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doc_第1页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doc_第2页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doc_第3页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doc_第4页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的诗与春夏秋冬的诗鹿柴 竹里馆王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野望 王维 翁卷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 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 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 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8、 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 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请看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这点与西方诗歌逻辑有别),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这点又与西洋绘画逻辑有别)。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人闲”有的版本作“人间”,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释为月华。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红叶即枫叶。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也有游人的感受。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唐代书法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两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 王维有些名句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诗中有画,诗中有乐。 王维的诗歌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洒,四面芙蓉开。 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山居即事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沸腾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门庭的冷落。是一种企羡,还是真的已经超然于现实?难以明解。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诗写辋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静幽雅,如在画中。裴迪醉后狂歌于王维门前,别是一番情趣。“渡头”一联被传为绝唱,红楼梦中的香菱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度赞美这句诗的画意诗情。王维的诗因为“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见红楼梦第48回)。 王维山水诗的价值,首先应放到中国古典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 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 山水诗是从魏晋以后开始兴起的。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晋室南渡,江南美丽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们。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崇尚清淡之风也带来赞美山水隽语的发达(见世说新语)。玄言诗中亦出现山水佳句。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酝酿,终于产生出第一位山水诗人,这就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 谢灵运长期优游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诗。其诗语言富丽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诗的结构往往是纪游式,末后总留有玄言诗的尾巴。他的诗往往是有句无篇。稍举一些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写园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之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之写冬;“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之写暮色;“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写春景。这些精美的诗句,如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谢灵运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随后,南齐诗人谢眺也写了一些清新流丽的山水诗篇,有些佳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南朝梁代诗人何逊也有些写景名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但他们的诗作都存在有句无篇的毛病。 山水诗直到盛唐时代才蔚为大观。孟浩然与王维首开山水诗派,光被后代诗坛。孟浩然比王维稍长,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