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师和学生沟通技巧.doc_第1页
浅谈老师和学生沟通技巧.doc_第2页
浅谈老师和学生沟通技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生之间的沟通技巧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这一教育主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在交流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气氛中是和谐的。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较好的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在沟通中给学生以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它要求我们老师面对学生时刻得扳着一张脸。有经验的老教师也曾谆谆教导我们不能给学生以好脸色看。否则就会管不住学生,甚至于有学生要爬到你的头上来。于是我们绝大多数的老师便天天像戴了面具般去上课,喜也罢,忧也罢,统统留到课后去表露。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冷若冰霜”的脸庞下,变得越来越胆颤心惊。教师叫他往东他们绝不敢往西。成绩虽然上去了,但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却越来越淡了。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其实,教师只要在与学生交流中多给学生几个微笑,就可以在不经意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在我刚接手现在的这个班级是,我就对他们非常的严肃,学生在我的面前不感乱来。看到他们这样我心理特别的得意,心想:“我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这么高的威性,真了不起。”可在一次不经意间,我听到学生这样说,这个老师真的好严肃哦,从来不见他有一个微笑。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心理特别的愧疚,学生为什么这样说我呢?后来就细细地想,老师不是整天板着面孔啊,应该是给孩子觉得老师是像父母一样亲切。从这以后,我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都会给孩子们一个微笑,学生也不在害怕了。既然学生那么需要微笑,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微笑带人。二、在沟通中善于理解学生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要应该要把学生当做我们的朋友,他们也会爱、也会恨,是具有矛盾感的复杂小人,他们和我们老师一样,同样具有讨厌别人命令和指责的人。当老师说话表示尊重是时,他们也就不会反感。在一次早读课检查时,我们班一位学生迟到了,我心理很不是滋味,因为平时我总强调不准迟到了,谁迟到谁就被我批评。当时我非常的气氛,好想让他站在教室外,在这犹豫的时刻,我没有叫这位学生站,我就把他叫到跟前亲切地问他:“你今天怎么迟到了?能把迟到的原因告诉老师吗?”这位学生就把他迟到的原因告诉我,当我听到他说完时,我眼睛湿润了。后来我想,今天幸好没惩罚他,如果对他惩罚了,也不知道会对他的心灵带来多大的创伤。还有一次,我在语文测验时不知道怎么的一位学生把他的试卷一下撕成了几片丢在地上,然后就扒在桌子上。我当时很气氛,想这孩子怎么考试都赶把试卷撕掉,真想给他一巴掌。走到他跟前时我没有,我想这孩子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我就慢慢地问:“孩子,你怎么把试卷撕掉了。”他说:“老师,这试卷太难了,我一点都不会做,心急之下就把他它给撕了。”我就给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不会做吗?真的不会做也不应该把试卷撕掉啊,应该是在考完之后把不知道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问问啊,你怎么能”通过这次对他的教育 ,这位学生在也没有那样的行为了。反之,他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多一份理解就会让学生有一次进步。 三、在沟通中适当的给予学生赞美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绩,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渴望赏识,赏识导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强。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在上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一位学生用图形画出了一辆歪歪倒倒的小汽车,我看了之后觉得这幅画特别的糟糕,但我没有说他画的图画不好,而是说:“你画的这画真棒,要是能给它涂上颜色,这画一定很漂亮。”这孩子听了以后马上用彩色笔把它涂上颜色。我就说:“你看,现在是不是漂亮了许多啊。”这孩子听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此以后,这孩子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原来要想要一位学生学好,不是用批评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也能让变好。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渴望赞美是每个学生内心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那么就让我们去赞美学生吧,也许你的一句赞美最终也造就了一个“爱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