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ppt_第1页
课件: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ppt_第2页
课件: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ppt_第3页
课件: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ppt_第4页
课件: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临床中如何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医学百事通,2,名词解释-1,MIC(minimal inbitory concentration)最低抑菌浓度 MB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最低杀菌浓度(99%) MIC50 抑制50%细菌生长似的MIC MIC90抑制90%细菌生长似的MIC,3,名词解释-2,MRSA(methicill-resistant staphylocoaus aureus)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株 ORSA(oxa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aus aureus) 耐苯唑西林的金葡菌株 MRSE(methicill-resistant staphylocoaus epidermidis) 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菌株,4,名词解释-3,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病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 ) 含义较抗感染药物略窄,不包括抗原虫、蠕虫的药物。,5,名词解释-4,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s )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活性的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噁唑烷酮类、硝基咪唑类) 抗生素( antibiotics )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免疫抑制等生物效应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素)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统称为抗生素。,6,名词解释-5,PD(ADR 、DI) 药物 机体 PK (含病原体),7,8,临床药效学 (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 CPD),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包括不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 DI),临床药动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CPK),一 临床药学的基本内容,、概述 (一) 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9,二、合理用药的三项任务,1、抗菌药类别和品种的选择(合理选用) 2、抗菌药给药方案的选择(合理使用) 3、抗菌药联合方案的选择(合理联用),10,三、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CPD,CPK,ADR/DI,指导,选择,合理选用 合理使用 合理联用,11,(一)抗菌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首先确证病人有病原菌感染,然后综合病人的病原、病种、病情以及抗菌药的临床药学来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12,被感染的机体,机体防御机能,被感染的疾病,体内过程(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病原体,抗菌药,抗菌治疗作用(药效学),耐药性,13,14,15,(二)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1,1、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细菌壁或细菌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临床研究很多细菌在不利于其生存的环境下能产生一种多糖蛋白(生物被膜)包绕于菌外,使抗生素不能穿发挥抗菌作用。在许多慢性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的气道感染,生物被膜形成右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破坏生物被膜的作用。,16,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2,2、产生低亲合力的受体;细菌染色 体的突变和/或耐药质粒的获得均可 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使抗生素 与细菌相应部位的亲和力明显降低。,17,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3,3、细菌产生铁化酶或灭活酶:常见-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类铁化酶等,存在于胞壁与外膜之间,使进入细菌外膜内的抗生素失活,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产生的超广谱-内酰胺酶(ESBC),几乎可使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效。,18,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4,4、主动外排系统:细菌通过自身分解的改变,将进入细菌外膜内的抗生素排出。 5、细菌可通过改变自身代谢过程,或产生相应的抗生素拮抗剂束避抗生素对真损伤。 6、MRSA、ORSA、MRSE,19,、类别和品种的选择,一、类别选择的重要意义 1、类别是选择药物的总纲领,只有分清类别,把握类别的共性特征,才能奠定合理选药的理论基础. 2、目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以及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抗菌药,以化学结构分类为主,可见掌握抗菌药的化学结构分类的重要性。 3、根据临床指南进行选择。 二、品种选择 合理选用抗菌药在掌握类别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清品种之间个性特征差别,并应根据各种临床指南来进行选择。,(一)概 述,20,(二)-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的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 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21,(二)-内酰胺类 -2,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2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一、头孢菌素的化学分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 1) 头孢烯和碳头孢烯主要抗需氧菌 2) 头霉烯和氧头霉烯 抗需氧菌和厌氧菌,23,二、按给药途径分类,1、注射头孢菌素类,用于重症感染,发展为4代。 2、口服头孢菌素用于用于轻、中度感染,或重症感染病情好转后的序贯治疗,口服头孢菌素类 ,发展为3代。,24,三、临床应用的注射用头孢烯类的分代,#:为窄谱头孢菌素,只抗G-菌,25,临床应用的注射用头孢烯类的分类,26,(续前表),27,四、注射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化学分类,28,1)第三代氨噻肟类头孢烯的适应症 在临床应用的剂量条件下,抗需氧菌的革兰阳性和阴性比较平衡,但对脆弱类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效果差。由于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较强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脑膜炎。,1、氨噻肟头孢烯,29,2)第三代氨噻肟头孢的选择 澳大利亚抗生素治疗指南(2007),在重症经验性治疗、脑膜炎、性传播盆腔炎重症感染、播散淋病、胆道或胃肠道感染源性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源性败血症等11种适应症的调整建议为:由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改为首选头孢曲松,次选头孢噻肟。,30,2、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注射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注射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它们对绿脓杆菌和肠杆菌科等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三代氨噻肟头孢烯相似,头孢他啶抗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头孢哌酮强,但头孢他啶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很弱。,31,第三代头孢烯对超广谱酶(ESBL)不稳定,如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等产ESBL株不敏感,同时第三代头孢烯对染色体介导的I类酶(Ampc酶)不稳定,如对枸橼酸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菌等不敏感。,3、第三代头孢对酶的稳定性,32,*,*,五、注射用第四代头孢菌素,33,头孢吡肟 头孢吡肟兼有两种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双重特性,且对染色体介导和Ampc酶较三代头孢稳定,对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优于第三代头孢。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中重度肺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热后经验治疗,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血液感染、腹腔及盆腔感染(联用甲硝唑),以及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34,五、注射用第五代头孢 头孢吡普Ceftoprole(BAL9141),头孢吡普 (BAL9141)是一种新的注射用头孢菌素,对包括MRSA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该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2a具有极强的结合力。,35,六. 口服头孢菌素的分代,36,(接上表),37,七、注射用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头霉素是一类甲氧基头孢霉素。在头孢烯的结构中引入7甲氧基可提高其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尤其对产生内酰胺酶的厌氧菌,如类杆菌有较高的稳定性,所以头霉素的特征之一是对厌氧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这是一般第一代到第四代头孢烯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头霉素是抗厌氧菌的头孢菌素。,38,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抗生素,39,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厌氧菌作用,+=通常临床有效或敏感菌超过60%;=缺乏临床试验或30-60%敏感菌;O=临床无效或敏感菌少于30%;空白=尚无资料。,40,含酶抑制剂-内酰胺可分为两类。 一、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复方 氨基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复方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氨苄西林/舒巴坦等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恢复了抗菌活性,口服剂型用于轻度感染。其注射剂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美洛西林/舒巴坦、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产酶耐药菌,重新恢复了其抗菌活性,并扩大了抗菌谱,使之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脆弱类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活性增强。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三)-内酰胺含酶抑制剂的复方,41,二、含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 适用于对头孢哌酮耐药但对本品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肝胆系统感染和腹腔感染等;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烧伤、创伤或外科伤口继发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盆腔感染、子宫内膜炎等。特别是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42,碳青霉烯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更耐酶的特点,特别是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丝氨酸酶,具有稳定性强而且是有效的酶抑制剂,所以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AmpC酶(Bush1组酶)和超广谱酶(ESBL)等丝氨酸酶都很稳定,且与一般典型-内酰胺抗生素之间很少有交叉耐药性。,(四)碳青霉烯及青霉烯类抗生素,43,1、临床应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4,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分类,45,2、青霉烯类: *法罗培南,青霉烯法罗培南酯(Faropenem Medoxomil)属口服碳青霉烯,对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内酰胺酶稳定,并且临床试验已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46,(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医保药物,注:包括*大观霉素,47,氨基糖苷主要用于G-杆菌感染,革兰阳性只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有效;对所有的厌氧菌无效。,二、临床适应症,48,非典型 病原菌,典型 病原菌,CAP的病原体,一、CAP经验治疗需要覆盖两类病原,大环内酯的抗菌谱,(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9,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代,50,51,(七)四环素类抗生素,1、第一代四环素以四环素和土霉素为代表,半衰期短,抗菌作用弱; 2、第二代四环素以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前者不良反应较少,抗菌作用强,半衰期t =18h。,52,3、第三代四环素 替加环素(Tigecycline) 属于第三代四环素或称甘氨酰环素类(甘氨酰四环素),属于米诺环素的衍生物(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 对耐药菌MRSA、PRSP、VRE及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等,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2005年7月FDA批准用于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性腹腔感染,目前正在进行CAP和HAP的期临床试验。 替加环素有较长的半衰期(约36h),属于长效四环素族抗生素。,53,克林霉素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和抗革兰阳性需氧菌的双重广谱作用。 克林霉素单独应用于肺炎球菌、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以及革兰阳性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八)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54,(九)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和左奥硝唑*等,它们的抗菌作用相同,t1/2分别为8h、12h和14h。,55,(十) 糖肽类抗生素,56,(十一)脂肽类抗生素,脂肽类主要是达托霉素。 达托霉素Daplomycin 是由9个氨基酸构成的环脂肽,在环酯的位上有4个氨基酸的直链短肽,短肽末端带有一个10碳酰脂链,达托霉素是由13个氨基酸4个羧基构成的酸性半合成环肽。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耐药。2003年被FDA批准的适应症为MRSA和VRE等引起的皮肤感染。,57,(十二)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类及分代,*为国家医保药物。,58,1、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包括MRSA、肠球菌属包括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青霉素耐药株及链球菌属均具有良好作用。 2、适应症: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感染,对本品敏感的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十三)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59,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时间依赖性,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多数-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主要参数 TMIC和t1/2,主要参数 TMIC,PAE,t1/2,浓度依赖性,60,(三)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一、氨基糖苷给药方案的选择,药效学取决于PD和PK相结合的浓度指:Cmax/MIC812,Cmax/MIC812表示峰浓度含有MIC的倍数,61,氨基糖苷的给药方案,一天一次给药耳、肾毒性多次给药,PK,PD,ADR,Cmax/ MIC,一次给药消除加快 dC/dt=kC,饱和性积累,多次给药体内积累多,(1)PD是浓度依赖性 (2)ADR是时间依赖性 具有可行性,62,有效性,量,时,安全性,量,时,PK、PD、ADR相结合保证安全/有效, 给药方案的选择 (一)选择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63,二、氟喹诺酮的给药方案选择,以喹诺酮为代表的浓度依赖性抗菌药,亦可用Cmax/MIC作体内抗菌作用的指标,但更适合用于用AUC/MIC作为体内抗菌疗效的指标,抗革兰阴性菌一般要求AUC/MIC125250,其体内药效高且耐药率低。,64,65,喹诺酮的给药方案,一天一次给药中枢或消化道不良反应多次给药,PK,PD,ADR,Cmax/ MIC,(1)PD是浓度依赖性 (2)ADR(中枢)是浓度依赖性 最好采用每日一次疗法,但对不良反应不耐受的病人,可分次给药。,Cmax/ MIC,66,一天一次给药中枢或消化道不良反应多次给药,PK,PD,ADR,Cmax/ MIC,(1)PD是浓度依赖性 (2)ADR(中枢)是浓度依赖性 最好采用每日一次疗法,但对不良反应不耐受的病人,可分次给药。,Cmax/ MIC,三、硝基咪唑类抗感染药的给药方案选择,67,用于细菌性(厌氧菌)或滴虫性阴道炎,很多指南中都采用甲硝唑或替硝唑2g单次顿服。但由于有消化道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耐受的病人可采取分次给药。,68,(四)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一、短半衰期抗菌药 1、-内酰胺类(无较长PAE,特别是半衰期短的药物),效,时,量,T 1/2长有利,内酰胺一般半衰期较短,小于等于2小时。,45MBC杀菌率饱和,T MIC=0.5,69,抗菌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MIC,时间,T MIC是血药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T1,T2,C,t,T MIC,药效学取决于时间指标: T MIC/40%,可近似采用50%,如给药间隔为12h,则T MIC = 1/2 = 6h,T MIC基本概念,70,头孢菌素的给药方案,一天一次给药中枢/肾ADR多次给药,PK,PD,ADR,TMIC,(1)PD是时间依赖性 (2)ADR(中枢/肾)是浓度依赖性,Cmax/ MIC,71,内酰胺类抗生素给药的给药方案选择原则是:由于其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尽可能一天剂量分多次给药;或延长输注时间,如(从30分钟延长到2-3小时);必要时亦可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来延长给药时间。但内酰胺在输液中不稳定,分次给药每次都应临时配制。,72,阿奇霉素半衰期和给药方案,按组织浓度半衰期进行计算 阿奇霉素的组织浓度半衰期为48-72小时(2d-3d),如按T1/272h来计算,组织浓度t1/5=24h,73,500mg连服三天的给药方案 第一天 体内药量最高为500mg 第二天 体内药量最高为 397+ 500mg=900mg 第三天 体内药量最高为 750+500mg=1250mg,74,第四天体内药量最高为1250250mg=1000mg 第五天体内药量最高为1000200mg=800mg 第六天体内药量最高为800160mg=640mg 第七天体内药量最高为640128mg=512mg 第八天体内药量最高为512102mg410mg 第九天体内药量最高为41082mg328mg 第十天体内药量最高为32865mg=263mg,停药,医学百事通,网上会诊,75,三、 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1)轻、中度感染 (1)三天方案 (2)五天方案 2)重度感染 (如:CAP的序贯疗法),76,由敏感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包括嗜肺军团 菌;初治需要静脉给药的患者 1、每天1次,希舒美静脉制剂500mg 静脉滴注,连用2天以上 2、继以口服希舒美片剂500mg每天1次,5至8天,总疗程为7-10天,每天1次,500 mg静脉滴注,连用2天以上,继以口服500 mg,每天1次,总疗程为710天,阿奇霉素CAP给药剂量和方案,77,四、 不同病原选择不同的方案,1、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软下疳,1克单剂量口服 2、盆腔炎 (见后图),78,(六)给药方式的选择,给药方式的选择即给药速度的选择,有很多药物高浓度或高速度静脉滴注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要对浓度和速度进行限制。这种限制可称作“ 安全滴注给药的时间窗” 。,79,80,、抗菌药的联合方案选择,联合指征: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如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危重感染的经验和病原治疗、混合感染以及需要长疗程而细菌已产生耐药的感染,如深部真菌感染、结核病等。,81,抗菌药的联合应用有两个目的: 为了应对耐药菌和/或增加疗效; 为了扩大抗菌谱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 但两者密切关联,难以绝对区分。,82,(一)、应对耐药菌和/ 或增加疗效的联合,为了应对耐药菌和/或增加抗菌活性以获得协同或相加作用,最好的联合方案是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即联合作用于不同靶位的抗菌药,即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抗菌药进行联合。,83,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严重感染可采用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方案,84,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前者属于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杀菌性抗生素,后者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杀菌性抗生素,两者联合分别作用于不同靶位,能更好的应对耐药菌和产生协同作用。,1. 抗铜绿假单胞-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85,2.喹诺酮联合氨基糖苷, CAP入住ICU 组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联合氨基糖苷。 CAP入住ICU B组静脉注射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 CAP入住ICU B组中,-内酰胺联用大环内酯的基础上再联用氨基糖苷,采用各种抗铜绿-内酰胺联合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三联),86,(二) 以扩大抗菌谱为主的联合,为了扩大抗菌谱,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菌,(包括其耐药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有时,在扩大抗菌谱的同时兼有增效作用和/或应对耐药性。,87,一、抗厌氧/需氧菌的联合,1、腹膜炎 桑福德治疗指南在腹膜炎的治疗中指出: 必须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对厌氧杆菌有效的有克林霉素和甲硝唑,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有抗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注射用广谱头孢菌素、氨曲南、抗假单胞菌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对需氧/厌氧两类菌都有效的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对两类菌都有效,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88,但要注意病原菌的耐性在增加:如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25%、17-87%和16-44%。 青霉素或头孢类过敏可用氨曲南2.0gQ6h联用甲硝唑500mgivQ6h或环丙沙星400ivQ12h。 很多文献指出:由于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有抗菌药相关性肠炎发生率较高,最好选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89,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于抗革兰阳性菌可产生协同作用;克林霉素与抗革兰阴性菌抗菌药联合应用,可产生抗阳性菌抗阴性菌的互补作用;克林霉素与对厌氧菌无效的抗菌药联合应用可产生抗需氧菌厌氧菌的互补作用。但这种互补并不全面。,90,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1,氯霉素视神经炎 氨基甙类前庭神经、听神经损害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麻痹:氨基甙类、两性霉素、多肽类、故重症肌无力不用。 周围神经炎:氨基甙、呋喃类、异烟肼、多粘菌素,91,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2,肝毒性:异烟肼、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两性霉素、部分半合成P、头孢菌素。 血液系统:氯霉素、磺胺、青霉素G、链、四环、头孢 肾毒性:氨基甙、多粘菌素、两性霉素、万古霉素。,92,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喹诺酮:18岁/5%GS/无电解质 不能与同用:头孢哌酮、甲哨唑、醉酒样状态。 头孢多肽类:避免与氨基甙类合用,青霉素避免与速尿合剂,以免增加肾毒性。 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 中枢神经毒性:青霉素,93,(一) 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 应用头孢菌素类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否对青霉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有上述药物过敏史者有明确应用头孢菌素类指征时慎用本类药物,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避免应用头孢菌素类。用药前是否进行过敏试验,请遵照该产品说明书。 引自CNF2010版,、不良反应的防治,94,英国复苏委员会治疗流程,肌注肾上腺素,(二)过敏性休克的防治,95,关于菌药物敏感试验-1,1、有效痰涂片为下呼吸道标本条件。 中性粒细胞25个/低倍视野 鳞状细胞10个/低倍视野 或两者比例1:2.5 2、方法 3、药敏分析,96,关于菌药物敏感试验-2,细菌药敏实验结果判定标准与临床意义 高度敏感: 细菌感染用常规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即常规剂量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该细菌MIC的5倍以上。,97,关于菌药物敏感试验-3,中度敏感 当细菌感染仅在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才有效或细菌处于体内抗菌药物浓缩的体液如尿液、胆汁中才被抑制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即常规剂量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该细菌MIC 。,98,关于菌药物敏感试验-4,耐药 当细菌感染在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称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即大剂量用药时的平均血药浓度达不到细菌的MIC。对MRSA ,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某些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敏感 ,应认为对所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耐药;同样,细菌培养显示该细菌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 ,即使药敏试验显示敏感,应认为对所有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99,抗菌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