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1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2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3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4页
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宁夏银川市教科所 王玮光一、 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思辨定义: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念是观念,也是行动。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哪些方面要得到进步与发展?(1)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完善(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4)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巩固与完善(5)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2、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意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哪些?(1)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匮乏性教育需要,激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向往,凸显学生对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缺乏感,培养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把强烈的求知欲转换为现实的匮乏性教育需要。(2)要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性教育需要。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教育适度宣泄自己的各种情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露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形成丰富性教育需要。(3)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世俗性教育需要:要结合教育内容,尽可能地把书本知识、技能和理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和效仿日常生活,形成健全的世俗性教育需要。(4)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教育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欣赏更为美好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追求和谐、完美和理想性目标的生活价值,形成健全的专业性教育需要。(5)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育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和人格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教育需要。 满足学生的上述教育需要的过程,就是参与、创造和享受教育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活需要,学习者就必然有相应的教育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要追求知识“意义”与“意思”的整合。(1)知识的“意思”是“意义”的基础;(2)“意思”的终极目标是“意义”。(3)“意思”在过程中实现,通过“意思”来突显“意义”(4)“意思”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寓所; 学生不是知识的“口袋”,而是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使终极生活更幸福充实。二、关于“有效教学”的现状描述(一)管理层面1、几经磨合,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表;2、由“选修课教学必修化”到“必修选修一体化”; 在高考考纲引领下的整合;3、“有效教学与有效备考紧密联系;4、校本课程产生裂变;(二)教学层面1、课改理念在深入人心,基于实践的“悟性”在增强;2、基于实践反思的“有效教学”形式方法在整合;(1)回归知识结论;(2)重视有效的“过程与方法”;(3)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从问题、现象、情景中中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4)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5)重视发掘课程资源,创设“开放与生成”的教学情境;(三)备考层面1、学校形成了一套应对高考的工作程序,由高考的终端为契机,通过调整逐渐进入了课程改革的适应期;2、探索出基于校本的备考经验;3、校本教研在备考方面贯彻落实的较为扎实,集体备课成为一种有效机制;4、广大教师逐渐意识到备考与教学的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开始重视起来; 能力的培养不是“突击”出来的,要靠“过程”来培养;5、对学校内涵发展与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促进; 存在问题:1、部分课程在“萎缩”;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2、偏科现象未能遏制;3、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隐忧;4、高考的制约乃至“桎梏”。三、关于有效教学的对策思考(一)教学任务的有效性(1)吃透教材,提炼出适切的教学任务;(2)把握重点,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3)分析难点,设计解决难点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任务的确立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与任务相一致、相匹配的问题、方法、手段、步骤等方面的精心设计,所制定的任务有可能是“零任务”。 案例剖析:以魏天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堂教学为例(1)、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和任务选修课“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以及“知人论世”的学习要求,并通过文本分析过程回归“结论”;(2)、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来自语文学科的科学途径,绝无空洞说教,迥别于其他学科;(3)、有效梳理知识,咬文嚼字,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4)、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温故知新,贴近学生“已知”的“最近发展区”;(5)、提高阅读来引领学生感知课文;(6)、依据文本内容分析拓展,把训练落到实处。思辨:所谓“备课”、“吃透教材”其真正的意味在于教师试图把课程中的精神能量转换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智慧等。用博学的素养教书,用集知识与精神于一体的人格修养来教书。培养提升教师自我教学设计的能力,达到“教科书教”的层面;“只有教师才是教材的活的灵魂。”(陈思和)“学生的思维劳动是教师思维劳动的一面镜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性格根基的知识或技术对学生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教学任务要具有“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态度是学生理应建立的终身有用的人生态度。(二)知识处理的有效性(1)创设情景创设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愿景”;创设是为了生成。创设是为了启发。问题情景;手段情景;活动情景;资源情景。(2)提炼问题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教材中的问题“提取”出来。“问题”即教学任务。“问题”中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知识呈现的次序;问题中分解出识记、理解、巩固、运用、提高、创新的梯度与步骤。在教学中应该精心提取问题。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来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缜密呈现问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做学问,先学“问”。 培养学“问”的过程是一个“春种秋收”的过程。悉心面对学生的“提问”。问题的适切性,针对性和难度值; “真理”是在老师的教案本里,还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案例: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欢庆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响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三)搭建科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桥梁; 案例:化学选修课教材有机化学:每章都设有“自我评价”栏目,以促进学生反思学习效果,检验学习能力的掌握与提高。“请按照以下方案,自己动手做酸甜可口的糯米酒。想想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你所知道的化学变化?”原料:糯米 1kg, 酒曲 10g 过程:(略)组织一次野外地质考察活动,采集岩层及地质构造,讨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理宇宙与地球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物理选修11(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依然要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于“不疑处”读出“疑”来;2、理性地分析教材内容,以体现高中教学应有的“厚度”;3、教学方式的创新应追求实效,避免形式化倾向;4、既然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就务必要达到相应的深度,力避“浅尝辄止”;5、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尽可能把握住一切有利的“契机”(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引申一下”之中);6、尽可能“放权”给学生。7、探究要回归知识结论。教学案例1:历史选修课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探究学习小结”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梭伦改革开民主政治先河,或者说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认为他“一蹴而就”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并不多。另一种意见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应该是克里斯梯尼的改革。请调查有关资料,将这两次改革做一比较,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教学案例2: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项羽之死:“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课后“探究讨论”:“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情?“天之亡我,我渡何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咏项羽/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教学案例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欣赏示例”长恨歌课文后的导引性文字:我们还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旨。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白居易)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探究题:1、为什么说泰山、峨眉山是历史文化遗产?2、张家界有无科学价值,其科学价值在哪里?3、为什么宁夏的西夏陵够不上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4、当地有哪些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5、说一说宁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特点。 学生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往往是“一步之遥”。探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案例:李贺之死在描述了李贺“生之奇”与“死之奇”后,作者李商隐连续发出“六问:上果一帝耶?帝果有园圃、宫室、观阁耶?帝之尊严,亦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五)要关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从高考试题中得到的启示:语文功底较差,基本素质不高;(地理)物理试题计算难;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文综试题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举例:“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以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为例:探究路径参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郭象则说:“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社而无所资借”“突然自生”,“忽然自死”,即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韩非认为,董仲舒认为,黑格尔认为,杜林认为, 比较以上三组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 老子、韩非和黑格尔的言论,表达了什么思想?郭象、董仲舒和杜林的言论又代表了什么思想?(以下还有两组材料) 人教版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后学习总结”: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支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错了:我应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因声寻气,吟咏诗韵”,安排了相应的歌曲几多愁(虞美人):四、关于教学的有效性(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方法要与任务、问题相匹配,相适应;方法要追求实效,不唯形式;讨论法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提问的有效性;要重视评点。举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分角色朗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黑板上这几个词怎么解释?”(二)媒体运用的有效性整合于学科教学;强调服务性;强调针对性;坚持多样性;加强指导性;注意适度性;克服随意性。举例:生物课“植物的吸水与脱水”的课件制作(三)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高效益、快节奏基于精心备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适度;把最有效的时间、精力安排在一节课的“黄金时段”“好钢用在刀刃上”。算算一节课的“时间账”弹性把握时间,适度留有余地。(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利用好教材资源;做教材的“活的灵魂” 不可忽视教师自身资源;教师资源是与学生和谐交往的“名片”,是宝贵的财富和资本。乐观健康的心理;广博的学识;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热爱生活;广泛的情趣。 学生也是重要资源;学生资源在于启发、调动、诱导;在发掘儿童文化经验、激发情趣、深化体验、丰富情感、启迪思维探究上做文章。 适度引进课外资源;是知识生成的前提。 科学利用电教资源。五、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一)自评“备第三遍课”养成自评习惯;“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多寻找问题与不足;“君子不二过”及时纠正,及时验证。 在反思中形成并积累经验,在经验积累中加大反思力度。 反思+经验=成长(二)他评激励探索,激励进步,激励发展;评价形式多样化;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一名终身学习者;教师是一名团队的合作者;教师是一名积极有效的自我反思者;教师要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附录:有效教学的组织策略集体备课(备考)有共同的“愿景”;要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培育“忘我”境界,形成争鸣、互动、共享的教研效果 (一)集体备课:(1)共同挖掘教材内涵;(2)共同明确教学任务和要呈现的问题;(3)共同分析认定教学重点和难点;(4)共同探讨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活动;(二)集体备课的几个阶段:(1)备一册书明确一册书所承担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实际意义是学期之始的校本教材培训。 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计划,(2)备一个单元(一章)共同分析研究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以及每篇教材在本单元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前后之间的衔接;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哪些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