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合病与并病.ppt_第1页
课件:合病与并病.ppt_第2页
课件:合病与并病.ppt_第3页
课件:合病与并病.ppt_第4页
课件:合病与并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合病与并病,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提要】太阳阳明合病而偏重于太阳,宜先解表的证治。 【释义】 1.太阳与阳明合病的含义; 2.用麻黄汤之理。,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提要】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的治法。 【释义】 1.证候分析; 2.方药分析; 3.应用举例。,小儿腹泻案,石宜明医案:刘某,男,4岁,1984年3月5日诊。患儿前日汗后受凉,昨日起发生肠鸣腹泻,大便清稀带风泡沫,日数次,伴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外感风寒腹泻,拟解表散寒为治。用葛根汤原方: 葛根12g 麻黄5g 桂枝6g 白芍10g 大枣3个 生姜2片 炙甘草3g 药进1剂腹泻减,表证除,再剂则泻止而痊。 (四川中医1987;:18),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提要】太阳阳明合病呕逆的治法。 【释义】 1.证候分析; 2.方药分析; 3.应用举例。,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 不利旋看呕逆嗟 须取原方照分两 半升半夏洗来加,风寒挟食案(1),某,男,22岁,1961年6月22日初诊。前天暴食瓜果及酒菜,食后假寐乘凉,夜即泄泻水样便直射而出,一夜间达六次,兼有呕吐,迄今两日,吐泻未止,发热39,恶寒,头痛腰痛、项背强急、口渴喜饮、无汗、舌苔薄黄微燥、脉浮数、腹硬满拒按。,风寒挟食案(2),虽有里证,当先解表。 葛根15g 麻黄10g 桂枝6g 芍药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红枣12枚 法半夏10g 二诊:6月23日。昨日上午服药两次,下午3时测体温37.5,泄泻已止。仅感腰尚疼痛,其余各症均除。舌苔薄黄,不渴,热退净,前方去半夏,剂量减半,再服一剂痊愈。 (张志民:伤寒论方运用),一、合病证 (二)太阳少阳合病,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提要】太少合病下利或呕吐的证治。 【释义】 1.证候分析; 2.方药分析; 3.应用举例。,一、合病证 (二)太阳少阳合病,治法:清少阳胆热,坚阴止利。 方药: 黄芩苦寒,清解少阳及肝胆之热; 芍药酸寒、敛阴和营,泄热止痛; 甘草、大枣益气和中,顾护正气。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以泻之”内经 若邪热上逆而呕者,加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一、合病证 (二)太阳少阳合病,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枣枚十二守成箴 二两芍甘三两芩 利用本方呕加味 姜三夏取半升斟,痢疾案,沈学生,男,13岁,症状:腹痛下利,日三、五行,有红白粘液,脉弦舌红,苔薄。诊为少阳胆热乘于胃肠,迫其阴液下注,为疏: 黄芩三钱 白芍六钱 甘草二钱 红枣四枚 服药两剂,而下利与腹痛俱除。 (刘渡舟等伤寒挈要),呕利案,刘渡舟医案:王某某,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g 白芍10g 半夏10g 生姜10g 大枣7枚 甘草6g 服3剂而病痊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123),三阳合病的比较,一、合病证 (三)三阳合病,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268) 【提要】三阳合病的脉证。 【辨析】 【释义】 1.证候分析; 2.应用举例。,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提要】论二阳并病的成因、脉证及治疗。,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释义】 1.证候分析; 2.方药分析。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 素问脉要精微论 注意:但坐之意当为不能平卧,太阳、阳明并病(1),许妪冬月病伤寒,寒热头痛,医投疏表和解不应,渐致昏谵口渴,更进芩连清之亦不应 。便 秘经旬,用大黄亦不下。予初望其面赤烦躁,意属阳证,及切脉细涩,又疑阳证阴脉,思维 未决,因问其汗自病起,至今未出,扪之肤熇而枯,予曰是矣。且不立方,姑先与药一剂, 有验再商。幸彼农家不谙药性,与药即服。次日往视,面红稍退,烦躁略平,肤腠微润。予 曰生矣。,音:Xio, 意:热,太阳、阳明并病(2),疏方付之,乃大青龙汤也。又服一剂,更见起色,转为调理而安。渠族人佩之兄与予善,亦知医理。问曰君治此病,殆有神助,不然,如斯重候,何药之奇效之速也。予曰仲圣云:太阳病不罢,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怫郁在表,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但坐以汗出不彻,更发汗则愈。何以知之?脉涩故也。子能参悟此篇,自知此病之治法矣。 (珍本医书集成杏轩医案初集许妪伤寒疑难证治 ),二、并病证 (二)太阳少阳并病,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142) 【提要】太阳少阳并病的脉症及治法。 【释义】 1.证候分析; 2.方药分析。,大椎穴,肺俞与肝俞穴,期门穴,二、并病证 (二)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171) 【提要】太阳少阳并病证治及禁忌。 【辨析】 142条指出应当禁汗并指出误汗后的病理变化,以及处理方法。本条指出应当禁下,却没有指出误下可能发生的病理变化。 与柴胡桂枝汤相比,这两条重在经脉。治疗可针药并用。,二、并病证 (二)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150) 【提要】太少并病误下成结胸之变证。 【释义】 1.证候分析; 本条提示:临床辨证当全面,不可偏重于一面而忽视其他。,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