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近代社会-答案.doc_第1页
迈向近代社会-答案.doc_第2页
迈向近代社会-答案.doc_第3页
迈向近代社会-答案.doc_第4页
迈向近代社会-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迈向近代社会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开拓(必修二 P.22-25)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国家_商品经济发展,对 黄金 需求量日益增大。自_马可波罗行纪_流传,使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去。商路受阻: _奥斯曼土耳其_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社会原因:完成中央集权的 葡萄牙 和 西班牙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思想动因: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 天主教 。客观条件:_航海 技术和_造船_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地圆学说,而且普遍装上 指南针_。(2)开辟新航路的经过时间航海家开辟的航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西南端的_好望角1492年 哥伦布开辟通往 美洲 的新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欧洲从海上直通_印度_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穿越_大西_洋、_太平洋、_印度_洋,再返回大西洋_的世界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次航行证明了地圆 学说。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 “ 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 孤立 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联结成紧密的整体。欧洲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_西欧_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导致欧洲社会出现了商业革命 和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练习1(2012年上海历史,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 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3(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至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宇左右。3(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3)(10分)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人在非洲和 亚洲 建立 殖民据点 ,控制东西方的商路。西班牙人在 美洲 建立殖民地,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 印第安人 ,掠夺大量金银财富。2荷兰的殖民扩张 (1)背景:地理优势:濒临 大西洋 ,地理位置优越。政治基础:1581年摆脱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17世纪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殖民扩张的表现:世界头号贸易强国:17世纪,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合,通过海外贸易,获取丰厚利润,因此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组建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 商业殖民 帝国。17世纪, 阿姆斯特丹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3“日不落帝国”英国 (1)英国殖民霸权形成的条件: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加入了海外贸易的竞争。经济优势:以 手工业 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优势:1640年,英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优势: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2)英国确立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7世纪,英国颁布 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英国最终确立了 世界殖民 霸权。4.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与影响:(1)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当时,西欧的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 掠夺、欺诈 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2)殖民扩张的影响(双重性):对殖民国家: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资本原始积累 ,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 世界市场 进一步得到拓展。对殖民地: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巩固练习1(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问题:(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贸易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 5(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39题)(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 材料二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l2分)62(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三、文艺复兴(14-17世纪)(必修三 P.26-28) 1历史背景: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追求自身利益,迫切要求冲破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束缚。2内容: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发起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核心: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3巨匠风采: 意大利“文学三杰”是: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在长诗神曲中,最早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他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薄伽丘的代表作是_十日谈_,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艺术大师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卓越戏剧家,他创作的哈姆雷特等作品,讴歌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4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倡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4意义: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巩固练习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3(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2(2011年福建)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A B C D3(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4(2008年海南高考9题)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5(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图9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涉笔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6(2008上海历史,A组10)“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四、宗教改革(1617世纪)(必修三 P.28-29 选修一 P.62-72)1宗教改革的背景: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了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有利条件: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腐败,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统治。 2马丁路德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背景: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国势力很大,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卷,引起了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提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内容: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3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曾发表基督教原理,提出其宗教改革主张。加尔文也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他的思想核心是“先定论”。他驳斥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的选民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4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5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巩固练习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0题)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8题)(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8分)4(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6分)(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8分)4(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材料三 1913年19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