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李国祥 冯平(753400)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活血通络、解痉止痛药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主穴(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药物。 结果 总有效率为97.4%。结论 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缓解眩晕等症状的作用。主题词 眩晕/针刺治疗 活血解痉剂/治疗应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笔者2006年2009年对114例重症眩晕患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2007年2010年的门诊病人,其中男54 例,女60例,年龄39岁11例,4059岁60例,60岁43例,病程2天8年。2 治疗方法主穴:百会、风池、合谷、太阳。配穴根据辨证分型选择,临床常见如下类型:(1)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痛目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加剧,兼见面红急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配穴:太冲透行间,大椎、太冲。(2)气血亏虚型:眩晕过累即发,面色晄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食少、舌质淡、脉细弱。配穴:内关、神门、足三里。(3)精血不足型: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健忘,耳鸣;偏阴虚者为多,症见: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无力。配穴:肾俞、三阴交。偏阴虚加太溪,偏阳虚者加悬钟。(4)痰浊中阻型: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濡滑或弦滑。配穴:足三里、丰隆、中脘、内关。中老年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加四神聪,颈椎病所致者加大椎穴。针刺方法:选用28号2寸毫针。刺法,手法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肝阳上亢型太阳、太冲穴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穴位注射:药物为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加山莨菪碱注射液1ml(10mg),穴位常规消毒,主穴每次选择2个,每穴各注射药液1.5 ml,配穴每次选择2个,每穴各注射药液l 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3 治疗结果 3. 1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发作次数均未见好转。3. 2 治疗结果 114例中治愈102例占89.5,有效9例占7.9,无效3例占2.6,治疗时间为13个疗程,平均1.5个疗程。典型病例例1:陈某某,女,51岁。主诉:眩晕2周余,每于晨起或转头时加重,伴有肩背压痛,手麻,烦躁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颈椎X线检查:C57节增生,辨证为气血不足型,西医诊断为颈椎病。 毫针选穴:百会、风池、大椎、合谷、太冲,配穴:中渚、内关、神门、足三里。方法:各穴均施以平补平泻,留针40分钟。穴位注射:每次选两主穴和两配穴按以上方法交替注射,注射后轻按穴位,隔日1次。针6次,穴位注射3次后,眩晕明显减轻,肩背疼痛缓解,易于入睡;针10次,穴位注射5次后,手麻减轻,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经1个疗程治疗,巩固疗效,症状全部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例2:胡某某,男,64岁,眩晕每于情志波动时加重,并伴有烦躁、面赤、耳鸣、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吸烟、饮酒及高血压史,BP:165100mmHg,脑血流图提示脑血管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西医诊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毫针取穴: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合谷、四神聪。配穴:太阳、太溪、肾俞、三阴交。方法:百会、风池、太阳、太冲强刺激,用泻法,其他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穴位注射:取风池、合谷、太阳、太溪,每次选23穴交替注射,每日1次,3日后改为隔日1次。治疗3次后眩晕明显减轻,BP:15090mmHg,1个疗程后各症状均见好转,2个疗程诸症皆除,BP:13085mmHg。嘱口服通心络胶囊,1日3次,每次4粒,戒烟酒,口服降压药维持血压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4 讨论眩晕为中老年常见疾病,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自生或周围环境在运动的幻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眩晕”范畴,以眩晕为主症,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复发性。多为风、痰、虚所引起,发病原因有劳倦过度,痰湿中阻,肝阳上亢,失血过多,年迈体弱等。由于老年人五脏功能衰退、肾气亏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劳倦太过,以致伤脾,脾虚不运,湿聚生痰,痰浊蒙弊清阳,风痰上扰清空;加之老年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则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能上荣头面,脑失所养而致眩晕。所以采用针刺治疗能够改善经络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脑部经络气血运引,纠正各种原因所致的脑供血不足,从而使眩晕一症得以解除。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配穴,乃为治病求本的对因治疗,以达根治的目的。针百会以升清阳,针风池以熄内风,太阳是经外奇穴,善清头目而止眩晕,远取合谷疏导经气,使气血调和,则病可向愈,加之随症配穴加减,辨证施治,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穴位注射采用的药物丹参,具有凉血、补血、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它能降低血脂,降低全血粘度,防止红细胞聚集,解除微血管痉挛,提高微循环灌注量,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山莨菪碱注射液则是改善微循环的主要药,可防止血栓形成,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同时具有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