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培训.ppt_第1页
课件: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培训.ppt_第2页
课件: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培训.ppt_第3页
课件: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培训.ppt_第4页
课件: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免费糖尿病健康咨询,Company Logo,培训目标,掌握2型糖尿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分类干预的管理规范 熟悉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和内容 了解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要求和考核指标,Company Logo,第一节 糖尿病基础知识,Company Logo,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任意时间 (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lmmol/L(2OOmg/dL)或空腹 (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血浆葡萄糖水平7.Ommol/L(126mg/dL)或葡萄糖负荷后 (OGTT)两小时血糖水平11.lmmol/L(2OOmg/dL)。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择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Company Logo,糖尿病前期的判断,糖代谢的分类和标准,Company Logo,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 (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感染所致;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 (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Company Logo,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群中有大约50%的人会患上糖尿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诊断时有超重问题。体重每增加lkg,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至少5%。大多数肥胖病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且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其危害性在于其伴发的健康问题。 此外,年龄大于45岁;遗传易感性 (有糖调节受损史;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分娩史;有妊娠糖尿病史;胎儿及新生儿期营养不良;中老年及吸烟、药物及应激 (可能)、静坐生活方式者 (比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均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Company Logo,糖尿病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申毒,慢性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骨关节病 神经病变 急、慢性感染 伴发病,Company Logo,第二节 2型糖尿病管理,Company Logo,糖尿病流行趋势,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种类以2型为主,约占90%,并且患病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0%,据此估计现患糖尿病患者数2600多万;同时,由于身体活动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超重和肥胖严重,导致血糖调节受损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庞大,约有2000万人。,Company Logo,糖尿病的防控战略,其一,组织专家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画像“ 用体重、血脂、血压、腰围、吸烟、年龄、家族病史等多个标尺,圈出高危人群的具体范围。谁符合这个标准,谁就需要进人预防管理队列。 其二,通过各种方式对 “画像“进行宣传,使人人知晓、人人对照,使处在患病风险中的高危人群自己走出来,寻求血糖检测。 其三,在社区提供便捷的血糖检测服务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大众糖尿病防治意识和知识技能。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防治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降低糖尿病危害,提高公民健康水平。,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管理目标,建立规范、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实施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协作的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各项目点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提高10%一20%,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10%一20%,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高30%。 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了解本地区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建立糖尿病防、治、研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糖尿病信息资源共享,为本地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卫生经济学评价提供基础数据。,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管理的任务和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以控制糖尿病患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标 。 建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团队。 建立糖尿病管理模式综合培训制度。 探索糖尿病健康促进新方法。 建立糖尿病患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目标: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糖尿病。 措施:(1)健康教育 (2)糖尿病筛查 (3)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干预 (4)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 (5)针对重点人群的干预,Company Logo,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二级预防 目标:即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 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 措施:(1)代谢控制和治疗的目标 (2)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3)随访,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三级预防就是通过有效的治疗,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注意事项 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其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尽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控制好血压、血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定期随访;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患者要学习和应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医生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使之能够处理常见的糖尿病及其有关的问题。 2)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社区完成,在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加强社会的组织和动员。二级预防是在综合性医院精尿病专科指导下,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护理保健与治疗。三级预防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社区医疗单位的关心、督促与随访帮助,需要综合防治与专科医疗相结合。,Company Logo,初步检查的内容,1)眼:视力、扩瞳查眼底。 2)心脏: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3)肾脏:尿常规、镜检、24/h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酥比值、血肌酥和尿素氮。 4)神经系统,四肢健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5)足,足背动脉、腔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囊毛悦落等。 6)生化检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醋LDL-C、HDL-C)、尿酸、电解质。,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教育,针对2型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连续和全面的,不仅需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还需要尽量利用社会的资源。2型糖尿病的管理除了包括根据自然病程和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的系统管理。,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初诊评估分类 处理随访,Company Logo,初诊,对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及时发现患者以及将已经确定的患者纳入病例管理。,Company Logo,评估,对既往患糖尿病或己接受管理的居民:询问并记录居民如姓名、病历号、就诊日期等信息;询问近期有无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皮肤感染等症状和体征;询问有无并存的或新出现的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神系统疾病;了解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睡眠等生活方式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心率、脉搏、腰围、足背动脉搏动,计算体重指数 (BMI);初诊时,检查或记录最近一次 (3个月内)在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包括视力、眼底、糖化血红蛋白、常规、24/h时尿蛋白定性或尿白蛋白与肌酥比值、血脂、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等。随访时,记录上次随访到目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Company Logo,分类,1)血糖控制满意 (空腹血糖7.Ommol/L)无其他异常:患者病情平稳,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原有并发症控制平稳,没有新的并发症出现。 2)血糖控制不满意 (空腹血糖7.Ommol/L)无其他异常:患者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原有并发症控制平稳,没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没有创伤、急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血糖控制不满意。 3)存在无法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无论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出现与目前所用降糖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4)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并发症出现异常:无论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患者原有并发症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Company Logo,处理,初诊时既往无2型糖尿病病史 此次血糖值正常 :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此次血糖值高于正常 :三天后复查,必要时转上级医院确诊,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初诊时既往被确诊或己接受随访的2型糖尿病 此次血糖控制满意,无其他异常,继续原方案治疗,告诉患者要规律服药,在满一个月时随访。 此次血糖控制不满意,无其他异常,询问患者是否按照医生要求规律服药。若患者是规律服药,血糖异常为现用药物无效果,换用不同类的另一种药物,两周时随访。 存在无法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应换用不同类的另一种药物,两周时随访。 有新的并发症出现或并发症出现异常,建议并协助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并在两周内随访,待转回后按照上级医院的治疗意见进行病例管理。 若血糖控制差的原因难以解释,则建议并协助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在两周内随访。,Company Logo,处理,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 告诉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可有效降低血糖并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即使单独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足以控制血糖,也能够减少降糖药物的数量和剂量;学会自我监测血糖或尿糖;出现意识改变,或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发热,呼气有酮臭味,或有心慌、出汗,或有视力模糊等情况,须立即复诊;下次随访的时间。,Company Logo,处理,建立健康档案,填写记录表,Company Logo,随访,即对巳接受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发现患者异常,实现对2型糖尿病的过程管理。,Company Logo,参加糖尿病管理的人员和组成形式,鉴于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的隐匿性和多脏器损害的特点,相关管理人员应包括: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眼科医生;心脏科医生;神经科医生;肾内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心理医生;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工作的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内容,(1)初诊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相关病史、伴随疾病、生活方式和并发症的评估。在该阶段患者应该掌握的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技巧为什么是糖尿病,它的危害性,饮食控制、运动和戒烟的基本知识。 (2)糖尿病被诊断至少一个月以后的患者 根据并发症的情况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调整和并发症的治疗。 (3)糖尿病管理内容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重点的确定 对每个患者糖尿病管理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应建立书面记录或数据库,定期对糖尿病管理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足之处进行重点加强。,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管理的评估和考核指标,1.定性方法 通过小组访谈、资料查阅和督导检查等方式,了解各地慢性病防治目标和策略,糖尿病患者服务需求,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提供参考。 2.定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各项目点糖尿及慢性并发症流行情况,掌握各项目点糖尿病患者 “三率“及血压、血脂、体重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水平,为评价项目效果提供依据。,Company Logo,第三节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1.人群的筛查 2.生活方式干预 3.药物干预,Company Logo,人群的筛查,1)筛查方法 推荐应用OGTT,进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仅监测空腹血糖 (应早晨过夜空腹至少8小时后进行)。但仅监测空腹血糖会有漏诊的可能性。 (2)筛查人群 重点筛查人群为:年龄45岁;体质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者;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卵巢综合征妇女;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Company Logo,生活方式干预,一般要求:主食减少100-150g/d;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一7%。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是:(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7%。至少减少每日总量1.67一2.0gk1(400一5OOcal)。饱和脂肪酸摄人占总脂肪酸摄人的30挑以下。体力运动增加到950一300分钟/周。,Company Logo,药物干预,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药物干预,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药物干预,应用何种药物干预,干预要多久抑或终生,这些部需要在综合医院专科医生协助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一般作为生活方式干预的辅助方法被采用。,Company Logo,糖尿病心理障碍及治疗,糖尿病心理障碍的临床特点 1)精神应激 患者常常对以下情况感到恐俱:确诊患有糖尿病;需要改变生活模式 (饮食、运动调整);糖尿病的治疗繁琐;会出现并发症;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因为糖尿病而调整工作;可能影响家庭关系,等等。 2)焦虑 一般原因有: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害怕并发症;恐俱胰岛素注射;疏远感、自罪感。 3)抑郁 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5,心理、社会原因复杂,与糖尿病互为因果,诊断要慎重,复发率高,Company Logo,糖尿病心理障碍及治疗,综合治疗要点 1)严格控制血糖,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教育家人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及治疗低血糖及合并症。 2)正确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患者提高认识,树立信心,遵守医嘱,配合治疗 (饮食、运动、药物),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动不仅有助于患者降低血糖,而且提高生活情趣,使其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积极配合治疗。引导的方法是树立运动促进健康的观念,安排时间运动,培养运动兴趣。 4)医生、护士要尊重患者,倾听患者心声,帮助他们保持自尊。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医患关系。 5)对有糖尿病心理疾患的患者进行小组治疗也是有益的,其意义在于予患者希望,使他们了解疾病的普遍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使他们形成互相帮助,向他人学习,模仿他人有益行为;通过糖尿病教育提高小组凝聚力,体现自身价值感。 6)非药物治疗无效者给予药物干预,Company Logo,糖尿病患者转诊指征,1)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 2)血糖控制一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每年一次慢性并发症检查的。 3)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4)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或足病。 5)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血糖调整。 6)妊娠期糖尿病。 7)儿童糖尿病及成人1型糖尿病。,Company Logo,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1.自我监测血糖 2.低血糖的预防 3.足部保护,Company Logo,自我监测血糖,(1)检测时间 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最好测定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餐后血糖。如第一周测定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第二周可测定空腹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依此类推。如果有低血糖表现,需要及时加测。 (2)检测次数 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测定一次空腹和餐后血糖,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且血糖相对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一天,测定4次血糖。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生病或血糖2Ommol/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3)可信度 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应每年检查1-2次患者的自我监测水平,尤其当自我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必须检查其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对照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监测和自我血糖监测的一致性)。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Company Logo,低血糖的预防,1)预防低血糖的关键是要让正在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的危害性和常见诱因。 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尽量不要选用长效制剂。 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lmmol/L即可。 6)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末进食而发生低血糖。,Company Logo,足部保护,患者糖尿病足保护的基本原则,如每天检查足部,穿鞋以前要看看鞋内是否有异物;买鞋前选好适合自己的鞋,鞋子要宽松,让脚有一定的空间;防止烫伤,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不要赤足;定期看医生、定期检查;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饮食治疗的目标及原则 1)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使BMI达到或接近24。 2)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 3)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减少胰岛素抵抗,使饮食治 疗和药物治疗、运动得到良好的配合。 4)对于妊娠和哺乳妇女,供应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来确保胎儿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使代谢得到良好的控制。 5)在制定饮食计划时,除了要考虑上述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的喜好。,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饮食治疗的方法 1)主食减少100一150g/d,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7挑,每日膳食总热量至少减少167一2.0g/kJ(400一500卡),其中来自于饱和脂肪的热量应少于1/3。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应30Omg/d。 2)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姊一65挑,对碳水化合物总热量的控制比控制种类更重要。在碳水化合物总热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没有必要严格限制蔗糖的摄人量。 鼓励患者多摄人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纤维的蔬菜。 3)蛋白质不应超过需要量,即不多于总热量的15。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 4)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醋血症的患者。酒精可导致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5)可用无热量非营养性甜味剂。 6)食盐限量在69/d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7)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 8)钙的摄人量应保证1000一15OOmg/d,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Company Logo,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1.运动治疗的原则 2.运动治疗的安全性 3.运动与血糖变化 4.运动与糖尿病并发症,Company Logo,运动与糖尿病并发症,(1)血管疾病 有如下表现者,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运动有加重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应在运动之前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 年龄35岁;2型糖尿病病程10年;1型糖尿病病程15年;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微血管病变(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外周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 (2)外周血管疾病 根据病情不同,可从事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 (3)视网膜病变 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适合从事负氧活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和包含憋气动作的运动。 (4)神经病变 有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运动的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可进行游泳、 骑车、划船、坐在椅子上的运动、上肢运动和其他非负重运动。应注意运动时所穿鞋子的舒适性,在运动前后常规检查足部。,Company Logo,糖尿病代谢指标及控制目标,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控制血糖在良好即可,Company Logo,第四节 知识链接,Company Logo,糖尿病足筛查,1.准备工作 正式检查前,检查者将各项检查过程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其充分合作。检查切忌用暗示性的提问,以免影响被检查者的判断。被调查者脱去鞋袜,暴露双足及小腿,仰卧于检查床。 2.检查 (1)踝反射检查 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膝部屈曲约90。,检查者以左手使被调查者足部背屈,使其与小腿约成直角,叩其跟健,反射作用为诽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足向跖面屈。 (2)振动觉检查 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检查者取128HZ的音叉,在振动时将其柄端置于被调查者大拇趾背骨隆起处,询问有无振动感觉,注意感觉的时限,并两侧对比。 (3)针刺觉检查 被调查者仰卧位,闭目,检查者取普通的大头针轻刺大拇趾背,询问被调查者有无疼痛感觉 (注意:检查者必须确定被调查者所感到的是痛感而不单是尖物的接触感。)。 (4)评分记录 检查者耐心仔细地对被调查者进行感觉运动神经系统各项症状评分,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Company Logo,肾脏病变筛查,l.尿标本的采集 1)准备工作 在留取尿标本前对被调查者进行留尿方法的指导,并书面通知检查前应注意事项。尿标本容器应统一规格大小 (容积约2OmL),有盖、完好无损、中性、干燥、干净。 2)收集标本 收取尿标本时应用肉眼仔细检查其中有无混人其他液体 (如血液)。如有混人或尿标本特别浑浊 (如呈棉絮状)应嘱被调查者按上述方法当场再次留尿标本或另日留取尿标本。 2.被调查者留尿方法 1)留取尿标本前一日起停止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避免强体力劳动;受检前24小时停服以下药品:维生素类、磺胺类、激素类、降脂类、降 (升)血糖类、利尿剂、降血压类药物。 2)女性被调查者若逢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3)睡前应排空膀恍,睡前及人睡后起夜时避免大量饮用任何液体 (包括水)。 4)至次晨起床时即在家中立即留取中段小便于尿标本容器中,注意容器内不要受其他污染,不要把非尿成分带人尿内。 5)原尿标本容器内保留3mL尿液,旋紧瓶盖,避免渗漏。注意留好的尿标本不可放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最好放于4。C的冰箱保鲜箱中暂时保存)。 3.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排除其他原因(对于糖尿病病史小于6年的患者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参考以下检验结果即可诊断: (1)持续性微量蛋白尿 在1一6个月内收集三次24/h时尿标本微量蛋白测定,其中两次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在20-200件g/min(相当于30一30Omg/24h)之间,或三次以上的UAER平均值在上述范围内。 (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酣比值 (ACR)检查尿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尿液中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酥比值,只需单次尿标本即可检测。如结果异常,应在三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 判断标准:ACR在30一299.9件g/mg,糖尿病肾病皿期。ACR李30Opg/mg,糖尿病肾病期。,Company Logo,肥胖病的诊断,(1)以BMI估测全身肥胖 (总体脂增多)BMI测定方法:直立、免冠、脱鞋并仅穿内衣情况下测体重及身高。BMI=体重 (kg)/身高 (m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目前暂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BMI24及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