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从”.doc_第1页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从”.doc_第2页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从”.doc_第3页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从”.doc_第4页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之介词“从”.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词“从”偏误分析 1、从我10岁就开始学汉语了。(泰国) 2、从外面孩子的爸爸来了。(印尼) 3、从29岁到39岁也是一段长时间。(越南) 4、在这里的学校很多外国人也是来这里学汉语,我有几个朋友是从日本的。(印尼) 5、这里有比较多印尼人,但是还是从别的城市。(印尼)6、没想到他也是从印尼。7、他们有的人从印尼、日本、美国、英国等等。(印尼)8、在这里的学校很多外国人也是来这里学汉语,我有几个朋友是【从日本的】。(印尼)9、那里有很多从国外的有名的东西。10、有一天我报纸上发现一条重要的新闻。11、父亲从很远的地方游泳。12、它用脚从树干上倒挂。13、在我家到学校很近。14、我从朋友来。15、请你把我的作业本从李老师拿来。16、我从同学借来一本汉英词典。介词“从”是汉语中一个常用介词,“从”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做副词、介词。作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某一动作从过去到现在,相当于“一向”、“从来”。作介词时用法较多,一般表示事物、动作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起点、来源,事物的处所、依据等等。关于“从”的语法意义,语法界普遍的认识是介词“从”主要表示时间、空间的起点,也表示事物的来源、经过的路线、场所,表示发展、变化或凭借、根据等。此外,介词“从”还常跟某些词搭配使用组成一定的固用格式,如“从到”“从起”“从以来”“从以后”“从往”等。在介词中,还有些介词与“从”有着相同的用法,比如“由”“自从”“自”“打”等,但是它们在使用中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正是由于介词“从”有以上这样一些语法意义,使留学生对介词“从”的句法、语义、语用把握不好,从而产生了偏误。例如: 1、从我10岁就开始学汉语了。(泰国) 2、从外面孩子的爸爸来了。(印尼)上面两例偏误是介词“从”及由介词“从”引导的介宾短语的错位,介词“从”是一个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使用,在例1中,介词“从”后引介表具体时间的“10岁”作状语修饰动词“开始”,表达的语法意义是行为动作的时间起点,因而,“从”应与时间名词“10岁”紧考置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在例2中,介词“从”引导的介宾短语置于了句首主语之前,这与汉语状语位置不相符,在汉语中,一般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动词时是紧靠动词,并置于动词之前,因此这里因将介宾短语“从外面”放置在动词之前。所以,上面两例可以改为: 1、我从10岁就开始学汉语了。(泰国) 2、孩子的爸爸从外面来了。(印尼)类似的偏误还有: A 他去火车站从那儿。 B 她把钱包掏出来了从口袋里。 C 我学习从9点到11点。以上这组病句中前两例的“从”表示动作行为的空间起点,最后一例的“从到”则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起点,但这几句中的“从”或“从,到”都错误地用在了谓语动词之后,应把它们移到谓语动词前边去。改为: A 他从那儿去火车站。 B 她从口袋里把钱包掏出来了。 C 我从9点学习到11点。除了介词“从”及其引导的介宾短语错序这类偏误外,留学生常出现的偏误是句子成分的遗漏。如: 3、从29岁到39岁也是一段长时间。(越南) 4、在这里的学校很多外国人也是来这里学汉语,我有几个朋友是从日本的。(印尼) 5、这里有比较多印尼人,但是还是从别的城市。(印尼)6、没想到他也是从印尼。7、他们有的人从印尼、日本、美国、英国等等。(印尼)在汉语中,介词“从”引导的介宾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在句中作状语,不能做主语、谓语等成分。在例3中,句子缺少主语,而误将介词“从”引导的介宾短语做了主语,所以应添上代词“这”作主语;后面四例,是将“从”结构误做了“是”字句的宾语。在汉语中,介宾短语最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有一些介宾短语可以作定语和补语,只有少数介宾短语,像“在”、“为了”、“因为一”等可以用作“是”字句(即以动词“是”作谓语的句子)的宾语。但是介宾短语“从”不具有作“是”字句宾语的语法功能,它一般只能用作状语。在这四例中,介词“从”引导的介宾短语都包含有“从某个地方来”的意思,所以可以将介词结构改为“从来的”。此外,还有类似的遗漏其他成分的偏误。如:A 你哪个国家来的?B 快八点了,他才从床起来。C 我的汉语水平很低,可是我从现在要努力学习。在例a中,句意是询问对方来自哪个国家,在语法上要表示行为动作的空间起点或询问行为动作的空间起点时,应该用介词“从”来引进表示空间起点的处所词语或疑问词语;例b里,表示空间的起点,后面一般要跟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词语,这里处所“床”是空间的起点,因而后面缺少了方位名词,应该加上方位词“上”;例c,表示的是某种动作或情况以某一时间为起点,应用固定结构“从起”,因此因在这里缺少“起”作为固定格式的一部分。“从”与其它介词的混用也是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对方。如: A 我从老师学习太极拳。 B 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这里的人不一样。在例a中,是介词“从”与“跟”的混用,介词“从”主要用来表示时间或空间起点,其宾语大多是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从”的宾语为指人的名词时,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变化发展,但除此以外,“从”一般不能与指人的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介词“跟”经常与表示人的名词组合,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或动作的对象,此外“跟”受其动词形式的意义,往往还使其动作实施者与动作的接受者具有跟随活动或共同参与的关系的这一语法特征。这里的主要“我”与“老师”之间有着“跟随”活动的意义,所以这里应该用“跟”而不是“从”;在例b中,从语义关系上来看,具有明显的比较意味在里面,而介词“从”不具有“比较”这一语法特征,应该使用具有“比较”语法意义的介词“与”。留学生出现以上种种偏误的情况,多是由于对对介词“从”的句法、语义、语用把握不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对“从”表示时间、空间起点的使用规则进行总结,指出在教留学生“从”表示空间起点的意义时,除了强调“从”后的成分除了是处所或方位的成分外,还应强调“从”字短语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这样可以减少动词的遗漏,主语的缺失等偏误。此外,很多语言中都有表达“从”这一概念对应的表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同自己的母语与之对比,吸收相同之处,突出不同之处,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作用。如果教师能通晓几种语言中类似于“从”的词语,那么还可以帮助留学生减少“从”与其他介词的混用现象。最后还要对介词引导宾语在句中作状语这一语法特征,避免学生将这一结构误用作其它句子成分或遗漏其它句子成分。参考资料:实用汉语语法 房玉清,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现当代汉语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生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现代汉语八百词 吕叔湘,商务印书馆,2002.语法讲义 朱德熙,商务印书馆,2008年。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增订本) 刘月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陈昌来 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