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四)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ng,供给) 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 音yu,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音zh,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 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3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烛之武退秦师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 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烛之武退秦师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烛之武退秦师10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烛之武退秦师14与郑人盟 (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烛之武退秦师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 烛之武退秦师16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 烛之武退秦师(四)一词多义1、实词: 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 左传隐公元年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贰则疑惑(不专一) 荀子解蔽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离心,背叛) 左传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 论语雍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 曹刿论战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左传昭公十六年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言语粗鄙 (粗俗)许 许之。许君焦、暇(答应,听从) 烛之武退秦师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 廉颇蔺相如列传杂然相许(赞同) 愚公移山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小石潭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大铁椎传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 孔雀东南飞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则群聚而笑之。 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二)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郯子之徒。(代词,这)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彼童子之师。(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郁乎苍苍。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大浪费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组织行为与变革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绿色建材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设备与材料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发展模式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3D网上购物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础强化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攻克试题(含解析)
- 2025财税管理咨询合同范本大全专业服务保障
- 2025版幼儿园外籍教师聘用及教育服务合同
- 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及工作流程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流产并发症及其护理试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 2026版步步高大一轮高考数学复习110练第四章 §4.4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答案
- 培训学校上墙管理制度
- 评估业务咨询顾问协议4篇
-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介绍
- 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DB65╱T 3953-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商业场所
- 《医学文献检索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