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第一章普通心理学(下).docx_第1页
心理学教程第一章普通心理学(下).docx_第2页
心理学教程第一章普通心理学(下).docx_第3页
心理学教程第一章普通心理学(下).docx_第4页
心理学教程第一章普通心理学(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运用动物条件反射实验的方法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巴甫洛夫的学生又运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在人身上做了大量印证性的实验,证明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也适用于人。这一学说中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较好地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所谓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状态转为活动或较强的状态;所谓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状态。不能简单地把兴奋看做是活动,把抑制看做是静止的状态。兴奋和抑制都是一种神经活动的过程,它们指的是这种活动所指向的方向。 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过程的强度有强弱之分,兴奋过程强者,在强烈刺激的作用下仍能形成条件反射,并能保持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兴奋过程弱者,在强刺激作用下难于形成条件反射,甚至会使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抑制过程强者可长时间忍受持续不断的内抑制,抑制过程弱者只能忍受较短时间的内抑制。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平衡,所以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且不平衡又有兴奋占优势和抑制占优势两种情况。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相互转化的难易程度,有灵活和不灵活之分。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巴甫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从理论上讲可以组合成12种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但是,有些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例如,神经过程不平衡的人,不管他是兴奋过程占优势还是抑制过程占优势,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转化都是不灵活的。因而,强、不平衡、灵活或弱、不平衡、灵活的组合是不存在的。 巴甫洛夫根据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如下表所列: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冲动型) 胆汁质 强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可以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看做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但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气质类型,真正属于这四种气质类型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是界于两种气质类型之间的中间型或混合型。 3气质的特性 气质作为一种人格的特征是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面:它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感受性强者,很弱的刺激他就能感受得到,因而他对较强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低;相反,感受性弱者,较强的刺激他才能感受得到,因而他对较强的刺激的耐受性就比较高。 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反应时的快慢、动作、言语、思维、记忆、注意转移的速度等都反映了敏捷性。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有的人情绪兴奋性高而抑制能力低;有的人情绪兴奋性低但其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强。情绪的兴奋性是神经过程的平衡性的表现。 指向性: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外还是常指向于内,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指向性和情绪的兴奋性有密切的联系,兴奋性高者外向,兴奋性低者内向。同时,指向性也表明兴奋和抑制哪种过程占优势,兴奋占优势者外向,抑制占优势者内向。 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外在表现。 (1)胆汁质 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但不平衡。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胆汁质的人一般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他能忍受强的刺激,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知疲劳,显得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 (2)多血质 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多血质的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3)黏液质 黏液质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和这种神经过程的特点相适应,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4)抑郁质 抑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弱,而且兴奋过程更弱。和这种特点相适应,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机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到;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爱独处,不爱交往;做事认真仔细,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 既然上述四种气质类型是典型的类型,大多数人是中间型的或混合型的,所以,不要对任何人都对号入座,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5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气质类型也比较接近。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不能变化的。如果在童年时期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或者在成年时期遇到了重大的生活事件,可以导致人的气质的显著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过程是很缓慢的,甚至当条件适宜的话,原来的面貌还会得到恢复。所以,有人说气质的变化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就动力特征而言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没法比较哪一种气质类型更好。例如,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豪爽,但脾气暴躁;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善于交往,但却难于全神贯注,缺乏耐心;黏液质的人做事有条有理,认认真真,但却缺乏激情;抑郁质的人非常敏锐,却容易多疑多虑。气质对一个人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自觉地发扬自己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气质中的消极方面。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气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可见,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也不会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但是,社会实践的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工作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就有了气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的问题。在因事择人(人事选拔)或因人择事(选择职业)的时候,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例如,多血质的人宜于从事环境多变,要求作出迅速反应,交往繁多的工作,难于从事较为单调,需要持久耐心的工作;黏液质的人则相反,他们适合于从事耐心细致,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正好适合工作的要求,他会感到工作得心应手,对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不考虑气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增加入的心理负担,给他带来烦恼,也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它包含着多种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形成这些性格特征的时候有些比较容易,有些就比较难。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性格特征,但却难于形成善于克制自己情绪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容易形成热情好客,机智开朗的性格特征,却难于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特征。 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遇到变化的环境,一个人怎样应付,能否自如,这是对一个人适应环境能力的检验。一般来说,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敏,容易用很巧妙的办法应付环境的变化;黏液质的人常用克己忍耐的方法应付环境,也能达到目的;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在不顺心的时候容易产生攻击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抑郁质的人过于敏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挫折。后两种类型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强。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心身医学告诉我们,心理和身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良好的状态。这说明心理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一般来说,积极愉快的情绪能够提高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人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和信心;消极不良的情绪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甚至会造成身体器官及其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 由于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的强度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一般来说,气质类型极端的人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差,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我们对这种极端类型的人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具有极端气质的人也应该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三、性格(一)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表现在他都做了些什么上面,而一个人怎样去做则表明了他的行为方 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况下表现出来。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性格也是可塑的。性格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个人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也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核心的是性格的差异。前苏联心理学界习惯于区分气质和性格,强调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西方心理学界则更多看到它们在行为中的融合,即强调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尽管如此,大家都把气质和性格看做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 (二)性格的结构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也会是各不相同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为了仔细地了解性格,又可以把它分解为不同的方面。一般来说,可以把性格分解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正直、诚恳、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等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蛮横粗暴、懒惰挥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质,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意志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又比较薄弱,情绪波动,心境又容易消极悲观。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独立性者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主动地进行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依存性者则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愿意借用现成的答案;想象中的现实性:有人现实感强,有人则富于幻想;思维活动的精确性:有人能深思熟虑,看问题全面;有人则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或钻牛角尖等等。 性格的上述特征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表现出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例如,一个对社会、对集体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对工作、对学习也一定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他对别人也会是诚恳、热情的,对自己也是能严格要求的。这一点告诉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的性格特征。 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鲁迅先生既“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表现了他性格的完美,又说明了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四、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它寻求直接的满足,而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它遵循的是现实性的原则。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它遵循道德原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起着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以及追求完善境界的作用。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的疾病。 (二)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是按照某些标准或特性,将人划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征,不同类型的人的人格特征是有差异的。人格类型的理论有多种,较为著名的是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容格在心理类型论一书中提出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容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指向内部叫内向;指向外部叫外向,而且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内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情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极端内向或外向的人很少,多为中间型的。 容格的人格类型学说虽然过于简单,但比较切合实际,也容易了解使用,所以流传广泛,影响较大。 (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把特质看做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 按照个人特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将个人特质分为三种,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特质,它最典型,最具概括性,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的地位。例如,在罗贯中笔下,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的首要特质;奸诈狡猾则是曹操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能够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一般一个人身上可以有510个中心特质。例如,忠君、清高、善谋略、才华出众、沉着冷静、温文尔雅是诸葛亮的中心特质;狠毒、无情无义、诡计多端、权欲熏心、猜疑妒忌则是曹操的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只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很霸道,但在家里却怕老婆。怕老婆就是他的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