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草必除除草必尽.doc_第1页
有草必除除草必尽.doc_第2页
有草必除除草必尽.doc_第3页
有草必除除草必尽.doc_第4页
有草必除除草必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草学关于“有草必防,除草务尽”的观点 摘要:长期以来,对于农田杂草防除采取袭用“除小、除早、见草即除、除草务尽”等原则进行,然而实际效果来看,每年为此不仅仅消耗了大量的劳力却未能根除杂草,而频繁的中耕除草还造成表土流失。即使到近几十年推行化学除草以来,这个原则也没有改变。不适当的使用化学除草剂对杂草起着抗性筛选作用,不仅除草效果日益下降,而且对土壤、作物果实、地下水源等等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生产中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杂草被根除了,立刻就有一个新的杂草种群接替进行危害,而且危害更大!致使人工以及化学药剂也难以见效。关键词: 杂草、除草、作物、化感作用正文: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必须有一个多样性的植物种群或者说动植物群落来维持相对的生态稳定平衡,我们打破一个平衡往往会给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生物群落平衡创造条件!自然界中许多教训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深刻的。1988-1994年笔者主管农场三千亩土地,想尽办法基本上根除了雀麦以及米蒿,却没有想到给当初根本就不起眼的看麦娘创造了特好的机会,到现在成了一大心患。产量损失每年达30%还要多。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子的影响,杂草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杂草与作物之间的相克作用,感化作用等,这些做用都影响着作物与杂草,在作物中长出的杂草不是只要有就除,而且还要除尽,这样反而会影响到作物,我们除去杂草的目的旨在于让作物高产。杂草与作物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不能让杂草影响做物,作物也不能让杂草寸草不生。 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来辨析。对于杂草我们不能够单纯的只看到它的有害的一面,也不能光是强调杂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害作用。随着生态学和经济学发展,我们确实应当重新认识杂草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和生产者的有利的一面。国内外对于杂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致的看法是: 1、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杂草的适应能力、抗逆能力、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作物。 2、产生有害抑制物质,阻碍作物生长。好多杂草根系生理代谢分泌物能够抑制周围甚至下一料作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比如荞麦和野燕麦草根系分泌物就能抑制玉米生长。 3、降低农畜产品质量。毒麦种子混入粮食中容易引起中毒,遏兰菜,奶牛食用后会使牛奶变味。 4、妨碍农事操作。大巢菜、猪秧秧,小旋花兔丝子等等严重影响田间管理收割。 5、传播病虫害。田间以及农田周边许多杂草是昆虫、病菌、病毒寄主或转寄主,紫花地丁、车前草是棉蚜转寄主,鹅冠草是小麦吸浆虫转寄主,等等。 6、影响人畜健康。毒麦、麦仙翁、蔓陀罗等等直接危害 人畜 7、增加生产费用和劳动力。 然而杂草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1)、保土养土 这是杂草很好的生态作用。增加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减 少辐射,改善农田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豆科的草类还有 增加土壤氮素作用,一些草类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 (2)、为有益生物提供食物和隐蔽场所 某些杂草是有益昆虫(天敌)的食物来源; (3)、是寄生和捕食昆虫的贮备库 为天然寄生提供可靠场所,提高寄生率,进而提高天敌防 止害虫效率; (4)、医药资源 某些杂草本身就是很好的中药材,马齿苋、车前籽等等; (5)、牲畜饲草、人类食品和工业原料; (6)、遗传基因库(育种材料) 野稻、野大豆。冰草,长穗燕麦草等等在杂交育种方面取 得很成功经验; (7)、提供能源、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其实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动力即是农业耕作活动及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常其演替的趋势总是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作物是一年一熟或一年多熟的农田,其杂草群落的演替总是趋向于以一年生杂草为主的方向,反之,亦然。 长期施用同类除草剂,优势杂草的种群数量原来越小,劣势种群由于未得到防除,日积月累后,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大,使原来的优势种群逐渐转变为劣势种群,相反,劣势种群却变为优势种群,造成优势种群与劣势种群的变化。 杂草群落演替的结果,总是达到一种可以适应某种农业措施作用总和的动态稳定状态,也即顶极杂草群落。水稻的种植,水稻田中顶极杂草群落均以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尽管人类的汰除,由于稗草与水稻的伴生性,使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稻茬麦田的顶极杂草群落是以看麦娘属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北方旱茬麦田多以野燕麦为优势种的顶极杂草群落。秋熟旱作物田的顶极杂草群落,大多是以马唐为优势种的杂草群。 异株克生或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称作化感化合物。如该物质直接来源于植物的分泌或分解出来的,其产生的他感作用称为真化感(真克生);如化感化合物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来的,间接来源于植物则称为次生化感化合物,其作用称为功能性化感。化感作用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既存在于不同杂草种群之间。老桃园残留桃树皮中扁桃苷(amygdalin)的降解产物氰化物对新种植的桃树有毒害作用。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的化感作用,常称作自毒作用(autotoxicity)。此外,化感作用还指促进植物生长的一面,如麦仙翁产生的麦仙翁素可促进小麦的生长,也是化感作用的表现。化感作用亦称异株克生作用,不过后者不能涵盖促进作用的一面。化感作用物多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水溶性有机酸、酚类、丹宁、生物碱、类萜类、醌类、苷类等等。(1)、挥发:多在干燥条件下发生,如蒿属、桉属、鼠尾草属植物会释放挥发性类萜类物质,被周围的植物吸收或经露水浓缩后被吸收或进入土壤中被根吸收;(2)、淋溶:降雨、灌溉、雾及露水能够淋溶出他感化合物,使之进入土壤中;(3)、根分泌:根系主动分泌他感化合物于土壤中,如牛鞭草的根分泌物中鉴定有苯甲酸、肉桂酸和酚酸类化合物等16种他感作用物;(4)、残体分解:植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促使各种化合物释放到环境中,而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过程中,形成许多他感物质。 化感作用化合物主要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这种影响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抑制的过程,但有时也有促进作用。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如酚类化合物及水解丹宁等能阻碍赤霉素的生理作用,阿魏酸和3,4-二羟基苯甲酸则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另还抑制萌发过程中的关键酶,阻碍萌发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 利用植物间存在的他感作用,进行合理的作物轮作和套作,达到有效抑制杂草的发生和危害。如黑麦、高粱、小麦、大麦、燕麦的残体能有效抑制一些杂草的生长。如在作物田套种向日葵,对曼陀罗、马齿苋等许多农田杂草有控制作用。 化感作用化合物对植物的生物活性,可以被用作研制和开发新除草剂品种。现在正在使用的激素类除草剂就是模拟植物的天然产物而人工合成的。最近发现的激光除草剂(或称作光敏除草剂)便是人类利用植物天然产物的例子,其活性成份为5-氨基酮戊酸,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卟啉合成的中间产物,它在暗期与二乙烯基四吡咯结合,造成其后在光下单态氧与游离基过剩,对杂草造成毒害。利用化感化合物发展除草剂,可以节省时间和开发成本。并且,这样的除草剂不易在环境中造成累积和污染。在杂草治理中,利用化感作用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1)、利用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作为覆盖物;(2)、在作物行间种植其它化感植物;(3)、直接种植对杂草有化感作用的作物;(4)、利用化感化合物作为模板,合成新的除草剂。根据寄生部位,将寄生性杂草分为根寄生和茎寄生两类。寄生植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如向日葵列当。寄生植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枝条上,这类寄生称茎寄生,如大豆菟丝子。 杂草与作物间的地上竞争主要指对光的竞争。杂草与作物竞争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杂草和作物叶片相互遮盖,导致对方的光合作用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最终降低产量。 杂草与作物对光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地上空间的优先占有的能力、株高、叶面积及叶片的着生方式。作物早发、早封行,就可能优先占有空间,抑制杂草的生长。反之,作物苗生长慢,被快速生长的杂草所遮盖,吸收阳光就少,生长就受到抑制,出现草欺苗现象。一般来说,植株高大,竞争光的能力强。杂草和作物的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他们光竞争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叶片多,叶面积指数大,接收光多,竞争力就强。 在一般情形下,空气中的CO2是充足的,杂草与作物间不存在对CO2的竞争。但在无风条件下,植物冠层特别茂密时,冠层内空气不流通,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不能及时补充,而造成植物冠层内CO2浓度下降,此时,杂草与作物间可能发生CO2的竞争。一般来说,在杂草与作物竞争CO2时,作物处于劣势。因为,很多杂草是C4植物,而大多数作物是C3植物。C4植物的CO2的补偿点比C3植物低,在CO2浓度较低时,C4植物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C3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受到抑制。杂草的覆盖与遮光作用,使农田的气温、地温下降;杂草利用CO2,释放O2,使减少CO2,增多O2;混杂于作物种子中的杂草种子是农田杂草的来源之一,野燕麦、菟丝子等就是通过其种子混杂于小麦、大豆与苜蓿的种子中在我国一些地区广为传播的,其它如狗尾草种子混杂于谷子中、稗草种子混杂于水稻中、亚麻荠种子混杂于亚麻中进行传播的;这些杂草种子通过作物播种进入农田,进而繁殖和危害;因此,用作播种材料的作物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清选(风选、水选、泥水选或盐水选等),将杂草种子彻底清选出去乃是防患与未来的治本措施之一。 田边、道旁、沟渠、田埂、荒地、防护林地等是杂草易于繁殖生长的地方,也是农田杂草的来源之一,它们形成密集的群落,成熟后种子散落,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农田、造成危害。彻底清除这些杂草是杜绝农田杂草来源的一项基本措施,这些杂草应用灭生性除草剂以及长持效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阿特拉津等易于防治。此外,在道旁、渠边、田边因地制宜地种植多年生牧草及草皮、灌木等,既有利于防治杂草,也有益于保持水土,发展多种经营。 所以说作物生长过程中,一点杂草都不长对作物是每好处的,但套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