不会操作。呵呵。俺所讲的,请你听仔细,是“昔日大盗”。何为“昔日”?日在山下,昔代表日落西山,是代表一日之结束,故昔与西同音。昔日便是过去, 过去是大盗, 今日他早已改了,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他是怎么改的涅?这就要提到我们神圣的祖师阿底峡了,当年,藏地出了一个无恶不作之大盗,各位,他凶恶到了什么程度涅?你们可能想不到。有一个说法说,一个孩子很调皮,根本不听话,不管他父母怎么劝,他就是一直闹。后来,他父母说,你闹吧,奔公甲来了。哇,这要命的孩子他立即不哭也不闹了,乖得象个小绵羊!你们看看,这奔公甲有多牛,绝对是史上最牛的大盗!他不仅会盗,并且还具有止哭闹的作用。呵呵。这可是真的呀,在书上记录,藏地的父母吓小孩子,就用奔公甲的名字。这奔公甲成了灰太狼了,我们小时侯,一哭闹,爸爸妈妈就说,别哭了,再哭狼来了。那么,一山更有一山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奔公甲做强盗的命运到头了,他遇到了对头,他的克星,我们的祖师阿底峡。那么阿底峡是如何将他降伏的,用的是九阳神功,还是九阴真经?我们不得而知,此处就不表了。我们单就说其入佛之因缘,及其以后之事迹。他是如何得信三宝的呢?史书上记载,这个奔公甲最初为大盗,十分之凶恶,当地之村民对其恨之入骨。一次,人们设下了一个计策,先放出风去,说某地岩石窝中有宝贝甚多,引其去取。奔公甲贪财,果然就去了,人们将其入崖所用之绳子割断,使之不能上来。此时大盗奔公甲也感觉到害怕了,他这才知道,人们是有多痛恨他!于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他自思忏悔,深感自己业障深重,一念真诚悔过。我们佛教讲,弥天大罪,挡不住一个悔字。管你千年还是万年之寒冰,太阳一出,即会融化。所以,有错不怕,就怕错了还不肯回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我们汉地的浙江省,有一个普陀山,那里边有一个奇景,就是有一个“倒坐观音”。人家那佛菩萨,都是面对你坐着,可是这位呢?他老人家是背对你坐着的。你拜你的,俺不看你。咦,这是怎么档子事呢?请看对联:问观音因何倒坐?是众生不肯回头。原来,不是菩萨颠倒,是我们把事情做反了啦。只要你肯回头,你就能得救,不得救八百年后找俺说理。那么,这个奔公甲,就这样一念至诚忏悔,他感动了我们的祖师,得到了佛力的加持。他身子就象练了绝顶的轻功似的,用踏雪无痕之步,就轻漂漂地飞出了悬崖绝壁。就如此,他对三宝产生出了信心,开始了他的朝圣之旅,找到了祖师,最终修成佛教大格西(大学问家)。我为何以奔公甲讲起呢,你们想过吗?比你们坏得多的多的人,都能成就,你们呢?有何理由修不成,你们说说看!曾经有人吓唬说,奔公甲来了,马上把一个老太婆吓死掉了。奔公甲这么坏的人,后来居然信佛,信佛后非常虔诚。浪子回头呀!你们整日和我说,师,我业障深重,我学不了佛法。那么,请问,你的业障比奔公甲如何?你再若说各种借口,你真的连大盗都不如!俺真的要鄙视你了。师的良苦用心,也不知道你们听明白没,好象都入定了似的,你们当笑话听了,可这些,字字看来皆是血,都云说者痴,谁解其中味,师是怕你们听着睡去了,就把如此血腥之事,用幽默之语气说出来,可事是真事,不可看做假呀。今天的讲完了!-(二)前面我们讲到,大盗奔公甲是阿底峡祖师引发进入佛门的。你们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这可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我们在百年之后,也将会成为历史,也许那时,有人也会怀疑,是不是以前真的有那么一个老头子,在文化群里给大家讲这些故事。你们今日怀疑古人,后人一样也可能会怀疑你的存在。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发生,把握好这当下一念吧!那么,我讲这个大盗奔公甲是历史人物,不是虚构人物,这是有依据的,在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卷二十四,内中就有“善知识奔公甲略传”。内中提到,他降生在彭裕的那个地方,由于他曾住在阁德隆村,因此一般也通称他为阁德隆巴。但是,在依止之师长上,却有很大说法之不同,一说他的根本上师是仲敦巴,还有一说他是贡巴瓦的弟子。其实,仲敦巴也好,贡巴瓦也罢,此二人都是祖师阿底峡的弟子。其实,真正的讲法是,奔公甲是祖师阿底峡引领进入佛门的,后来常随祖师的弟子贡巴瓦学习。这是因为,祖师事务繁多,一般后来许多学子,就由其亲传弟子代为教授。那么,依据我师对我口述说,奔公甲最初才见到祖师阿底峡时,祖师阿底峡就对他说,你一定有一个过人的本事。奔公甲红着脸说,觉窝杰(就是佛尊),我什么都不会。祖师大声说,不,你一定会些什么!奔公甲小声地说,我真的什么也不会。祖师说,对善知识是不应该说假话的。奔公甲无奈,只好说,我未发心向善时,曾以偷盗为生。祖师说,然也。那么,你那么会偷人家,你偷偷自己看。奔公甲脸上长满了问号,更小声地说:“ 自我如何偷?” 祖师说,你把你的那许多妄念,能偷走这才叫最大的盗!后来,奔公甲就随祖师的弟子贡巴瓦出家,一心专修佛法,他出家后法名称为楚禄嘉瓦,其义便是为戒胜。你想想,一个史上最牛的大盗,变成“戒胜”大师,即持戒十分殊胜之师,他要付出多少的决心,多大的努力!据记载,在贡巴瓦大师他所有不可思议的弟子中,为众人所称道的,有内邬苏巴、香迦玛瓦、善知识奔公甲、喀热、贡穹瓦、嘉甲日瓦等能住持圆满佛法的许多善知识。坏人也可转变成好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不变的宿命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是可以改的,就如同藏传佛教讲:“ 如若恶业不可转,有情决定不成佛”。奔公甲他自己也深有体会地说:“ 我做在家人(大盗)的时候,每日总是随身携带着如荆棘般的弓箭,腰间插着两三把锋利的刀子,可是我的敌人却多如牛毛,朋友却屈指可数。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拥有四十亩庄稼的收成,被乡邻称为“四十蝎 ”。白日在山口前当强盗,夜间到村落里做盗贼。即便是如此,却也是经常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蔽体。如今俺放下了武器,捧起了经卷和鲜花(此句是依据故事情节俺陈某人所加),结果至今却连一个敌人也不再存在。没有用多少心力,如今却丰衣足食,无须再考虑吃喝。以前俺为了糊口,如同野兽般四处寻觅食物,却不见踪迹。而今食物却主动送上口来,有吃不完的佳肴,喝不尽的甘饮。俺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啊!所以,他常常说,人现今见我,虽外貌仍是我,而内在里边却大不相同了。所谓,小人革面,君子革心。根本就没有外敌,你自心中的贪念,那才是你最大的敌人。是故,奔公甲对于以前,引他入山崖的那些村民,不仅不加以记恨,反而礼为善知识。以前阿底峡祖师曾问弟子仲敦巴:“世间上最可怕的敌人是谁?”仲敦巴回答道:“是恶友。” 人伴贤良品自高!你看,一个吓破人胆的大盗,被祖师点化学佛后,也能成为善知识。就如阿底峡祖师所指出的:“他害己身时,当观宿业所致。” 愚者总是去改变外境,而智者是不断地调伏自心。俺也常常讲,佛在金刚经中,是教我们如何调伏自心?而不是教我们如何调伏外敌!那么,奔公甲又是怎么样调伏自心的呢?就请听下一讲-(三)前面我们说到过,愚人调外境,智者调自心。这就是祖师阿底峡在其名著菩萨宝曼论中,对我们的教导。内心如果能够调柔的话,自己便不会如此苦恼,阿底峡佛尊指出:“内心若调柔,外敌不能害。” 一个人如果内心真的调伏好了,那么不论地水火风的危害,还是人及非人之违缘,都不可能伤害到你。尤其是当你具备了菩提心之后,一切外敌便都会消失了。我们还以奔公甲为例,他在家时有好多刀子,敌人但还是多得不得了;出家修学后一把刀子也没有了,可是却一个敌人也没有了。我们越去调伏外境,便越会发现这个外境不如人意;可当我们调伏了自心后,便会发觉,原来一切都可以是美好滴!就如同天下雨了,你要外出,天雨这是外境,你改变不了,雨不是为你下的,也不会为你而停。可是,就有的人,想不通这些,怨天尤人,连天都骂了,什么鬼天,害得老子走不好路!大概在他心目中,他老大,天老二。过去皇帝称天子,他们再怎么狂妄,也不敢取代天,也只能是天之子。可现如今之人呢?他们变成了天王老子。那么,假如你换一种心情,你将这雨看做是种风景,恩,这雨真好,雨中漫步,真有情趣。你看,这雨反倒成了你的装扮,由恼火变成了雅趣。修心就在于一念之间,善恶就在于起心时分别。那么,奔公甲他又是如何修心的呢?他是怎么样由一个大盗,修成受人敬爱的善知识的呢?刚晓法师没有细讲过,他只说,后来他皈依阿底峡佛尊后,精勤用功,三年没睡觉,当生就证道了,这才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这个人坏时坏到了极点,一旦转变过来,善的势力也是极强极强,会很精进。这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没睡觉这并不是具体的修行,猫头鹰它晚上也不睡觉,这与成就有啥关联呢!那么,他是怎么样修的呢?请听俺来细讲说下。他受了祖师的点化后,他就自己与自己的烦恼斗,他不去调伏别人了,他来调伏自心。例如,有一次,他在僧众当中应供,也就是僧人接受施主们的布施。祖师的徒子徒孙有很多人,大家都来接受应供,可是因为奔公甲他出家晚了些,按资排辈他只能坐在后面。那时西藏人都吃那个酥油茶,那个茶供的时候,在前面的碗上面那个就是奶,奶油而且很厚。可是到了后来,奶油越来越少了,奔公甲他坐在后面,N久N久才轮到了他。他就坐在那里用功,念诵并观想。你们不懂的人,喜爱去寺里白吃,你不知道,寺里流传一句话:“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寺里的一切饮食,那都是十方各地施主们供养来的,施者在布施时,都有心愿在里边。就如你们供养上师一颗菜,你会发心,保佑俺不生病,俺娘身体好,活到二百九。俺爹多赚钱,花也花不完。俺儿子聪明能干,将来娶个好老婆,再给俺生个好孙子。哇,一颗菜呀!它竟是如此值钱!那么,你说,它是不是“大如须弥山”呢?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就是说,你接受了这个,你吃了,你如果没证得解脱,你是偿还不起人家的呀!那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他怎么还你呢?他一个修行人,身无分文,那就只能下一生来还。等到下一生,给人家做牛做马,拉车犁地,用自己的力气去还。披毛带角还,就是变做畜生呀。只有动物,牛呀马呀,才身上披着毛,头上生着角呢!所以,许多想占寺里便宜的人,俺劝您收手吧,您老人家是吃起还不起,天下没有白吃,你想白吃那是白痴。那么,出家人他就可以了吗?他就可以大模大样的接受供养了吗?非也。他们要念经,将此功德回向,才能消化掉这食物。这些我早已在饮食法讲记中有细说,此地就不多论了。 那么,奔公甲在未轮到他受供时,他起初是坐在那用功的,但是,后来他饿了,他就生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肚子又饿,又冷,唉!轮到我的时候,那上面的恐怕油都没有了。”就这样一个贪念,生起来了。可是,他毕竟与众不同,祖师指出过,要他偷尽自己的妄想。于是,他一念觉悟生起来了,他警戒自己:“啊!奔公甲,你又来了!”你现在不是大盗奔公甲了,你现在是如法的比丘戒胜了。就这样,他狠狠地训斥自己。接着,他就把自己的那个钵(陈注:僧人吃饭的家伙),一下子盖上了盖。那个行堂打饭的跑过来说,“咦,轮到你了,把钵拿出来接呀”?他大声地说:“那个坏蛋今天已经吃过了”!你看,他就是如此对待自我滴。-(四)前面我们讲到过,奔公甲他自发心向善后,就坚定信心去修心了。我们前面也举了一个例证,说明奔公甲已确实是成为戒胜大师了。其实,修心的过程并不简单,那个孙猴子是会反复滴!这时,奔公甲就与自己做战,最终战胜自我内心中的阴暗面,我们佛法称之为无明。有人曾问我,何为无明?无明者,没有光明也。你自己心灵深处的阴暗面,那就是无明。那么,他都是怎么样做的呢?他将自己的两只手,一个比做是大盗奔公甲,一个比做是比丘戒胜。当他心中产生出不好的念头时,他就用比做戒胜的那只手,去打比做大盗奔公甲的那只手。一边打着,他一边还喃喃自语,大盗奔公甲你又来了!当他心生正念时,他就高举代表戒胜的那只手,口中说,就这样,这就对了!你们可能想,俺是善人,俺没那么多坏念头。其实,你太高估你自己了,别猪鼻子眼里插大葱,装象了你!切实的认识自我吧!佛在地藏经中指出:“南阎浮提人(陈注,即俺们这个星球),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您是几地菩萨,从哪个佛土回来执行任务的?否则,就请您认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吧。我在学法时,曾听上师讲过一个事例,师说,念一遍玛呢中,也就是念一次“嗡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中,会有六或七个妄念起伏。你们没有定境,感觉不到呀!还以为你自己的那个脆弱的心,有多么纯净呢!俺举个例子,有时,你们学佛,一打坐,或者是念经时,一静下心来,会忽然感觉自己有很多杂乱滴想法。许多人曾请教我,师,不对呀,俺平时没那多奇怪滴想法,怎么会一打坐,一学佛,就产生出这多滴想法涅?哎,好象言下之意,佛法是乱人心行滴,其实不是这样子滴,因为你平时杂念太多了,乱成了一团,你便觉不出更有一丝妄念。就如同你在一个黑染缸之中,你还能再发现一点点的黑吗?所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是,为什么你一学佛,反倒觉得妄念多了呢?这是因为,你那一瓶子脏水,去了一半,现在再加进来一半净水时,就会觉察出原来还有许多不净的水存在。也就是说,当你觉察自我存在妄念时,那不是妄念生起,而是觉知的力量。你睡了,有蚊子咬你,你也不知,不仅不知有几个蚊子在咬你,更不知他们的大小,公母情况等等。呵呵。可是等你稍一醒来,哇,不得了,尔等竟敢咬俺。一二三四,你便全看清楚了。这是觉醒的力量,可你们不知,反倒心生畏惧,不敢修学了,真是颠倒呀!戒胜大师,他曾是大盗奔公甲,他也有妄念。可是,他与你们不同的是,他不是同情妄念,也不是置若罔闻。而是积极地消除它,他会去对治。他就在墙上面,用笔画圈,他这可不是玩呀,是修心。他怎么修的呢?当他心中起了一个善念的时候,就点一个白圈,代表正念;当他心中生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时,他就去涂上一个黑点。就这样,开始的时候,屋子里面的墙上,很多都是黑点。而代表正念的白圈,那就是很少很少滴。到了后来,随着他的修心不断努力,正念越来越多,屋子里面的墙上,代表正念的白圈越来越多,而黑点却越来越少了。戒胜,他又胜利了。大盗奔公甲,他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各位,你内心中的奔公甲有吗?它有多少呢?你想要戒胜吗?-(五)昔日的大盗奔公甲,经过很多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闻名的大师了,他无愧于他的法名戒胜。即便是他成为大师后,也没有因此而放松对于戒的持守。有的人以为修密法的,都不怎么看重戒律。那么,如果你把此想法加于噶当派诸位圣贤上,那么你就是大错特错了,噶当派诸位圣贤,持戒清净的程度,恐怕超出了你的想象。祖师阿底峡及他的亲传弟子贡巴瓦,将一个闻名于藏地的大盗,打造成一个闻名于藏地的戒胜大师,他们本身持戒到何种程度,那就更不需要再复多言了。记载中提到,奔公甲在成为大师后,也没有放松对于戒律之持守,依然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例如,有一次,他知道有一位很有地位和资财的弟子要来拜见他,奔公甲就急急忙忙地整理自己住的地方,因为他住的地方有个很大的供坛(陈注:密宗修法要设坛城,也就相当于我们说的佛堂,但比我们佛堂如法些,因为有身语意所依之要求)。那你们可能认为,这是尊重客人呀,也没有什么不对的。是的,洒扫应对,这是最基本的待客必学之道。人家客人来了,你再去扫房间,弄得客人一鼻子灰,那就失了礼数了。可是,清扫房屋,这是你每日都应做的呀,在我们佛教密法中,有皈依六加行,即是皈依后有六种每日应做的事。例如,你应每日早起,先清洁坛城(佛堂),然后供香,供水等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接着讲一句,我们居士,也不能放松了自己,也应:“做一日佛子修一日法”。每日都该做的,今日又做了,这有何出奇的呢?可是,奇就奇在有的人一反常态,平时每日都不清净坛城,懒得天神护法看见你,都得躲得你远远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佛堂上的灰尘,差不多都可以种花了!可是,说家中要来个朋友,那马上扫把抹布齐动员,来个大扫除先。请问,你是为佛堂清扫呢,还是为朋友清扫呢?恐怕在您心中,佛没有您朋友重要吧!那么,奔公甲呢?他平时都是很少料理这些事情的,他非常注重修法,对于外在的事相很少管。这一点,他很象他的上师贡巴瓦,贡巴瓦号称祖师阿底峡门下大瑜迦士,他就认为,佛弟子就应日日打坐修行,去供供花,点点香,那都是外相,不重要的。就连他修法供的曼达(陈注:一种为积累福报用的供具),也都落满了灰尘。祖师阿底峡门下另外一位弟子,也是一位大居士,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你们有许多人看不起居士,以为居士就比出家人低,不能讲法,只能护法。那就是你们大错了,释迦佛时,维摩拮居士就讲法了;五祖弘忍,也是将法位传给六祖惠能时,六祖当时还是居士身;祖师阿底峡,亲传法位下来,也是由居士仲敦巴接法的。仲敦巴是祖师门下大弟子,他一生都没有出家,以居士身而住持正法。仲敦巴去看望贡巴瓦,见他还在那枯坐,旁边供的曼达上,已积满了灰尘。 仲敦巴就问, 您坐多久了?贡巴瓦不知到错了,还以为自己很对呢。哦,俺坐了几个月了。仲敦巴就呵斥贡巴瓦,您曼达都落灰尘了,也不知道净除掉。贡巴瓦说,俺不求那些了。诸位,你们当中,也有人有此妄想,不求福报了俺需要大智慧。也有许多人有此妄想,以为求福报就是贪财,想要又不敢要,心里欲求,口上还言舍。学佛的人, 就是如此不诚恳的吗? 那么,普通百姓,还敢去信从何人耶?其实,福德与财富不是一个事,福德包括财富,但并不只止是财富。我以前讲过,你听法听不懂,那是智慧不够; 可你没有时间来听法,那就不关智慧的事,那是福报不足了。佛号称两足尊,不是佛他有两条腿,你也有两条腿的。佛的两足,是福德和智慧两足尊。佛的智慧,与福德,都是满足了的。仲敦巴就呵斥贡巴瓦说,阿底峡比你怎么样?他仍日日供曼达,可你却说福报够了,不再需要了!奔公甲大概也很随他的上师,就象你们,也刻意仿效俺,有人也把字改成蓝色的了,学俺,不过,你是老虎,俺是猫。您没学好,因为您的字体比师的字还大呢!奔公甲也很象他的上师,平常也很少料理这些事情,供坛上常是落满尘埃。但是,那天一听有位有权有钱的弟子来,那天他就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大概玻璃上都落不上苍蝇,苍蝇落上去都打滑。这不反常吗?他为什么如此呢?是尊重人呀,还是尊重钱呀?他将供坛弄得干干净净之后,已是很累了,可见他老人家,哎,平日多么不注意佛堂的卫生情况!就在他休息时,坐下来,他忽然醒悟了。他想“俺平时很少做这些事情,(他老人家自己也知道呀)俺今日如此忙这些事情,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你看,孟子云:“吾一日三省吾身”。上等的智者,是时时刻刻反思自我,不是去观察别人!是为了供佛吗?那不对呀!假定是为了供佛,那俺应当天天这样做啊!而俺今日,只是因为有钱的施主来才这样做,不对,奔公甲他又出来了,俺被八风吹动了。我们讲法者,是为利人,而不是为了利财。所以,有人请我讲课,问我,师,我们给您多少钱呀?我说,你是如此看问题的吗?你是如此看我的吗?供不供养,那是你的问题,我的问题就是把课讲好。我没有想到钱,我为法而讲,不是为名闻利养而讲滴!戒胜大师,他也想通了,他越想心就越是不安,哎,道场清净了,可是这个心又不清净了。于是,他就跑到外边,抓了一把灰尘,把所有的角落都撒上灰尘,然后他才心安了。恩。这下子好了,戒胜又回来了,内心又清净了。您的心清净吗?灰尘是在外边,它还是在您的心中?-(六)奔公甲抓了灰尘,洒在屋子里,他才觉得自己内心中清净了。我们许多人就没看及此,只顾着身外面的灰尘,而忽视了心里面的灰暗。修行人就是应如此,修行是修正自我,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于是,第二日他也不想装得规规矩矩的,像个修行人的样子(虽然他平时很是用功)。我们许多人就是太佛气重了,走到哪,都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佛教人,手上带着念珠,口里诵着佛号,可是心里呢?心里却想着人我是非,争名夺利!戒胜大师他来了个吉祥卧,躺在那睡大觉,结果那位有地位的弟子来了,看到大师他在睡觉,那个大居士也并未因为他睡觉而对他轻视。有信心的人,就是有信心,你拿棒子打着他也不会走;没信心的人,很难生信心,你就是整日拿糖果哄着他,一不小心,惹他老人家一不高兴,那也是会走滴!该留的走不了,该去的留不住。那位居士说:“上师您在休息啊!”戒胜大师便说“是啊!俺这人就是这样子的,修行实在修不下去了,所以就只会睡觉!” 各位,如果你是他,你能说得出来此话吗?你可能会拼命装出一幅修行人的样子,比佛还“佛”的牛人的样子!其实呢,你不过一生,就活在一个“欺”字上罢了!自欺,欺人。如此而已,你还有何能力哉!我师常常讲,许多师长,为了打破你心中的我执,你把师看做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走马路,专门飞檐走璧,活脱脱一个妖魔鬼怪一般。可你还不许可师父打破你心中之梦想,其实呢?那不是你的师父,那只是你的梦想而已。我们看金刚经,佛祖释迦他也洗脚,也吃饭,他很正常;你要记得,是你很不正常,不要以为师父不正常。神通与神经,就差一个字,你不是神通,你是太神经了!于是,许多师长,为了打破你们心中的我执,就故意示现出一些方便,如祖师阿底峡,为试仲敦巴的信心,一日他示现坏了肚子,一日几次去厕所,可服侍他的弟子仲敦巴,一点怨言也没有,他没有想,这个上师他也坏肚子,他也是凡夫,就信心不足了。到后来,祖师甚至于往屋子里面大小便,可是,仲敦巴照样清除出去,没有怨言,就这样,快到凌晨时,一次,仲敦巴清理将出门下楼梯之际,忽证得大神通,肉眼可见大鹏鸟十八天所飞之路程那么远之景物,也就是他能看见很远很远的东西。这种加持由何而来?由对上师之无比的信心,不动摇的信心而来!戒胜大师,他不仅完全没有了炫耀心,而且还能故意示现给尊贵的弟子以无我,这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样子!以致后来,到西藏弘法的大德当巴桑结尊者闻听此事,都面向戒胜大师当年所在的地方致敬,他说:“ 这把灰尘,是西藏最大的供养”。没有比这把灰尘,再清净的清净心了。你们可能不晓得这个当巴桑结尊者是谁?这老头子出来盖什么呀?你谁呀?在藏地,有记载说,当巴桑结尊者共来中国五次,每次均化现不同,一苇度江的达摩大师,是其一位化身;我们去五台山,在金刚窟见到的那个衣冠塔,那也是他的一个化身的,那时即是佛陀波利尊者。当巴桑结尊者是西藏一派宗师,他的事迹有好多,我的一位朋友,早已由藏文将其传记译为汉文出版,大家可以去参看当巴桑结尊者传。戒胜大师能被如此之尊者赞许,可以想见,他是做得如何之好。其实,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耻近乎勇,你敢于承担错误,你就不是懦夫!我们有许多学佛人,立场不够坚定,见人家说学佛人打不坏手,骂不还口,说此为无胆之人,便不敢表明自我有胆。其实,事实果如此乎?我们的佛祖号“大雄”,你们去寺院一看,都有大雄宝殿,那就是佛祖释迦的殿。大雄者,大雄大无畏。何者无畏?不畏魔难,敢于面对生死。如此大事,他毫不畏惧,您的胆量有他大乎?!不怕死,而去与人拼命,只为一己之利,那不是勇者,那是匹夫!戒胜大师他也是人,原来还是一个大盗,可他知错能改。例如,一次接受供养,在旁边无人之时,他很想先尝尝茶的滋味如何,于是,他就用手指弄了一点放进口中。但是,不与而取,是为盗也。他忽然猛醒了,于是,以左手抓住右手,大呼有贼,等到来人询问,贼在哪?他指着自己右手说,此便是贼。各位,你们的持戒,有如是者乎?而你们动辄诽谤密法如何如何,岂不知自我口业深重乎!戒胜大师,昔日之大盗奔公甲,就是如此一个普通,而又做出不平凡的人。他每在顶礼三宝前,都会发心净观,自思他为何事礼拜也?是为自利,还是为利人?人皆不喜爱盗,可人谁能无盗于他人乎?-(七)前面我们一直在讲,大盗成为一代宗师的事迹。那么,佛指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它再小,那也是恶,我们不可因为它小,就可以去做。我的师常讲,今日你敢偷一根针,明日你就敢偷一头牛,虽然针与牛体重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偷心是相同的。所以,我昨日指出了,现在许多人忙于并乐于偷菜,虽然你认为那只是游戏,可是,你那就不叫偷吗?一个真正的盗贼,他也可以说,俺的偷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呀,您何必当真呢!我们知道,近代南山律宗第十一祖,弘一大师,他字写得很好,有人刻板,请他写模型,当他写到“杀”字时,这个字他不肯写,大师说,此字不祥,我不愿写。你们看看,大师对一个不利众生的字都不愿写,可你们呢?于戒都很自在,偷字那用起来简直是不亦乐乎!开心农场,俺看起来并不开心!此虽在题外,然涉及戒行,并与此讲盗字有关,便提及一下,是耶非耶,一切自便。我们还说戒胜大师,把他老人家放那边,让他等很久了。我们看看,戒胜大师完全将过去的大盗奔公甲打败了,他真正的调伏了自心。自从修持上后,他便一心精修祖师传下来的菩提道次第,因此在他内心中生起了真实的法味。菩提即是觉悟,菩萨便是觉者,菩萨是菩提萨朵之简称,菩提是觉悟,菩提萨朵就是觉悟了的有情,这就是菩萨。“道次第”呢?即是修道之次第,也就是修学之步骤。你们的修行,完全不上轨道,而你们都知道,如果火车脱离了轨道,那将会怎么样?道次第即是修学之轨道,首以出离心为生发,接下发大悲的菩提心,然后学习佛之正见(陈注:空性见,亦即中观正见)。此为圣道三要,圣人之道次第的三个要点也。戒胜大师,他是菩提道次第完备了的人,那么,我师常常对我讲,欲成菩萨,先学菩提;欲得菩提,先修菩提道次第。最极清净之法派噶当派,创立者为至尊阿底峡,菩提道次第也是由他传下来的,当年,藏王请问许多法要,祖师著以菩提道灯论答之,此书开创了西藏菩提道次第的先河,就是菩提道上的明灯。那么,当时,祖师著出的是印度的梵文,梵文是古印度的一种文字,如今之印度人,也没几个会认得古梵文了。古梵文,即如我国之甲骨文。那么,就由当时的大译师,文殊菩萨化身的仁钦桑布,由他将古梵文译为藏文,才得以流传藏地。戒胜大师,是随祖师的亲传弟子贡巴瓦出家的,他当然也精熟了菩提道次第。祖师的大弟子是观音化身的仲敦巴居士,仲敦巴有三个最著名的弟子,其中一个,便是博朵瓦。善知识博朵瓦曾经这样说过:“在西藏疆域中,奔公甲的内心是生起了真实死无常观念的人。”这也就是说,戒胜大师他真正的生起了出离心,因为依祖师之教导,出离心便由观生死无常而生起。如果你认为死不可怕,如果你不怕死后去往地狱,那么,你绝对生不起勇猛的精进心,当然也就不会发出了真实的出离心了。出离心,是心出离,这点要记事住。许多人一听出离心,好家伙,立马跑去当出家人去了。出离心是心出离,不是要你身出离,你剃了头,头光光了,头上是一尘不染,可是你内心中,却是积满了灰尘,心没有出离,那不是换汤不换药吗!各位,心是能动的,身是被动的,不要让被动的左右能动的,一起祈求我们心如法吧!-(八)我们说戒胜大师真实的生发了出离心,这当然得有证据和举出事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戒胜大师是如何做的。据说他将要出家之前,为了观察以后能不能忍受恶劣之苦境,他特意去到最险恶的盘肠谷那里睡了一夜。你们看,噶当派的十种至宝中强调,要事前无拖累,事后无愧悔。你们呢?盲盲目目就做出一个惊天的决定,而是凭着头脑一热就去为,却是“修前有拖累,修后有愧悔”。我们看戒胜大师,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不是在打无把握的仗。人欲出家苦修,就要能受得了苦,不要雄心勃勃的去出家,而受不了苦灰心丧气再回家!我们居士亦如此,不要学前说什么苦俺都能受,而学后一点苦也不要受!去学佛,是要明白,这是重任,不是享受。儒家的孟子也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而您呢?您是又要大志,又想不劳做一点,心极舒坦,衣食还无忧。你这哪是学佛呀?佛学您吧!如果学佛,佛是王子出身,而抛弃荣华富贵,你这想过吗?各位,您心里真的做好学佛的准备了吗?戒胜大师,他就做好准备了,他去最险恶的盘肠谷那里睡了一夜,这就是预演。啥子叫“盘肠谷”?盘者,回旋也;肠者,如肠之弯曲细窄。一个人,到又细又弯曲的山中,住了一夜,这种寂寞,这种恐惧,您可曾体验过?叫你们来见师,一个人都不敢上路,您不觉得你太牛了吗!你不要说,戒胜大师这是无聊的事。如果你有此想,那你才是无聊至极呢!做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能整日与人聊天吗?会身处繁闹中吗?出家就是选择了寂寞的旅程,你没有如此的心理准备,你不觉得你很无聊吗!独处,你能行吗?我曾试过,一个人在封闭的屋中,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通电话,与外界隔绝一切信息。就是自己,也不许哼歌,只能看佛经,如此一周,我试过。欲得非常之力,得付非常之功。您啥子都不做,经也不看,佛也不修,水也不供,师也不拜。您就梦想,有一日您醒来,一去照镜子,哦,俺怎么成佛了涅?!您就做这春秋美梦吧您!戒胜大师他体验过了,他觉得能行。于是他舍弃了一切而行乞,各位,一个大盗,你让他去行乞,你说这不是很有决心的吗!你们可能说,傻子,干吗去行乞呀?各位,您不知道吧?释迦佛就干这事,他老人家也曾是丐帮的。您不信?好,请打开金刚经第一页,“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好了,俺就不卖弄背诵佛经的才华了。这一段,你们都明白吧?俺就不多讲了。其实,出家人就是乞士,何谓乞士?乞士者,比丘也。所谓比丘是出家人,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乞士”。但是,佛教对外用了一个更华美的词,那叫“化缘”,化什么缘?您不信佛法,与佛法无缘,好勒,我乞食与你,你向我布施,这就结下了缘。你不仅修了布施,还种下了佛缘。但是,您千万不要认为这乞士不好,我们都要甘当乞士!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一切众生。上乞法于佛,以养法身慧命;下乞食于一切众生,以养色身生命。这乞士您别和俺抢,俺当定了。那么,乞士那么好当吗?你们不仅不愿乞法于佛,更不愿乞食于众生(哎,你等每日仰人鼻息,看老总面色而说话,只为那几张纸。这不是乞士吗?乞士就那么好当滴吗?戒胜大师,他当乞士后,也曾发生过许多次没有饮食的困苦生活。但他不怨天尤人,不去骂娘。他常反思自己所作的一切罪行,自作警省,誓不复作。只到最后他说:“现在经常是反思不出那些不应作的事了,这下算是戒律获得胜利了。”奔公甲被戒胜打败了。各位,你乞法于佛了吗?你愿当钱的乞士,你愿当法之乞士吗?-(九)我们说对于佛的信心,对于师的信心,这其实是不难的,一时便可生发出来。但是,难就难在于,信心的恒久保持,也就是第二个恒心,这个才是为难的。你们都有过信心,可那点热度能维持多久呢?恐怕与钱塘江大潮差不多,涨起来的快,退下去的也不慢!戒胜大师,他也产生过退心,可是,当有动摇时,应及时觉醒,这才是对的。不应一直退转下去,他在修行中,渴想往外走走的时候,也就是他坐不住了,想动摇时。但是,他走到门闩上面的时侯,这时,就需要用第三种心了。我常常讲,我们说学法,修法,“法”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左为三点水,右为去字。何为“法”?去三水也。何为三水?贪,嗔,痴。在佛教中,贪嗔痴称为三毒,是无明产生之根本。那么,如何对治这三毒呢?要靠戒,定,慧,这三无漏学的力量。那么,三无漏学讲起来似乎是很难的,可是,如果要想做到,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以前常常讲,欲去三水,应具三心。何为三心?初以信心而入门,接以恒心来坚持,后以决心面对事。你对佛法有信心了,你就入门了,华严经讲:“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如果你说信佛,而却没有信心,那叫啥子信呀?!那么,学佛不是一日之事,命存一日,就应奋斗不息,佛身尚未成功,众人应需努力!这漫长岁月,就要靠恒心来维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灵山;学佛三年,佛在没边。最后,找不到佛了!不是佛没了,是你的信心没了,没毅力坚持下去了。你们呀,多有的是“疑”,少有的是“毅”!遇事时,那就要靠决心去对治,不能人家一说佛法是不好的,就不信佛了;人家一说老师是不好的,就抛弃师尊了。对于障碍出现时,要用坚定的决心去对待,如佛所说,日可令冷,月可令热,真谛不能动摇!戒胜大师,在面临他内心的争斗时,也曾起身,欲出去当当驴友(旅友)。可是,他毕竟是有恒心的,终没有跨出正法的大门。当他走到门槛上时,他警醒了,戒胜醒了,他责备奔公甲说:“应该用绳子来把这盗贼的脚捆起来坐下。”接着,他又用自责的口吻说:“哼!你这个要成就的人想一心修法,可是不想拿出一点大力气吗?你不想与世间欲念来一下最后的决断吗?现在我既已是一个修行者了,便应当做到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小修行者。”各位,你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吗?你有没有披着羊皮,却做着狼的事业?口里总说修行,心里总想着数钱!-(十)前面我们说到过,学佛首要发出离心,而出离心的生发,是由观苦而生出的。是故,佛讲四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乃是由苦谛先讲起的。四谛第一谛,那便是苦谛。许多人不懂此中说教,以为密法便是玄奥之事,就如密宗讲坛城,他们便以为不可理解,异于显宗。其实不然,坛城有四门,就是代表由四谛进入,不论你修学何宗派之法,都得由这四谛进入。那么,坛城的中心,我们会画本尊身像,如大威德坛城,就画大威德身像。那么,一些人一看,不得了了,那个密法不能学,你看那个大威德身像,那许多手,那许多脚,大威德加上手足,共三十七个,这正是表三十七道品,是整体的佛法都集于其一身,如是而已。您不要自个把自个吓坏了,俺们可不负责药费。讲到这个恐惧心,其实人皆有之,只不过,所惧之物不同而已,俺惧怕因果,而你们惧怕没钱!戒胜大师,他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也有恐惧心。那么,他又是如何战胜恐惧心的呢?我们讲一个曾发生在其身上的故事,例如有一次,他有一朋友死了,他去送葬后了。送葬回来后,坐下来才一会儿,他便感觉内心中生起一些恐怖的心情。各位,你们不要充大胆,以为不就送葬吗,这有啥子好怕?你们可能有所不知,在西藏,过去流行的都是天葬,什么是天葬呢?就是人死后,拿去天葬台,将尸身砍碎,一块一块的,然后让秃鹰下来吃,他们认为,秃鹰不吃的,此人是个坏东西,鸟都不吃。秃鹰吃了,其身肉也就随着其上天了,故称其为天葬。你们没见过天葬的场面,见过了,十个有九个半,都得会反胃,会把你四年前吃的都吐出来。你们可能也不知道,秃鹰这东西,它死的时候,不愿死在地上,它会一直朝向太阳飞去,直到太阳将其身体融化为止。那么,这不仅是太阳将其身体融化,同时,也将它吃过的肉,一起融化了。过去,许多修行者专去这种天葬台,去那里观修无常。藏地管这个叫“尸陀林”,其实就是尸体聚积成林之意。我的一位上师,就在尸陀林苦修过八个月,每日不曾离开。我小的时候,也曾去坟墓聚居地静修,修观无常心,修消除那种恐惧心。一开始,到了晚上,我找几个小伙伴陪去,我就在坟墓旁打坐,他们在旁远远地看着,回来时,他们都不敢靠近俺,好似俺是那僵尸一般。后来,他们也不去了,就只我一个人去,呵呵,你们惧怕死人,可俺认为他活着时,比死了还可怕。你们想,你们听说过死人吃人的事吗?可我见到活人吃生命,一头头的猪,一只只的鸡,就被这活人吃了。所以,许多人不理解,以为密宗弄啥子玄虚,其实都是佛讲的。就如同那本尊头上戴的骷髅冠,人头骨的。许多人就说,杀生呀!杀你个头!不懂就闭上你的口。那是提醒你,要你时时勿忘无常,将无常挂在头上。密宗这样子做就不行,而显宗印光大师,说“要将死字挂在脑门上”。那你就能接受,你这不是愚痴吗!我们把线拉回来,这风筝飞得太高了。单说戒胜大师,他在送葬完毕回来后,他内心的恐惧感就不自然的生起来了,一静时就想起那事。那么,他被恐惧击倒了吗?不!他当即高高举起火把来,(火能带来光亮,也能壮一下胆,俺当年火柴都没用,嘻嘻)他大声说道:“哼!戒胜你会怕谁呀!根本没有什么,恐惧在哪里(陈注:空性的)?让奔公甲远去吧!”就是这样,许多时候,不是鬼吓人,而是人吓人,自己吓自己。戒胜大师就这样,一次次地与其内心中那个奔公甲斗争,而每次都是戒胜。是故,戒胜大师他常这样说:“俺是无敌的戒胜,你这鬼鬼祟祟的才是奔公甲。对俺比丘戒胜来说,永远是奔公甲难以匹敌的大对手。”他还很自恋,说完后还不忘抹抹他的下颔,一个很酷的表情。各位,要知道,因果大魔才是最恐惧的,人人都会死,死尸并没什么可怕!关键是,不知死了之后,要去哪里,是随愿去净土,还是随业去地狱,那才是最可怕滴!-(十一)我们前面讲到了,其实恐惧心人皆有之,但是,所恐惧之对象是有所不同的,还有如何面对这份恐惧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知道,在过去,阿底峡祖师创立的噶当派,那是西藏最早的一个教派,也是第一大派。但是,后来却反倒不如其它派那么大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当年,元朝还未成事时,蒙古军队就试图拉西藏入伙,于是,他们派出人去打探,看西藏哪个派势力最大,谁最有权威。打听的结果是,在西藏,教派最大,信众最多的是噶当派。于是,蒙古军队就沟通噶当派的一些大德,可是他们却遭到了拒绝。噶当派的大德们,素以洁身自好为名,岂肯与政治搞在一起,既已学修出世法,如何能再去沾染世间之权力!就如同一位与政教合一的一位名僧,欲请噶当派的一位大德为其授戒,因噶当派戒体清净,故时人皆以得自该派戒体为荣。如果是其他人,此美事可能是求之不及,可噶当派的大师们却是避之若疾。试想,如果选择修行了,还把权力看得很重,那么释迦佛为何舍弃王位而出家?噶当派的大师回答那人说:“如同那太阳被乌云所遮蔽,世间的权力却为僧人所掌握”!铮铮铁骨呀!有人认为,藏传佛教都是搞政教合一的,出家人怎么还抓权力呀?请您不要指责噶当派,因为他们是无可指责的。他们不仅不去抓权力,并且还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古军队,听闻噶当派的人不合作之态度后,便恼羞成怒,为了恐吓他派,他们就派军队去打击噶当派,当时,噶当派主寺热振寺,还有一些大寺如杰拉康寺等等,都遭到毁坏,上千僧众遭到伤害。当彭裕上部许多寺庙受着摧毁之时,他们的敌人,也来到戒胜大师那里进行威胁。那里所有的寺庙都在准备着或退避或殉教之一切,噶当派,西藏第一大派,就如此被摧残了,后来,到了明朝时,修习的人还是最多的。为了保存力量,准备复起,许多人都暂得去避一下,大家都在收拾行装。戒胜大师呢?他仅仅是穿起法衣,手中持着水瓶(陈注:僧人净水后用的盛水物),就准备上路了。许多人问他,大师,您只带这些够吗?戒胜大师大声的答道:“难道现在还有比俺这样收拾再好的办法吗?”后来,噶当派的大德博朵瓦得闻他此种情况,内心中生出很欢喜,他赞道:“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是他的那样收拾法才对!应以奔公甲的收拾法为是。我们如果想效法奔公甲的做法,就应该学他那样的做法。”其实,这就是“戒胜”,大师的一切一切,都是符合戒法的。依佛戒,出家人是不应蓄长物的,因为其等所用一切皆来自于十方信众之供养,并不是你专有的。就如同南山律宗弘一法师,出行时,从庆福寺只带了一副碗筷随行使用,就再无其它。这一碗一筷在你等看来虽只是小物,但亦为庆福常住所有,也是含糊不得的。到达杭州后,弘一法师随即托某居士将之也带回庆福寺,其平日持戒之精严细致,由此可见一斑。你们不要认为这也太严格了些吧?你们平日其实就是不严格,才导致的学无所成。我们即是学佛,那要不要听佛的话呢?佛制定的戒要不要守呢?那么,依佛制定的戒律,出家人外出,一衣一钵,再加一个净水瓶就足够了。戒胜大师一切依律而住,怎能不得到赞叹呢!试观今日,出家人手持超薄手机,眼上戴墨镜,包有笔记本电脑,真是现代派新时代僧人呀!其身上鼓鼓的,可内心里,戒律对其又有多少呢?时代变了,可戒律没变呀!-(十二)我们前面讲到过,学佛不仅仅是只有信心,还要有恒心,和决心。信心入门,恒心坚持,决心面对困惑。除此外,我们学佛中,会要面对许多诱惑,这是反面的阻力;还有一些打击,这是正面的阻力。例如,我们依止师学得好好的,忽然当地来了一位所谓的大师,你心中就痒痒的,就想去参学。结果不去听,对佛法还坚固,一去听呢,信心就动摇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个师层次不同,传承也不同,所讲当然是各自花红柳绿,有高低深浅之不同。愚者的你一听,妈妈呀!佛法怎么也这样呀?有门派之见,一事有不同解。他(她)就产生出疑惑来了。不听还有信心,听了就只有疑心了。是故,古代对于外出参学,很是有要求,所谓“未破本参不闭关,未得正见不朝山”。现在,许多人大事不明,就去闭关了,那哪叫闭关呀,那叫关闭!闭关是独自专修,给自我一个空闲时间,去参究人天大事。而不是,让自我去体验犯人般的感受,罚自己去关禁闭!朝山,就是去许多山中之寺去朝拜,过去讲“深山藏古寺”,朝山就是去求学。你如果没有正见,就盲目外出求学,那是很可怕滴。万幸遇上了喜羊羊那还好,可不幸遇上了灰太狼你怎么办?你不要以为俺是危言耸听,你信佛祖的话吧?佛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恒河,是印度最大的一条河,你说恒河中有多少沙粒呀?你就可知,当世有多少邪师?尤其是,最为重要者,已得明师教导,更去求他师指导,那就是更大的错了。我常常讲,名师不等于明师!有名,他不一定明白。我们要拜明师,而不是名师。站稳脚根吧,不要说台风,就是一个口风,就把你等惑动了!那么,戒胜大师,他有了正见了,他就能不为人所惑动。例如,某日,有喀什米尔的班智达来藏地之时,藏地的大师们都将马匹钉好蹄铁,准备去一探究竟正见方面之问题。呵呵,欲去寻正见,这就只能说明,此前他们没有正见。如果已依师获得决定之正见,何必又头上再去安头哉!就如我一位老师所写给我的字“得手功夫且莫疑,疑心一起便途迷”。戒胜大师他不动,他如老僧入定般坐在那,有人问他,您因何不急去拜见耶?他答道:“俺怕就在这广闻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